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商工作了好幾年,習慣了會議裡中英夾雜交火、辦公室裡穿得像週五派對和投資簡報中間值,突然換跑道到一家本土台企,我只能說 — 這根本不是轉職,是穿越。
這篇不是抱怨也不是歌頌,是一份文化觀察報告,適合你在午休時邊喝咖啡邊思考:「我適合去哪裡當社畜?」
- 外商是高冷模式,台企是點頭量產廠
我在外商的時候,走廊上遇到人,連眼神交流都像是高價資源,能省則省。你對人微笑,他看你一眼,心裡可能浮現的是「是我面試過的實習生嗎?不是,那我不需要處理。」
但到了台企?早上走進公司彷彿走進一間大型微笑主題樂園。我剛來報到的第一天驚訝地發現不斷有人對我點頭微笑,感覺我已經在公司做了十年。你去影印個文件,路上會經過三張臉、收到三個笑容、還可能附送一句:「早~」。老實說,一開始我還有點不習慣,想說是不是我嘴角掛著芝麻,才會有人這麼頻繁注意我。
2. 外商是孔雀+老虎合體,台企是無尾熊園區
在外商,我習慣了會議時大家主動搶話、善於用關鍵字轟炸對手。一場會議不夠刺激你還會懷疑自己今天是不是沒開麥。
到了台企?會議語速降一半,語調降八度。每一個提案前都會有:「我這邊有一點小小的建議~不知道方不方便分享一下~」然後後面是無比細膩的建議,但前面這堆開場白可以剪成一個 podcast 系列。
有點像以前玩街頭霸王打完激烈的格鬥,突然改玩模擬經營類遊戲。你不太確定這是不是同一個工作世界觀。
3. 外商每天像時尚選拔賽,台企像鄰居大集合
外商的辦公室穿搭標準大概是:「你可以穿休閒,但必須是名牌,至少看起來極有品味。」女生的妝容精緻到連濾鏡都甘拜下風,包包和鞋子透露出我值得在信義區高級商辦出沒的訊號。就算今天沒簡報,她們的鞋子也在說:「我是有品牌、有戰鬥力的女人。」男生兩種路線:要嘛Polo衫配卡其褲,要嘛全套運動服裝頭頂球帽像剛打完一場鬥牛,手腕上還有智能手環記錄你心跳是否超標。當然,遇到正式會議時,這群人又會像變身咒語一樣瞬間穿西裝打領帶,氣場從ikea轉變成彷彿從會議室走出來準備被媒體專訪。
但來到台企之後,我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走進了我家巷口旁的全聯。大家穿得很實用、很務實,— 不是不好看,是你突然不用擔心今天穿不夠「有存在感」了。突然之間,你可以專心工作,而不用考慮今天耳環夠不夠撐得起你提案的PowerPoint。
不同文化,不同步調
外商很有衝勁,台企很有溫度。外商像是高壓氧艙,進去會被壓縮出績效;台企像是森林浴,你需要花時間感受它的節奏。
兩邊都不完美,但你一定會從某一邊開始懷念另一邊。如果你適合做無尾熊,不要勉強自己當孔雀老虎;但如果你覺得自己也有閃光點,不妨試試在外商開屏。
👉 如果你也在不同文化之間穿梭,歡迎分享你的觀察。
有趣的、吐槽的、想逃的,我都想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