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用裸拳有效打傷對手?
作者:老衲
最近看到奧斯卡頒獎典禮上Will Smith掌摑Chris Rock的大戲,網路上各路神仙寫過不知道多少探討,老衲不是這方面專業,沒甚麼話好說;不過對於一個衍生性問題——裸拳打架的方法——似乎可以說一說自個的心得。
又,關於打架應該怎麼訓練,老衲以前寫過一篇文章叫「小孩子第一要學的才藝便是打架」中已有論述;未免探討的主題重複,所以本篇文章專門針對「如何使用裸拳有效打傷對手」來談——不過話先說在前頭,寫這些東西只是給傳統武術留下一些古典武學的紀錄,如果讀者讀了以後隨便亂用惹出了事,那麼法律與道德責任自負,與老衲可沒一丁點關係。
(按:「裸拳」指的是未纏綁帶未戴拳套的狀態。)
(又按:「小孩子第一要學的才藝便是打架」這篇文章收錄在《說說八卦的八卦》這本書裏,好奇的人可以自行找書來看。)
好了,閒話休提,讓咱們直奔主題。
裸拳攻擊的訓練原則一般來說分為兩個部分;一是擊打對手頭部的,二是擊打對手軀幹的。
先說對頭部的擊打,用裸拳攻擊對手頭部一定要記得一個大原則:那就是指節骨與腕骨是小骨頭,支撐力與結構遠不如對手的頭蓋骨,如果貿然全力擊打,很容易造成自己拳頭各部位的骨折。
因此呢,在擊打對手頭部時,要以「點」、「敲」、「彈」的短力為主,行程要以「輕」、「快」為上。蓋因頭部面積小又呈弧面,用那種王八拳大擺拳擊打很容易偏離目標;再者頭面部各種神經叢滿布,其實不需要太大的力量就足以打傷,所以在訓練上只要以「點敲彈輕快」的短力原則訓練即可。擊打對手頭部時,位置準確速度快捷,比掄王八拳大擺拳更加實效;而用「點擊」、「敲擊」,甚至是「抖彈」的方式,也可以確保本身的拳頭不因打上硬物時瞬間受力過猛而骨裂骨折。
而攻擊身體部位,則與攻擊頭部的訓練原則正好恰恰相反。
人體的軀幹部位如胸腹肋背等地方,是包圍著大量的肌肉與脂肪;而這層肌肉與脂肪會形成一層緩衝的保護層,使內臟不受外力直接衝擊,這種狀況與頭部只有神經叢沒有肌肉脂肪保護截然不同。
所以我們擊打對手軀幹的訓練原則,便要與擊打頭部的原則完全相反過來,用一種「壓」、「撐」、「頂」、「煞」的長力感去做訓練。
簡單來說,如果我們想要打傷對手的內臟的話,首先要注意到的是需要先極度擠壓對手的那層肌肉與脂肪合起來的保護層,使這層緩衝被壓縮到極致而不能產生緩衝,反而變成你拳上衝擊力的一個優良傳導體。
這狀況有點像你隔著棉花枕頭推人,或者是你隔著一本厚重書冊推人,那自然是隔著書冊推人的效果比較好;對手的肌肉與脂肪就像是這個枕頭或書冊的傳導體,你要極度壓縮它,使它不能緩衝,甚至反而過來幫助你拳上的衝量與動能直接灌注進去。
除了以上這個「壓」字訣外,手腕子上的「撐」與整體體感上的「頂」也非常重要。另外當然還有「煞」字訣,煞字訣講的是槓桿力臂力矩的運用,說白了就是若你打的太淺,那麼傷害便只停留在皮肉之間卻透不進去內臟;但若你打得過深,那麼很容易將力臂穿過對手的軀幹而變成一種「推力」而非「擊打」;所以雖然要有前頭講的「壓」、「撐」、「頂」的長力感,但最後還是要將力量煞車似得煞在對手體內,才能造成最大程度的破壞。
...嗯,說的是不是太複雜了一些?哈哈哈哈!
反正就是記得打頭面用短力,打身體用長勁,那就對了。
當然這是老衲這派傳承與自個歸納總結的打法,有許多其他的傳武流派喜歡倒著來,打頭面的招式用慢而長的發力,可是打肚子的招式卻用那種一觸即退的抖彈,唉,他們這種檯面上有官方背書的正宗傳武,俺是從來也看不懂,由得他們吹去。
說完裸拳,忽然想到傳統武術與現代搏擊之間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反差。傳武的拳法大多是裸拳打擊,而現代搏擊的用拳法則大多是纏上綁帶帶上拳套的;不過這一點到了腿法裏頭正巧卻是相反,傳武的腿法大多是穿著鞋子才好使的腿法,而現代搏擊的腿法,卻多半是不穿鞋子的光腳腿擊法。
別看這一點點的落差,在某些特定腿法裏頭,有沒有穿鞋子其實對其威力有著極大的決定性。老衲小時候的好友桐九,當年非常喜歡太極拳裏的「左右分腳」,苦練這招當做是私藏秘技;不過俺那時就與她討論過這個問題,說:「妳的左右分腳雖然厲害,但如果妳是在擂台上光著腳踢,那肯定是踢不出這種殺傷效果的。」桐九也立時承認:「你說的對——可我是不會上擂台去打的啊。」
想起故人,又想起許多過往回憶。
當年與桐九討論過傳武衰落的現象,她說:「傳武衰落是必然的。古柔術發展成柔道、古泰拳發展成競技泰拳,甚至連空手道最近都開始改頭換面成為體育型態的踢拳了。傳武如果沒有一個有志之士出來改革,那麼最後就只能成為沒有人能理解的『屠龍之技』吧!」
老衲小的時候很為傳武沒落為屠龍之技而感到憤憤不平,不過年紀大了,心態便也轉換,有時覺得屠龍之技也有屠龍之技的高貴與美感,好比歐洲舊式貴族喜歡打馬球,那不也是一個沒人能理解的屠龍之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