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有過幾次接近「紅」的經驗。
那是人生相對風光的一段時期:創作熱賣、市集人氣旺、社群追蹤者穩定成長,每次推出新作品都有熱烈的反饋與鼓勵。我也因收入增加而過起理想中富足的生活。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畫了當時流行動漫的二創作品,在論壇上大獲好評,開放預購時很快就突破百本。以當時一個剛起步的二創作者來說,這已經是相當亮眼的成績了。正式販售會上,即使有朋友幫忙,我還是幾乎沒停下手,忙著裝書、找錢、簽名,幾乎沒有空閒好好感受當時的熱烈氛圍。
後來我陸續推出幾本二創漫畫,成績也都不錯。雖然也因此過上了趕稿趕到天明的日子,我也甘之如飴,為了支持我的粉絲,多辛苦我都願意。
——即使沒能打進正規出版社,換個跑道,我也走出了一條自己的路。——
我彷彿成了少年漫畫裡的主角:一開始平平無奇,受盡挫敗,但經過多方努力,終於開花結果。
原本投稿數年都未有成績,被家母數落到邊畫邊哭,一邊懷疑自己還一邊小心不讓鼻涕眼淚滴到稿紙上的剛畢業的學生,熬過幾年,終於看到曙光。
對當時的我來說,那是夢想照進現實的證明。我覺得自己「被看見了」。
除了重拾創作的勇氣外,經濟的實際改善也讓我在面對「唯錢是問」的長輩有了更多底氣。
我開始願意為自己買新衣、添購設備、上課學新技能,甚至安排出國旅遊、參加國外展會。那段時間,我感覺自己充滿光芒,覺得自己可以完成許多夢想,還不時向他人分享自己的「勵志故事」。
我真的以為,那就是我理想中的人生。
我也以為,我終於建立了真正的自信。
但幾年過後,市場熱度降了下來,訂單減少了,讚數也逐漸下滑。
就像潮水退去,我才發現自己原來一直是全裸站在沙灘上。
剛開始,我仍努力試圖挽回:頻繁發文、直播、參加課程、調整策略……但收效甚微,增長的只有焦慮與早年未被撫平的自卑感。(可能也有多方原因,例如行銷手段錯誤之類的,但當時看不到)
我開始漸漸減少發表作品,即使發了,也總是懷著一種恐懼。
我怕沒人回應,怕又一次證明自己「不夠好」。
我一度懷疑:如果繼續這樣下去,是不是我終將被遺棄?
也是在這樣的掙扎過程中,我才明白,原來我以前的「自信」,並不是扎根在自己的土地上。
我只是站在掌聲堆成的高台上,台子一倒,我就跟著崩潰。
就在我仍焦慮怎麼再次搭起高台的時候,某天,我看到一位圈內十分有名、坐擁數十萬粉絲、作品已出版到國際的作者,在社群上發文表示:他對近來的觸及率感到焦慮。
我非常震驚——這樣一位知名作者,也會和我有一樣的煩惱?
那一刻,我才終於理解,為什麼那麼多創作者即使成功了,依然無法放下焦慮。
因為那不只是對掌聲的渴望,而是——害怕失去「被需要」的感覺。
他們內心應該也是知道,自己是站在高台上,若高台倒了,他們也很可能失去自信。
我開始對那樣的狀態感到深深地同情與悲傷,但也深刻體認到——
——自信,並不存在於掌聲之中。
我開始有意識地遠離社群,雖然仍會發表作品,但試著不讓自己在意讚數。也不為了瀏覽數而購買廣告。
我花更多時間覺察並療癒自己的內心,創作真正能引起自己共鳴的作品。
雖然流量仍舊慘不忍睹,訂單量比起從前也是寥寥無幾。
只能說幸好還有先前的存款,才不至於喝西北風。
我沒有打算放棄以創作維生,但我必須給自己一點時間,建立真正的自信。
目前我對自信的定義是——
——即使沒有人看見,我也知道自己在閃閃發光。
或許這樣的想法聽起來過於理想;我也並非要否認現實的柴米油鹽。
但如今的我,願意嘗試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待「自信」這件事:
我或許不必真的「紅」,也可以活出自己的價值; 我不必追趕流量,也能吸引懂我的讀者; 我不必用力證明什麼,也能創作出溫暖的作品。
即使沒有喝采,我也會知道,這些創作,是我誠實活過的證明。
這條路不容易,但我願意慢慢走下去。
即使未來真的有一天,我能再次站上高台,我也相信自己能從容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