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管理大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raw-image

方格子 vocus


新生活



事情的變化往往大過於腦袋所能負荷的量


最近許多變化,以及自己下的決定都有些倉促,或許是星象變化之故,也或許是業力因緣,大運等干擾,隨便,總之,在這變化迅速且需求急迫的階段與內心狀態下,我發覺,很多事情無法單單丟給人的「大腦」去解決



raw-image



記憶與創新



之前就看過有研究說過,人的大腦,實際上最不擅長做的,就是那些對電腦來說,「很容易」的事情極少數人例外),大量記憶,繁雜反覆計算,很快時間內解決有限範圍內問題,歸檔整理,包括 24 小時不停在生產線上工作等等


就目前而言(未來難說),人腦在「創作」「創新」靈活應變,提出看法見解等部分,表現的比機器好,同樣是電腦,要讓它做到上述功能,則必須喂給他相當的訊息量,並且還得經由大量訓練學習,才有辦法做到,雖然,人腦的運作方式,實際上與電腦極為相似,但這裡就先不討論那些深的,至少就當前來看,兩者的延展度,靈活性還是有本質上的差距



raw-image



馬戲團


我時常有種,在表演雜耍的感覺,同時做那個,處理這個...等等,還要顧及內心,腦袋永遠不夠用的感覺


以往會有種錯覺,認為一切都是因為自己的腦袋不經意間轉得過快,進入耗弱,「心」超速了,只要花些時間靜下來,應該就能解決了,這樣的想法根本上是正確的,照這樣做也的確有效,只是,耗弱的源頭,實際上是來自於「大腦」已經無法處理眼前,手中的事物


先說,沒有人能一次處理一堆事,那只是在短時間來回轉換注意力而已,人真實的情況,永遠只能一次專注一件事,但隨著事情的類別變廣,難度變深我們很難兼顧「記住」所有事,同時又能徹底心無旁騖的投入當下



raw-image



新秩序



所以很多人成年後,漸漸容易衰老的快,或是情緒狀態不好,很多都是源自於,「腦力」,能量已經不足以負擔他生活的全部,年輕時因為是小孩,不需要管太多事,對目標也沒有那麼大的驅力,就算生活凌亂一些,影響也不大


因此,我漸漸發現,必須將腦袋中的思緒,一格格放置好,並且彼此建立起順暢簡潔的道路才能夠過好接下去的人生,以科技的方式比喻,就像是去編程你的大腦,在腦中以程序系統的模式,穩定,堅固的建構自己的心



raw-image



工程



以前我不懂,以為「內在工程」很簡單只要單純使自己感受到心流就行,但,依我現在看,心流只是眾多條件之中其一必備初始要素,真正要排列好自己的「心」,還須整理好思緒


因此,我最近開始使用筆記軟體(Notion, Evernote)等等,這裡面沒有說哪個最好用,當然就完整度來說,無疑是 Notion,但是,有些時候,我也僅是開個 Word 檔案,以自我對話的形式,隨便寫個幾頁,就像「與神對話」那本書一樣,更甚至,有時人在外面,就只是打開手機備忘錄,開始記錄



raw-image



受想


在內心做穩定的思維,其實就是冥想的本質


這是我後來發現的,冥想的「冥」字,其實並不一定意味著閉眼睛或打坐,很多形而上的法門與玄學,本質上只是要幫助人們能夠靜心,並且常態性地保持在穩定且具一定深度,延續性的腦袋運作狀態,而不是像多數人,萬事都只是蜻蜓點水,從沒認真感受,究竟思考



raw-image



萊斯塔



所以說,拘泥形式實則是無意義的,更多的應該放焦點在狀態上,能夠一層層延續下去的思考,同時也能兼顧廣度,多種可能性,多線程的無限延伸,擁有這樣的精神力,才有可能活得快樂(這裡:指的是高層次的快樂,不是開喝囉!那種),也才有辦法做些什麼,至少完善自己的生活與周遭環境


