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天,你可以選擇要不要知道自己生命剩下的長度,你會想要知道嗎?當你知道了自己還可以活多久之後,你會做什麼呢?今天想要分享的這本小說,是我上週被樂樂與多多傳染感冒後,臥病在床時追完的《人生不設線》(The Measure)。
故事,從一個神秘的盒子開始說起。有一天,幾乎全世界的人同時收到了一個盒子。沒有人知道它是怎麼來的,只知道只要你年滿二十二歲,屬於你的盒子就會出現在你身邊。
每個盒子看起來都一樣,深棕色的木紋帶著一絲紅色。每個盒子上面都刻著收件人的姓名,和以收件人的母語所寫一句話:你的壽命長度就在裡面。每個盒子裡面都有一條線繩,隱藏在一塊銀白色的布料底下。因此就算你打開了盒蓋,你還有機會認真考慮要不要翻開布料,揭開屬於你的秘密。
書中透過多位角色的故事,有年輕的情侶、急診室的醫生、準備選舉的政客和學校的老師等,各種不同身份但又互相交織的生命軌跡,在他們收到盒子之後,所展開的一連串的糾結與選擇。他們有人選擇直面真相,有人選擇永遠不打開。也有人,被迫在非自願下知道了餘命。
故事中盒子的設定,引發了人們產生無盡的選擇。從一開始的「是否要打開盒子?」到後續的「如何選擇伴侶?」、「如何規劃人生?」、「如何教育孩子?」等各種延伸出的問題。許多人的人生並未因為知道了自己生命的長度而變得簡單,反而帶來了更多艱難且需要勇氣的選擇,選擇如何在已知的生命裡自處,以及對待他人。
「我們真正害怕的,從來就不是那條繩子本身,而是我們選擇如何面對它的方式。」
有短線繩者決定放下一切好好去看世界,正面的享受生命剩下的旅程;但也有短線繩者帶著憤怒與憎恨發起恐怖的社會攻擊,死也要拉著別人同歸於盡。有「長線繩者」更認真看待自己的生命價值,用時間豐富自己的人生並回饋社會,但也有長線繩者瘋狂的挑戰生命的極限,最後全身癱瘓的剩下「只是活著」。
「我愛你,不是愛你的時間,而是愛你的全部。無論時間還剩多少。」
書中有幾對戀人的發展,更是引人深刻反思關於愛與關係的本質。如果愛情從一開始就知道這段關係的「有效期限」,會發生什麼事?你會選擇更轟轟烈烈地愛一場,還是為了避免心碎而選擇不要開始?如果你的家人或愛人選擇不打開盒子,那你會選擇尊重還是窺視?
而身為父親的我,對愛的理解既深刻又矛盾。我渴望能永遠守護他們,看著他們長大成人。但這本書卻殘酷地提醒我,沒有什麼是永恆的。或許,這就是『養樂多之旅』真正的價值,重要的從來不是旅途有多長,而是沿途的風景有多深刻。
「人們總急於劃分我們和他們,彷彿貼上標籤,就能讓自己感到更安全。一條繩子,竟比我們一生的所有成就、所有品格,更能定義我們是誰。」
而當這個事件被放到總統選舉的舞台,長線繩的候選人開始抓住機會抨擊短線繩的候選人,社會也開始為彼此貼上標籤,好像短線繩者就沒有追求夢想的資格,好像只有長線繩者才是善良正義的一方。這也讓我想到了台灣最近的社會,煽動著歧視鼓吹著分裂,人們被顏色蒙蔽了眼睛,卻忘了民主與正義的本質。社會為我們貼上了無形的標籤,卻讓我們忘了自己到底是誰。
「知道終點的旅程,並沒有讓風景失色,反而讓我們更專注於欣賞沿途的每一刻。」
讀完這本小說之後,正在養樂多之旅路上的我,不只被故事本身深深吸引,更是得到滿滿的啟發。或許我們無法控制我們生命的長度,但人生還有很多事是我們可以選擇的。我們可以選擇想要成為怎樣的人、選擇我們對待別人的方式、以及我們選擇要愛誰。
在養育孩子們的路上,我們也可以選擇保護他們的獨特性,不讓社會的標籤限制他們的自我認同。而不管這趟旅程每個人各自的終點在哪裡,相信我們都會用盡全力,一同去豐富這一趟獨特的旅程。
也許,衡量生命品質的方法,從來就不只一種。 那把真正的量尺,不在神秘的盒子裡,而在我們自己心裡。
如果你也在人生的旅程中探索自我,也在育兒的過程裡學習成長,推薦你閱讀這一本好書,一起追求生命的寬度。也歡迎你加入我的《養樂多之旅》,一起分享彼此的故事。我會持續記錄下這段路途,留下每一份啟發與思維,也寫給每一位努力在探索與學習的你。

享受人生旅程的樂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