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為本的自我探索|課程設計 & 紀錄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概念為本的課程中,親身經歷整個「概念探索、通則形成、遷移應用」的過程是最重要的。

在這堂課中,設計的引導問題會導引思考的方向,由學生自己探索概念的界線與面向,產出微觀概念(元素)或特性;再從歸納這些元素、特性的過程中,對「學習能力」這個概念產生自己的理解;最後用這個理解(此時理解已經超越那些元素)去對當下的自己進行評量。

這過程裡面包含了三重認知:

  1. 我對學習的理解。
  2. 我對自己的理解。
  3. 我用我對學習的理解來理解我自己。

設想課程時,花最多時間在釐清。釐清學習的概念,釐清這堂課的方向與想要去到的地方。一切是為了建構一個能夠讓孩子自由產出屬於自己的東西,但又不會離題的框架。

簡單來說,我已經設想過學習能力的五個大類,絕對能夠涵蓋學習的所有元素。
所以不論孩子怎麼回應,只要有扣題,那就不會超出邊界。
如此一來,我就不必過度擔心給予孩子自由度會超出我能應對的範圍(雖說我從來沒有擔心過。),只要專注在讓他們能夠產出多到足以進行分類歸納的元素即可。

raw-image

萬物自然課第二堂,要帶孩子們探討「什麼是學習?學習有哪些元素?」
(這真的是自然課嗎?)

先問問最近在學什麼好了。數學、語文、跳舞......布拉布拉布拉。
果不其然,多數人對學習的想像都很制式,這點是不分自學生還是在校生的;另一點一模一樣的是,提到學習,大家都一樣苦瓜臉。

換個問題好了,最近你有什麼成長?
小孩還是搖搖頭,那換我來說說好了。

「你最近是不是,講的笑話越來越好笑?」
「聽說有人今天是自己搭捷運來的?」
「是不是有人今天是第一次騎 ubike 來上課?」
「原本不會跳的舞變得更會跳了?」

原來學習和成長,只是這樣就可以算喔。
我彷彿從孩子們的表情上讀到這句話,他們開始意識到學習和成長就在身邊。
「我最近越來越會......」小孩們一個一個開始說。

小孩對學習的想像鬆綁了,他們開始能夠察覺各式各樣學習與成長的「案例」。
是時候進一步拆解這些案例,尋找組成其中的「元素」,並且「分類」,這整個過程是「歸納」。
於是我用了兩個引導問題,導引他們的思考方向:

「你用什麼在學習?」
「當你感到成長的時候,是什麼東西成長了?」

對多數人來說,概念性思考並不直觀,也不容易。

「人的思維會追求最便捷、最不費力以及最符合私利的路徑,同時會自然抗拒難以理解、錯綜複雜,以及需要進入別人的思考與預測的思維。」(Elder & Paul, 2010)

更何況是剛起步的孩子,光是拆解元素對他們來說就是一件非日常的、很不容易的事情。因此需要我,協助他們從情境中,慢慢用各種問句引導,剝除過多的主觀、推論、形容,留下閃閃發光的核心。

那些他們都認同的核心。

raw-image

我幫忙把他們提取出的元素用一張一張便利貼貼在空白的五角形雷達圖上。他們是一群對寶可夢著迷的孩子,所以雷達圖對他們倍感親切,不用解釋太多。

平時少用這塊腦迴路的他們,到這邊就差不多了,難以再進到「分類」階段。

於是我再把台階縮小,拿出事先歸納好的,我自己認為不僅是能夠涵蓋學習與成長,也是自然課最看重的五個能力:「觀察力」、「思考力」、「發問力」、「實作力」、「分享力」,並且請他們試著將這些元素放入這五個能力之中。

「傻剛,『這個』算不算是『觀察力』?」
小孩一開始大多會這樣問。

「你要向大家說的是,『為什麼』你覺得這個算是觀察力。」
而我通常只會把球再丟回去。

「其他人,你們也是這麼覺得的嗎?」
或是幫忙把球傳給其他人。

於是他們就此開始建構屬於自己的理解,也發現有些元素是共通的,而有些元素會偏向某一方。
最後我請他們用自己的理解,畫出屬於自己的學習能力雷達圖。

透過這整個過程,孩子們對學習的元素、對「觀察思考發問實作分享」產生了自己的理解,並且用這個理解,去對當下的自己進行評量。
而這只是前測,預計半年後會再做一次自己的學習能力雷達圖。

