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的心理學|第九課:頂嘴還是長大?青春期衝突背後的祕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大家好,歡迎來到《給孩子的心理學》!還記得上一次,我們討論了睡覺的重要性嗎?很多人可能正因為『早點睡』這件事,和爸媽吵過架吧!

那到底,為什麼青春期的我們,特別容易和爸媽吵架?是他們太難搞,還是我們太愛頂嘴?這篇,就讓我們一起來找找答案。

raw-image

認同的迷宮:你只是還在尋找「我是誰」

還記得第二堂課,我們一起學過艾瑞克森的發展理論。他認為,每個人在不同人生階段,都有不同任務要克服,闖關成功之後才能進到下一關。

其實,在艾瑞克森的理論之上,還有一位名叫「馬西亞(James E. Marcia)」的學者,針對青少年延伸歸納出4種身分認同的狀態。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 認同未定(moratorium identity):這個階段的青少年,正在經歷身分認同危機。你可能會問:「我到底喜歡什麼?要選什麼社團?長大想當什麼?」這些問題會反覆出現在腦海裡,有時候問爸媽、問老師,但他們的回答聽起來又怪怪的,讓你心裡想著:「這,真的是我想要的嗎?」這個時候,對未來還沒有確定方向的你,會焦慮、想改變現況,其實都是正常的!只是,當師長的意見與內心的聲音不一樣,就會容易產生衝突。
  2. 認同達成(identity achievement):經過思考與選擇後,青少年已經順利解決認同危機,找到屬於自己的價值與方向。他們對未來開始有一些計畫與展望,像是知道自己不想要什麼、喜歡什麼、想要從事什麼職業等等。比如說,你確定自己愛畫畫,想往設計領域發展,或你知道自己不要走醫療,但對心理學有興趣。這就像是成功破關,找到屬於自己的價值感。
  3. 認同早閉(foreclosure identity):有些人沒經歷過「探索」,就直接聽從師長、父母的規劃或決定,沒有想太多。像是爸媽說:「醫生很穩定!」你就乖乖報了醫學系。短期內你可能很安心,但如果將來在工作上遇到大挑戰,就容易迷失,因為當初的選擇不是「你真的想要的」。
  4. 認同迷失(identity diffusion):這類青少年沒有思考現實或未來方向,也還沒有找出「我是誰」的答案,所以也可能比較容易被他人「帶風向」,別人說什麼就跟著做什麼。

聽了以上四種認同狀態,聰明的你應該猜到:為什麼青少年容易和家人吵架?

沒錯,很可能就是因為你正在探索的階段(認同危機),但他們卻希望你能接受他們的決定。這就像是你正在畫一張屬於自己的冒險地圖,但是,有人拿著醫生地圖、有人拿著工程師地圖,有人拿著「穩定收入」地圖,每個人都跟你說:「這條才是安全又正確的路!」但你心裡可能想:「我連目的地在哪都還搞不清楚啊!」

大腦的成長:你只是還在升級

除了前面說的「心理社會」觀點,我們也可以從大腦結構的發展,找出青少年容易被認為「叛逆、頂撞師長」的蛛絲馬跡喔!

我們在第五課學過大腦的結構,還記得嗎?那時我們學到,大腦可以分成額葉、頂葉、顳葉與枕葉四個部位。(有點忘記的朋友,可以點擊連結複習喔!)

在最前面的部分,也就是你用手摸摸自己的額頭、大概眼睛上方、眉毛後方這一塊,有特別一個區域叫做「前額葉(prefrontal lobe)」。這裡就像是大腦的決策與指揮中心,可以幫你控制衝動(像是不要馬上回嘴、忍住不生氣)、計劃未來,或是思考別人的想法與感受

打個比方,如果大家看過電影《腦筋急轉彎》,裡面的幾個情緒角色「樂樂、憂憂、怒怒」如果真的存在,就會住在「前額葉」這個地方!

可惜啊,我們的前額葉還在升級,就像遊戲裡的技能樹還沒點滿,所以常常來不及煞車,一秒爆炸!

也許你會問,那所以前額葉「升級完成」需要多久呢?

每個人都不太一樣,不過,大約到25歲甚至30歲才會發育完成喔。因此說不定,連正在說話的我,現在前額葉都還沒長好呢!所以,當我們和「成功升等」的家長、老師講話的時候,前額葉沒辦法幫我們「踩煞車」。這或許也是為什麼青春期的孩子們,特別容易和師長吵架吧!

