餓死癌細胞?- 要命的假訊息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raw-image

你還在相信網路上那些「餓死癌細胞」的傳說嗎?

小心!那些所謂的「奇蹟飲食」,不只沒效,可能還會讓你錯失黃金治療期,甚至賠上寶貴的性命!

這不是聳人聽聞,這是每天都在真實上演的悲劇!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5383913/

A. 😱 網路「神醫」現形記:果汁、生酮真能抗癌?

你是不是也曾在短影音或社群媒體上滑到,有人宣稱喝幾口果汁、吃幾頓純肉餐,就能讓癌細胞「餓死」?

這些影片點閱率破億、分享數驚人,甚至實體書籍也賣到缺貨,讓無數癌友和家屬趨之若鶩。他們聲稱:「不吃糖、只吃肉就能餓死癌細胞」、「喝果汁或吃鹼性食物就能讓癌細胞消失」,甚至有人拍胸脯保證自己就是這樣「治好」癌症的。

這些話聽起來多麼誘人,特別是對身處絕望的患者來說,簡直是救命稻草!

然而,這些「神奇飲食」的背後,幾乎「沒有任何堅實的科學證據支持

https://acsjournal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m-pdf/10.1002/cncr.34218

B.🤯 破解迷思:癌細胞的「食譜」到底是什麼?

為什麼這些「奇蹟飲食」會讓人深信不疑?因為它們往往披著「科學」的外衣,利用對癌症生物學的片面理解來誤導大眾。

1.迷思一

「糖是癌細胞的口糧,生酮飲食能餓死癌細胞!」

許多人誤以為癌細胞只吃糖,所以只要不吃糖或採取高蛋白的生酮飲食、純肉飲食,就能讓癌細胞「餓死」。這種說法,源自於對「瓦伯格效應」(Warburg effect)的誤解。

德國醫學家奧托·瓦伯格(Otto Warburg)早在1924年就發現,癌細胞確實會比正常細胞消耗更多的葡萄糖,這是一種代謝現象。他曾推測糖酵解的轉變可能驅動癌症發展,但現代研究早已證明,這其實是癌症基因突變的結果,而非癌症的病因

更重要的是,「如果你不吃糖,正常細胞也無法獲得足夠的能量,最後餓死的只會是你自己,而不是癌細胞」

2.迷思二

「酸性體質生癌症,鹼性飲食能防癌!」 

另一個極端說法是,身體若呈現「酸性體質」就會滋生癌症,因此必須透過鹼性飲食或純素飲食來「防癌」。

這聽起來言之鑿鑿,但事實是:你的身體會自動維持酸鹼平衡,任何飲食都無法直接改變體內的酸鹼度,更無法直接「餓死」癌細胞!

C.⚠️ 真相很殘酷

-盲目節食!陷入險境!

真正的危險在於,盲目追求這些「奇蹟飲食」,不僅無法治癒癌症,還可能導致嚴重的體重流失和營養不良,讓你的身體在正規治療期間陷入危險。一個缺乏足夠營養和體力的身體,如何能承受化療、放療等高強度的治療?

D.🚫 號稱一切「天然」的療法

癌症騙局,遠不止飲食療法。

還有那些打著「天然」旗號的所謂治療,像是順勢療法、能量療癒等等,各種花俏的噱頭都沒有任何科學證據支持

相較於正規治療可能帶來的痛苦副作用,這些看似無害又充滿希望的「奇蹟療法」更容易吸引絕望中的患者。

然而,研究顯示,選擇使用替代療法或「補充醫學」的癌症患者,死亡風險顯著升高,有些癌症甚至風險會翻倍

原因很簡單:他們往往因此推遲或拒絕接受有效、正規的治療,等到病情惡化,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最終導致無法挽回的悲劇。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8922780/

E. 💡 我們該怎麼辦?相信科學,拒絕騙局!

面對網路上的各種「奇蹟飲食」和「神奇偏方」,我們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記住以下幾點:

