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犯錯》:失敗為人之常情,但別因此將它們摻在一起做成撒尿牛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失敗為成功之母」、「擁抱失敗」是職場裡的老生常談。但若你某天心血來潮想這麼做時,可能會不禁疑惑:怎麼樣才算「擁抱」失敗?每一種失敗我們都該欣然接受嗎?

那麼,《正確犯錯》能解開你的迷惑。作者艾美.艾德蒙森(Amy Edmondson)曾出版《心理安全感的力量》一書,推廣「心理安全感」此一概念。

在《正確犯錯》一書中,艾德蒙森從人們為何難以接受失敗開始談起,接著區分3種不同類型的失敗,以及該如何從失敗中學習,並以應對失敗的4個基本方法作結。

艾德蒙森主張,失敗可說是人之常情(或天性),但不同類型的失敗絕不能摻在一起做成撒尿牛丸:基本型失敗要盡可能預防;學會預測複雜型失敗,預防或減輕其影響;培養面對智慧型失敗的興趣。

《正確犯錯》一書心智圖。|Photo Credit: 尚恩自繪

《正確犯錯》一書心智圖。|Photo Credit: 尚恩自繪

開始討論之前,要先知道「失敗」是什麼。畢竟有一些行為是失敗的好兄弟,但它們不是失敗:

  • 失敗:偏離預期成果的結果,例如:運動選手在比賽中未能奪金、預期上市的公司最終未能成功上市、你把晚餐要吃的魚煮焦了也算。
  • 錯誤:意外偏離預先指定的標準,例如:醫師開刀開錯部位、你買回家的魚忘了放進冰箱。
  • 違規行為:望文生義,例如:駕駛交通工具時闖紅燈。

人們為何不想面對失敗?

人們難以接受失敗的原因,你光憑猜測就可猜中一二。作者提出的三個原因分別是對失敗的厭惡、混淆了不同類型的失敗,以及對失敗的恐懼。

作者認為,人們厭惡失敗幾乎是出於本能的情緒反應。這樣的反應對早期人類來說,提供了生存上的優勢。不過,隨著社會的發展,早期影響人類的威脅可能已經消失,但我們的情緒反應未隨之改變。更諷刺的是,作者認為這樣的反應恐怕會讓失敗愈滾愈大。解決方法是試著重新架構(frame)你遭遇到的失敗,或是對失敗採取正向歸因。

傻傻分不清楚不同類型的失敗就是這本書的核心。作者主張要分辨失敗發生的情境,是一致的(如生產線)、多變的(如外科手術室),還是不同尋常的(如科學實驗室),與之相對應常發生的則會是「基本型」、「複雜型」及「智慧型」失敗。作者認為我們該欣然接受的是最後一種失敗,前兩種則可採取策略避免或降低發生頻率。

對失敗的恐懼則與人際關係有關。人會盡量避免在他人面前出糗,更害怕因為失敗而被他人拒絕。解決方法是營造作者倡議的「心理安全感」,讓團隊成員願意主動舉報錯誤、甚至是在他們面前承認錯誤,如此一來就能避免可預防的失敗,甚至是追求智慧型失敗。

作者在此特別提醒,追求「心理安全感」與「要求目標(績效)」並非零和遊戲。

智慧型失敗:為成功的路徑提供有價值的見解

智慧型失敗除了情境與其他兩種失敗不同,作者也給出了四大屬性:

①發生在新領域(換言之,不確定性高)

②讓人覺得有機會實現目標

③盡可能做足準備

④失敗規模極小化,但仍提供有價值的見解

作者在書裡提供了一個令我印象深刻的實驗,他稱之為「電子迷宮」。該實驗的設計是這樣:

想像你站在一個房間裡,地板上鋪上了一張大地毯,是由九排六個相同的方格組成。當你踩在方格上,要嘛發出響亮的嗶嗶聲,不然就是安靜無聲。你的任務很簡單,就是和團隊成員在有限時間內,找出一條不發出聲音的連續方格路徑。

規則還包括一次只能有一個人踩在地毯上;當成員遇到發出嗶嗶聲的方格時,該成員就必須離開地毯,換下一個人;每當有成員踩到發出嗶嗶聲的方格,該隊就必須從頭開始;遊戲過程中成員不能交談。

作者分享大多數學生無法在有限時間內通過迷宮,事後詢問這些學生在迷宮上猶豫要不要跨出步伐時,學生的回答幾乎都是「我不想犯錯」。

然而,電子迷宮的情境就有如人們在生活中面對新的領域,踩到發出嗶嗶聲的方格屬於智慧型失敗,因為它為找出成功的路徑提供了資訊。在實驗中,每跨出一步也算是失敗規模極小化。

