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集體死角虐幼魂」10童遭邪教式打巴掌、逼下跪!陳其邁震怒評論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新聞評論

新聞引用:幼兒園「集體死角虐幼魂」10童遭邪教式打巴掌、逼下跪!陳其邁震怒 | 社會 |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這篇報導,讀完實在令人 震驚、痛心,也深感憤怒。

它不是單一的教育失誤,而是一場系統性的 「信任崩壞」與「權力濫用」

幼兒園應該是孩子啟蒙的「第二個家」,是學習愛、學習安全感的地方。

但這些施虐老師把教育變成懲罰、把教室變成刑場。

這起事件之所以能發生這麼久,是因為「死角」不只在監視器,

更在 制度與行政怠惰的死角。

教育局「影片太短不立案」這句話,是整篇報導中最令人毛骨悚然的一句。 它代表著公部門不但沒有成為孩子的盾牌,反而成了施虐者的保護傘。
去年已被裁罰,今年還能拿「非營利幼兒園評鑑」? 這不只是官僚,而是公信力的自我毀滅。

社會應該重新思考——

我們對幼教人員的篩選、監督、回饋機制是否太鬆散? 我們對吹哨者的保護是否形同虛設? 而我們家長、媒體、社會大眾,是否也在某種程度上習慣了「新聞看完就忘」?


「如何防範」這類悲劇再次發生,才是讀完報導後最重要的行動思考。

以下我分成五個層面——家長、老師、園所、政府、社會——提出具體的防範建議與長遠做法:

────────────────────────

☕ 支持作者|點一下廣告 = 一杯咖啡的溫暖

你的閱讀與支持,是我繼續創作的動力💛

感謝你,讓文字能繼續散發香氣。

────────────────────────


一、【家長端】主動守護孩子,而不是事後追悔


建立孩子的安全語言:

從小教孩子分辨「不舒服的接觸」、「不合理的罰」,

讓他知道「任何人都不能讓你痛、不舒服、害怕」。

可用簡單詞:「不可以打我」、「我要告訴媽媽」。


每日觀察孩子身心反應:

若孩子出現異常退縮、怕上學、情緒驟變、突然語言出現「懲罰」、「跪下」等字眼,

都是警訊。

拍照、錄音、寫下紀錄,保留證據。


定期與老師、家長群互動:

多聽不同家長的觀察,若有人有疑慮,立即串聯確認。

集體陳情比單一投訴更容易被重視。


要求透明環境:

盡量選擇有全面監視器的園所(特別是教室、廁所門口、走廊)。

同時要求家長能有申請調閱權。


二、【老師端】建立吹哨者保護與心理支持機制


保護願意揭發的老師:

教育主管機關應設「匿名舉報管道」與「免責保護」制度。

不能讓揭弊者被封殺或報復。


強化師德與情緒管理訓練:

幼教人員須定期接受心理壓力與情緒教育課程。

因為幼兒園壓力高、工作量大,若缺乏疏導,容易演變為情緒性暴力。


三、【園所端】防堵死角、杜絕黑箱


教室全區錄影,不得關閉監視器:

應有「監視器完整覆蓋」與「資料保存期至少30天」的明文規範。


園長責任明確化:

若發生虐童事件,園長應連帶懲處,甚至撤照停辦。

不再容許「個別老師的問題」推託。


公開家長參與評鑑:

幼兒園評鑑不應只是紙上作業,應納入家長觀察與匿名意見。


四、【政府端】落實監管與修法


建立「幼兒園黑名單」制度:

施虐教師與園所名稱公開,禁止再任職。

避免「換招牌再開」的惡性循環。


教育局應改革處理流程:

像「影片太短不立案」這種荒謬理由,必須從法規層面禁止。

接獲檢舉應即時保全證據、進行臨時停職調查。


增加社工與督導人力:

讓每區有足夠的「幼托巡檢人員」,不只是紙上稽查。


五、【社會端】形成共同守護文化


媒體與公民持續監督:

