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器

含有「樂器」共 308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OKpFSIlNvw這小小樂器超好玩的~ 感覺統合是大腦整合來自視覺、聽覺、觸覺、 前庭覺和本體覺等感官訊息的過程, 而「節奏感」則與「前庭覺」和「本體覺」的協調性息息相關, 透過有節奏感的活動(如跳躍、擺盪、韻律操等),
Thumbnail
我堂哥的小孩,非常像我。 長相、身材、樣貌,各方面都非常。像到親戚們會說:唉呦,你是小○○耶,怎麼那麼像。 我怕小孩覺得像我沒什麼好的,畢竟我也沒什麼大事業,但實在有時候看到她,我自己也會嚇到:怎麼那麼像? 所以我會偷偷偏愛她一點。和她一起說姐姐壞話、對她說的多一點附和、想辦法讓她哈哈大笑,總
Thumbnail
練習音階的目的不只是熟悉音符,更在於培養肌肉記憶,讓大腦與手指形成自然反射。就像Michael Jordan透過千次投籃養成比賽直覺,音樂演奏也需如此。當面對快速音群時,若已熟悉音階與琶音,便能看出規律而不必逐音處理,演奏更流暢。音階訓練讓視奏與記憶樂曲更容易,因此必須持之以恆,並搭配節拍器完成。
Thumbnail
5/5《好音樂的科學》
彼得-avatar-img
2025/09/05
其實,就像練武,需從最基礎的「紮馬步」開始。
Kazama-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9/05
彼得 真的!基礎才是最重要的一步!
愛情不是單音,而是情感、身體、智性、靈性與經驗的五重奏。唯有在彼此纏繞、互為支撐的過程中,才能奏響真實而生動的樂章。本文將探討這五種親密關係的樣貌,以及如何在不完美中持續經營愛情的勇氣。
Thumbnail
西門町「南希的美好人聲自媒工坊」創辦人王永慶,以月琴演奏為基底,融合多元音樂風格,挑戰傳統文化框架,將臺灣文化推向新世代。
Thumbnail
夏日生活隨筆,記錄作者的飲食、創作、閱讀和生活感悟。文章涵蓋對名言的獨特解讀、創作理念、植物養護的樂趣、美食體驗、樂器店推薦、旅行見聞、閱讀心得、以及對生活態度的思考。
Thumbnail
天敏的天空-avatar-img
2025/08/29
"身體喜歡,是養生。"~認同!相信身體的感受反應.😊
Claydee-avatar-img
發文者
10 小時前
跳鼠飛行日記 哈哈哈哈哈,印象中我還吞過橄欖核(沒什麼好驕傲的)
最近老師開始耳提面命的概念是弓分配——據他說這是初學者跟專業人士拉奏同樣曲目聽起來卻截然不同的關鍵原因。 這個概念我還無法用簡單幾個字概括,但我的確發現如果沒特別設計,很容易遇到接下來是長音或連弓段落,弓卻不夠用的尷尬狀況。 如果說管樂器因為呼吸的緣故必須控制好氣息分配,那弦樂器就是因為換弓的緣
爵士大師恩立可・皮拉努奇(Enrico Pieranunzi)與鍵盤演奏家奧加・帕先科(Olga Pashchenko),不約而同地帶來了史卡拉第的鍵盤奏鳴曲。爵士即興、鋼琴與大鍵琴古典演奏,兩場音樂會的不同演奏取徑,為我們帶來了「如何演奏過去作品」的思考空間。
Thumbnail
2025-08-15 鏢客三部曲 -  Ennio Morricone  《鏢客三部曲》(英語:Dollars Trilogy,香港譯《獨行俠三部曲》),又稱作《美元三部曲》、《無名客三部曲》,是義大利製作的西部片,後被歸為義大利式西部片電影,導演為塞吉歐·李昂尼(Sergio Leone)
Thumbnail
含 AI 應用內容
#音樂#搖滾樂#電影
第四節,九重九的雪淵 「回歸九淵的么兒,終於與吾等聚首⋯⋯那個胡亂使役天干地支的混帳,」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