電子迷宮的目的是闡明創新的心理障礙,我們不喜歡前進時出現嗶嗶叫的方格,但沒有這些方格就無法創新。迷宮象徵著新領域,但受試者仍然覺得他們應該知道答案。

作者提醒,面對智慧型失敗時,我們應著重在其所帶來的新資訊,抱持著好奇心找出失敗的原因,對下一步的嘗試躍躍欲試。

基本型失敗:帶給我們面對現實的機會

基本型失敗類似於我們常講的「低級錯誤」——很容易發生,也未必會造成嚴重的後果。然而,這類失敗值得討論的原因,在於它提供了我們練習接受「失敗會發生」,並坦然面對現實的機會。

作者給基本型失敗的定義是:不確定性低、可預防性高,發生在你已知的領域且原因單一。其中,已知的領域因人而異。但「原因單一」就有許多討論空間。許多失敗可能第一時間乍看是單一原因,後續經過分析後,才發現有系統性因素在裡頭。

至於基本型失敗為何發生,作者認為與人為因素密切相關,包括疏忽大意、忽視、過度自信,以及錯誤的假設。「錯誤的假設」最令我有感,我們在熟悉的領域時,往往會仰賴過去的經驗,甚至會沿用這些經驗處理新事物。作者提醒,「基於證據不足或邏輯欠佳的錯誤假設,是基本型失敗的溫床」。

該如何預防此一類型失敗,作者給出了四種策略:

  • 無責舉報
  • 別低估未來後果
  • 規範化(例如:檢核清單)
  • 防錯裝置

無責舉報與作者念茲在茲的「心理安全感」密切相關,白話來說就是營造一個讓人們能夠安心提出問題的環境。作者認為心理安全感既能實現無責舉報,也能被無責舉報所促成。

規範化落實在醫院,是我們最熟悉的。在台灣,醫護人員給藥時要落實的「三讀五對」即是一例。

複雜型失敗:生活中日益嚴重的真正怪物

作者認為,複雜型失敗是我們生活中日益嚴重的「真正怪物」——同樣是發生在當事人已知的領域,但原因多重且以人們不可預測的方式交互作用。

通常這類的失敗發生時,我內心都會納悶「怎麼可能有這種事」(但它確實就發生了)。作者在書裡舉的例子是美國演員亞歷・鮑德溫(Alec Baldwin)在西墨西哥州拍攝電影《魯斯特》(Rust)時,道具槍誤擊攝影師一事。

作者認為複雜型失敗在發生之前,通常會出現微妙的預警訊號,但往往遭到當事人忽略,而每個複雜型失敗其實都包含多個可避免其發生的機會。人們只要有機會修正其中一個問題,複雜型失敗就不會出現。此處的討論讓我聯想到「乳酪理論」,也就是每個嚴重事故背後都不是單一原因,而是多重原因在極端的機率下,串連而成。

作者認為應對複雜型失敗的難處在於,失敗未真正發生時,人們往往難以意識到或是低估了「模糊的威脅」。對策是環境或組織的設計要允許人們放大並評估微弱的預警信號,複雜型失敗才有被察覺,進而被預防的可能。

如何與失敗建立健康的關係?

介紹完三種類型的失敗後,作者利用半本書的篇幅,說明我們該如何從失敗中學習,分別是自我覺察、情境意識及系統意識。

自我意識擺在首位的原因,在於我們必須改變面對失敗的思維。作者透過學術研究說明,當失敗發生在自己身上時,人們往往為了要捍衛尊嚴,因而失去了學習的機會。這也說明了,為何我們比較容易從他人的失敗獲取經驗。

改變思維的三步驟是「停下來、挑戰、選擇」——停止你原先對失敗情境不假思索的反應,挑戰你原先對失敗情境的預設,最後選擇一個對你而言,更為理性的反應。

培養情境意識,作者在此的舉例就是前面曾提及的「電子迷宮」。判別你正在處理的事情,其情境為何,有助於你預測失敗的機率有多高,後續又該如何應對失敗。以電子迷宮來說,當失敗發生在低風險情境時,我們應該試著享受實驗的樂趣。

作者在此將情境分為一致、多變及不同尋常,失敗則有基本、複雜及智慧型三種,因此可畫出 3 x 3的九宮格。因此我們可練習著自問自答:我在情境光譜中的什麼位置?什麼事情至關重大?

