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
含有「矽谷」共 222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外星人的沙龍
2025/10/10
矽谷科技龍頭有沒有冗員?有平靚正文化嗎?
在兩間矽谷科技巨企工作,屈指一算,有三十多年,有一半時間是資訊科技(IT)和項目管理的經理,員工包括美國,歐洲,亞洲(星加坡,印度,中國)等等。X公司有沒有冗員呢?我不清楚。我只能希望自己和帶領的員工不是冗員。冗員這個問題不好談。換一個問題:科技巨企如果少了兩三成員工,對業務有沒有影響?我覺得短期可
#
龍頭
#
科技公司
#
員工
2
留言
黃同慶的沙龍
2025/09/29
《矽谷超級家長課》
這本書的英文原名直譯是「如何養育成功人士」,這麼驕傲的書名,是因為作者埃絲特 · 沃西基被尊稱為「矽谷之母」,教出數百位矽谷影響深遠的人士,連賈伯斯也專門讓自己的女兒從別的學校退學,到她這裡上課,而她自己的三個女兒...
#
讀書筆記
#
矽谷
#
學習
喜歡
留言
付費限定
猴子看世界的沙龍
2025/09/08
男生學營養,女生學讚美
因為我們的父母都是打罵教育下出來的產物 因此父母的壞脾氣也會遺傳下來
#
心理諮商
#
早午餐
#
營養
3
2
宇牛
2025/09/09
2
新店科學園區~
2
Alan大叔的職場真心話
2025/09/04
EP96:《別怕從零開始:一位女性創業者給未來創業者的三個叮嚀》
Meta前主管阿雅,憑藉著「不試,不知道」的勇氣,從矽谷科技巨頭跳槽,到創業初期在倉庫裡打包訂單,最終將公司從服飾租賃轉型為數據公司,並獲得成功。文章分享了阿雅的創業歷程,包含她克服冒牌者症候群、找到商業模式、獲得投資,以及從失敗中學習的經驗。
#
阿雅
#
創業
#
數據
喜歡
留言
Mech muse 智慧新知
2025/08/25
2025 人形機器人高峰會:從倫敦到矽谷,揭開 AI 與機器人的未來藍圖!
這篇文章將帶你走進 2025 人形機器人高峰會,從倫敦的熱烈回顧到即將重返矽谷的未來展望,不僅能掌握最前沿的 AI 技術、產業趨勢與投資機會,還能一窺人形機器人如何從實驗室走向現實世界,成為改變未來的關鍵力量。
#
機器人
#
人型機器人
#
類人型機器人
1
留言
王薇瑄的沙龍
2025/08/19
發現薇趨勢/99%的省思
2011年秋天,一群抗議者占領紐約祖科蒂公園,發起針對金融資本主義與貧富不均的「占領華爾街」運動。這場無領袖、無政黨的行動,以「我們是99%」為口號,將對體制的憤怒帶上街頭。雖未撼動結構,卻留下當代最尖銳的註解:當1%掌控一切,其餘人口只能苦撐。
#
矽谷
#
華爾街
#
貧富差距
喜歡
留言
九運科技
2025/08/17
機器人大展、AI假影片、矽谷「996」爭議
AI 世界的最新動態,正同時展現出創新應用與社會挑戰的多重面貌。台灣即將舉辦的機器人大展,聚焦智慧製造與自動化突破;AI生成短片在社群平台掀起流量狂潮,也帶來真實性質疑;而矽谷新創效仿「996」文化,則凸顯產業競逐下的勞動倫理爭議。這是一場關於科技實力、媒體信任與工作價值的三重對話。
#
科技
#
閱讀心得
#
方格新手
喜歡
留言
全球財經專業評論的沙龍
2025/08/10
全球燒腦增關稅,美國藥廠是標配,ABVC集團早早卡位
全球製藥產業版圖因美國加徵關稅而轉向美國本土化,ABVC旗下的Biokey抓住此契機,憑藉其位於加州矽谷的優勢地位及完整的CDMO與CRO服務,成為亞洲藥企進軍美國市場的重要平臺。Biokey的擴建計劃和潛在的IPO,將進一步提升ABVC的市值,並促進臺灣生技產業與美國的合作
#
新藥研發
#
生技產業
#
ABVC
4
留言
賈斯伯的法律攻防筆記
2025/08/06
併購的「手術刀」與「生命之水」:從Windsurf案解構AI時代下的兩種極端退出賽局
本文深入剖析Windsurf併購案,探討科技巨頭的收購策略,並提出「併購戰略沙盤」決策框架,協助企業在面對重大資本運作時,能更有效評估風險並做出最佳決策。
#
方格新手
#
Google
#
創辦人
喜歡
1
賈斯伯
發文者
2025/08/07
喜歡
關於 Windsurf 案所揭示的併購抉擇,您更傾向哪一種觀點? [A] 精準變現思維: 認同創辦團隊的選擇。在商場上,能為核心創造者與早期投資人實現利益最大化,就是一次成功的資本操作。 [B] 永續生態思維: 傾向 Cognition 的作法。一家公司的真正價值,在於其完整的團隊、產品與文化,任何決策都應以維護生態系的完整性為優先。 [C] 沙盤推演思維: 跳脫 A 或 B 的單選題。領導者最重要的,不是選擇哪條路,而是先建立一套能評估全局、看清利弊的戰略框架。
喜歡
Emerson 的沙龍
2025/07/29
當矽谷開始996:從中國學來的工作文化,台灣職場能借鏡什麼?
矽谷AI新創採用中國「996」高工時文化引發討論。台灣職場不需盲目模仿,但可借鏡其「結果導向管理」「彈性工時」與「心理健康制度」,打造兼顧效率與福祉的永續工作模式。
#
職場
#
工時
#
責任制
2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