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漫步-無比淒涼帶來最深的療癒,致經典「山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越過山丘,才發現無人等候。喋喋不休,再也喚不回溫柔。」

需要何等的努力,才能翻越那一座山丘?一年,兩年,五年,甚至更久。人生啊,奮鬥著,疑惑著,灰心過,又捲土重來,終於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舉目遠眺,空空的。迎來的是更深的孤寂,和另一座充滿未知的「大山」!有回頭路嗎?沒有,想喚回曾經享受並知足的「溫柔」,已經永遠回不去了,在依稀模糊的記憶裡,逐漸微弱而消失。既然溫柔喚不回,時間的大輪永遠不停止碾壓,只能勇敢前行,「無知地索求,羞恥于求救,不知疲倦地翻越,每一個山丘。」隨著經驗的累積,所謂的「不朽」或「真我」在哪裏?仍然是不懂,卻有了更悲慘的領悟:

「越過山丘,雖然已白了頭。喋喋不休,時不我予的哀愁。還未如願見著不朽,就把自己先搞丟。」

不知不覺就到了白了頭的年紀,成熟這個階段好像還沒經過,怎麼就老了!自以為心中仍然活著一個「年輕人」,卻如何盡力也不明白身邊「真正的年輕人」!人生至此,越過越迷茫了,不知還能有什麼「下限」可以突破。人生的難莫過於此,我這樣認為,難道是太悲觀嗎?請看年老的雅各,那時早已改名爲以色列,人生的境界已達成熟豐盛,但心中仍然存在著巨大陰影,當他在饑荒的年日,聽見兒子們要去埃及買糧食,竟然被指定要帶他最小的兒子便雅憫去,發出的極深嘆息:「雅各說,我的兒子不可與你們一同下去;他哥哥死了,只剩下他,他若在你們所行的路上遭害,那便是你們使我白髮蒼蒼、悲悲慘慘的下陰間去了。」(創世紀 42:38) 這麼看來,人生的無奈與磨難,似乎就是常態。

誰敢說自己能成為任何人的「人生導師」?在生命面前,我們是何等的渺小,能夠承認自己的無能,盡力堅持,永不放棄希望,這已經是安慰療癒之極品佳作了:

「給自己隨便找個理由,向情愛的挑逗,命運的左右,不自量力地還手,直至死方休。」

隨便找個理由!經過一段長時間的人生停滯期,我重新學習去感受「小確幸」,因為若要先尋得「意義感」才去作事,高機率就會變得無事可做,就像為自己立下爬一座大山的目標,只能望山興嘆!何不欣賞一下周遭的風景?只要有一點意思的想法,大致沒有偏離自己的價值觀,就值得去嘗試,也許意義感會在過程中出現,就像沿路欣賞著杜鵑花,不知不覺就上了合歡山!即或不然,我也要不自量力地還手,直至死方休。努力著,嘗試著,抵抗著,這些都證明我活著。也許不用等到僥倖匯集成河的那日,我也可以「嬉皮笑臉面對人生的難」。

這首歌,看似平常白話的歌詞,卻有驚人的後作力,多層次的內涵,讓人反覆玩味,甚至在數十年不同的人生階段,皆帶來不同方面的感動,而這只是歌詞部分,已經是文學藝術的巔峰之作。這個演唱會現場,李宗盛本人的略帶沙啞的嗓音,和高超的吉他技巧,整體表現實在令人讚嘆:

注意到編曲的佈局,從極簡的吉他和人聲,到第二段開始逐漸加入豐富的樂器,到最後管弦樂,鍵盤,鼓手,和聲,逐漸融合成為盛大華麗的結尾,太精彩了。

另外官方也拍攝了 MV,置入了許多觸動人心的元素:失業,分手,體檢,創作的痛苦醞釀過程,跳舞同伴的退出,期望、壓力與內疚,逃婚,好友離世,認真交往卻只被當玩伴,愛的告白,狠心分手,幸福懷孕,...,串聯出人生的酸甜苦辣。在其中苦味真的比較多,這是在一方面呈現赤裸的真實,另一方面也的確在堅定向前的氛圍中轉為甘甜。

