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結構工程師入門經驗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1. 設計看似簡單,但細節才是關鍵

先講個很常見的情況。很多新手設計師剛學會 CAD,畫零件、組裝模組都很順,外觀看起來也很完整。但當產品拿去試做或驗證時,問題就一大堆:

  • (a) 裝不起來,因為尺寸堆疊後不符合公差。
  • (b) 零件晃來晃去,因為設計時沒有考慮鬆動間隙。
  • (c) 強度不夠,測幾次就變形或斷裂。

這就是所謂的「會畫圖」跟「會設計」的差別。前者只是把東西拼出來,後者則是從一開始就想到後續的製造、組裝和驗證。

2. 公差與尺寸堆疊

在產品設計裡,最容易被忽略但又最致命的,就是公差與尺寸堆疊。

簡單來說,任何一個零件的尺寸都不可能完全精準,總會有誤差範圍。這些誤差一旦累積起來,最後裝配時就可能大出問題。

舉個例子:假設一個小小的卡扣,設計上只差 0.2 mm,看似沒什麼。但當它跟外殼、固定柱、螺絲孔全部堆疊起來,結果就可能變成「卡不緊」、「蓋不起來」或「間隙太大」。

  • (a) 公差放太寬:東西好加工,但組起來鬆鬆垮垮。
  • (b) 公差收太緊:組裝品質很好,但加工成本飆高,良率也很慘。

所以,設計師的挑戰就是在「夠用」和「成本」之間找到最佳平衡點,這真的不是一兩本書能解決的,需要經驗累積。

3. 測試驗證才是真正的考題

除了尺寸問題,穩定性與可靠性更是設計的重頭戲。市面上的產品,從筆電、手機到家電,都得經過一連串嚴格的測試:跌落、震動、高低溫循環、壽命疲勞……只有通過這些,才能算得上是一個成熟的設計。

  • (a) 像筆電的轉軸:不只要好開合,還要能撐過幾萬次開闔,阻尼感還得一致。
  • (b) 手機外殼:要薄、要輕,還得能散熱,還不能一摔就碎。
  • (c) 家電外殼:要耐熱、耐潮,還要能撐住長期使用下的材料劣化。

這些都是「書上教不來」的部分,只有經過一次次實際專案,才會知道設計該怎麼調整。

4. 為什麼很多人基礎概念不足?

雖然現在學習資源超多,但還是有不少人對結構設計的基本概念理解不深。常見問題有:

  • (a) 忽略製程限制:設計很漂亮,但實際工廠根本做不出來。
  • (b) 過度依賴軟體:以為 CAD 能自動解決一切,卻忽略背後的設計邏輯。
  • (c) 只看局部不看整體:零件單看沒問題,但裝配後就出包,因為沒考慮全局。

這些都是新手常踩的坑,而資深或是優秀的設計師,往往能一開始就避開這些問題。

5. 實務經驗的累積

老實說,很多設計能力是靠「做中學」累積來的。

  • (a) 有實際專案經驗的人,會清楚某些塑膠材料在高溫環境下容易發生變形,因此設計時必須懂得解讀物性表,才能正確預估材料的行為。
  • (b) 經歷過良率下滑的人,就會深刻體會公差設定對成本的影響。哪些是關鍵尺寸需要嚴格控制,哪些尺寸則可以放寬,這些取捨才是設計真正的技巧,而不是一味訂下一堆過於嚴苛的公差。
  • (c) 與製造工程師長期溝通之後,設計師就會逐漸明白哪種類型的設計工廠能接受,哪種設計必然會被否決,甚至能快速連結過往機種的經驗來判斷設計可行性。

這些東西,很難從書本直接學到,只能靠一次次的實戰累積。

6. 想進步可以怎麼做?

