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衝突的錯位地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工作坊結束,一位女士語氣沉重:「孩子得憂鬱症吵著要休學,害得他什麼事都不敢叫孩子做,因為小孩說再逼他就去死。我們都覺得哪有可能?這一定是裝的,不想上學才假裝有病....但是我要如何處理?」


那一刻,我想起了遠野凪子。


愛與傷

日本女演員遠野凪子曾在自傳《給從未愛過我一次的母親,給從未愛過一次的男人們》中,提到母親對自己的百般嚴苛與冷漠,導致她自小便活在情緒與肢體虐待的痛苦中。
遠野的母親曾夢想成為女演員,卻因年輕早孕被迫放棄演藝之路,之後便將自己人生未竟的夢想投射在女兒身上。遠野六歲進演藝圈起,身為長女的她便扛起全家經濟重擔。
青春期微胖時,母親教她「嘔吐就不會胖」,隨後又時常嘲笑她太胖沒女人味,導致她對自己的容貌極度沒自信,15歲起便患上厭食症。努力工作賺錢、努力符合期待的遠野,不論怎麼做,始終都未能得到母親的愛與肯定,曾數度吞藥輕生。

母親過世後,遠野坦言試圖以戀愛和酒精來填補心靈空洞,曾有過三段婚姻的她說:「我不是想依賴誰,我只是想證明自己能夠繼續前進。」

遠野長年飽受憂鬱症、飲食障礙與睡眠問題所苦。在意外過世前,她努力透過書寫與演藝工作來提醒自己:

「我雖然生病,但我值得活著。」


遠野凪子的故事,反映的正是親子關係的起點 ─ 不是談如何讓孩子更成功,而是讓他們知道:你的存在本身,就值得被愛。



需求 vs 需要:父母要的是未來,孩子要的是現在

對父母來說,「考好成績、上好學校」是為了將來能有好工作、有前途、有經濟能力、活得安穩無慮,這是一種經濟導向的「需求」,對應的是未來世界的生存策略。

對孩子而言,「聽話、努力配合」的真正動機,單純只是為了換取父母的愛與接納,這是生存本能的「需要」:如果我不夠好,是不是就不值得被愛?不值得被愛,我是否就活不下去了?

當一方在談「十年後的人生」,另一方卻在想「我今天還能活下去嗎?」,親子之間的誤解與衝突就此展開。



時間觀的衝突:孩子的痛苦是現在進行式,父母的期待是未來式

人們常說「青春期的孩子很衝動、很玻璃心」,但事實是,他們還來不及發展對未來的具體想像,只能夠活在當下的情緒與挫折中。

父母總是說:「現在忍一忍,你以後會更好。」

但孩子心裡想的是:「我現在痛苦到快死了,哪管得著以後。」

如此錯位的時間感,是導致孩子情緒崩潰甚至選擇自殘、自殺的關鍵。不是他們不想活,而是他們不知道為什麼要活下去 ─ 因為那個「以後」實在太遠了,而此時此刻的痛苦,真實的存在於眼前的每分每秒。

父母活在「未來的焦慮」裡,孩子卻困在「現在的痛苦」中。

這不是對錯的問題,只是彼此忽略了對方的時間軸,眼光看向不同的焦點。



權力與自主:把「命令」包裝成「溝通」

當父母說:你現在可以去讀書嗎? 可以認真一點、聽話一點嗎?
如果孩子的回答是「不」,身為父母,很容易情緒爆炸。

為什麼?

因為父母心中早有唯一的標準答案:「是、好」,一旦沒聽到標準答案,便會立刻引爆情緒炸彈 - - 穿著「溝通」外衣的「命令」,是強迫。

「我沒有要逼你,我只是建議你選這條路比較好。」
「你可以自己做決定啦,但如果你決定錯了,你要自己負責喔。」

這些看似給出了選項,事實上卻是父母握著操控權的「假民主」語句,傳達出來的是威脅、恐嚇的語境。然而,當孩子逐漸成長,開始發展自主能力(尤其在進入青春期與青年期時),孩子渴望被視為有能力、有選擇的獨立個體,被視為 人 -- 這是心理學的自我決定論(Self-Determination Theory)所強調的核心需求:自主、勝任、連結

