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觀點〕我們拼命用愛保護孩子,會不會反而讓他更脆弱?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 我的反思

尊重、抗壓性、耐心——這些都是我希望孩子具備的重要特質。

但在這個提倡「愛的教育」的時代,我常常在想: 我們是不是在無形中養成了另一種極端?


🎯 愛的教育的另一面

現在的教養觀強調:

  • ❌ 不能打不能罵
  • ✅ 錯了沒關係,不要打擊孩子的信心
  • 🌟 做對了要給予大量讚賞

我同意「肯定」的重要,但長期下來,孩子會不會覺得:

👉 大家都應該包容我?
👉 不用顧及別人的感受?
👉 甚至不懂得尊重他人?


📚 矛盾的教育環境

我最近才知道,現在小學成績排名不再公佈,只讓自己知道,理由是怕打擊孩子自尊心。

然而,諷刺的是—— 多元化教育的同時,家長們依舊害怕孩子輸在起跑點:補習、才藝、比賽…依然滿檔。

制度的保護家長的競爭並存,讓我覺得很矛盾。


🎨 興趣與耐心的落差

坊間的體驗課、才藝課琳瑯滿目。 一個課程沒興趣?沒關係,我們換別的。

我們想找出孩子真正的興趣,但有時孩子只是沉浸在:

「我做得到,大人稱讚我」的成就感

等到課程變難了、遇到瓶頸,就失去耐心,反正放棄也不會怎樣。


🏟 一個遊樂園的真實場景

有一次,我帶雙寶去市內遊樂園玩,在公共區域的大肌肉活動區, 有位爸爸正和女兒練習投球——完全不顧這裡不適合投球,旁邊還有年紀更小的孩子在活動。

我原本想:應該很快結束吧。

結果 10 分鐘後,又有一位小孩加入,他們三個人佔據場地, 還讓一位想玩溜滑梯的小女孩放棄,因為怕被球打到。

整個過程中,一顆球碰到我也沒有道歉,他們繼續練習。

最後我受不了,只好請他不要在這裡投球,因為這對我的孩子很危險。

這件事讓我深深感受到:
如果我們一直用「孩子還小,大人要包容」的思維,反而會讓孩子失去分寸與界線感。


🕰 耐心與禮貌的養成

培養耐心與禮貌,是一個對孩子和家長都不輕鬆的挑戰。

孩子會覺得無聊、不喜歡,家長則必須忍住「算了我來」的衝動。

但我深信——能夠在安全的環境裡面對困難、完成不那麼容易的任務, 比單純獲得稱讚更能幫助孩子成長。


💡 我的育兒願景

我希望我的孩子:

  • 不只是快樂被愛的
  • 還能獨立自主
  • 擁有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而不是永遠依附在父母的保護傘下。

