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城影展

含有「坎城影展」共 326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本文深入探討楊德昌導演的遺作--經典電影「一一」,解析電影中角色所面臨的溝通困境、自我認同迷惘、以及現代社會中的異化現象。作者藉由自身經歷與觀影體驗,細膩地描繪電影所觸及的家庭關係、親子互動、職場壓力,並引申至對當代教育體制的反思,佐以精神分析理論增添理解,最終闡述「一一」片名及其豐富的多重意涵。
Thumbnail
5/5一一25周年4K數位修復版
Midori-avatar-img
1 天前
剛去電影院看完一一,楊德昌的作品從恐怖分子、牯嶺街、到一一,電影中的角色互動都像是擦邊球,各種語言與動作都像是嘗試表達自我接近彼此的手段,卻不曾真正理解彼此。「因為每個人都困在自己的某個關卡裡,已是左支右絀自顧不暇。」 真是孤獨。 不過,好奇在精神分析的治療設置中,一方面要建立治療關係,同時也用特別的setting來模擬真實活著的孤獨狀態嗎?(治療師坐在後面,被分析者的感受是既有親密的對治療師的投射,同時就像是在跟自己講話的孤獨狀態)?
3P夢拓野-avatar-img
發文者
23 小時前
Midori 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療,也可以採用面對面方式,是否使用躺椅,端看治療頻率以及治療師與來訪的討論。目光不用交會,確實帶來某種隱蔽的效果,像溫尼考特所言[別人在場時孤獨的能力]。但有時個案也會因此覺得恐懼......
src
src
src
src
src
src
YJ-avatar-img
2 天前
我連假看了卡夫卡THE END泥娃娃左撇子女孩徵人啟弒 就是這部在猶豫XD 你覺得以你看的最近十部推薦排名是幾?
蘇東-avatar-img
發文者
2 天前
YJ 除了《風林火山》,我最近院線片只看了《一戰再戰》、《永遠在一起》、《他年她日》,太多片要補了哈哈,但《風林火山》確實難以當首選,只不過都期待了那麼久,不論有多槽還是需要親自見證🥲
法國電影《日出時讓悲傷終結》(Tous les matins du monde, 1991),自上映以來已歷三十餘年,卻依然在影史中閃耀如星。這部作品以十七世紀法國低音古大提琴大師柯龍貝(Sainte-Colombe)與其弟子瑪萊(Marin Marais)之間的師生因緣為主軸,不僅呈現音樂。
Thumbnail
薇亦柔止-avatar-img
2025/09/13
最後一張是Gérard Depardieu
李建崑-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9/13
薇亦柔止 在台灣,他被暱稱爲「大鼻子情聖」。我很敬愛的資深演員。
電影獎項不只是紅毯上的星光與掌聲,它們更是映照時代文化、產業走向與創作精神的座標。每一個獎項都代表一種價值:有的著重技術創新,有的推崇社會議題,更有的強調觀眾共鳴。這些獎項不僅成就了無數影史經典,更形塑觀眾的觀影選擇與電影產業的發展方向。
Thumbnail
《阿蒙怎麼了?》是編劇兼導演Halfdan Ullmann Tøndel的作品,獲得2024坎城影展金攝影機獎(最佳新人首部電影獎),Tøndel的家族淵源來頭不小,他是知名瑞典導演英格瑪柏格曼和挪威演員麗芙烏曼的孫子。
Thumbnail
到底發生什麼事?------由《外賣》旅美台灣導演鄒時擎首次單獨執導並勇奪本屆坎城國際影評人週兩大獎其力作《左撇子女孩》於稍早(8 月 28 日)正式確定將代表台灣,出戰 2026 第 98 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國際影片!從種種戰績看來都顯示了本片無疑是台灣繼《臥虎藏龍》後,最接近小金人的一屆。
Thumbnail
左先生-avatar-img
2025/09/01
左撇子支持+1
蘇東-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9/04
左先生 雖然我是右撇子,但支持+1哈哈哈哈
攤開三人發展史,年歲與輩份相近的三位大佬,生涯軌跡似乎會為 1980 年-2020 年這 40 年的香港電影發展史留存見證。2007 年合作《鐵三角》,在實質作品成績之外,風格拼貼實驗的趣味,也因三人的影史位置多一份樂趣。
Thumbnail
我第一次看過他的作品是在「火線交錯」裡面。雖然是個很有地位的知名日本演員。但我並沒有看過他其他作品。這部「我的完美日常」讓役所廣司在坎城影展中獲得了最佳男主角。是由一位我不認識的知名大導演在眾人意外的同意下,在東京拍攝,僅17天就拍攝完畢。而且其中的場景設計,竟然由許多日本國際知名建築師與設計師操刀
當代中國藝術電影掌門人賈樟柯的《風流一代》在西方備受禮遇,卻教華語觀眾失望。橫亙在西方與華語觀眾之間的是各說各話,沒有交集的鴻溝。
2/5風流一代
有些電影,光憑製作歷程的艱困程度及傳奇性,就足以在影史上留下名字。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