如果你想在結構設計上更進一步,可以從這幾點開始:

  • (a) 養成全局思維:不只會畫圖,而是從設計到測試、再到修正,形成一個完整流程。
  • (b) 學會理解工藝:例如射出成型、沖壓、CNC 加工,知道它們的限制與特性。
  • (c) 多參與測試:不要只交圖紙,要去現場看產品怎麼被摔、怎麼被測。
  • (d) 練習公差分析:在設計初期就做尺寸鏈計算,避免後面大改圖。
  • (e) 多跟不同角色交流:材料工程師、品保、製造端,都能給你不同角度的見解。

7. 結語

產品結構設計絕對不是只靠 CAD 軟體就能解決的事,它更像是一門「平衡的藝術」。我有一位朋友(二代企業背景,台大畢業、在德國主修工業設計)曾說過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機構設計師其實就像建築師。」

建築師要懂得空間規劃,也要面對法規限制並找到解決方法;而機構設計師同樣如此,不只要考慮零件的強度、公差與加工限制,更要在有限的空間裡做出最合理的規劃。很多時候,空間的有效運用,往往比單純的零件設計更關鍵。

  • (a) 要在尺寸精度與加工成本之間取捨。
  • (b) 要在結構強度與外觀需求之間找到平衡。
  • (c) 要在理論計算與實際驗證之間來回調整。

對初學者來說,入門可能不難,但要做到專業、做到能量產,則需要經驗累積。換句話說,設計不是把零件拼起來,而是把所有細節整合起來,讓產品在真實世界中能順利運作。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Ken's blog
1會員
7內容數
學習、知識是成長最大動力,即使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都有其意義,但要形成屬於自己的理念,只有靠親自動手去做。
Ken's blog的其他內容
2025/07/12
還記得剛開始接觸射出成型那段日子,其實並沒有太多系統化的資源(當時自費花了不少的錢去塑膠中心以及模具公會上課)。大多數的時候,就是上網一邊聽著聽不太懂的英文影片,一邊看著畫面搭配手上的書籍與資料,慢慢把知識拼湊起來。那個過程說難也難,但也正是這樣一點一滴的努力,才讓我對射出成型的理解逐漸紮實。 後
2025/07/12
還記得剛開始接觸射出成型那段日子,其實並沒有太多系統化的資源(當時自費花了不少的錢去塑膠中心以及模具公會上課)。大多數的時候,就是上網一邊聽著聽不太懂的英文影片,一邊看著畫面搭配手上的書籍與資料,慢慢把知識拼湊起來。那個過程說難也難,但也正是這樣一點一滴的努力,才讓我對射出成型的理解逐漸紮實。 後
2025/05/10
在我這些年與眾多工程師合作的過程中,遇過各式各樣的人。有些工程師在面試時會強調自己擁有「豐富的現場經驗」,特別是在產品開發或機構設計領域。這樣的背景,理論上應該能讓他們在實務操作與問題解決方面展現出不錯的表現,然而,實際工作成果卻往往落差很大。 其中,有些人確實能將所謂的「現場經驗」內化為有效的解
2025/05/10
在我這些年與眾多工程師合作的過程中,遇過各式各樣的人。有些工程師在面試時會強調自己擁有「豐富的現場經驗」,特別是在產品開發或機構設計領域。這樣的背景,理論上應該能讓他們在實務操作與問題解決方面展現出不錯的表現,然而,實際工作成果卻往往落差很大。 其中,有些人確實能將所謂的「現場經驗」內化為有效的解
2025/05/10
在我從事模具工程師及工程主管工作的那些年,工作內容大多著重在技術層面。與業務部門的往來其實不多,頂多是在初期產品開案或專案轉量產時,會有些基本的需求確認或交期溝通,但整體來說,彼此的合作界面相對單純,互動也不算頻繁。 但是,一切在我轉職為機構工程師、並進一步晉升為機構部門主管後,有了明顯的轉變。這
2025/05/10