愛的教育如果少了界線、責任與對他人的尊重, 孩子就可能缺乏在風雨中站立的力量。

真正的愛——
是讓他們在需要時有依靠,更重要的是,教會他們即使沒有人撐傘,也能找到前進的路。


分享你的想法

你覺得愛的教育和界線感,該怎麼取得平衡呢? 每個家庭、每個孩子的情況都不同,我很想聽聽你的經驗與感受。

💌 也歡迎到我的方格子留言與我交流,一起在育兒的路上互相支持、陪伴成長。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twins Mommy
2會員
42內容數
我是雙寶媽 twins Mommy。 財金背景,曾在傳產與國貿業務十餘年,透過 IVF 擁有龍鳳胎,人生進入育兒與早療新章。在身分轉換中,我開始紀錄生活、反思教育,分享每一位媽媽在拉扯中尋找自己的真實歷程。
twins Mommy的其他內容
2025/07/26
曾經當過老師的我,以為自己懂了孩子;直到當了媽媽,才真正明白孩子情緒的起伏,也看懂了老師工作的辛苦與壓力。育兒路上,老師與父母不是對立,而是合作的夥伴。請給老師一點溫柔,也給自己多一些理解與轉變的空間。
2025/07/26
曾經當過老師的我,以為自己懂了孩子;直到當了媽媽,才真正明白孩子情緒的起伏,也看懂了老師工作的辛苦與壓力。育兒路上,老師與父母不是對立,而是合作的夥伴。請給老師一點溫柔,也給自己多一些理解與轉變的空間。
2025/07/16
在孩子學前階段,我選擇讓螢幕成為「調味」,而非生活的主食。我們不是零3C,而是有節奏地使用影片來延伸學習,並重視日常探索與親子陪伴。這篇分享我們從2歲前的零螢幕,到3歲後如何設立觀看規則、選擇內容,找出屬於自己家的平衡路線。
2025/07/16
在孩子學前階段,我選擇讓螢幕成為「調味」,而非生活的主食。我們不是零3C,而是有節奏地使用影片來延伸學習,並重視日常探索與親子陪伴。這篇分享我們從2歲前的零螢幕,到3歲後如何設立觀看規則、選擇內容,找出屬於自己家的平衡路線。
2025/07/05
孩子的興趣可能只是短暫的,家長要懂得把握黃金期,持續陪伴才能點燃熱情。我從小主動學才藝,學了之後發現自己不喜歡,也主動選擇放棄,父母全程尊重。才藝學習不一定要學到精通,更重要的是陪孩子探索,讓他們學會欣賞,也擁有自由選擇的權利。
2025/07/05
孩子的興趣可能只是短暫的,家長要懂得把握黃金期,持續陪伴才能點燃熱情。我從小主動學才藝,學了之後發現自己不喜歡,也主動選擇放棄,父母全程尊重。才藝學習不一定要學到精通,更重要的是陪孩子探索,讓他們學會欣賞,也擁有自由選擇的權利。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父母應該鼓勵孩子的努力,而非過度讚美孩子的聰明。過度讚美只會發生在上下關係中,而不是平等的關係。家長應該成為孩子的夥伴,幫助他們面對自己的人生課題,並肯定他們的價值。
Thumbnail
父母應該鼓勵孩子的努力,而非過度讚美孩子的聰明。過度讚美只會發生在上下關係中,而不是平等的關係。家長應該成為孩子的夥伴,幫助他們面對自己的人生課題,並肯定他們的價值。
Thumbnail
不論是家庭或學校教育,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帶給孩子們力量。孩童的成長與心理健康是家庭和社會關注的重要議題。在這篇文章中,探討了孩子們的成長,以及其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同時提出了對家長和教育者的建議,希望提供孩子所需的支持與幫助。
Thumbnail
不論是家庭或學校教育,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帶給孩子們力量。孩童的成長與心理健康是家庭和社會關注的重要議題。在這篇文章中,探討了孩子們的成長,以及其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同時提出了對家長和教育者的建議,希望提供孩子所需的支持與幫助。
Thumbnail
在現今社會,許多家長在孩子犯錯後,為了怕孩子被貼標籤,往往選擇護短,甚至對受害人/檢舉人找碴。殊不知,犯錯是讓孩子學會負責的機會,若父母保護過當,會讓孩子形成用護短和找碴來面對錯誤的腦迴路。 這樣的態度不僅會對孩子不利,當孩子將這樣的教養方式複製到下一代,就會形成代際循環。
Thumbnail
