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繪

含有「浮世繪」共 123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藍天白雲,是宇宙的衣裳。 藍色,是地球的顏色——是大海的深、天空的遠,也是一種讓人安心的寧靜。 天然藍染以藍草為原料(如馬藍),古時常用於衣物與工藝。 到了十九世紀,歐洲工業革命興起,合成染料「普魯士藍」傳入日本。 葛飾北齋的《神奈川沖浪裏》,歌川廣重的《阿波鳴門之風波》, 都以這種藍描繪
Thumbnail
美May-avatar-img
3 天前
文中展示的兩幅藍都好漂亮🐽💗
美May 謝謝您的讚美,藍色在生活中俯拾即得,我覺得是充滿樂趣的顏色。
會動的浮世繪展高雄站.預售票開賣啦💨 手刀購入早鳥票👉 https://lihi3.me/txPKE 巡展日本名古屋、東京、鹿兒島等多個城市 台北圓滿落幕,高雄即將登場✨  一秒穿越回江戶,真不誇張~🤯 聲光、音樂、投影沈浸到不行! 先提醒大家📱手機記憶體一定要足夠! 因為入展
Thumbnail
《迷幻浮世繪 Psychedelic Ukiyo-e》一場穿越時空與意識的電子音景史詩 這張專輯不僅是一張電子音樂合集,更是一趟宏大的文明聽覺之旅。以 「電子浩室」 的脈動為骨架,「迷幻電音」 的聲景為血肉,並織入 「日本傳統音色」 的靈魂,構建出一幅流動的、屬於未來的數位浮世繪。
Thumbnail
貓奴畫者—歌川國芳 歌川國芳是「歌川派」的大師之一, 與歌川廣重、歌川豐國並列為三大名家。 國芳以武者繪(武士戰鬥畫)、戲畫(諷刺幽默畫)、 以及他對「貓」的深厚情感而聞名。 展場中《猫形東海道五十三次》十分特別,他以歌川廣重的《東海道五十三次》的另類發想。將原來53個宿場(驛站),包含起點江
Thumbnail
美May-avatar-img
2025/10/24
小豬也是國芳筆下的一隻小小貓🐽💗
靜水流金(青蘿公主)-avatar-img
發文者
2025/10/24
美May 我也是
浮世繪展中,歌川國芳《相馬古內裏》--巨大的骷髏,絕對吸住全場目光。 空洞的骷髏幾乎撐破畫面,人們在角落裡倉皇對峙,而骷髏俯瞰他們,似乎暗喻著崩壞的時代,凝視著不知所措的眾生。 江戶後期的日本,天保大飢饉帶來無數人的死亡,街市裡雖有煙花與歌舞伎,但是米價暴漲與農村的凋敝是社會無法承受的負擔
Thumbnail
Oren-avatar-img
2025/10/18
謝謝分享,喜歡這幅😊~~ 巨大骸骨很有壓迫感,一動一靜,一大一小,很有對比張力~ 巨大的骸骨, 俯瞰。 渺小的武士, 拔刀。
靜水流金(青蘿公主)-avatar-img
發文者
2025/10/18
Oren 我初初看到時大吃一驚,然而藝術蘊含之深意令我折服不已。
有人說,文學與藝術一家親。 我總覺得——文學即藝術,藝術也是文學。 它們承載著生命的重量,也傳達著創作者看待世界的視角與意識。 它們可以歌頌人間的美好,也能畫(話)出人間的殘酷。 尤其是「畫」。 它是高貴的典藏藝術?還是日常生活的寄託? 歐洲的文藝復興,開啟了資本主義與人文風氣。 那個時代的名
Thumbnail
美May-avatar-img
2025/10/11
小豬真喜歡你將藝術視為 「不會背叛,也不會遺忘」的精神寄託,這份洞見,遠比單純的感動更具力量。 在你筆下,浮世繪不只是畫作,它承載了江戶時代人們對「世界與自然」的嚮往,這種跨越時空的情感連結,實在令小豬心嚮往之。 很喜歡如此沉靜又優美的文字,提醒小豬「在喧囂之外,如何讓靈魂透過藝術與文學變得柔軟與成長。」 「靜水流金,筆生花。 浮世萬象,在畫中。 文字溫潤,啟深思。 心靈柔軟,歲月長。」是小豬獻給你的小詩🐽💗
靜水流金(青蘿公主)-avatar-img
發文者
2025/10/11
美May 妳人美心美才能寫出如此美好小詩,謝謝您的讚美,揪感心🥰
門口有在出租浴衣,有些想要跟裡面多媒體布景拍照的會租借,但我一個人去加上沒什麼興趣就沒租了。 入場先介紹了浮世繪的起源,和著名畫家,我覺得科普性質還蠻夠的,對於沒什麼接觸浮世繪的我而言,參觀這個展覽才了解到原來浮世繪是版畫。 六位十分著名的浮世繪畫家,其中當然是葛飾北齋為最,展場中有幾個主題,針
Thumbnail
《 會動的浮世繪展》大量運用3D的CG動畫及光雕投影技術創造出立體空間,令人身臨其境。 主要展出葛飾北齋、歌川國芳、歌川廣重、歌川國貞、喜多川歌麿、東洲齋寫樂六大浮世繪大師及其作品,結合日本傳統藝術與普普藝術風格,是一場具有視覺聲光饗宴的藝術展 !
Thumbnail
4/5《 會動的浮世繪展》:當日本傳統繪畫遇見光雕投影
臺北松山文創園區盛大展出「會動的浮世繪展」,結合3D CG動畫與投影技術,打造全方位沉浸式互動空間,帶領觀眾深入浮世繪大師葛飾北齋、歌川國芳等人的藝術世界。本文提供展覽亮點、交通方式、購票資訊等SEO關鍵字,提升網路能見度。
Thumbnail
《眩:北齋之女》不只是描繪一位大師之女的命運,而是關於光與影、名字與消失的辯證。葛飾應為在父親的盛名下掙扎,她既是影子,也是光源。她凝視火焰、描繪遊女,以畫筆對抗被抹去的存在。透過榮格的「陰影」與「阿尼姆斯」象徵,電影呈現了女性在父權時代的隱形處境,也揭示創作即是存在的宣告。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