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

含有「癌症」共 727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鑫光電能理事長郭瑞益:以科技能量支持醫療永續發展 【台北訊】為推動精準醫療與癌症創新治療的臨床應用,國內多家醫療機構與專業團體日前舉辦「2025癌症論壇」,聚焦癌症照護新技術、AI醫療應用與病患全程照護等議題。論壇吸引上百位醫界專家、產業代表及病友團體參與,現場交流熱烈,展現醫療創新力量。
Thumbnail
2025年10月2日發刊的《Science》刊出新聞專題,談的是利用「能自動追蹤腫瘤細胞的放射性藥物」來治療癌症病人。這種療法早前在國際上有好幾種不同稱呼,現在似乎逐漸定於一尊,叫作「放射性配體治療(Radioligand therapy)」,縮寫RLT。
Thumbnail
含有成人內容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src
src
src
src
癌症化學治療的用藥品項五花八門,不過利弊相兼,根據我過去訪問北中南多家醫院癌症醫師和病人的經驗,療效與副作用的取捨一直是難題。 臨床治療上,化療藥艾黴素(Doxorubicin,俗稱小紅莓)是一把雙面刃,雖然能有效壓制乳癌、胃癌、淋巴瘤及卵巢癌等惡性腫瘤,是陪伴病人已超過半世紀的老牌藥物,臺灣也用
Thumbnail
病人因膀胱癌接受化療與化療,同時中醫治療,持續中藥調理後,病人白血球、血紅素、腎功能數值都有進步。 114.10.21 eGFR腎絲球過濾率:86.6(進步) 血色素:11.7(進步) 白血球:6.26 K/uL(進步)   114.9.7 eGFR腎絲球過濾率:84 血色素:11
【摘要】 本研究以跨層次推理結構探討癌症的起源問題。現有生物醫學研究顯示,癌症不僅是細胞增殖異常的疾病,更是生命系統內部協調失衡的結果。本文嘗試建立一個多層因果模型,從資訊理論與演化動力的角度,分析癌症形成的邏輯結構。 核心假設為:癌症的產生並非單一基因突變之結果,而是生命資訊體系中長期累積的結
含 AI 應用內容
#癌症#理論#生物
27歲,醫學院入學前夕,被診斷出癌症。身為病人,她體會過診間裡的孤獨與恐懼。她問:「最糟糕的情況會是什麼?」答案並非我們想像的死亡。她發現,最糟的是癌症奪走了你「去活、去做、去愛」的能力。如何在基因突變帶來的不確定性中,依然選擇勇敢去愛、去工作,治癒癌症的同時,請別忘記協助病人過他們的人生。
付費限定
你可能以為脂肪就是「壞東西」,但事實遠比你想像的複雜。某些高脂飲食會讓大腦的「清潔工」開始拆解神經元;但在另一種情況下,它卻是飢餓大腦的救命能量來源。這場「脂肪的雙面故事」告訴我們:世界不會被簡單的「好 vs 壞」二分法框住。問「高脂飲食到底好不好?」就像問水是好是壞,關鍵在於。。。
Thumbnail
早上,網路又不行了。 我想,該不會這麼巧,換了新的數據機,又壞了吧!   啊,對於習慣用桌機的我來說,真的超不方便。 畢竟,我還是喜歡桌機勝過筆電、喜歡桌機勝過手機。我老人家。   結果,等了一天,工程師來看:   「啊你就沒交錢啊!」   瞬間真是,赤恥!天啊這種羞恥之事!
最新研究指出,經過基因改造的免疫細胞 稱為 CAR-NK(嵌合抗原受體自然殺手)細胞,有潛力成為對抗癌症的新武器。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