在現今社會,許多家長在孩子犯錯後,為了怕孩子被貼標籤,往往選擇護短,甚至對受害人/檢舉人找碴。殊不知,犯錯是讓孩子學會負責的機會,若父母保護過當,會讓孩子形成用護短和找碴來面對錯誤的腦迴路。 這樣的態度不僅會對孩子不利,當孩子將這樣的教養方式複製到下一代,就會形成代際循環。
Thumbnail
   當兒童正常化,發展好人類傾向,那自然是朝善的方向去發展,擁有足夠的愛及接納,會尋找自身的價值及意義,於是幫助他人及環境的行為就會產生了。成人應用愛及尊重的態度,屏除成見,觀察與幫助孩子發展人類傾向。不求上進的人必是童年時期沒有發展好人類傾向。   照顧者對孩子從小到大的言語,會成為孩子長大後
Thumbnail
   當兒童正常化,發展好人類傾向,那自然是朝善的方向去發展,擁有足夠的愛及接納,會尋找自身的價值及意義,於是幫助他人及環境的行為就會產生了。成人應用愛及尊重的態度,屏除成見,觀察與幫助孩子發展人類傾向。不求上進的人必是童年時期沒有發展好人類傾向。   照顧者對孩子從小到大的言語,會成為孩子長大後
Thumbnail
有些爸媽覺得社會是現實的,每個人出了社會都要面對很大的生活壓力,所以在孩子面對社會之前,我們就應該給予孩子一些壓力,讓他們培養抗壓能力 其實一個人的內心是否強大,更多的是看他成長過程中是否擁有足夠多的愛,有了愛當孩子的後盾,他就有了面對世界的底氣
Thumbnail
有些爸媽覺得社會是現實的,每個人出了社會都要面對很大的生活壓力,所以在孩子面對社會之前,我們就應該給予孩子一些壓力,讓他們培養抗壓能力 其實一個人的內心是否強大,更多的是看他成長過程中是否擁有足夠多的愛,有了愛當孩子的後盾,他就有了面對世界的底氣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家長在面對青少年孩子遲遲不願意上學時的困惑與壓力,並提出瞭解決問題的策略。作者透過對家長與青少年間關係的分析,提出了照顧自己與明確界線的重要性,並強調父母親需要先照顧好自己的情緒才能更好地照顧孩子。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家長在面對青少年孩子遲遲不願意上學時的困惑與壓力,並提出瞭解決問題的策略。作者透過對家長與青少年間關係的分析,提出了照顧自己與明確界線的重要性,並強調父母親需要先照顧好自己的情緒才能更好地照顧孩子。
Thumbnail
尤其「愛」是建立健康親子關係的基石,它包括情感支持、理解、尊重和關懷…
Thumbnail
尤其「愛」是建立健康親子關係的基石,它包括情感支持、理解、尊重和關懷…
Thumbnail
單純又直接的想為孩子好,沒有用,直接又暴力的作法,只會得到更直接又暴力的反彈效果,可是,要怎麼做,才能得到我們想要的結果呢?每一個孩子的反應都不一樣,做為家長在教導自己孩子的時候,該怎麼調整,該怎麼做呢? 要培養孩子,我們需要用心溝通,用愛和理解去引導。溫柔的話語和體貼的舉止,能夠深深觸動他們純淨
Thumbnail
單純又直接的想為孩子好,沒有用,直接又暴力的作法,只會得到更直接又暴力的反彈效果,可是,要怎麼做,才能得到我們想要的結果呢?每一個孩子的反應都不一樣,做為家長在教導自己孩子的時候,該怎麼調整,該怎麼做呢? 要培養孩子,我們需要用心溝通,用愛和理解去引導。溫柔的話語和體貼的舉止,能夠深深觸動他們純淨
Thumbnail
在孩子相處中,通過被孩子提醒與被矯正的場景,感受到了孩子無條件的包容和付出,讓我們重新思考愛與包容的真諦。
Thumbnail
在孩子相處中,通過被孩子提醒與被矯正的場景,感受到了孩子無條件的包容和付出,讓我們重新思考愛與包容的真諦。
Thumbnail
成人如果可以溫和堅定地引導孩子分辨、認識這一層關係,孩子就會逐漸學習並且理解,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我認為還有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讓孩子真的感覺到自己「有所擁有」以及「被成人尊重」。
Thumbnail
成人如果可以溫和堅定地引導孩子分辨、認識這一層關係,孩子就會逐漸學習並且理解,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我認為還有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讓孩子真的感覺到自己「有所擁有」以及「被成人尊重」。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