討好型人格

含有「討好型人格」共 75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忠於自己的模樣 簡單生活的核心,是學會忠於自己。 大家都懂的道理,沒錯,知易行難,最需要的是勇氣。 因為忠於自己,意味著你可能會與眾不同,可能會被誤解,甚至可能會孤單。 我曾經害怕這些,害怕別人看穿我真實的模樣,害怕他們發現我其實不喜歡熱鬧的聚會、不喜歡追逐潮流,所以我曾試著在別人眼裡用盡力
Thumbnail
清晨的陽光從窗簾縫隙悄悄溜進房間,落在木桌上那杯還冒著熱氣的咖啡上。 我坐在桌前,手裡拿著一本舊書,書頁泛黃,散發著一種熟悉的溫暖。 這一刻,世界很安靜,只有咖啡的香氣和翻頁的聲音,彷彿時間也願意為我停留片刻。 我想,這就是我一直追求的簡單生活,不需要太多東西,不需要太多聲音,只需要忠於自己。
Thumbnail
我用vivo,從來不跟風;也看過部落格介紹美食去吃東西,幾次後,鬼扯居多
人生自由實驗室-avatar-img
發文者
7 天前
重度AI 使用者 可以有意識的選擇自己想要的,就是最棒的一件事!
這篇文章透過作者的感情經歷,總結出六堂關於愛與自我的成長課題:釐清真實需求、觀察行為而非僅聽話、適時停止一段關係、設立情感界線、覺察情緒意義,以及實踐愛自己。作者強調,每一段關係都是認識自我的鏡子,學會愛自己是懂得如何去愛他人的基礎。
Thumbnail
在生活裡,我們都有被「內耗」拖住的時刻:沒被看見、怕被討厭、逼自己更完美。 這些看似不同的掙扎,其實都來自同一個心理模型——內耗迴圈。 它從「觸發事件」開始,經過「信念—情緒—行為」的自我封閉路徑,讓我們越努力越焦慮。 本文從阿德勒與完形心理學出發,帶你看見三種內在主軸(價值型、自我要求型、情緒型)
Thumbnail
什麼是真正的邏輯思維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需要的不僅是知識,更是處理知識的核心能力——邏輯思維。 真正的邏輯,是一種從A點系統性、可驗證抵達B點的能力。它不是隨機的猜測,而是有方法的推理。這項能力能幫助你在混亂中保持清醒,在做決策時更有依據。 但要說清楚:邏輯思維不是萬能鑰匙,它無法消除
Thumbnail
奎比-avatar-img
2025/10/17
謝謝如此有系統性的整理,在這個被大量資訊餵養的年代真的很需要邏輯思維。有推薦什麼相關的書籍嗎?
艾煦-avatar-img
發文者
6 天前
奎比 我會推薦《深思快想》,它不只讓我清楚理解脈絡思考,也學會在面對問題時快速聚焦並找到可行的解答。
一、逃避溝通的迷霧 好,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老師想要跟大家分享的主題是——感情中的逃避溝通。 在感情當中,如果你「很幸運」,那你可能會遇到這種逃避溝通的類型。跟他們相處的時候,你會覺得很累,因為你不知道他們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也不曉得為什麼一個簡單的事情,他就不能夠好好地跟你溝通自己的狀況與
Thumbnail
感情受挫,總想問「為什麼錯的是他,卻要我改變?」本文以破船理論為例,教你放下對錯的執念,透過財務獨立、情緒獨立及價值提升三種力量,重新掌握人生主導權,成為更好的自己。
Thumbnail
1.防御很重: 心墻很厚很高,難以打開心扉。人際關系中始終保持著警惕及戒備的心理。走進親密關系時,更加希望伴侶能夠讀懂自己、包容自己。 2.心事重重: 經常一臉心事重重的樣子,心里面積壓著很多情緒,不輕易表露,害怕被他人看透。內心卻希望得到溫暖與關愛,不敢與他人過于親密接觸,給人一種疏離感。
Thumbnail
我們常以為內耗是「想太多」,但其實,它是一種「說太多沒事」的語言現象。 本篇帶你從心理學角度解構四型內耗人格——討好型、高功能型、疏遠型、對抗型—— 看懂他們的情緒語言、核心焦慮與防衛機制。 當你學會辨識「假我」在說話,你就能重新選擇與自己對話的方式,把「我沒事」變成「我有感覺,但我願意面對」。
Thumbnail
有一種內耗是看到主管因為釘同仁,自己就開始擔心,會不會被同樣對待.我都得開解,你是能力最強的那個,就算主管要全面釘團隊,你也只會是最後一個,等他釘完第一個,處理掉了,不管是逼離職或轉調,搞完第一個,他起碼自己也掉一些元氣了.再接緒第二個,第三個,等等等...到你的時侯,他自己就沒氣了.這才是自我恐慌內耗啊!每次都問我要不要離職,每次都跟我講這個狀況,直到這次她自己才發覺說出,“我是不是太內耗了”,我上述的分析,她才聽得下去.不然我耳朵都聽到快長繭了.我每次給她的回應都是,“從你的工作描述,妳主管非常肯定你的工作表現及能力,不要想太多.人家也親口告訴妳,不會這樣對待你”........上述是內耗的真實案例
Alan 大叔-avatar-img
發文者
2025/10/10
重度AI 使用者 哇~你這個例子真的太經典了! 那種「看到主管罵別人,自己也開始緊張」的感覺,其實超真實, 因為這就是一種典型的「投射性焦慮」—— 事情還沒發生在自己身上,但心已經先跑去避難了 有趣的是,這樣的內耗通常不是因為怕主管, 而是因為我們內心那個「想被肯定的小自己」太敏感了。 只要環境裡出現批評或不安的氣氛, 那個小自己就會自動進入防衛模式:「天啊,會不會下一個是我?」 你給朋友的分析很好, 只是她真正需要的,可能不是邏輯上的安撫, 而是一種「安全感的重新連線」。 可以試著這樣練習, 下次她又看到類似情況時, 在心裡對自己說:「現在被罵的不是我,我是安全的。」 然後深呼吸三次,把注意力拉回身體。 這個小小的動作,能讓她的神經系統從焦慮中穩下來。 因為有時候,我們內耗的不是眼前的事, 而是那種「萬一不被喜歡、萬一被否定」的舊記憶。 能察覺、能調整,就是開始走出內耗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