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世界的中心」這句話在主觀的世界當中,可以說是真理也不為過,畢竟我們是無法感受到其他個體的感覺,即便我們具有共感的鏡像神經,但那也只是我們腦中所創造出來的虛像(就像是偶像劇當中的愛情一樣),對一個主觀個體來說,這個世界的真實樣貌與他的「自我認知」有很大的關係,那高我對我們的自我有什麼影響呢?
自我的疆界
我們在第一章中,簡述了人類的「我」是怎麼樣的存在:
- 人是物質與意識的複合體,有物質的我與意識的我。
- 物質的我包含身體、大腦、原生情緒。
- 意識的我是非物質的存在,來自「次元之外」。
很顯然物質的我與意識的我所提供的是一個自我的基礎核心,就像我們的基因雖然會影響最初的身體狀態,但我們仍然可以透過後天運動與飲食來改變自己,這個核心不會「注定」你的自我,它只是原始的基底,不會限制你的發展與成長,這些後來成長的部分,我們可以稱之為自我疆界。

自我疆界是自我核心的延伸,來自於自我與世界的互動結果,例如被熱水燙到後下次會小心熱水、跟小狗玩得時候非常開心,這些互動的經驗會在事件與自我之間產生相對的距離,我們會靠近那些喜歡的事物,遠離不喜歡的。就理論上來看,這樣的疆界界定似乎很簡單,但現實的情況往往相當複雜,我們的自我疆界會被價值觀、慣性、性別等等不同的因素影響,出現靠近痛苦、遠離喜好的矛盾情境,就像2-6. 明確熱情中提到的內在矛盾一樣,困在一個痛苦的輪迴之中。
自我疆界的混淆會出現幾種狀況:
1. 對事物感到頓感,所有喜惡都跟隨著他人改變。
2. 對事物都很激動,無法辨識與事物間的距離。
3. 對事物都保持距離,覺得自己不應該有喜歡的事物。
4. 對事物感到困惑,無法辨識自己的喜惡。
這些顯然不是我們所期待的互動方式,在自我疆界不清楚的情況下,我們就無法為自己做出有效的決定。為了調整這個狀況,除了可以使用精練情緒的方法之外,我們還可以藉助高我的輔助能力。
疆界管理
為了要減少自我疆界混淆所帶來的情況,高我能做的就是疆界管理的輔助:加強與喜好的連結,既然是輔助,那主導這件事的責任就在我們身上了,如果我們不清楚自己的喜好,這個輔助的效果就會變得有限,所以想要有效的運用高我建立自我的功能,我們必須先清楚感受自己對每件事的感覺,也就是自我疆界的管理。
首先,自我疆界的概念來自於自我與事物的最適距離,當你跳脫固有價值觀、全然的感受一件事情對你的感覺時,你就能找到與它的最適距離,例如你覺得你喜歡吃蛋包飯,但事實上你可能是因為小時候媽媽很常煮蛋包飯給你吃,你所喜歡的是那個懷念的味道,是與家人經歷的美好時光,這讓你更清楚蛋包飯對你生命的意義是什麼。
也就是說,當我們可以專心感受事物帶給我們的感受,我們就能發現這些潛藏在背後的意義,進而清楚知道與這些事物的距離。當然,過程當中不用去認知一件事的對或錯,喜不喜歡的理由非常主觀,只需要知道這份感受是什麼就好,因為自我疆界沒有對錯,只有自己認為的最適當距離。
在理解自己與事物的距離之後,高我就會開始啟動輔助,幫助我們加強這些感覺,讓我們在接觸喜歡的事物時,更加有生命力。感官加成會讓我們對疆界的輪廓更加清晰,生活起來也會變得更加輕鬆、有彈性,只有當我們真正知道自己在乎什麼、喜歡什麼、討厭什麼,我們才算真正的活出自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