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是廢,只是正在經歷「成年黑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為什麼 18–29 歲的我們,正掉進「成年黑洞」?

你有沒有這樣的時候:

明明已經是個大人了,卻還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你的爸媽 20 歲就結婚生子,25 歲買房, 30 歲就扛起家裡重擔。而你 25 歲還在讀大學跟朋友去夜唱, 25 歲讀完碩士還是菜鳥新鮮人,而現在的你可能還在思考「晚餐吃什麼」(真的每天很困擾欸)

  • 大人眼裡,你已經「該獨立了」。
  • 但你自己卻常常覺得「我根本還沒準備好」。


這不是你的問題,而是心理學早就給出的答案:

我們正在經歷一個混亂卻重要的階段——成年初顯期(Emerging Adulthood)


成年初顯期:一個地獄難度的關卡

心理學家 Jeffrey Arnett 的研究發現,現在18–29 歲的年輕人(Gen Z)共同經歷了五種感受:

  1. 身份探索:我到底是誰?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2. 缺乏穩定:感情、工作、住處都在漂泊。
  3. 自我專注:試著先把自己照顧好。
  4. 不上不下:既不是小孩,也還沒完全是大人。
  5. 充滿可能:未來似乎有無限選項,但也因此焦慮。

其實白話一點就是:

你已經不算小孩,但還沒真的變成大人。

上一代 25 歲已經有了房子、孩子,而我們還在「試著活成自己」。所以父母會覺得我們「想太多」、「太過天馬行空」,卻不知道其實我們跟那時候的他們正走在一條完全不同的道路。


成年黑洞裡的三個自救關鍵

  1. 自我負責
    不要再把人生推給父母或社會。 沒有人會替你負責,選擇就是你的責任。 但「負責」不等於孤軍奮戰,懂得尋求幫助也是成熟的一部分。
  2. 情緒調節
    焦慮、羞恥、失眠並不是要消滅的敵人,而是要「衝浪」的浪潮。 學會與情緒共存,才能不被捲進自我內耗的漩渦。
  3. 經濟獨立
    真正完全獨立的人比你想像的少。 更重要的是,不要讓金錢變成人生唯一的價值標籤。 探索自我、建立認同,才是最終讓你站穩的基石。

結語

成年初顯期就像一個「成年黑洞」,它會拉扯、消耗,讓我們懷疑自己是不是「長不大」。

但事實上,這段混亂本來就是成長的必經之路。如果你覺得自己在「裝大人」、或者常常焦慮未來,不要急,因為其實大家都是你不是落後,而是正走在屬於自己的探索期。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區,你既沒領先,也未落後


成年黑洞的盡頭,不是別人的期待,而是那個你逐漸清晰的自己,所以繼續探索吧,沒有人可以一次破關,我們能做的,就是一步一步負責自己的選擇,慢慢長出情緒的韌性, 同時找回屬於自己的價值。