咖啡不苦嗎?茶不苦嗎?為何我們總喜歡這種苦的東西,也似乎這種東西可以特別的「耐喝」,天天喝也不膩。逐漸的,每天享受著咖啡,或配上精緻美麗的情境,幾乎忘了它苦的本質。

Newman 2025/7/13

導覽頁:紐曼的思想漫步







「隨便找個理由」,「不自量力還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newman的沙龍
25會員
128內容數
漫步是一種境界。
newma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7/05
上一篇 讀到雅各變成漂泊旅人,原在父母身邊倍受寵愛,面對的景況落差極大。這時雅各在沒有人為干擾的環境中,開始主觀的經歷神。先是做了奇妙的夢,後是出現了一見鐘情的小表妹「拉結」,然後買一送一先娶了姊姊「利亞」才得到拉結,然後為了生孩子的事又陸續娶了姐妹倆的使女,所以共有四個妻子,妻子們陸續生下十幾個孩
2025/07/05
上一篇 讀到雅各變成漂泊旅人,原在父母身邊倍受寵愛,面對的景況落差極大。這時雅各在沒有人為干擾的環境中,開始主觀的經歷神。先是做了奇妙的夢,後是出現了一見鐘情的小表妹「拉結」,然後買一送一先娶了姊姊「利亞」才得到拉結,然後為了生孩子的事又陸續娶了姐妹倆的使女,所以共有四個妻子,妻子們陸續生下十幾個孩
2025/06/18
知識體系分為金融、科技、經濟、政治、歷史、哲學、人性、信仰等層級,強調科技創新是推動文明的動力,但政治和歷史因素亦不可忽視。他反思了各種主義和學說,認為人性超越哲學,並提倡回歸常識。最後,講者指出信仰是人生的必須,並以聖經經文作結,表達了對未知世界的探索和對生命意義的追尋。
Thumbnail
2025/06/18
知識體系分為金融、科技、經濟、政治、歷史、哲學、人性、信仰等層級,強調科技創新是推動文明的動力,但政治和歷史因素亦不可忽視。他反思了各種主義和學說,認為人性超越哲學,並提倡回歸常識。最後,講者指出信仰是人生的必須,並以聖經經文作結,表達了對未知世界的探索和對生命意義的追尋。
Thumbnail
2025/04/10
不是黑天鵝! 只可能在事後,也許會領悟過來,但條件是:必須活著!然後,我們認知的極限,又被擴大了一些。而每次的擴大,也帶來對未知領域,更加的敬畏。 「當挪亞六百歲,二月十七日那一天,大淵的一切泉源都裂開了,天上的窗戶也敞開了,四十晝四十夜降雨在地上。正當那日,挪亞和他三個兒子閃、含、雅弗
2025/04/10
不是黑天鵝! 只可能在事後,也許會領悟過來,但條件是:必須活著!然後,我們認知的極限,又被擴大了一些。而每次的擴大,也帶來對未知領域,更加的敬畏。 「當挪亞六百歲,二月十七日那一天,大淵的一切泉源都裂開了,天上的窗戶也敞開了,四十晝四十夜降雨在地上。正當那日,挪亞和他三個兒子閃、含、雅弗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流浪者登上山巔 汪洋全在腳下 地球也是 內心比宇宙更深 雲氣變化追不上思想 人生或許是種測量
Thumbnail
流浪者登上山巔 汪洋全在腳下 地球也是 內心比宇宙更深 雲氣變化追不上思想 人生或許是種測量
Thumbnail
  在我四十歲之後的人生字典裡,從來沒有所謂頓悟,一切都是漸悟。所有透徹的明白,都是顛簸困躓的累積與鋪陳,而後,在某個電光石火間,啟動劇情的設定,將結局掀開罷了。