當這些需求被否定或被持續受到控制和壓抑時,對方便會以對抗、逃避、封閉等方式展現反彈,這是「生存本能被激發」的戰、逃、僵住反應,而不單純只是家長眼中的「叛逆」。

自主性、勝任感和連結感是決定幸福的關鍵要素,一旦孩子失去了獲得幸福的關鍵能力,焦慮、憂鬱自然找上門。



人需要的是「共感」

表面上,我們以為親子問題是因為價值觀差異,但更根本的底層邏輯是「時間觀錯位 × 權力錯置 × 情緒需求誤判與投射」的集合。

父母沒看懂孩子的需求和處境,簡單用一句「不懂事」帶過;
父母的愛裡藏著焦慮、自己未竟的理想、自己的需求,而無法單純的「看見孩子」。

遠野凪子的故事提醒我們:努力,未必是因為堅強,有時只是因為怕被丟下。
她用生命證明:「赤裸地活著,是一種勇氣。」而我們是否願意,用同樣的勇氣,去看見那些孩子言行舉止間的呼救訊號?

經營親子關係,並非二元化的要求父母放棄規劃,也不是要孩子無條件順從,而是:

父母能不能試著看見孩子的「此刻」?
孩子能不能感受到被父母「接住」?進而也「接住」父母?
我們能不能將彼此視為「人」? 從控制,轉為彼此陪伴與理解?