如此一來,這個對自己的評價,就不再只是「他人給自己的」,而是「自己給自己的」,更是「自己用對學習的理解來理解的自己」

今天結束之後,小孩有分享,透過這個雷達圖「更認識自己」、「沒有想過可以用這種方法來看自己」。

真是太好了呢。

2023.03.23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傻剛的胡思亂想
37會員
71內容數
以輔自然教育工作室目前是傻剛的個人工作室。位於桃園,常態活動範圍以北部為主。關注自然領域與科學領域課程、野地教育,與自主學習。陪著孩子,開拓空間的廣度,理解時間的深度,並拓展自身的可能性。
傻剛的胡思亂想的其他內容
2024/08/12
大湳森林暑期營第一週順利結束了! 每次活動結束都覺得靈魂被用光了,但看了活動照片又漸漸回復起來。 我好喜歡《從前從前有一座池塘》這個故事,喜歡你們專注聆聽的眼神,跟著老爺爺一起煩惱、一起無奈,一起經歷旅程;喜歡你們真的試著去把池塘捲起來看看。
Thumbnail
2024/08/12
大湳森林暑期營第一週順利結束了! 每次活動結束都覺得靈魂被用光了,但看了活動照片又漸漸回復起來。 我好喜歡《從前從前有一座池塘》這個故事,喜歡你們專注聆聽的眼神,跟著老爺爺一起煩惱、一起無奈,一起經歷旅程;喜歡你們真的試著去把池塘捲起來看看。
Thumbnail
2024/07/26
旅程的一開始,我問孩子們:「你們聽說過博物學嗎?有在哪些地方聽過?」 四面傳來疑惑的眼光。 於是我再問:「那有聽過博物館嗎?」 這次得到的回應就肯定許多。
Thumbnail
2024/07/26
旅程的一開始,我問孩子們:「你們聽說過博物學嗎?有在哪些地方聽過?」 四面傳來疑惑的眼光。 於是我再問:「那有聽過博物館嗎?」 這次得到的回應就肯定許多。
Thumbnail
2024/06/13
紀錄下在山上曾經發生的事情。 這批孩子在山上的狀態很好,雖然有著正值青春期的紛紛擾擾,但也有著青春期所具有的無限精力。這些精力從內在迸發,滿溢至每一吋身體,如同強力的馬達推動著他們,是一幅美好的畫面。
Thumbnail
2024/06/13
紀錄下在山上曾經發生的事情。 這批孩子在山上的狀態很好,雖然有著正值青春期的紛紛擾擾,但也有著青春期所具有的無限精力。這些精力從內在迸發,滿溢至每一吋身體,如同強力的馬達推動著他們,是一幅美好的畫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為什麼學心智圖?只要透過實際操作,孩子們大都能在過程中直接感受到「心智圖筆記」的實用。
Thumbnail
為什麼學心智圖?只要透過實際操作,孩子們大都能在過程中直接感受到「心智圖筆記」的實用。
Thumbnail
學習歷程檔案是108課綱的新措施, 老師如何教,學生如何「寫」,是現場相當苦惱的課題。 本文希望透過製作學習歷程檔案的三大能力的區別, 幫助大家更有系統地思考學習歷程檔案的「教」與「學」。
Thumbnail
學習歷程檔案是108課綱的新措施, 老師如何教,學生如何「寫」,是現場相當苦惱的課題。 本文希望透過製作學習歷程檔案的三大能力的區別, 幫助大家更有系統地思考學習歷程檔案的「教」與「學」。
Thumbnail
概念為本的課程中,親身經歷整個「概念探索、通則形成、遷移應用」的過程是最重要的。 在這堂課中,設計的引導問題會導引思考的方向,由學生自己探索概念的界線與面向,產出微觀概念(元素)或特性;再從歸納這些元素、特性的過程中,對「學習能力」這個概念產生自己的理解......
Thumbnail
概念為本的課程中,親身經歷整個「概念探索、通則形成、遷移應用」的過程是最重要的。 在這堂課中,設計的引導問題會導引思考的方向,由學生自己探索概念的界線與面向,產出微觀概念(元素)或特性;再從歸納這些元素、特性的過程中,對「學習能力」這個概念產生自己的理解......
Thumbnail
把各種學習上的、大大小小的、已有或將有的正向循環,全部統合在一起。
Thumbnail
把各種學習上的、大大小小的、已有或將有的正向循環,全部統合在一起。
Thumbnail
一、用知識地圖來逼著自己成長吧! 大家早安,今天要來分享我自己的公開班課程資訊,不過在介紹相關內容之前,我真心推薦下圖這個課程架構(本圖參考自孫治華老師的課程地圖) 關鍵的原因有三: 1、避免學習焦慮,試著以終為始吧! 因在資訊爆炸的外在環境下,我們時常會感到焦慮,好像沒報名什麼線上課程、沒讀那本書
Thumbnail
一、用知識地圖來逼著自己成長吧! 大家早安,今天要來分享我自己的公開班課程資訊,不過在介紹相關內容之前,我真心推薦下圖這個課程架構(本圖參考自孫治華老師的課程地圖) 關鍵的原因有三: 1、避免學習焦慮,試著以終為始吧! 因在資訊爆炸的外在環境下,我們時常會感到焦慮,好像沒報名什麼線上課程、沒讀那本書
Thumbnail
01 概念:帶著框架思維去教與學能提升效率 大腦是透過框架來儲存與提取訊息,所謂的框架(又稱心智模型)是指,人經由過去經驗總結而成的觀點或信念,一種認知世界的角度。 人學習時,會用既有框架去預測新事物,當符合預測時,會更容易接受。
Thumbnail
01 概念:帶著框架思維去教與學能提升效率 大腦是透過框架來儲存與提取訊息,所謂的框架(又稱心智模型)是指,人經由過去經驗總結而成的觀點或信念,一種認知世界的角度。 人學習時,會用既有框架去預測新事物,當符合預測時,會更容易接受。
Thumbnail
學習像拼圖,像出遊,像畫圖,像蜘蛛網 今天想整理我讀了五本書的心得: 高手學習、深度學習的技術、大腦喜歡這樣學、超速學習、躍遷 來討論學習這件事
Thumbnail
學習像拼圖,像出遊,像畫圖,像蜘蛛網 今天想整理我讀了五本書的心得: 高手學習、深度學習的技術、大腦喜歡這樣學、超速學習、躍遷 來討論學習這件事
Thumbnail
作為一個人類圖知識的新生,我著迷於學習,除了不想錯過老師的開課時間,每一次的講座或是專題討論都蠻有興趣,下班時間也習慣追縱各種管道的學習資源,隨著每次課程資訊爆炸的充實感,一種默默的焦慮也隨著而來。 好像學習了一些知識,每一個
Thumbnail
作為一個人類圖知識的新生,我著迷於學習,除了不想錯過老師的開課時間,每一次的講座或是專題討論都蠻有興趣,下班時間也習慣追縱各種管道的學習資源,隨著每次課程資訊爆炸的充實感,一種默默的焦慮也隨著而來。 好像學習了一些知識,每一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