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y twins Mommy
大學暑假,我在幼兒園當了兩年的小一先修班老師。
說是老師,其實就是——半天保母、半天助教、全天情緒勞工。記得第一年才帶一個月,我的臉就爆了滿滿的痘痘,壓力大到整整過了一年才恢復。
從那時開始,對於「幼兒園老師」這份工作,我真的打從心底佩服。
👩🏫 幼教老師的工作,不只是「顧小孩」
她們不只是帶孩子玩玩畫畫、餵飯換衣那麼簡單。
她們要有極大的耐心,面對孩子的無理取鬧,還要笑臉迎人。
她們要夠細心,因為家長會放大檢視任何一點小疏忽。
她們也要夠情緒穩定,因為孩子的情緒是沒有預告的——再怎麼專業,孩子還是會跌倒、會吵架、會哭鬧、會亂丟玩具。
這不是因為老師不認真,而是因為孩子就是還在學。🌱
💭 有了小孩以後,我看事情真的不一樣了
以前,我只是個努力把工作做好的老師;現在,我是個理解孩子情緒,也尊重老師專業的媽媽。
我不會因為孩子撞到頭、手上有小擦傷就去質問老師。因為自己顧一個孩子都會發生的事,老師要顧十幾個,怎麼可能完全避免?
當然,如果真的有嚴重疏忽、冷處理,甚至欺負,那是另一回事;但在孩子的成長過程裡,這些小跌小撞,本來就是學習的一部分。
🤝 老師是協助者,父母才是關鍵角色
我們常常對老師有很多期待:
希望她懂孩子、會處理情緒、有教學技巧、還要能感同身受父母的焦慮——
但說實在的,沒有當過爸媽,真的很難完全體會那種心境的落差。
老師可以教孩子一些生活習慣、基本規矩、學習知識;但孩子的個性、品格、價值觀,最終還是由父母影響最深。
🌷所以,請多一點體諒,也多一點合作
幼兒園老師的薪水真的不高,事情卻一籮筐。
她們既是老師,也是保母,是輔導員,也是活動設計師,還是情緒接收站。
她們每天面對的,不只是孩子的哭鬧,還有家長的疑慮與情緒。
請不要只在出事時才放大檢視,也請在孩子開心回家、唱著新歌、畫了一張圖的時候,記得對老師說聲:「謝謝妳,辛苦了。」
因為她們真的,真的很辛苦。❤
📌 寫在最後:我們都站在孩子的身邊
老師與父母不是對立的兩方,而是同一支育兒團隊。
每一位孩子都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一天天長大。
如果你也曾因為孩子的跌倒而焦慮、曾懷疑過老師、也曾後來理解——
歡迎留言分享你的經驗與轉變, 一起為那些默默付出的老師,按下一個「愛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