聽說有個蜥蜴人曾說過,人類是「沒有」“思維” 的物種,在它們的眼中看來,就像是原始生物一般,那位蜥蜴人表示,它是來這裡“上學”的,就像是生物大發現一樣,來這觀察這些低等生物


當然,這故事並不具備可考性,畢竟,你採訪我,我也能自稱是外星人,但這很愚蠢,因為,永遠無法被真正證明,但就只是拿這(或許是杜撰)的故事來警醒人們(包括自己),是否真正具有思維能力,還是只停留在一些無用的思想上,思想是對外的(攻擊他人,評論社會議題,反芻資訊),思維是對內(如何解決自身問題,如何創造,改變世界,讓人生更具深度)



raw-image



抓重點



我經常做事做到忘我,然後又自尋煩惱到無法自己



就像我前陣子,因為想轉去做網站前端方面的工作,之前花了將近一年的時間在寫 iOS 手機 app,因此,忽然轉換還是有些生疏,但一方面,又給了自己壓力,認為自己「不應該」花太多時間準備前端的東西,畢竟以寫過手機軟體(雖然那也不知道是什麼粗糙的東西)的標準來看,似乎要能很快把前端這種“可愛”的東西(HTML CSS 原生 JS)搞定,才算是合格的(自己的想法


但,很快的,我便發現自己搞錯了,因為,事情根本不只是我想的那些,前端有它累,複雜的地方,重點是在於那些框架(React, Vue)等等,雖然我不喜歡,但那些技術的需求量很大,同時也的確有它實際上必要使用的原因


一來,我不能期望在一兩個月內弄熟,那對我來說,有些難度,再者,我花很多時間用 Express, Mongoose(資料庫的東西)建立伺服端,還自己玩 EJS(一種工具)玩得很開心,其實根本沒人要求前端要會這些東西(至少順位不靠前),是我誤會大了



raw-image



我很常多做了很多範圍以外的東西,這過程當然對提升能力或是自己開心來說是有好處,但缺點在,當我真的要整理清楚先後順序時,往往會自我矛盾,進而導致一種出於模糊感受,不清楚念頭的緊張感,好像一直有事沒完成,又怎樣都想不起來是什麼事,但又隱約知道些什麼,的那種介於急躁與癡呆間的奇怪狀態



raw-image



偉人


說這麼多,所以到底該怎麼做?



我觀察,許多大人物都有每天至少排個時段靜下來,自我對話,寫日記(這尤其多),冥想,思考,或只是散步想事情的習慣,他們甚至每年還會排一個時段去獨處充電



賈伯斯與庫克都有打坐習慣,比爾蓋茲每年會花一個月還是幾星期的時間,帶上一大袋書籍,去他的湖邊小木屋邊寫東西邊想事情,Kobe 每天早上都會蹲馬步,對著空魚缸思考,張忠謀每天會花(我忘記多久)時間去靜思,就連人們口中的惡魔,蔣介石,他也是寫日記狂熱份子(他的日記中有許多秘密,異常坦率),同時,以上這些人,似乎都有散步想事情的習慣


當然,這裡不是要歌頌名人,什麼事都向他們看齊,畢竟,也有更多「一般人」會去冥想寫作,或是將事情排成規劃記下來,只是拿出名的人事物舉例比較方便而已




raw-image




白板


為何電影中的科學家需要黑板,你卻不用?



這是我自己認知上,最大的錯誤,很多時候,我自以為聰明,覺得讓「思維具象化」「拆解問題」是很蠢的,我習慣一想,就把所有事兜在一起,直接開幹,並且,凡事都只裝在自己的腦海中,自恃仰賴抽象視覺能力


但實際上,我發覺,一直這樣下去,我只有混亂,與走鐘這兩條路,如果要選擇第三條路,或甚至能大有成就,就必須學會將腦中所想記錄下來,有時甚至需要畫個心智圖,哈,是很蠢,但認為這很蠢的人更蠢,因為連頂尖的聰明人都這樣做,還有什麼人可以不用這樣做




raw-image



專案管理



這篇文章真的很希望人們看到最後,我自認為已經足夠簡潔,有時候要把事情表述到「自己也進入」「別人也有感」是不容易的,你去問多數人:「欸,那個...你知道嗎?....要這樣做才好!」他們多半都點頭如搗蒜,回說:「喔知道」然後往往還會不耐煩的回很多遍,好像是講者很白癡在囉唆一樣


