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致源-avatar-img

賴致源

7 位追蹤者

賴致源

7 位追蹤者
喜歡透過寫作了解自己 喜歡透過閱讀解決問題
avatar-img
賴致源的沙龍
8會員
20內容數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全部內容
由新到舊
上週參加了 Tony 老師的「業務 101」。乍聽之下,醫師與業務似乎八竿子打不著,但我愈聽愈覺得,醫師每天面對的溝通場景,比銷售還要困難。業務要說服客戶下單,醫師要說服病人家屬接受一個牽動生命的決定。差別在,銷售失敗頂多損失訂單,但失敗的醫病溝通,可能延誤病人治療。這堂課讓我意識到,醫師與業務共享
上週參觀威廉・透納250週年特展,共有80件真跡畫作,橫跨透納的一生。早期的畫作中,山與城堡的輪廓清晰嚴謹,符合學院派的風格;但到了晚期作品中的威尼斯與瑞吉山,只剩光與霧的顫動。那種由「清晰」走向「模糊」的歷程,正是這場展覽最吸引我的地方。
Thumbnail
最近報名了一堂名為「業務101」。我認為業務與醫術之間有複雜的交互關係。
八月是個特別的月份。是醫學生畢業剛放完暑假,踏入的醫院成為新手醫師的季節。剛踏入臨床,肯定是跌跌撞撞,我們學長姐的任務就是保護病人,更要保護學弟妹,因此值班設立「保姆班」來關心新進醫師,昨晚正好輪到我擔任「保姆」。
這個月到心臟科加護病房輪訓,度過高強度、高張力、充滿挑戰的一個月。
再熟悉的事情,也可能藏著意外。
在生死交關的加護病房,醫生能將病人從鬼門關拉回來,卻無法定義生命的意義。
透過美術史的視角,重新閱讀從學院派到印象派的經典畫作,原本遙遠而靜默的畫布逐漸「活」了起來。
Thumbnail
每個醫學生,甚至住院醫師都有這個困擾: 晃了一圈病房,病人看起來都「還好」 Vital sign 正常,沒特別主訴,我卻莫名焦慮 因為我心中沒有接下來的計畫
我以為AI寫作只是修潤與補字,直到我在課堂上與它合作重寫一篇電影賞析,才發現它能幫我拆解感受、建構敘述,讓原本模糊的畫面成為語言。這不只是技術的提升,而是創作思維的轉變——AI可以提筆,但靈魂,仍由人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