依據失敗類型與不同情境而劃分的九宮格。取自《正確犯錯》一書內頁。

依據失敗類型與不同情境而劃分的九宮格。取自《正確犯錯》一書內頁。

系統意識則讓我們能夠以巨觀的視角看待事情。「系統」在此指的是一組要素以有意義的方式組合起來,且整體發揮的效果,是大於部分的總和。

作者建議我們可嘗試詢問以下兩個問題,來培養系統意識:

①有誰和什麼事會因此受影響?

②現在這樣做,將來的後果會是什麼?

具備系統意識可讓我們明白,鮮少有失敗是完全由單一個人負責。但如此思考的用意不在於為個人卸責,而是讓人明白:我們都是更大系統的一部分,而系統裡有些關係超出了我們的預測或控制。

最後的最後,作者分享了4個基本做法,讓我們與失敗建立健康的關係:

①堅持:堅持你原先的想法並測試之(困點的點是,如何為堅持與固執劃下界線)

②反思:失敗發生過後認真面對它,從中汲取教訓

③負責:為自己造成的失敗承擔責任,但不要因此情緒崩潰,或限於自責、羞愧

④道歉:道歉時著重在你造成的後果,而非你原先的意圖

結論

藉由作者的研究與整理,我們便能夠以更具系統且清晰的方式,看待不同類型的失敗,並採取不同的心態與策略來應對。固然,作者對事件情境的分類存在討論空間,仍給了我們很好的機會培養情境意識。

如同心理安全感的落實對組織而言相當重要,本書的諸多討論同樣也適合在組織裡實踐。你在組織裡若正好扮演領導人的角色,不妨試著營造一個鼓勵成員們正確犯錯的環境。


書籍資料:Amy Edmondson著、黃庭敏譯,2024,《正確犯錯:哈佛學者揭開成長心態的關鍵,分辨失敗類型與應對方式,駕馭不確定的未來》。台北:天下雜誌出版。

