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一步收錄了 唐末至五代 的一批人物,包括:唐代文士、宗教人士及特殊身份者:許渾、張欽元、楊庭、景審、鈕約、吳彩鸞(女仙)、杜光庭(道士)、梁元一(道士)、曇林(僧)。五代人物:錢鏐(吳越王)、李璟(南唐後主)、薛貽矩(五代文士)。這一卷的人物特色明顯不同於前幾卷的歐、虞、顏、柳等巨匠,而更顯示出 書法文化的廣泛性與多元化。以下我整理典範人物敘述、源流考證、品評與代表作品
典範人物敘述
唐代
許渾:晚唐詩人,字用晦,詩風多哀婉清麗,書法亦有俊雅之致,體勢雖不峻拔,然有文人氣韻。
品評: 傳世詩集中偶見書跡,帖本中或有殘札。
張欽元、楊庭、景審、鈕約:多屬唐末士人,書風不為書壇巨匠,但能正書,清勁平穩。
吳彩鸞:傳為唐代女仙,能詩文,兼長書札,其入錄顯示書譜之包容,亦是女性書法傳統稀見之例。
杜光庭:著名道士,通曉文辭,善書札,書風清逸有道氣。
品評: 道教文獻《廣成集》等曾有墨跡傳世,雖多為後人摹刻。
梁元一:唐末道士,書法風格近於行楷,清疏靈動。
曇林:唐末高僧,以書名見錄,楷法雖不盛大,但端嚴肅穆。
五代
錢鏐:吳越王,開國之君,性喜書畫,所書正楷雄渾質樸,見其王者之氣。
品評: 部分碑刻題名流傳,如「錢氏塔銘」相關拓本。
李璟:南唐後主,才子帝王,詩詞婉約,書跡亦工,偏清雅秀媚,有文人皇帝風格。
品評: 有題詩書跡留存於法帖中,宋人多珍之。
薛貽矩:五代文士,善正書,書風謹嚴。
品評: 其餘人物:大多佚跡,以書中記載為主要依據。
源流考證
從唐盛至唐末:正書自顏柳之後,逐漸趨向文人士氣而非碑版雄強。許渾、杜光庭等皆以文名兼書藝,書法更成為文人修養與宗教氛圍的延伸。
女性與宗教人士:吳彩鸞、杜光庭、梁元一、曇林的收錄,顯示書法不再僅是士大夫專利,而滲透至道門、佛門甚至女性群體。
五代承續:錢鏐、李璟、薛貽矩等,標誌著正書進入五代十國的承傳。他們多為帝王或文臣,書風融合「王者氣象」與「文人柔美」,為宋代文人書法的鋪墊。
書法多元化的縮影 卷五的名錄中,不再以「書壇大師」為主,而是涵蓋 文人、宗教人士、女性、帝王,顯示書法已全面滲透於社會文化各層面。從技巧到氣韻 評語多強調「清」「雅」「逸」「道氣」,可見北宋人更重視人格與氣質,而非純粹技巧。這與宋代「文人書法」的審美基調相契合。 承先啟後的價值 唐末至五代雖非書法最高峰,但正是這批人物的書風,將楷書由唐代的嚴整碑版,轉入更清雅、文氣化的路徑,最終引向宋代「尚意」之風。女性與宗教的入錄意義 吳彩鸞、杜光庭、梁元一、曇林的收錄,提醒我們:書法史不應僅由「士大夫巨匠」構成,宗教文化與女性參與同樣是重要拼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