吵架不是壞事,衝突也可以是交集

今天,我們從心理與生理的角度,一起認識了12歲左右的你,正在經歷怎樣的自我認同旅程。

這個階段的你,越來越有自己的想法,也開始發現,原來一件事情,不只有一種看法、一種做法。你不再只是聽爸媽的決定,而是想要自己想、自己選。

這時候,爭執也會跟著出現。但其實,吵架本身不一定是壞事,它只是提醒你:「你正在長大,正在學著畫出自己的界線。」

對正在探索的你來說,吵架是你試著說出自己的想法;而對照顧者來說,這也是他們第一次練習「放手」,學著從保護你、安排你,轉變成尊重你、信任你。

換句話說,家長和孩子都在學習,學習怎麼重新認識彼此,也慢慢在溝通之中,重新認識自己的需求與渴望。

如果有一天你又和爸媽吵架,不妨停下來想一想:

  • 「我真正想說的是什麼?」
  • 「爸媽真正想說的,又是什麼?」

或許只要換個方式、換個時間,原本的煙火,就能變成一場對話。衝突,也能是交集,是通往理解的起點。

謝謝大家閱讀本次的給孩子的心理學,下一堂課,我們繼續用心理學,陪你走在成長的路上吧!

給孩子的心理學


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

或是對小芝女其他心理學觀察英文學習好書閱讀歐洲旅行美食日常等內容有興趣,

歡迎隨喜打賞,或者訂閱、請我喝杯咖啡☕️

您的支持,是我持續創作的動力,感謝您!🥰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小芝女看天下
178會員
218內容數
📖旅行 X 生活省思 X 心理學 X 翻譯思考 💡生命是一場旅行,這裡將分享我的旅行攻略、生活省思、文化觀察,以及心理學與生活的連結。 💡此外,身為外文系+教育學程出身,不能少了英語學習、翻譯與托福準備攻略!希望能滿足大家不同的喜好喔! 🩵相逢即是有緣,謝謝你聽我的故事。
小芝女看天下的其他內容
2025/09/03
睡覺不只是休息!睡眠不但能幫助大腦清理廢物,還能把短期記憶轉換成長期記憶,讓學過的知識更牢靠。睡眠也能整理情緒,讓我們隔天醒來心情變好。那麼,我們到底需要睡多久?怎麼做才能睡得更好?在這一集《給孩子的心理學》中,我們一起揭開「睡眠的祕密超能力」,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學習更有效率、心情更健康!
Thumbnail
2025/09/03
睡覺不只是休息!睡眠不但能幫助大腦清理廢物,還能把短期記憶轉換成長期記憶,讓學過的知識更牢靠。睡眠也能整理情緒,讓我們隔天醒來心情變好。那麼,我們到底需要睡多久?怎麼做才能睡得更好?在這一集《給孩子的心理學》中,我們一起揭開「睡眠的祕密超能力」,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學習更有效率、心情更健康!
Thumbnail
2025/08/27
歡迎來到《給孩子的心理學》!上一次,我們討論了神經元的結構和作用方式,也學到許多影響我們各種行為與感受的神經傳導物質。今天,我們來討論一個你我都問過的問題:「讀書好煩喔,為什麼我一定要認真讀書?」這次,讓我們從大腦的成長和智力的變化,來看看學習到底會帶給我們什麼樣的力量!
Thumbnail
2025/08/27
歡迎來到《給孩子的心理學》!上一次,我們討論了神經元的結構和作用方式,也學到許多影響我們各種行為與感受的神經傳導物質。今天,我們來討論一個你我都問過的問題:「讀書好煩喔,為什麼我一定要認真讀書?」這次,讓我們從大腦的成長和智力的變化,來看看學習到底會帶給我們什麼樣的力量!
Thumbnail
2025/08/20
這一次,讓我們來認識大腦裡的重要小幫手——神經元。神經元像小郵差一樣,把訊息從樹突傳到軸突,再送到突觸末梢,並透過神經傳導物質傳給下一個神經元。多巴胺、血清素、GABA 等神經傳導物質,幫助我們感受快樂、冷靜或專注。透過了解神經元與傳導物質,讓我們一起了解大腦運作的祕密!
Thumbnail
2025/08/20
