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檢前大家最常聽到的就是「要空腹 8 小時」。
但接著就會冒出疑問:「藥要不要吃?」「水能不能喝?」
這樣的困惑往往造成兩難:- 不吃藥 → 怕血壓、血糖、心臟出問題。
- 吃了藥 → 又怕檢驗結果不準。
- 還有人更緊張:「是不是要欺騙醫師說我有吃藥,或者欺騙檢驗人員我真的空腹?」
其實不用「欺騙醫師」或「欺騙醫檢師」,只要知道原則,就能放心準備體檢。
空腹的重點複習
- 為什麼要空腹?因為進食會影響血糖、三酸甘油酯、膽固醇,檢驗結果就不準確。
- 空腹多久?一般建議 8–12 小時,但只抽血的話仍可少量清水(30–50 ml)。
為什麼藥物與檢查會打架?
- 血糖、胰島素、血脂 → 很容易受飲食影響,必須空腹檢查。
- 慢性病藥物(降壓藥、甲狀腺藥、抗癲癇藥…)→ 需要維持血中濃度,不能隨便停藥。
- 抗凝血藥、免疫抑制劑等高風險藥→ 更是「絕對不可自行停藥」。
簡單原則
- 大部分慢性病藥物:照常吃,用少量白開水吞服即可。
- 少數特殊藥物:依檢查需求與醫師建議調整,例如糖尿病口服藥、胰島素,檢查前後須由醫師指示。
- 千萬不要自行停藥,也不要為了「讓檢查漂亮」而偷改。
整理表

空腹與服藥的整理表

檢查項目與用藥表格
其他檢查前注意事項(延伸小清單)
除了抽血與用藥,還有幾個體檢前常見小細節:
- 驗尿:
- 建議用「第一次晨尿」,但若要看的是腎臟功能,也可用當下新鮮尿液。
- 切記避免經期或激烈運動後立即驗尿,以免紅血球或蛋白質暫時升高。
- 腹部超音波:
- 要空腹,避免腸氣干擾影像。
- 但血壓、心臟藥可用少量清水吞服。
- 腎臟 / 膀胱超音波:
- 需喝水憋尿,讓膀胱充盈。
- 若有利尿劑藥物,請先詢問醫師是否調整。
- 大腸鏡檢查:
- 要依照醫師指示服用清腸藥水。
- 服藥時間、禁食、清腸是否徹底,會直接影響檢查品質。
- 抽血當天飲食小提醒:
- 抽血後可先吃點輕食,避免低血糖暈針。
- 若需再進行腹部超音波,建議等檢查完再進食。
小結
體檢前不用焦慮,重點是配合檢驗需求,同時也確保藥物不中斷。
有疑問時,最好的做法就是
- 問開藥醫師(藥物是否需延後服用)。
- 問檢驗室/健檢中心(是否有特殊檢查準備要求)。
記住:體檢是幫助你更了解身體狀況,而不是考試,不用「作弊」,只要「誠實又正確準備」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