如果你有意購買電子書,且願意支持我繼續寫作,歡迎點此連結至Readmoo讀墨購買電子書。有你的支持,讓我能旅行到更遠的地方!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Sean的沙龍
1會員
6內容數
Sea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9/25
近年中共加大了治理香港的力道,但並非所有香港人都願意因此選擇噤聲。流亡至英國的香港民運人士羅冠聰,選擇出走展開國際倡議。《時代推著我們前行》一書,記錄了民主派人士在香港的行動,見證了公民社會的興衰,將成為對抗中共論述的重要文本。
Thumbnail
2024/09/25
近年中共加大了治理香港的力道,但並非所有香港人都願意因此選擇噤聲。流亡至英國的香港民運人士羅冠聰,選擇出走展開國際倡議。《時代推著我們前行》一書,記錄了民主派人士在香港的行動,見證了公民社會的興衰,將成為對抗中共論述的重要文本。
Thumbnail
2024/04/21
即興溝通對不少人而言,似乎都是顆燙手山芋。《思考更敏捷,說話更機智》這本書提供了六個步驟,分別為冷靜、解放、翻轉、傾聽、架構與關注,讓你上手流暢應答,在任何場合都能應對自如。
Thumbnail
2024/04/21
即興溝通對不少人而言,似乎都是顆燙手山芋。《思考更敏捷,說話更機智》這本書提供了六個步驟,分別為冷靜、解放、翻轉、傾聽、架構與關注,讓你上手流暢應答,在任何場合都能應對自如。
Thumbnail
2024/03/02
《夠好的工作》是作者史托佐夫訪談了一百多位不同型態的工作者,讀者如果只能從本書帶走一個重點,他希望是「降低工作重要性的另一面,是優先考慮生活」。他認為無論是個人或社會,往往都缺乏一種想像力,亦即如何讓生活不那麼以工作為中心。
Thumbnail
2024/03/02
《夠好的工作》是作者史托佐夫訪談了一百多位不同型態的工作者,讀者如果只能從本書帶走一個重點,他希望是「降低工作重要性的另一面,是優先考慮生活」。他認為無論是個人或社會,往往都缺乏一種想像力,亦即如何讓生活不那麼以工作為中心。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發生過為了幫朋友出氣,而做出傷害自己或朋友的事?出氣之後,你和朋友的感情有更好嗎?這件事對你有甚麼影響嗎?在生活中,我們都會有自己關係要好的朋友,當朋友遇到困難時,伸出援手也是很自然的事,但是講義氣也必須有底線。
Thumbnail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發生過為了幫朋友出氣,而做出傷害自己或朋友的事?出氣之後,你和朋友的感情有更好嗎?這件事對你有甚麼影響嗎?在生活中,我們都會有自己關係要好的朋友,當朋友遇到困難時,伸出援手也是很自然的事,但是講義氣也必須有底線。
Thumbnail
他人無禮,不代表你就應該被冒犯 人生的劇本,並不像時下最流行的復仇劇,可以手撕反派,將之前所受到的凌辱報復回去。 我們的人生,有時候更像是一部紀實電影,我們被迫留下無法抹滅的傷痛,卻只能含淚忍下,最後,一個人蜷縮在角落裡舔舐傷口。 「就讓過去的過去了吧!你也該放下了!」或是「你也太
Thumbnail
他人無禮,不代表你就應該被冒犯 人生的劇本,並不像時下最流行的復仇劇,可以手撕反派,將之前所受到的凌辱報復回去。 我們的人生,有時候更像是一部紀實電影,我們被迫留下無法抹滅的傷痛,卻只能含淚忍下,最後,一個人蜷縮在角落裡舔舐傷口。 「就讓過去的過去了吧!你也該放下了!」或是「你也太
Thumbnail
人是模仿的動物,需要謹慎學習,才不會學壞。
Thumbnail
人是模仿的動物,需要謹慎學習,才不會學壞。
Thumbnail
一想到失敗就想裝死或逃走嗎?讀完《正確犯錯》,你不再將不同類型的失敗摻在一起做成撒尿牛丸,更能培養不同的思維來面對失敗,明白「失敗為成功之母」的真正意思。
Thumbnail
一想到失敗就想裝死或逃走嗎?讀完《正確犯錯》,你不再將不同類型的失敗摻在一起做成撒尿牛丸,更能培養不同的思維來面對失敗,明白「失敗為成功之母」的真正意思。
Thumbnail
「不夠善良」很好,太完美的故事、人設通常都不切實際,不切實際的故事只能是一種想望或者看過就忘的癡心妄想;回到現實的當下,或者擁有共鳴能思考自己的意識,也許更是抵達豁達境界的開端:這一切都是意識的左右!一旦你找到了那個開關,你就會享受你意識所帶領你到達的所
Thumbnail
「不夠善良」很好,太完美的故事、人設通常都不切實際,不切實際的故事只能是一種想望或者看過就忘的癡心妄想;回到現實的當下,或者擁有共鳴能思考自己的意識,也許更是抵達豁達境界的開端:這一切都是意識的左右!一旦你找到了那個開關,你就會享受你意識所帶領你到達的所
Thumbnail
遇見糟心的人與事 你可以選擇不善良 只因為… 所謂的善良,從來就是~有條件的 不是對一些當成“應該”及“理所當然”這樣的付出 就該概括承受,這是錯誤的觀念 如同我們的好,是付予懂得感恩惜福的人 從來不是任由當成很沒價值的付出與奉獻 沒有所謂應該要,甚至必須這麼做 許多時事教
Thumbnail
遇見糟心的人與事 你可以選擇不善良 只因為… 所謂的善良,從來就是~有條件的 不是對一些當成“應該”及“理所當然”這樣的付出 就該概括承受,這是錯誤的觀念 如同我們的好,是付予懂得感恩惜福的人 從來不是任由當成很沒價值的付出與奉獻 沒有所謂應該要,甚至必須這麼做 許多時事教
Thumbnail
當事情認真而執著地繼續做下去,只會造成負向結果的話,相信不會有人稱讚。 例如像食物裡面不斷地加入過量的味精,只會讓料理更難吃而已。 商業文章提到「很努力的笨蛋」比起「不努力的笨蛋」應該優先開除。   因為「很努力的笨蛋」錯誤的認真,造成-1到-10分,「不努力的笨蛋」頂多是0分。
Thumbnail
當事情認真而執著地繼續做下去,只會造成負向結果的話,相信不會有人稱讚。 例如像食物裡面不斷地加入過量的味精,只會讓料理更難吃而已。 商業文章提到「很努力的笨蛋」比起「不努力的笨蛋」應該優先開除。   因為「很努力的笨蛋」錯誤的認真,造成-1到-10分,「不努力的笨蛋」頂多是0分。
Thumbnail
有沒有曾經因別人不經意的一句話而感到被冒犯,或者在情緒激動的時候用傷人的言辭冒犯他人,隨後深感懊悔。然而,往往在類似的情境中,人們經常習慣性地重蹈覆轍,再次使用可能傷害他人的措辭。
Thumbnail
有沒有曾經因別人不經意的一句話而感到被冒犯,或者在情緒激動的時候用傷人的言辭冒犯他人,隨後深感懊悔。然而,往往在類似的情境中,人們經常習慣性地重蹈覆轍,再次使用可能傷害他人的措辭。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