實際上,很容易「知道」很多事,但能「做到」的卻接近於零,好啦,比零多一點,重點是,要能真正「進入」一件事,養成一個習慣,需要的其實是洗腦式的自我學習,我帶入自己的經驗,重複講同一件事,為的也是這效果


那些人在公司裡都知道要專案管理,“為何放到自己的人生,卻選擇有一搭沒一搭的亂過”,這樣活該一輩子平庸,因為沒有做自己的主人,只期待環境去幫他安排,我也是這樣犯錯,講這麼兇其實沒有惡意,只是盡可能誠實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新世紀糟糕戰士的沙龍
14會員
32內容數
我要幫助人,因為那些人需要正確的學習資源,我有些方法能終結人類身心方面的痛苦,雖不見得完整,但稱得上很有用
2023/06/15
在這個世界上 許多時候,我們會下意識,習慣性的將符合「受害者」形象的人“自動歸類” 為弱者,而武斷的,以刻板印象來看,將表面上「看起來」較為強勢的人,定義為壞蛋,或加害者 這本質很扭曲,但卻極端符合人性,某種程度上,甚至非常「直覺」,就像強尼戴普的離婚案,多數人在一開始「傾向」認定安柏才是對的一方,
Thumbnail
2023/06/15
在這個世界上 許多時候,我們會下意識,習慣性的將符合「受害者」形象的人“自動歸類” 為弱者,而武斷的,以刻板印象來看,將表面上「看起來」較為強勢的人,定義為壞蛋,或加害者 這本質很扭曲,但卻極端符合人性,某種程度上,甚至非常「直覺」,就像強尼戴普的離婚案,多數人在一開始「傾向」認定安柏才是對的一方,
Thumbnail
2023/05/20
你必須學著去適應它 最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你要學會去適應這個環境」,學著 “融入” 大家,但實際上,對於任何人,任何一個有獨立意識的生命個體而言,究竟,是讓他毫無保留的做自己比較好,還是要委曲求全,逼迫自己去迎合這個大環境 這篇一樣要延續「身心健康系列」這個主題,我大概再寫個一兩篇,就會暫時結束這
Thumbnail
2023/05/20
你必須學著去適應它 最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你要學會去適應這個環境」,學著 “融入” 大家,但實際上,對於任何人,任何一個有獨立意識的生命個體而言,究竟,是讓他毫無保留的做自己比較好,還是要委曲求全,逼迫自己去迎合這個大環境 這篇一樣要延續「身心健康系列」這個主題,我大概再寫個一兩篇,就會暫時結束這
Thumbnail
2023/05/16
看醫生 這其實是一個耐人尋味的話題 不得不說,生活中,大多數的疾病或症狀,我們還是必須求助專業醫生,也只有這樣做,才是最正確的,但是,關於身心症方面,應該如何去「看醫生」,其實,不少人都不是真的清楚 一樣先聲明,這一切都僅是我的個人經驗,無需負責,也只要參考就行,關於身心症,我曾經因緣際會去過三
Thumbnail
2023/05/16
看醫生 這其實是一個耐人尋味的話題 不得不說,生活中,大多數的疾病或症狀,我們還是必須求助專業醫生,也只有這樣做,才是最正確的,但是,關於身心症方面,應該如何去「看醫生」,其實,不少人都不是真的清楚 一樣先聲明,這一切都僅是我的個人經驗,無需負責,也只要參考就行,關於身心症,我曾經因緣際會去過三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突然想到一句話 你正在拖延的事情,其實花3~5分鐘就可以解決,為什麼不去做呢?人生只有短短這一次。你想你老到可以回顧一生時,腦海那些沒做的事情、沒善待的人、沒說出口的話。都要拖欠到下輩子? 都說不是愛欠東西的人,卻要對自己背信? 人活著 拜這顆複雜的大腦 真的很煩~ ٩(✘д✘๑;)۶