Thumbnail
  在我四十歲之後的人生字典裡,從來沒有所謂頓悟,一切都是漸悟。所有透徹的明白,都是顛簸困躓的累積與鋪陳,而後,在某個電光石火間,啟動劇情的設定,將結局掀開罷了。
Thumbnail
"生活"就像"爬山"一樣 上山時努力盡力攀爬 登頂時才能一望無際 下山時才能享受風景 "珍惜"所有的不期而遇 "看淡"所有的不辭而別 "享受"所有的酸甜苦辣
Thumbnail
"生活"就像"爬山"一樣 上山時努力盡力攀爬 登頂時才能一望無際 下山時才能享受風景 "珍惜"所有的不期而遇 "看淡"所有的不辭而別 "享受"所有的酸甜苦辣
Thumbnail
見山是山,你在山外面; 見河是河,你在河流外面; 看見情緒,你就在情緒外面。 這是不簡單的事,我花了三十好幾年, 甚至在這一年才真正意識與了解到,開始進步了, 且進步到可以真正隔著稍高的距離! 看見自己,聞到自己,與聽見自己。 有恐懼、有焦慮、有害怕、有擔憂 是正常人在生活中會有的常
Thumbnail
見山是山,你在山外面; 見河是河,你在河流外面; 看見情緒,你就在情緒外面。 這是不簡單的事,我花了三十好幾年, 甚至在這一年才真正意識與了解到,開始進步了, 且進步到可以真正隔著稍高的距離! 看見自己,聞到自己,與聽見自己。 有恐懼、有焦慮、有害怕、有擔憂 是正常人在生活中會有的常
Thumbnail
計畫總是趕不上變化,所以我們要學習用力把握當下,展望未來,從這樣的基礎上放過自己與他者,各種生活將會過得順心。 詩篇:〈山行〉 由 Tingku Tjarungan 撰寫收錄於《酒杯》
Thumbnail
計畫總是趕不上變化,所以我們要學習用力把握當下,展望未來,從這樣的基礎上放過自己與他者,各種生活將會過得順心。 詩篇:〈山行〉 由 Tingku Tjarungan 撰寫收錄於《酒杯》
Thumbnail
  是否有哪座山,是我們的一部分、生活、生命的一部分,如同拜訪一位老朋友般,除了與他作伴,再無其他意圖?一般談論登山,是有目的的,從哪裡走到哪、遇到哪個岔路往哪走、最後記算如何在時間內登頂。這樣的登山如同念書是為了考試、考上好學校,登山的樂趣便大大減少,且人與山的關係被狹隘為一種僅尋求刺激的
Thumbnail
  是否有哪座山,是我們的一部分、生活、生命的一部分,如同拜訪一位老朋友般,除了與他作伴,再無其他意圖?一般談論登山,是有目的的,從哪裡走到哪、遇到哪個岔路往哪走、最後記算如何在時間內登頂。這樣的登山如同念書是為了考試、考上好學校,登山的樂趣便大大減少,且人與山的關係被狹隘為一種僅尋求刺激的
Thumbnail
《別跟山過不去》其實說的是別跟「自己」過不去。山,一直都在,從幾百萬年前持續到現在,而我們,只是過客;人生的過客,把自己放到大尺度、大歷史的脈絡裡頭,便會覺得正在困擾者我們的煩惱;年齡上、體能上、時間上的限制,似乎都沒那麼「急迫」與「必要」。 由勞勃瑞福(Charles Robert Re
Thumbnail
《別跟山過不去》其實說的是別跟「自己」過不去。山,一直都在,從幾百萬年前持續到現在,而我們,只是過客;人生的過客,把自己放到大尺度、大歷史的脈絡裡頭,便會覺得正在困擾者我們的煩惱;年齡上、體能上、時間上的限制,似乎都沒那麼「急迫」與「必要」。 由勞勃瑞福(Charles Robert Re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