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生不老

含有「長生不老」共 56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永生社會裡,教育不再是「一次性的投資」,而是「靈魂的長跑」。 知識會過期,但學習的心態卻能永恆。
Thumbnail
—— 從人間的幸福愛侶到不朽的寂寞仙子 在中國神話中,嫦娥是后羿的妻子,她的故事是中秋節最核心的傳說。她的丈夫后羿因射下九個多餘的太陽,拯救了人間,從西王母那裡獲得了長生不老之藥。這份仙藥原本可以讓夫妻二人共同享用,從此長生不老。然而,在一個版本中,嫦娥因不捨得與后羿分離,或因防止惡人奪藥,最終獨
Thumbnail
科技正為我們打開延壽的大門,但它同時拷問我們的心靈: 你渴望的是「逃避死亡」,還是「更完整的活著」? 長生不只是醫療工程的挑戰,更是情緒、價值與靈魂的辯證。
Thumbnail
深入探討中秋節的起源,從古代的祭月禮儀,追溯至《週禮》及歷代王朝的皇家祭祀。文章詳細闡述了「嫦娥奔月」、「玉兔搗藥」及「吳剛伐桂」等經典神話故事,並分析其文化意涵,包括對豐收的感恩、生命力的寄託、純潔與淨化的象徵,以及努力與堅持的精神。
Thumbnail
支持長生的哲學理由強調人權、自由與潛能,認為科技應該解放人類; 反對長生的哲學理由則指出虛無、異化與專制的風險,認為死亡才是生命意義的保障。 鍊魂式思考則提醒我們:不論有限或無限,關鍵不在「活多久」,而在「怎麼活」。
Thumbnail
藍斑海豚-avatar-img
2025/10/03
雖然不太懂說[長生]是人權的人有無善盡相對[義務]? 但個人覺得很多事情都是盡量調整到[平衡](不論內外在),會比較容易有...真善美的結果. 現有條件是甚麼?保持平衡、防微杜漸的配套是甚麼?整體及個人設定追求層次的目標是甚麼? 弄清楚這些,個人覺得是挺基礎的.
寶貝龍(吳銘)-avatar-img
發文者
2025/10/03
藍斑海豚 我認為,生命作為人權是個基礎認知,畢竟死了就沒必要講人權了,只能談死後人權。 生命則包含生老病死等人類生命狀態的呈現,也就是說生老病死皆是人權,光「活著」這件事,就是人權的立論根本。 就這點來說,「長生」作為一種人權,是沒什麼異議的。 但人權的爭取與確立,自18世紀啟蒙時代開始,在19世紀的廢奴、勞工權、普選權與女性參政運動得到擴張,二戰之後宣布《世界人權宣言》後,才有了更多社會運動發展的能量。 人權的成立是因眾人皆認可方能施行的互利保障,即我保障你的人權,你保障我的人權,也可說是:我保障你活著,你也保障我能活著;所以人權衍生的相對義務根本,都會由此出發。 雖有「天賦人權」的自然人權概念,然就根本來說,人權是人為人造產物,非自然界的自然法則,就如魚有足夠的社會智能時將可能爭取魚權,鳥類也可能會爭取鳥權,而身為人類,社會智能發展幾千年後,在最近的三百年間才開始爭取普世人權作為社會互助的基礎,也才有了享有人權必然有其為人類群體應盡的義務產生。 故此「說[長生]是人權的人有無善盡相對[義務]?」,對於這個問題,答案是肯定的。 如果「長生」被視為一種人權,便有對人類群體應盡的義務。因為人權保障是需要社會共識與眾人互相保障才能得以施行。否定人權衍生義務,就等於否定人權建立條件的本身。 至於「長生」應負擔的義務是什麼,我覺得要有明確答案還為之過早。人權的發展歷史已呈現,任何人權的形成都需要社會協調後的共識,才能成為一種共同維護的權利,其衍生的相對義務也才有人們願意遵守並履行的意願產生。 依目前我所觀察的社會文化來說,「永生恐懼」的深層意識不解決,對於「長生」應盡義務的討論,以當前人類的集體意識來說,恐怕容易被恐懼所形成的偏見所支配,難有什麼好答案。 所以,我認為人類的整體意識有需要繼續提升上去。 對此,我準備了「八階」做為心靈成長歷程的參考。 只要夠多的人類心靈水平提升上去,許多問題都會得到較好的解決答案。 因此,對於你「保持平衡、防微杜漸的配套是甚麼?整體及個人設定追求層次的目標是甚麼?」的這個問題,「八階」也同樣有解答。 至於「現有條件是甚麼?」這個問題,因為前提不明,不太明白如何回答。是自己的現有條件?還是社會整體的現有條件?還是環境支持的現有條件?因不夠清晰,沒有可以回答的基礎。
不要將希望寄託在無限壽命,而應在有限中活出靈魂的光芒;也不要將意義寄託在有限壽命,而應在無限中活出靈魂的真實姿態。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