1.不輕信「奇蹟飲食」

不要被網路謠言牽著走,那些看似美好的承諾,往往是包裝過的陷阱

2.諮詢專業醫生和營養師

有任何疑問,務必及時與你的腫瘤科醫生、專業營養師溝通。他們會根據你的病情,提供基於科學證據的治療和飲食調整建議

3.均衡營養,維持體力

配合正規治療,保持均衡的營養攝取,維持足夠的體力,才能更好地應對治療過程

科學在不斷進步,免疫療法、個人化治療、癌症疫苗等新技術正在幫助越來越多的患者重獲新生。想要真正活下去,就得依靠嚴謹的醫學,而不是虛無的幻想

「餓死癌細胞?最後餓死的,往往是患者自己。」

面對各種「奇蹟飲食」和「神奇偏方」,我們是不是該先問一句:這背後有確鑿的科學證據嗎?如果沒有,生命可不是拿來做實驗的。

真正的希望,從來不在偏方裡,而在科學裡。別讓虛假的「奇蹟」成為你生命中最後的遺憾。

#不要讓癌症患者死於偏方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黃軒醫師的沙龍
896會員
572內容數
醫學博士 微創內視鏡重症醫師/專欄作家/古文愛好者/2023年全球傑出僑生2019年中華十大傑出校友2015年僑大60週年𠎀出僑生校友2012年師大𠎀出校友2023年中科大𠎀出校友👨🏻‍🎓。 日常生活中的健康,可以用科學來提醒大家... 「用生命看健康❤️,用生活過健康❤️」
黃軒醫師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7/18
想像一下,你的雙腿是兩條忙碌的公路,血液就像車流,心臟是目的地。靜脈負責把血液從腳底送回心臟,這個任務可不簡單,它需要靜脈內的瓣膜像單向閥門一樣,確保血液只能往上流,不會倒灌。但隨著年齡增長,這些辛勤工作的瓣脈可能會開始「罷工」,導致血液回流受阻,這就是 慢性靜脈功能不全..
Thumbnail
2025/07/18
想像一下,你的雙腿是兩條忙碌的公路,血液就像車流,心臟是目的地。靜脈負責把血液從腳底送回心臟,這個任務可不簡單,它需要靜脈內的瓣膜像單向閥門一樣,確保血液只能往上流,不會倒灌。但隨著年齡增長,這些辛勤工作的瓣脈可能會開始「罷工」,導致血液回流受阻,這就是 慢性靜脈功能不全..
Thumbnail
2025/07/17
灌腸的迷因:許多人相信灌腸能排毒、減肥甚至保護卵巢,但這些說法缺乏科學證據。本文探討灌腸的醫療用途,例如緩解便祕、腸道清潔和特定疾病的藥物灌腸,並澄清灌腸無法排毒、治百病等迷思,以及過度灌腸的風險。
Thumbnail
2025/07/17
灌腸的迷因:許多人相信灌腸能排毒、減肥甚至保護卵巢,但這些說法缺乏科學證據。本文探討灌腸的醫療用途,例如緩解便祕、腸道清潔和特定疾病的藥物灌腸,並澄清灌腸無法排毒、治百病等迷思,以及過度灌腸的風險。
Thumbnail
2025/07/16
當夏季熱浪一波波襲來,我們總是習慣擦防曬、喝冰飲,努力避免中暑,卻往往忽略了一個最脆弱、最重要的器官——大腦。 你知道嗎?高溫不只是讓你汗流浹背、頭暈目眩,甚至可能對你的認知、情緒,甚至長期腦健康造成影響!
Thumbnail
2025/07/16
當夏季熱浪一波波襲來,我們總是習慣擦防曬、喝冰飲,努力避免中暑,卻往往忽略了一個最脆弱、最重要的器官——大腦。 你知道嗎?高溫不只是讓你汗流浹背、頭暈目眩,甚至可能對你的認知、情緒,甚至長期腦健康造成影響!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前幾天,我在一篇分享中引用了郭醫師書裡的一句話「罹癌可以是一個禮物嗎?」分享到一個癌友的社團後,有位網友留言給我,說我不是癌友,這種話只能當事人說,我拿別人生病當成自己的禮物,很恐怖。 雖然這並非我的本意,但可能我在文章中交代得並不完整,因此感到抱歉讓他覺得被冒犯。我不想代為解釋郭醫師這句話的