事件熱度不能只維持三天。社會必須有長期追蹤報導的機制。


培養「不沈默文化」:

看見可疑、聽到異常,就要勇於發聲。

沉默是加害者最好的保護傘。


支持受害家庭心理與法律協助:

社福單位應主動介入,提供免費心理輔導與法律支援。


總結一句話:

防範虐童,不只是加裝監視器,而是要加強「社會的良心系統」。

讓任何人知道,一旦動手虐童,不僅會被看到,更會被究責到底。

新聞引用:幼兒園「集體死角虐幼魂」10童遭邪教式打巴掌、逼下跪!陳其邁震怒 | 社會 |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 支持作者|點一下廣告 = 一杯咖啡的溫暖

你的閱讀與支持,是我繼續創作的動力💛

感謝你,讓文字能繼續散發香氣。

────────────────────────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蕭帥哥的沙龍
73會員
289內容數
分享人生一路走來經驗心得學習把她一一寫出來和你交流~歡迎認識你
蕭帥哥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10/08
引用新聞評論 🌒 一、信仰與迷信之間,只有一線之隔 信仰原本應該是給人力量的,幫助人在困難時找到心的依靠。但這起事件卻把「母娘指示」變成了勒索的武器,把信仰變成恐懼的工具。 當一個人把判斷權交給所謂的「神旨」,就失去了自由——因為從那刻起,她不再為自己的人生負責,而是交出靈魂與財產給人操弄。
2025/10/08
引用新聞評論 🌒 一、信仰與迷信之間,只有一線之隔 信仰原本應該是給人力量的,幫助人在困難時找到心的依靠。但這起事件卻把「母娘指示」變成了勒索的武器,把信仰變成恐懼的工具。 當一個人把判斷權交給所謂的「神旨」,就失去了自由——因為從那刻起,她不再為自己的人生負責,而是交出靈魂與財產給人操弄。
2025/10/07
人一生努力工作,積蓄金錢,買房、買保險、投資、理財—— 可到最後,這一切的結局,竟常常落在一句話: 「他過世後,家人為了遺產吵翻了。」 有人說,人生有三大考驗:愛情、健康、金錢。 但其實,最難的一課,是「死前如何處理金錢」。 這門課,叫做——死前財產學。 最難的理財,不是賺錢
2025/10/07
人一生努力工作,積蓄金錢,買房、買保險、投資、理財—— 可到最後,這一切的結局,竟常常落在一句話: 「他過世後,家人為了遺產吵翻了。」 有人說,人生有三大考驗:愛情、健康、金錢。 但其實,最難的一課,是「死前如何處理金錢」。 這門課,叫做——死前財產學。 最難的理財,不是賺錢
2025/10/07
引用網址 評論: 7千人連署!修法廢除「兄弟姊妹特留分」 法務部回應了 所謂「兄弟姊妹特留分」是什麼? 依現行我國《民法》規定,繼承人依法享有「特留分」(即法定最低繼承保障), 即使被繼承人生前立有遺囑,也不得完全剝奪特定繼承人的最低繼承權益。 在某些情況下,兄弟姊妹作為第三順位
2025/10/07
引用網址 評論: 7千人連署!修法廢除「兄弟姊妹特留分」 法務部回應了 所謂「兄弟姊妹特留分」是什麼? 依現行我國《民法》規定,繼承人依法享有「特留分」(即法定最低繼承保障), 即使被繼承人生前立有遺囑,也不得完全剝奪特定繼承人的最低繼承權益。 在某些情況下,兄弟姊妹作為第三順位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第一章:解析問題,與挑戰共舞 「每天早上七點半,張園長總是第一个到達幼兒園,迎接的是一片安靜的校園。今天,她剛踏進辦公室,電話就響了。」 張園長接起電話,聽到另一頭傳來焦急的家長聲音:「張園長,我兒子昨天回家說老師沒理他,他一直哭。」張園長深吸一口氣,這已經是本周第三個家長投訴了。
