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椎相關構造
尾椎是脊椎末端的三角形骨骼,由三到五節組成,尾椎上方的節段與薦椎相連。尾骨表面上有肌肉與韌帶附著,包括提肛肌、薦尾韌帶、薦結節韌帶、臀大肌、髂尾肌等等。

尾椎疼痛
💡哪些族群容易尾椎疼痛?
1.創傷病史:有文獻顯示,大約一半的尾骨疼痛患者有外傷的病史,如:跌坐在地上。其他創傷相關類型還包括:長時間坐在堅硬椅面上,或需器械協助的分娩過程中所產生的創傷。
2.肥胖族群:有研究發現,女性 BMI 超過 27.4、男性 BMI 超過 29.4 時,無論外傷性或非外傷性尾骨疼痛的風險都會增加。
3.女性族群:由於韌帶天生鬆弛、尾骨形態較脆弱以及分娩經驗,女性比男性罹患尾骨痛的風險高出五倍。
4.尾椎型態差異:尾椎型態分為六個種類,最常見為第一型,大約一半的人屬於此類型,這也是比較不容易發生尾椎疼痛的族群,而其中第三到六型皆有較高風險會發生尾椎痛。
💡尾椎疼痛要怎麼辦?
1.生活型態調整、工作環境改造:定時起身走走,避免久坐。抑或是改善辦公椅,選取軟硬適中、在尾椎處可減壓的椅墊等。
2.藥物治療:以非類固醇之消炎止痛藥為主。
3.物理治療、徒手治療
4.局部注射治療:可注射類固醇或高濃度葡萄糖水 (增生治療)。
5.手術:尾骨成形術、尾骨切除術等。
大多數患者使用前三項保守治療即可緩解症狀,若有頑固型尾椎疼痛的患者,可往後再考慮注射或手術治療。
❗溫馨提醒
如果你懷疑自己可能有此疾病,請不要自行診斷和吃藥,建議尋求專業醫療人員的幫助,釐清真正原因,才能對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