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工具選錯了,學再多都沒用?
很多人學了很多 AI 工具教學,卻發現自己幾乎沒用起來。問題往往不在於「不會操作」,而是在於「挑錯了工具」。選錯工具,就像買了一台高級跑車卻沒有駕照,結果只能停在車庫。
所以,如果你是自動化新手,比起拼命學習功能,更重要的是先搞清楚:怎麼挑對工具。
原則一:工具必須符合「你的核心場景」
常見的錯誤是:為了跟風去裝一堆自動化工具,但結果卻跟自己日常工作完全沒關係。例如:你平常用 Gmail,卻去研究 Outlook 的自動化功能;或你主要工作在 Notion,卻只學 Trello 的串接。
👉 解法:先想清楚「我每天花最多時間在哪裡?」
- 如果你每天最花時間在 Email → 優先挑能處理信件的工具(如 Gmail 自動分類、AI 回覆)。
- 如果你主要工作在 專案管理 → 選 Notion / ClickUp 的自動化方案。
- 如果你需要跨工具串接 → 再考慮 Zapier、n8n 這類平台。
原則二:工具學習門檻要低,能立刻上手
新手一開始就挑最複雜的工具,很容易嚇退自己。
例如:n8n 功能強大,但需要伺服器、需要部署;對初學者來說可能太難。 反而 Zapier 或 IFTTT,雖然功能有限,但能讓你在 5 分鐘內做出第一個自動化流程,這才是更好的起點。
👉 解法:優先選擇「低門檻」的工具,讓自己快速有成就感,再逐步升級到進階工具。
原則三:可擴展性比功能多寡更重要
很多人挑工具時只看「功能多寡」,卻忽略了「是否能長久使用」。
舉例:有些小工具能幫你處理單一任務,但沒辦法和其他平台對接,結果到後期你還得重來。
👉 解法:挑工具時要問自己:
- 它能不能和我常用的平台串接?
- 如果我未來需要更多功能,它有升級方案嗎?
- 社群和資源是否足夠,遇到問題找得到解法?
新手的關鍵不是多,而是準
對於自動化新手來說,挑工具的關鍵不是「越多越好」,而是「精準匹配」。
找到一個適合你核心場景的工具,能讓你在一週內見效,比學十個不同的工具卻用不出來還要有價值。
想知道如何把工具真正用起來?
今天分享了三個工具挑選原則,但光選對工具還不夠,你還需要學會怎麼設計流程。
👉 在會員專區,我整理了 〈從零開始設計你的第一個自動化流程〉,手把手教你從定義任務、選工具、到流程實作,並附上範例模版。
別再讓工具躺在清單裡,開始讓它們真的幫你省下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