Thumbnail
第一章:解析問題,與挑戰共舞 「每天早上七點半,張園長總是第一个到達幼兒園,迎接的是一片安靜的校園。今天,她剛踏進辦公室,電話就響了。」 張園長接起電話,聽到另一頭傳來焦急的家長聲音:「張園長,我兒子昨天回家說老師沒理他,他一直哭。」張園長深吸一口氣,這已經是本周第三個家長投訴了。
Thumbnail
昨天周二時讓我從兒子口中聽到一件很棒的事情❗️讓我很是為此感到欣慰 🥰 👶兒子說他在幼兒園有發現一位同學拿著棉被在教室外站著,當下看起來有哭的樣子,剛好這位其他班的同學是兒子有認識的,兒子也跟我們說他有去關心安慰同學,後來同學就沒哭了,而且連其他有笑他的同學也因為兒子安慰的舉動,所以那些嘲
Thumbnail
昨天周二時讓我從兒子口中聽到一件很棒的事情❗️讓我很是為此感到欣慰 🥰 👶兒子說他在幼兒園有發現一位同學拿著棉被在教室外站著,當下看起來有哭的樣子,剛好這位其他班的同學是兒子有認識的,兒子也跟我們說他有去關心安慰同學,後來同學就沒哭了,而且連其他有笑他的同學也因為兒子安慰的舉動,所以那些嘲
Thumbnail
兒子在學校因為調皮愛講話,被老師體罰處理多次,手舉高不准放下、罰站都有,但兒子就是「態度堅強」,所以直接進入「黑名單」,被貼上名為「搗蛋鬼」的標籤🥲。 有時候搗蛋行為只是孩子的另一種表達方式:「這裡的學習很無聊。」可惜不容易發現這一點,也就更難做出教學的改變或有耐心陪伴
Thumbnail
兒子在學校因為調皮愛講話,被老師體罰處理多次,手舉高不准放下、罰站都有,但兒子就是「態度堅強」,所以直接進入「黑名單」,被貼上名為「搗蛋鬼」的標籤🥲。 有時候搗蛋行為只是孩子的另一種表達方式:「這裡的學習很無聊。」可惜不容易發現這一點,也就更難做出教學的改變或有耐心陪伴
Thumbnail
健康疑慮使得快樂兒童餐一點也「不快樂」加上塑膠玩具,讓孩童手邊的玩具大量丟棄。現在看到附贈的雙語讀本,是由 9 歲孩子的陳抗才有的結果。時至今日,快樂兒童餐甚至可以與「快樂」脫鉤。
Thumbnail
健康疑慮使得快樂兒童餐一點也「不快樂」加上塑膠玩具,讓孩童手邊的玩具大量丟棄。現在看到附贈的雙語讀本,是由 9 歲孩子的陳抗才有的結果。時至今日,快樂兒童餐甚至可以與「快樂」脫鉤。
Thumbnail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的「兒童友好城市計劃」在全球超過3,000個城市展開,旨在營造一個對兒童友善的社區環境。其中,六大主題領域包括環境保護和居住環境、遊戲和娛樂、教育日托中心、安全和保護、健康與福祉,以及讓兒童參與和政府溝通的平台。 然而,在臺灣社會
Thumbnail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的「兒童友好城市計劃」在全球超過3,000個城市展開,旨在營造一個對兒童友善的社區環境。其中,六大主題領域包括環境保護和居住環境、遊戲和娛樂、教育日托中心、安全和保護、健康與福祉,以及讓兒童參與和政府溝通的平台。 然而,在臺灣社會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幼兒教育中的生活故事,敘述了小朋友在學校的一連串趣事。文章中輕鬆有趣的故事情節,展現了小朋友天真無邪的一面,同時也呈現了教育在生活中的應用。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幼兒教育中的生活故事,敘述了小朋友在學校的一連串趣事。文章中輕鬆有趣的故事情節,展現了小朋友天真無邪的一面,同時也呈現了教育在生活中的應用。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