這一次,讓我們來認識大腦裡的重要小幫手——神經元。神經元像小郵差一樣,把訊息從樹突傳到軸突,再送到突觸末梢,並透過神經傳導物質傳給下一個神經元。多巴胺、血清素、GABA 等神經傳導物質,幫助我們感受快樂、冷靜或專注。透過了解神經元與傳導物質,讓我們一起了解大腦運作的祕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尤其是"很多天"的那種。 大人的冷戰有其自恃及目的,這暫且不談。 但若是一個大人,對一個小孩,發動冷戰,那可是會深深傷了那孩子的心…… 我曾見過同仁跟「班級」冷靜。 一個老師,要站在講台上講話,如何跟班級冷戰? 他的方法是:除了「上課公事」之外的話,一律提及;學生問問題,也當作沒聽
Thumbnail
尤其是"很多天"的那種。 大人的冷戰有其自恃及目的,這暫且不談。 但若是一個大人,對一個小孩,發動冷戰,那可是會深深傷了那孩子的心…… 我曾見過同仁跟「班級」冷靜。 一個老師,要站在講台上講話,如何跟班級冷戰? 他的方法是:除了「上課公事」之外的話,一律提及;學生問問題,也當作沒聽
Thumbnail
父母在面對青春期的孩子時,常常感到擔心和害怕,因為孩子的行為變得無法預測。本文探討了青春期孩子行為背後的渴望和無助,並提供瞭如何和青春期孩子好好相處的建議。
Thumbnail
父母在面對青春期的孩子時,常常感到擔心和害怕,因為孩子的行為變得無法預測。本文探討了青春期孩子行為背後的渴望和無助,並提供瞭如何和青春期孩子好好相處的建議。
Thumbnail
當孩子長大後不再簡單「拍拍睡」,快速入睡成了家長的頭痛問題之一。文章分享不同方法,從操勞到陪睡的方式,希望等孩子再大一點能夠自律。希望家長不必再絞盡腦汁想對策。
Thumbnail
當孩子長大後不再簡單「拍拍睡」,快速入睡成了家長的頭痛問題之一。文章分享不同方法,從操勞到陪睡的方式,希望等孩子再大一點能夠自律。希望家長不必再絞盡腦汁想對策。
Thumbnail
情緒,是影響孩子未來心理、學習、人際與品格發展的重要關鍵能力。專家認為,學齡前是情緒能力養成的最好時機,父母應重視透過繪本書讓子女理解情緒並善用它。
Thumbnail
情緒,是影響孩子未來心理、學習、人際與品格發展的重要關鍵能力。專家認為,學齡前是情緒能力養成的最好時機,父母應重視透過繪本書讓子女理解情緒並善用它。
Thumbnail
已經能 #自行入睡 的三歲以上的小孩,從嬰兒床畢業之後,可以自己上下床,可以自己離開自己的房間,擁有了這麼自由自在的活動能力後,馬上就把本來親子之間相安無事的就寢時間,瞬間轉換成為親子關係之間最緊張的戰場之一! 每天家長和幼童一起完成睡前儀式、關燈道晚安後,即將開啟的,不是家長輕鬆追劇的自由時
Thumbnail
已經能 #自行入睡 的三歲以上的小孩,從嬰兒床畢業之後,可以自己上下床,可以自己離開自己的房間,擁有了這麼自由自在的活動能力後,馬上就把本來親子之間相安無事的就寢時間,瞬間轉換成為親子關係之間最緊張的戰場之一! 每天家長和幼童一起完成睡前儀式、關燈道晚安後,即將開啟的,不是家長輕鬆追劇的自由時
Thumbnail
當孩子抓狂,自己又很忙或是很累,往往容易理智斷線,然後就變成親子衝突,其實爸爸媽媽們可以這樣做…
Thumbnail
當孩子抓狂,自己又很忙或是很累,往往容易理智斷線,然後就變成親子衝突,其實爸爸媽媽們可以這樣做…
Thumbnail
青春期總是被認為是「叛逆期」,也是許多父母最頭痛的時期,面對出言不遜或態度冷漠的孩子,到底該如何與之溝通相處,才不會影響親子關係呢? 日本的腦科學專家黑川伊保子便在《青少年使用說明書》這本書中提到想要挽救親子關係,其實要早在孩子青春期來臨之前就要讓親子對話變成能相互理解的真誠交流,也就
Thumbnail
青春期總是被認為是「叛逆期」,也是許多父母最頭痛的時期,面對出言不遜或態度冷漠的孩子,到底該如何與之溝通相處,才不會影響親子關係呢? 日本的腦科學專家黑川伊保子便在《青少年使用說明書》這本書中提到想要挽救親子關係,其實要早在孩子青春期來臨之前就要讓親子對話變成能相互理解的真誠交流,也就
Thumbnail
家庭系統出現狀況,以理解尊重支持取代嘮叨控制,資深校園心理師給父母、老師的實戰書。書中提出解方,贏回尊重需要大人需要表現出努力和真誠,從而重新建立青少年對大人的信任。
Thumbnail
家庭系統出現狀況,以理解尊重支持取代嘮叨控制,資深校園心理師給父母、老師的實戰書。書中提出解方,贏回尊重需要大人需要表現出努力和真誠,從而重新建立青少年對大人的信任。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