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市場最熱的話題之一,是 NVIDIA 傳出將提前在 2026 下半年採用健策研發的「Microchannel Lid」——一種結合均熱片與微流道液冷的新型散熱解決方案。對於正在全力推進 AI GPU(特別是 Rubin 世代)效能的 NVIDIA 來說,這不只是單純的供應商合作,而是將健策推向國際聚光燈下的重要一步。
很多人會問:
健策是什麼公司,為何能打進 NVIDIA 的核心供應鏈?這篇文章將帶你完整理解健策的全貌。讀完後,你將收穫:
- 清楚認識健策的公司背景與業務分類
- 掌握健策的主要產品與技術優勢
- 了解最新財報數據與成長動能
- 追蹤與 NVIDIA 的合作關鍵,以及對未來營運的影響
- 最後,聽聽我對這家台灣隱形冠軍的觀察與思考
這是一篇 深入解析又不失故事感 的文章,適合投資人、科技迷,以及想認識台灣隱形供應鏈實力的人。
健策是誰?公司概況與業務分類
健策成立於 1987 年,總部位於桃園龜山,2009 年在台灣證交所掛牌上市,股票代號 3653。目前資本額約 14 億新台幣,員工人數超過 2000 人,並在台灣、中國無錫,以及東南亞地區設有生產據點。
不同於晶圓大廠或 IC 設計公司,健策走的是「製造業垂直整合」的路線:從模具設計、精密沖壓、塑膠射出、電鍍、表面處理,到組裝檢測,幾乎一條龍。這讓它能快速滿足客戶對新產品的需求,並掌握成本與良率。
業務分類主要分為五大方向:
- 散熱解決方案
- 封裝端(均熱片、VC Lid、Stiffener)
- 系統端(水冷模組、氣冷模組)
- 電子互連方案
- ILM 連接器扣件
- 射頻(RF)連接器
- 電動車功率模組方案
- 電池冷卻板、功率模組散熱器、ECU / MCU 冷卻模組
- 導線架
- LED 導線架、半導體導線架、Copper Clip
- 其他電子零件
- 精密零件、機構件、客製化模具
可以看到,健策的 DNA 其實就是 「散熱」+「互連」。這正好卡在今天 AI、電動車產業急速成長的甜蜜點。
健策的主要產品
若要用一句話形容健策的產品,那就是:「讓晶片不會燒掉的無名英雄」。
1. 均熱片(Heat Spreader)
這是健策的明星產品,佔營收比重超過 60%。均熱片透過高導熱金屬(通常是銅)把局部熱源快速擴散,避免晶片局部過熱。高效能 CPU、GPU,甚至伺服器晶片,都需要這個零件。
2. 液冷模組(Liquid Cooling Module)
隨著 AI 伺服器(如 NVIDIA GB200 系列)功耗動輒 1,000W 以上,傳統風冷散熱已不敷使用。健策積極投入液冷技術,提供水冷板與整合模組。這塊業務被視為未來成長主力。
3. 導線架(Leadframe)
雖然比重低於散熱,但仍是健策的穩定業務。LED 車燈、功率半導體封裝,都離不開導線架。
4. 互連零件
ILM 連接器扣件(伺服器主板與 CPU 固定機構)也是健策供應鏈的一環。這些零件雖不起眼,但卻關乎可靠性與散熱結構設計。
健策近期財報狀況
2025 年第 2 季財報顯示:
- 單季營收:51.81 億元,年增 52.3%,創歷史新高。
- 稅後純益:11.21 億元,雖然季減 18.1%,但仍年增 31.7%。
- 上半年 EPS:17.44 元,優於去年同期的 11.09 元。
獲利能力(2025 Q2 三率):
- 毛利率:41.48%
- 營業利益率:32.80%
- 稅後淨利率:21.82%
換句話說,雖然 Q2 在費用認列與新品導入壓力下淨利率稍降,但健策的營收動能非常強勁,AI 需求直接推升了訂單。
健策與 NVIDIA 的最新消息
近期有兩大新聞焦點:
1. Microchannel Lid 傳聞
市場傳出,NVIDIA 計畫 2026 下半年提前導入健策的「Microchannel Lid」技術。這是一種將均熱片與微流道液冷結構結合的創新設計,可有效降低界面熱阻,提升 GPU 尤其是 Rubin 世代的散熱效能。
2. 液冷散熱需求激增
NVIDIA 正全力推廣液冷伺服器(如 GB200 NVL72 全液冷機櫃)。健策作為水冷模組與均熱片的供應商,正好卡位在供應鏈。國際媒體甚至形容,像健策這樣的公司就是「AI 熱潮中的鏟子製造者」。
這些消息對財報的影響
- 短期影響(2025 下半年–2026 年初)
- 液冷模組滲透率增加,帶動高毛利產品比重上升。
- 不過新產品導入初期,仍可能出現研發與建廠費用,使得獲利率波動。
- 中長期影響(2026–2027 年)
- 若 NVIDIA 真正採用 Microchannel Lid,健策有望成為高階 GPU 散熱「唯一供應商」之一。
- EPS 有機會進一步提升,並推動公司營收結構往 AI 高效能伺服器靠攏。
- 風險面
- 過度依賴單一客戶(NVIDIA)可能帶來議價壓力。
- 液冷市場競爭者(如超眾、雙鴻、奇鋐)虎視眈眈,健策需要維持技術領先。
Mech Muse 的觀察
身為長期追蹤台灣產業鏈的觀察者,我認為健策是一家典型的台灣隱形冠軍:
- 它不像台積電有國際知名度,但在特定領域做到世界級水準。
- 散熱產業看似不起眼,但在 AI 世代卻是卡位關鍵。
- 健策的挑戰在於「如何平衡研發與財報壓力」,因為新產品需要投入大量資本,但同時也是護城河。
就投資角度來看,健策在 高毛利散熱技術 + AI 伺服器 的雙重驅動下,未來幾年有望穩健成長。若真能成為 NVIDIA 散熱核心供應商,那麼它的定位將不僅是「零組件廠」,而是 AI 散熱解決方案領導者。
結語
健策的故事提醒我們:台灣產業鏈的價值,往往藏在最不起眼的角落。當全世界都盯著 GPU 效能時,是這些散熱與互連零件,讓 AI 伺服器能穩定運轉。
💡 你怎麼看健策與 NVIDIA 的合作未來?會不會帶來股價第二波爆發?
歡迎在留言區分享你的看法,也別忘了 追蹤 Mech Muse,我會持續帶來更多關於 AI、機器人與台灣產業鏈的深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