Thumbnail
突然想到一句話 你正在拖延的事情,其實花3~5分鐘就可以解決,為什麼不去做呢?人生只有短短這一次。你想你老到可以回顧一生時,腦海那些沒做的事情、沒善待的人、沒說出口的話。都要拖欠到下輩子? 都說不是愛欠東西的人,卻要對自己背信? 人活著 拜這顆複雜的大腦 真的很煩~ ٩(✘д✘๑;)۶
Thumbnail
事情拖延以後,心理還是會牽掛。這會造成大腦造成慢性疲勞,最明顯的危害就是注意力下降。同時,因為牽掛著很多事情,大腦就會不斷地切換工作內容,這會讓記憶力和理解力都下降。 當大腦處於多工處理的狀態下,常常會妥協與他人的需求(這時候最常被凹或是被騙)。
Thumbnail
事情拖延以後,心理還是會牽掛。這會造成大腦造成慢性疲勞,最明顯的危害就是注意力下降。同時,因為牽掛著很多事情,大腦就會不斷地切換工作內容,這會讓記憶力和理解力都下降。 當大腦處於多工處理的狀態下,常常會妥協與他人的需求(這時候最常被凹或是被騙)。
Thumbnail
告別拖延症!行為科學的具體策略!依照代辦清單腦、脫軌腦、說明書腦、鬥士腦、摸魚腦、專注腦、獎勵腦、愛睏腦八種分類一一破解!混合使用效果驚人!
Thumbnail
告別拖延症!行為科學的具體策略!依照代辦清單腦、脫軌腦、說明書腦、鬥士腦、摸魚腦、專注腦、獎勵腦、愛睏腦八種分類一一破解!混合使用效果驚人!
Thumbnail
你有沒有過以下類似的經驗: 覺得事情好多怎麼都忙不完? 學了時間管理法卻總是無法落實? 知道要行動但壓力好大一直拖延?
Thumbnail
你有沒有過以下類似的經驗: 覺得事情好多怎麼都忙不完? 學了時間管理法卻總是無法落實? 知道要行動但壓力好大一直拖延?
Thumbnail
知識點 1. 意志力總量有限,每次使用都會消耗,所有行動的意志力,都是來自同一處(By 心理學家羅伊·鮑梅斯特)。 2. 四種行為會產生消耗:控制思考、控制情感、控制衝動、控制表現(想放棄,卻咬牙完成)。 3. 當意志力太低碰到需要重大決定,會容易觸發衝動腦,作出缺乏冷靜的反應。 解決提案
Thumbnail
知識點 1. 意志力總量有限,每次使用都會消耗,所有行動的意志力,都是來自同一處(By 心理學家羅伊·鮑梅斯特)。 2. 四種行為會產生消耗:控制思考、控制情感、控制衝動、控制表現(想放棄,卻咬牙完成)。 3. 當意志力太低碰到需要重大決定,會容易觸發衝動腦,作出缺乏冷靜的反應。 解決提案
Thumbnail
這時候請不要怨天尤人,絕對不是每個別人都比你幸運。在有限時間裡要成就或完成事情是需要「先想想」的!不能老只有見招拆招這一招,這可不是漫畫,像善逸只會雷之呼吸壹之型阿!那需要「先想想」哪些事呢? 在切入時間管理之前,有幾個課題需要先談談 啟程的能力 在這裡你會學到 大腦該出現哪些東西
Thumbnail
這時候請不要怨天尤人,絕對不是每個別人都比你幸運。在有限時間裡要成就或完成事情是需要「先想想」的!不能老只有見招拆招這一招,這可不是漫畫,像善逸只會雷之呼吸壹之型阿!那需要「先想想」哪些事呢? 在切入時間管理之前,有幾個課題需要先談談 啟程的能力 在這裡你會學到 大腦該出現哪些東西
Thumbnail
注意力是每天有限的資源,把他當成貨幣,用一點少一點
Thumbnail
注意力是每天有限的資源,把他當成貨幣,用一點少一點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