Thumbnail
前幾天,我在一篇分享中引用了郭醫師書裡的一句話「罹癌可以是一個禮物嗎?」分享到一個癌友的社團後,有位網友留言給我,說我不是癌友,這種話只能當事人說,我拿別人生病當成自己的禮物,很恐怖。 雖然這並非我的本意,但可能我在文章中交代得並不完整,因此感到抱歉讓他覺得被冒犯。我不想代為解釋郭醫師這句話的
Thumbnail
雖然在醫生面前勉強自己看似不受升級影響,但內心的焦慮在對癌細胞這群敵軍的恨意中掙扎著。  
Thumbnail
雖然在醫生面前勉強自己看似不受升級影響,但內心的焦慮在對癌細胞這群敵軍的恨意中掙扎著。  
Thumbnail
如有在關注版主文章的格友應該都知道版主是名熱愛運動、生活作息正常(扣除假日熬夜打牌)、飲食還算均衡且不菸不酒的乖寶寶,但版主自認有輕微慮病症,再加上疫情過後,時常被健康資訊轟炸,每天電腦一打開首頁就會跳「年輕藝人OOO罹癌,不到一年離世」、「不菸不酒健康作息也會罹癌,早期發現成功抗癌O年」之類的新聞
Thumbnail
如有在關注版主文章的格友應該都知道版主是名熱愛運動、生活作息正常(扣除假日熬夜打牌)、飲食還算均衡且不菸不酒的乖寶寶,但版主自認有輕微慮病症,再加上疫情過後,時常被健康資訊轟炸,每天電腦一打開首頁就會跳「年輕藝人OOO罹癌,不到一年離世」、「不菸不酒健康作息也會罹癌,早期發現成功抗癌O年」之類的新聞
Thumbnail
記得追蹤郭師妙營養師的心靈雞腿加雞湯,讓營養師時時提醒你關於健康的點點滴滴,累積健康就靠郭師妙營養師! https://www.facebook.com/kuodietitian/
Thumbnail
記得追蹤郭師妙營養師的心靈雞腿加雞湯,讓營養師時時提醒你關於健康的點點滴滴,累積健康就靠郭師妙營養師! https://www.facebook.com/kuodietitian/
Thumbnail
胃癌是臺灣十大癌症殺手之一,有著高發生率和死亡率。早期症狀常常不明顯,容易被忽視,而致使錯失治療時機。本篇文章介紹了胃癌的早期症狀、危險因子、預防方法及治療方法。
Thumbnail
胃癌是臺灣十大癌症殺手之一,有著高發生率和死亡率。早期症狀常常不明顯,容易被忽視,而致使錯失治療時機。本篇文章介紹了胃癌的早期症狀、危險因子、預防方法及治療方法。
Thumbnail
台灣肝癌每年約有上萬名新確診的肝癌個案,其中又以45歲以上、具備勞動生產力的族群佔多數 。而肝癌因早期症狀不明顯,直到腫瘤較大才可能出現腹脹、腹痛、黃疸等症狀,等到確診肝癌時已有約三成患者為不適合手術治療的晚期,且疾病惡化速度快 。
Thumbnail
台灣肝癌每年約有上萬名新確診的肝癌個案,其中又以45歲以上、具備勞動生產力的族群佔多數 。而肝癌因早期症狀不明顯,直到腫瘤較大才可能出現腹脹、腹痛、黃疸等症狀,等到確診肝癌時已有約三成患者為不適合手術治療的晚期,且疾病惡化速度快 。
Thumbnail
#自己的癌症自己救  #提升自癒力以克服癌症 #腫瘤 #癌症
Thumbnail
#自己的癌症自己救  #提升自癒力以克服癌症 #腫瘤 #癌症
Thumbnail
癌症是一種具有無法控制的細胞分裂的異常疾病,形成無秩序的異常細胞。本篇文章介紹了癌症的形成過程、血管生成和癌細胞的特性。著重於描述癌細胞與正常細胞的區別,以及它們如何逃避免疫系統和如何被治療。
Thumbnail
癌症是一種具有無法控制的細胞分裂的異常疾病,形成無秩序的異常細胞。本篇文章介紹了癌症的形成過程、血管生成和癌細胞的特性。著重於描述癌細胞與正常細胞的區別,以及它們如何逃避免疫系統和如何被治療。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