在我從事模具工程師及工程主管工作的那些年,工作內容大多著重在技術層面。與業務部門的往來其實不多,頂多是在初期產品開案或專案轉量產時,會有些基本的需求確認或交期溝通,但整體來說,彼此的合作界面相對單純,互動也不算頻繁。 但是,一切在我轉職為機構工程師、並進一步晉升為機構部門主管後,有了明顯的轉變。這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引言: 相信各位有興趣於設計的朋友,也會經常苦惱於毫無靈感的時候。但只要運用以下幾種方法,相信會令大家茅塞頓開,靈感湧現。 1. 研究和理解目標受眾: 研究和理解目標受眾是設計師成功的關鍵之一。透過深入了解目標受眾的偏好、需求、價值觀和使用習慣,設計師能夠創建出更具吸引力和有效的設計方案。
Thumbnail
引言: 相信各位有興趣於設計的朋友,也會經常苦惱於毫無靈感的時候。但只要運用以下幾種方法,相信會令大家茅塞頓開,靈感湧現。 1. 研究和理解目標受眾: 研究和理解目標受眾是設計師成功的關鍵之一。透過深入了解目標受眾的偏好、需求、價值觀和使用習慣,設計師能夠創建出更具吸引力和有效的設計方案。
Thumbnail
實際就業後,會發現收集與分析需求,通常都不是工程師在做,會有另一群人,以非工程的角度收集及分析需求,然後在開發過程中蹦出不同的火花,於是很好奇另一群人的想法是什麼?我不敢說這本書能完全代表另一群人的想法,但確實能夠得到很多有用的思維。推薦給所有的軟體工程師。
Thumbnail
實際就業後,會發現收集與分析需求,通常都不是工程師在做,會有另一群人,以非工程的角度收集及分析需求,然後在開發過程中蹦出不同的火花,於是很好奇另一群人的想法是什麼?我不敢說這本書能完全代表另一群人的想法,但確實能夠得到很多有用的思維。推薦給所有的軟體工程師。
Thumbnail
1.設計系統不用從頭開始 在設計產品時,有一個觀念可能會顛覆我們對於產品設計的傳統想法。這是初期在 AlleyPin 擔任一人設計師,負責各種產品或視覺設計工作時才逐漸領悟到的一點。 當時,我在購買UI Kits這件事情上猶豫不決,擔心使用現成的設計資源會使我的設計變得無聊或是缺乏創造。後來面臨
Thumbnail
1.設計系統不用從頭開始 在設計產品時,有一個觀念可能會顛覆我們對於產品設計的傳統想法。這是初期在 AlleyPin 擔任一人設計師,負責各種產品或視覺設計工作時才逐漸領悟到的一點。 當時,我在購買UI Kits這件事情上猶豫不決,擔心使用現成的設計資源會使我的設計變得無聊或是缺乏創造。後來面臨
Thumbnail
在設計有四年快五年的時間,大部分都是從實戰經驗中去不斷摸索產品開發的流程。從視覺傳達的背景出來,在用戶體驗的經驗都是在實際開發中去摸索出來的。不是理論派,只是根據我本人的經驗摸索出來的設計方法,也不會用太多高深的詞彙說明。 以前搜尋怎麼做產品設計?究竟是要從什麼步驟開始的這件事情,大部分看到的
Thumbnail
在設計有四年快五年的時間,大部分都是從實戰經驗中去不斷摸索產品開發的流程。從視覺傳達的背景出來,在用戶體驗的經驗都是在實際開發中去摸索出來的。不是理論派,只是根據我本人的經驗摸索出來的設計方法,也不會用太多高深的詞彙說明。 以前搜尋怎麼做產品設計?究竟是要從什麼步驟開始的這件事情,大部分看到的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極簡設計的幾個面向,並分析設計師追求極簡設計的原因,以及極簡設計背後的自由審美的可能性。文章釐清極簡設計的本質,強調極簡設計不應該只是一種風格,而是一種設計的態度。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極簡設計的幾個面向,並分析設計師追求極簡設計的原因,以及極簡設計背後的自由審美的可能性。文章釐清極簡設計的本質,強調極簡設計不應該只是一種風格,而是一種設計的態度。
Thumbnail
有很多人會想要自學平面設計,不管是想要從事相關工作、興趣、協助自己工作等等,雖然網路資源越來越多,但對於剛想入門的人卻因為選擇太多反而不知道該如何入門。 這邊分享我自己詳細學習設計的經驗,希望可以提供給大家一些幫助。
Thumbnail
有很多人會想要自學平面設計,不管是想要從事相關工作、興趣、協助自己工作等等,雖然網路資源越來越多,但對於剛想入門的人卻因為選擇太多反而不知道該如何入門。 這邊分享我自己詳細學習設計的經驗,希望可以提供給大家一些幫助。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