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子之後,如果懷孕了,又是一堆的習俗儀式:
在這次土地公文化館的特展中,列出來許多的懷孕禁忌,大家上網查資料都有,現場列出了約十項,老安只拍一個禁忌牌做為示意圖:

古代產婦生產死亡率及死胎率很高,萬一女兒回家生產,母子之間,只要一個出問題,娘家對夫家都有承受不起的責任。
所以習俗上,是拒絕女兒懷胎八月之後,回娘家走動。

不過各地習俗不同,像是釋迦牟尼佛在世時的釋迦族風俗,產婦要回娘家生產,只能說釋迦族人的心理狀態真強大!
(老安岔題一下:
因此有佛教史學者覺得,釋迦牟尼佛之母摩耶夫人,為什麼會臨時在藍毘尼花園生產,就是舟車勞頓,動了胎氣。
另一方面,因地處荒郊野外,故而摩耶夫人產後護理可能不周全,所以造成了嚴重感染,因而造成了佛母摩耶夫人在悉達多太子出生後7天就去世了。
老安說:佛陀也是人,因此正信的佛教,是用佛陀說的真理來令眾生信服,並不需要神話故事來神化佛陀及其家人。)
#三朝洗兒及滿月禮

台灣早期使用擦拭的方式清潔新生兒身體,以避免新生兒受到風寒。
在出生時,長輩會用軟布沾熱水輕輕拭去胎脂,並在嬰兒身上塗抹麻油,然後用福壽雙全之人的衣物包裹起來,直到三日後才進行正式為嬰兒洗身。
嬰兒出生三天後,要用母親嫁粧中帶來的浴盆,為新生兒洗澡,故又稱洗三、洗三朝。
洗澡水以柑橘葉煮沸,浴盆內放三塊小石子,以及銅錢十二文。
小石子取意小孩的頭殼快快堅硬,銅錢取意財氣。
#報酒
然後將供拜後的雞、酒、油飯,送至嬰兒母親的娘家,報告外祖父母他們有了外孫的喜訊,稱為「報酒」。娘家則要回送各種食物補品。
#送油飯及紅蛋
新生兒也要將雞、酒、油飯分送給左鄰右舍,以答謝他們當初贈送過結婚賀禮。
鄰居則回贈少許白米,米上置紅紙,紙上放「油頭飯」(油飯上面部份)作為回禮,並附上小石子或幾粒黑豆,取意頭殼堅硬,祝嬰兒健康。
不過這些習俗,現在的台灣,大多也合併到滿月禮的習俗了。
~~~
#小兒剃髮(胎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