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命定之書
身體不舒服的第一年,我期望有個人來拯救我。而到了第二年,在那些低潮時刻,我好希望自己能被理解,能有人願意聽我說。
就在這一段又一段的波動、低潮、現實與衝突中,我與周遭的家人也不斷學習接受、放掉執著、課題分離。在這整個漫長過程,終於在第三年(今年)迎來一些大幅度突破,儘管過程中的嘗試與衝突仍舊不好受。
有時,我也不禁會想:
- 如果一兩年前,有人能引導我一些道理,就可以少走很多冤枉路。
- 在不舒服的前期,如果有個相當穩定且有力量的人,告訴我恐慌症不是硬拼跟努力去對抗,那該有多好
- ......
這些充滿惋惜與假設的想法,在我最近讀了愛瑞克的《命定之書:一頁篇幅,讓人生無限增幅》後,有了新的啟發。書中第一章節錄了這段話:
儘管不自量力,但我忍不住要去做——因為幫他們,等於幫了當年的自己。一個人成為了自己希望遇到的人,這即是自我實現,是至高的內在成就。
作者愛瑞克在大學時,曾經有段時間過得很辛苦。那時候,他很常窩在金石堂的角落看書,心裡卻一直很擔心會被趕走,畢竟沒錢買書,卻又長時間待在那裡。所以後來他有能力時,就把自己寫書的版稅,拿來捐給偏鄉、貧窮的孩子們。
當看到這段作者的經歷跟感受時,我是相當有觸動的,過往的經歷也在此刻與之串聯,心理某個部分好像豁然開朗。
過去,我總期望能被理解,能遇見一個中性又穩定的人來引導我;但我從未想過,自己去成為那個自己希望遇到的人。在這個當下,我能選擇並提醒自己朝這個方向前進,也許有一天能把過去的經歷串連起來並重新詮釋,成為自己過去最有力的支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