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

含有「矽谷」共 222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在兩間矽谷科技巨企工作,屈指一算,有三十多年,有一半時間是資訊科技(IT)和項目管理的經理,員工包括美國,歐洲,亞洲(星加坡,印度,中國)等等。X公司有沒有冗員呢?我不清楚。我只能希望自己和帶領的員工不是冗員。冗員這個問題不好談。換一個問題:科技巨企如果少了兩三成員工,對業務有沒有影響?我覺得短期可
這本書的英文原名直譯是「如何養育成功人士」,這麼驕傲的書名,是因為作者埃絲特 · 沃西基被尊稱為「矽谷之母」,教出數百位矽谷影響深遠的人士,連賈伯斯也專門讓自己的女兒從別的學校退學,到她這裡上課,而她自己的三個女兒...
Thumbnail
付費限定
因為我們的父母都是打罵教育下出來的產物 因此父母的壞脾氣也會遺傳下來
Thumbnail
宇牛-avatar-img
2025/09/09
新店科學園區~
Meta前主管阿雅,憑藉著「不試,不知道」的勇氣,從矽谷科技巨頭跳槽,到創業初期在倉庫裡打包訂單,最終將公司從服飾租賃轉型為數據公司,並獲得成功。文章分享了阿雅的創業歷程,包含她克服冒牌者症候群、找到商業模式、獲得投資,以及從失敗中學習的經驗。
Thumbnail
這篇文章將帶你走進 2025 人形機器人高峰會,從倫敦的熱烈回顧到即將重返矽谷的未來展望,不僅能掌握最前沿的 AI 技術、產業趨勢與投資機會,還能一窺人形機器人如何從實驗室走向現實世界,成為改變未來的關鍵力量。
Thumbnail
2011年秋天,一群抗議者占領紐約祖科蒂公園,發起針對金融資本主義與貧富不均的「占領華爾街」運動。這場無領袖、無政黨的行動,以「我們是99%」為口號,將對體制的憤怒帶上街頭。雖未撼動結構,卻留下當代最尖銳的註解:當1%掌控一切,其餘人口只能苦撐。
AI 世界的最新動態,正同時展現出創新應用與社會挑戰的多重面貌。台灣即將舉辦的機器人大展,聚焦智慧製造與自動化突破;AI生成短片在社群平台掀起流量狂潮,也帶來真實性質疑;而矽谷新創效仿「996」文化,則凸顯產業競逐下的勞動倫理爭議。這是一場關於科技實力、媒體信任與工作價值的三重對話。
Thumbnail
全球製藥產業版圖因美國加徵關稅而轉向美國本土化,ABVC旗下的Biokey抓住此契機,憑藉其位於加州矽谷的優勢地位及完整的CDMO與CRO服務,成為亞洲藥企進軍美國市場的重要平臺。Biokey的擴建計劃和潛在的IPO,將進一步提升ABVC的市值,並促進臺灣生技產業與美國的合作
Thumbnail
本文深入剖析Windsurf併購案,探討科技巨頭的收購策略,並提出「併購戰略沙盤」決策框架,協助企業在面對重大資本運作時,能更有效評估風險並做出最佳決策。
Thumbnail
賈斯伯-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8/07
關於 Windsurf 案所揭示的併購抉擇,您更傾向哪一種觀點? [A] 精準變現思維: 認同創辦團隊的選擇。在商場上,能為核心創造者與早期投資人實現利益最大化,就是一次成功的資本操作。 [B] 永續生態思維: 傾向 Cognition 的作法。一家公司的真正價值,在於其完整的團隊、產品與文化,任何決策都應以維護生態系的完整性為優先。 [C] 沙盤推演思維: 跳脫 A 或 B 的單選題。領導者最重要的,不是選擇哪條路,而是先建立一套能評估全局、看清利弊的戰略框架。
矽谷AI新創採用中國「996」高工時文化引發討論。台灣職場不需盲目模仿,但可借鏡其「結果導向管理」「彈性工時」與「心理健康制度」,打造兼顧效率與福祉的永續工作模式。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