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階段十回,共有十個階段,這篇是第一階段第七回。
有哪回切中你的「永生恐懼」嗎?
第一階段|心理與個體的長生挑戰(10回)
核心問題:如果死亡不再必然,個體會怎麼變?
1.時間感的消失:無限生命下的心理重構
2.拖延與冷漠:當「明天無限」時的行為陷阱
3.身份認同的流動與危機(我還是我嗎?)
4.記憶負荷與心理疲勞:數百年生命的認知極限
5.愛與孤獨:永生中的情感羈絆與疏離
6.意義追尋:如何對抗永恆的無聊?
7.風險厭惡與極端保守主義
8.永無止境的學習與技能積累狂熱
9.永生者的創造力:爆發還是窒息?
10.個體心理總結+自我測驗(你能適應永生嗎?)
第一階段|第7回
風險厭惡與極端保守主義
🌙 開場寓言
凱薩琳已經 503 歲,她是永生時代的議會成員。
當科學家提出「開發火星殖民」的計畫時,她輕輕搖頭:
「太危險了,我們不能承擔這樣的風險。」
當年輕一代呼籲「開放基因改造」時,她冷冷回答:
「沒有必要,我們已經擁有夠好的生活。」
她心中只有一個想法:
「我已經活了五個世紀,我不允許任何風險終結我的生命。」
🧠 心理學視角:風險厭惡的放大
- Kahneman & Tversky 的前景理論 (Prospect Theory):
- 人類對「損失」比「收益」更敏感。
- 習慣安穩者若失去一點點安全,感覺的痛苦遠大於得到新收益的快樂。
- 風險承擔年齡曲線:
- 青年較敢冒險,中老年偏保守。
- 若生命無限延長 → 永生者可能進入「長期保守模式」。
👉 結果:永生不是帶來更多勇氣,而是極端的謹慎。
🔍 行為模式:永生者的風險心態
1.極端安全化
- 不再參與高風險活動(探險、創業、戰爭)。
- 甚至拒絕新技術,因為「未知」=潛在威脅。
2.創新遲滯
- 社會領導層若由永生者掌握 → 制度停滯,阻礙改革。
- 新一代的想法不斷被否決:「我們已經試過了。」
3.控制強迫
- 永生者會強化監控、加強法律,以維護秩序。
- 因為「失控」意味著自己的長壽可能終結。
🌍 社會層面的影響
- 科技創新停滯:重大突破需要承擔風險,若社會集體風險厭惡,將進入「保守低速模式」。
- 文化固化:藝術、思想被標準化,避免挑戰現有秩序。
- 權力僵化:永生者長期掌權,壓抑年輕族群的聲音。
- 自由受限:社會可能變成「安全主義烏托邦」,一切行為必須經過風險審核。
👉 結果:文明失去動能,停在「永恆的昨日」。
📚 哲學與政治理論
- 柏拉圖《理想國》:哲人王的長壽統治本應帶來智慧,但若無限延長,反而造成僵化。
- 阿倫特 (Hannah Arendt):行動 (Action) 是自由的本質,若社會只剩保守與循規蹈矩,政治生命將衰竭。
- 尼采:強調「冒險精神」是人類超越的動力,若永生者失去冒險,將淪為「最後的人」。
- 「最後的人」又稱「末人」。尼采說,末人社會可能過於荒蕪,無法供應健康的人類生活或偉大的個人成長。人們失去了做夢的能力,並且不願冒險,而是僅僅為了謀生和保暖。
🔬 未來科技與風險管理
- 風險消除技術:極端安全城市、零事故社會。
- 風險分配制度:由「凡人」承擔高風險,永生者只享受成果。
- 心理干預:透過基因調控或神經植入,降低永生者的恐懼反應。
👉 問題:若社會把「冒險」與「創新」外包給少數人,會不會導致更大的階級撕裂?
🪞 鍊魂式思考
- 如果你知道自己會活 500 年,你還會願意投資高風險的夢想嗎?
- 你願意讓年輕人替你冒險,而你只在安全距離內觀看嗎?
- 你覺得「安全」比「自由」更重要嗎?
📊 自我測驗:你的風險取向
1.當面臨一個高風險高回報的選擇時,你會:
A. 毫不猶豫去嘗試
B. 謹慎評估後再決定
C. 幾乎不可能去做
2.如果你有無限生命,你會:
A. 更大膽去探索未知
B. 維持中庸,謹慎嘗試
C. 盡量避免風險,追求安穩
3.你對於「安全」的態度是:
A. 沒有挑戰就沒有成長
B. 適度安全是必要保障
C. 絕對安全才是真幸福
👉 結果:
- 多A:冒險者型,適合推動創新,但永生後可能逐漸轉向保守。
- 多B:平衡型,能適應長壽社會,但需防止中庸化停滯。
- 多C:保守型,長生後可能加速成為極端安全主義者。
🔑 總結
有限生命給人勇氣,因為「失敗」的代價有限;
無限生命則放大風險,因為「失敗」等於「永恆損失」。
長生社會若被風險厭惡支配,將成為極端保守的文明,最終走向停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