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人創業的旅程中,你面臨的挑戰往往不是缺乏機會,而是缺乏穩定的動能。
你或許試過這樣工作:天氣好時(心情好、靈感爆棚),你一次衝刺 100 英里,熬夜完成所有待辦事項。然後,當天氣變壞時(低潮、客戶拒絕、生病),你停下來,完全休息,等待下一次「好天氣」降臨。
這就像南極探險家 Scott 的策略——在順境時衝刺到極限,在逆境時完全停下。結果呢?他們輸給了採取每日固定前進 20 英里策略的 Amundsen 團隊。對於一人創業家來說,「20 英里定律」才是成功的關鍵公式。
為什麼「間歇性狂熱」會毀了一人企業?
Scott 失敗的原因不是不夠努力,而是他們將行動依賴於不可控的外在因素(天氣、心情、動機)。
在創業中,這就是「間歇性狂熱」:
- 情緒消耗:順境時過度消耗精力,導致逆境時身心徹底崩潰。
- 缺乏韌性:你的思維和身體沒有被持續挑戰。一旦遇到比預期更困難的低潮,就會內心先崩潰——正如 Scott 的隊伍在心理上先輸掉比賽。
- 複利中斷:成功源於每天的努力累積,無論多小。一旦停頓,複利效應就會中斷,你必須花費雙倍精力重新啟動。
真正的成功,不是靠你某一天能跑多遠,而是靠你每天都持續前進。
實踐你的「每日 20 英里」:三個核心紀律
你的 20 英里不是指工作時長,而是指對業務長期增長至關重要的「困難但值得」的任務——這些任務需要自律,也是低潮日裡你最想逃避的。
1. 創造慣性:專注於微小的下一步
當你感覺被擊敗時,不要讓「感覺」主導你的行動。
- 目標:從絕望轉向動能。
- 實踐:不要嘗試「完成」一個大項目,只需強迫自己完成最小、最無痛的下一步。例如:
- 寫下一篇部落格文章的單一句子。
- 打一通無關緊要的銷售電話,目的是練習,而不是成交。
- 為你的業務自動化系統設定一個規則。
就像你讀到的,作者在低潮時只打開電腦,寫下一句話。這個微小的行動證明了下一步是可能的——這就是慣性。
2. 挑戰邊緣:每天「伸展」你的能力
你必須每天讓自己處於輕微的不適感中,因為真正的成長發生在舒適區的邊緣。
- 目標:擴大你的舒適區和業務邊界。
- 實踐:每天做一件讓你感到輕微不適的「難事」:
- 技能伸展:花 10 分鐘研究一個你還不熟悉的 AI 工具。
- 銷售伸展:發送一封高風險的提案郵件給一個你覺得自己「遙不可及」的潛在客戶。
- 個人伸展:主動尋求一個你最信任的人對你業務模式的尖銳批評。
3. 專注當下:將心力投入「小事」
我們常常等待「完美的機會」或「偉大的靈感」才願意投入全部熱情。但成功來自於你對當前任務的態度。
- 目標:從空虛的疲憊轉向充實的疲憊。
- 實踐:無論你正在回覆電郵、整理數據,還是進行一次普通的客戶通話,都要求自己全心全意投入。
- 停止幻想「明天的偉大項目」,將你的心和靈魂投入到眼前的 20 分鐘。
- 這種專注不僅提高質量,也讓你在完成任務後獲得滿足感——這比拖延帶來的「空虛疲憊」健康得多。
總結:讓常規成為你的安全網
當你將這些「難但值得」的紀律嵌入日常結構中時,你的業務就建立在堅實的基礎上。
這就像在上一篇文章 [低潮日才是你最好的老師!8個成功創業家的逆境思維法則] 文中提到的:情感失靈時,紀律勝過情感。
你的常規,你的每日 20 英里,就是你面對暴風雪時的保護罩。當低潮日來臨時,你不需要依靠虛無的動機,你只需要依靠你的系統和慣性。
不要讓你的「今天」總是變成「明天」。從現在開始,決定好你的 20 英里是什麼,然後去完成它——無論天氣如何。
—
準備好嘅話,歡迎 join 埋我哋一齊玩!我係 Kevin,連續創業者,呢個係我嘅創業修行筆記📝。每日我會分享我嘅創業心得同埋挑戰,希望可以同大家一齊行,一齊玩,一齊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