親子之間,我們都有能力選擇最真誠的相互扶持,而不是最慘痛的殺戮戰場。
不論此刻的你是父母或是孩子,期待我們一起共渡親子花路,以理解做為修補,以共感靠近彼此。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筠晴的花路沙龍
34會員
72內容數
活成一朵花,人生處處是花路。 歡迎如花般精采的你,進來坐坐,一起分享花香吧~
筠晴的花路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7/10
許多人即使身處人群,仍感到孤獨,因缺乏深度連結,渴望被理解與接納。文章探討孤獨成因,包含害怕被責怪、未學習親密語言及華人文化影響,並強調深度對話的重要性。
Thumbnail
2025/07/10
許多人即使身處人群,仍感到孤獨,因缺乏深度連結,渴望被理解與接納。文章探討孤獨成因,包含害怕被責怪、未學習親密語言及華人文化影響,並強調深度對話的重要性。
Thumbnail
2025/07/06
有時候,最讓人痛苦的不是敵意,而是「理所當然」。 婚前,婆婆和我單獨長談。她問我是否會拿錢回家,我如實回答:從學生時代打工開始,父親就規定不論收入都要將一半收入繳回家,工作後也一樣,這是家規,也是互相支持的家庭默契。 她聽完,語氣平靜卻堅定地說:「以後妳嫁進來,就不能再拿錢回妳家。妳住在這裏
Thumbnail
2025/07/06
有時候,最讓人痛苦的不是敵意,而是「理所當然」。 婚前,婆婆和我單獨長談。她問我是否會拿錢回家,我如實回答:從學生時代打工開始,父親就規定不論收入都要將一半收入繳回家,工作後也一樣,這是家規,也是互相支持的家庭默契。 她聽完,語氣平靜卻堅定地說:「以後妳嫁進來,就不能再拿錢回妳家。妳住在這裏
Thumbnail
2025/07/06
── 從 Kumi Yamashita 的光影作品,寫給那些正在靜靜累積自己的人 你其實很好。 只是還沒被那道對的光照見,還沒遇見能從對的角度,看見你全貌的人。 有時候,我們太容易懷疑自己是否還不夠努力、不夠出色,但其實,你不並需要變成別人眼中所謂更「好」的樣子,因為那個「好」是由別人定義的
Thumbnail
2025/07/06
── 從 Kumi Yamashita 的光影作品,寫給那些正在靜靜累積自己的人 你其實很好。 只是還沒被那道對的光照見,還沒遇見能從對的角度,看見你全貌的人。 有時候,我們太容易懷疑自己是否還不夠努力、不夠出色,但其實,你不並需要變成別人眼中所謂更「好」的樣子,因為那個「好」是由別人定義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從來沒有想過找媽媽的塗韻,經理幹事的解說,自己也是忍不住好奇,真的就開始收集有關媽媽的相關資料。 在一連串的的搜集,和聽著幫她名義上的媽媽處理事情的里幹事說著媽媽的狀況,里幹事見她如此有興趣,問她要不要去看看媽媽? 塗韻拒絕了。 對於一個完全沒有印象的媽媽,塗韻並沒有好奇的想知道,只是有些
Thumbnail
從來沒有想過找媽媽的塗韻,經理幹事的解說,自己也是忍不住好奇,真的就開始收集有關媽媽的相關資料。 在一連串的的搜集,和聽著幫她名義上的媽媽處理事情的里幹事說著媽媽的狀況,里幹事見她如此有興趣,問她要不要去看看媽媽? 塗韻拒絕了。 對於一個完全沒有印象的媽媽,塗韻並沒有好奇的想知道,只是有些
Thumbnail
這像是個情境題,看完後你能比較同理誰呢? 又該如何處理這樣的問題? A在離職後的3月,又與論及婚嫁的同居男友分手,身在異地,頓時沒了去處,家裡整天吵吵鬧鬧的母親更不是她的避風港,令她完全不想回家投靠父母,她馬上想到了爸媽的大學同窗好友邱阿姨也住在這城市,每年逢年過節都有去拜訪,小時也都喊乾爸乾媽長
Thumbnail
這像是個情境題,看完後你能比較同理誰呢? 又該如何處理這樣的問題? A在離職後的3月,又與論及婚嫁的同居男友分手,身在異地,頓時沒了去處,家裡整天吵吵鬧鬧的母親更不是她的避風港,令她完全不想回家投靠父母,她馬上想到了爸媽的大學同窗好友邱阿姨也住在這城市,每年逢年過節都有去拜訪,小時也都喊乾爸乾媽長
Thumbnail
導師總說 媽媽我很佩服妳帶他們兩個 妳辛苦了... 🕛🕑🕒🕓🚴
Thumbnail
導師總說 媽媽我很佩服妳帶他們兩個 妳辛苦了... 🕛🕑🕒🕓🚴
Thumbnail
捷運是一個能聽到很多八卦的地方,一不小心,別人家的故事就入了耳。「妳就是沒有努力過,一個沒有成功經驗的人,有什麼資格說話。」、「小孩不求進取,就是被妳教壞的……」一對夫妻聲量雖不大,站在他們面前,還是聽到了不少家事,約莫是媽媽不希望給小孩過多壓力,爸爸認為壓力能使人成長,最後用睥睨、責備的語氣,數落
Thumbnail
捷運是一個能聽到很多八卦的地方,一不小心,別人家的故事就入了耳。「妳就是沒有努力過,一個沒有成功經驗的人,有什麼資格說話。」、「小孩不求進取,就是被妳教壞的……」一對夫妻聲量雖不大,站在他們面前,還是聽到了不少家事,約莫是媽媽不希望給小孩過多壓力,爸爸認為壓力能使人成長,最後用睥睨、責備的語氣,數落
Thumbnail
從小我就不是個成績特優異的小孩 但文科還行 重點還常常當幹部 正常不是品學兼優才適合? 在團體生活中我不是特愛 偶爾覺得一個人比較自在 但每個時期我都是有朋友 至今我跟國小同學今年還有聚會 我的父母是一個認知水平非常標準窮人思維 因為我的文科扎根深 如歷史人性醜惡 論語等 人
Thumbnail
從小我就不是個成績特優異的小孩 但文科還行 重點還常常當幹部 正常不是品學兼優才適合? 在團體生活中我不是特愛 偶爾覺得一個人比較自在 但每個時期我都是有朋友 至今我跟國小同學今年還有聚會 我的父母是一個認知水平非常標準窮人思維 因為我的文科扎根深 如歷史人性醜惡 論語等 人
Thumbnail
兩週了,他放爛自己不上課、不練習,打電動、追YT、玩樂高,眼看著離段考越來越近。我還是忍不住提醒他、大聲斥喝他停止使用手機。換來的是嗆聲、丟東西...。旁人都說別管他,不想念就算了。可是我太了解他了,考試時發現都不會寫,甚至會直接大鬧考場的...
Thumbnail
兩週了,他放爛自己不上課、不練習,打電動、追YT、玩樂高,眼看著離段考越來越近。我還是忍不住提醒他、大聲斥喝他停止使用手機。換來的是嗆聲、丟東西...。旁人都說別管他,不想念就算了。可是我太了解他了,考試時發現都不會寫,甚至會直接大鬧考場的...
Thumbnail
「每次你都不讓我跟媽媽睡!」 「哪有每次?!」孩子的爸爸辯解著。
Thumbnail
「每次你都不讓我跟媽媽睡!」 「哪有每次?!」孩子的爸爸辯解著。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