如果還是很擔心的話,就讓我來陪你吧~留言跟我分享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得懶懶病的outdoor男子的沙龍
4會員
12內容數
2025/08/24
你知道在職場與生活中,談判幾乎無所不在。薪水、情緒價值、資源分配,甚至連小孩哭鬧要喝奶,都是一種「談判」。很多人以為談判是技巧,但其實它更是一種綜合行為:是是局、決策、妥協、演出。
Thumbnail
2025/08/24
你知道在職場與生活中,談判幾乎無所不在。薪水、情緒價值、資源分配,甚至連小孩哭鬧要喝奶,都是一種「談判」。很多人以為談判是技巧,但其實它更是一種綜合行為:是是局、決策、妥協、演出。
Thumbnail
2025/08/20
重新詮釋海明威《老人與海》: 探討夢想實現的兩種途徑-孤注一擲的奮力一搏與溫柔持之以恆的堅持,並反思如何在過程中保有信念與反省。
Thumbnail
2025/08/20
重新詮釋海明威《老人與海》: 探討夢想實現的兩種途徑-孤注一擲的奮力一搏與溫柔持之以恆的堅持,並反思如何在過程中保有信念與反省。
Thumbnail
2025/08/13
你是不是有些壞習慣小到無傷大雅的壞習慣大到可能變成一種成癮影響你的生活,這一篇文章會給你不同的觀點及解析這所謂的「壞習慣」對你的「好處」,我也會舉我的例子,以及實際應對的方法
Thumbnail
2025/08/13
你是不是有些壞習慣小到無傷大雅的壞習慣大到可能變成一種成癮影響你的生活,這一篇文章會給你不同的觀點及解析這所謂的「壞習慣」對你的「好處」,我也會舉我的例子,以及實際應對的方法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人生的第二個十年的一些想法,關於自我反思及心態成熟
Thumbnail
人生的第二個十年的一些想法,關於自我反思及心態成熟
Thumbnail
每個人都想過:我們不要成為「那樣子」的大人,你想過是哪樣子嗎? 中年之路是一本以榮格心理學為本,討論走過兒童期、青春期,成為一個「成人」,然後呢?有一份工作,養得起自己,過起還算有品質的生活,聽起來還不錯吧!或許結了婚、生了幾個孩子,或許一年旅行幾次、吃美食、買精品...然後呢? ▪️中年之路的
Thumbnail
每個人都想過:我們不要成為「那樣子」的大人,你想過是哪樣子嗎? 中年之路是一本以榮格心理學為本,討論走過兒童期、青春期,成為一個「成人」,然後呢?有一份工作,養得起自己,過起還算有品質的生活,聽起來還不錯吧!或許結了婚、生了幾個孩子,或許一年旅行幾次、吃美食、買精品...然後呢? ▪️中年之路的
Thumbnail
一個人怎麼長大成熟?發展路徑認為,人們經過家庭/家族、學校、社區及相關教育,逐步長成「能適應社會、工作及人際交流的熟練度」。「成人期」是成熟的中點,代表心理成熟度,年齡並非重點,有的早熟有的晚熟。
Thumbnail
一個人怎麼長大成熟?發展路徑認為,人們經過家庭/家族、學校、社區及相關教育,逐步長成「能適應社會、工作及人際交流的熟練度」。「成人期」是成熟的中點,代表心理成熟度,年齡並非重點,有的早熟有的晚熟。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年輕世代「延後成為完整的大人」的世界潮流,雖然是來自歐美國家的調查,但用來觀察台灣社會也還貼切。 前陣子有個超過3000萬觀看,在英語世界流行的短影音話題,年輕人開始比較,自己的爸爸媽媽,在他們現在這個年紀,已經完成什麼「人生里程碑」?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年輕世代「延後成為完整的大人」的世界潮流,雖然是來自歐美國家的調查,但用來觀察台灣社會也還貼切。 前陣子有個超過3000萬觀看,在英語世界流行的短影音話題,年輕人開始比較,自己的爸爸媽媽,在他們現在這個年紀,已經完成什麼「人生里程碑」?
Thumbnail
就要三十年過去,你們做父母的議題是不是來到死當的臨界點了。
Thumbnail
就要三十年過去,你們做父母的議題是不是來到死當的臨界點了。
Thumbnail
畢業後,沒有人再push自己應該做什麼,這讓我反思了人的本質,與成就不會自動找上門的道理。
Thumbnail
畢業後,沒有人再push自己應該做什麼,這讓我反思了人的本質,與成就不會自動找上門的道理。
Thumbnail
如何走出迷惘? 會迷惘是很正常的,以前我們總是無意識地過生活 大人叫我幹嘛就幹嘛,別人建議我應該怎樣怎樣 你應該唸高中考大學 你應該在幾歲時結婚,結婚後應該趕快生小孩 我們總是在符合別人或社會的期待 卻沒有真正考慮過自己的感受,或自己是否真的喜歡 「做這個幹什麼一點意義也沒有」「不
Thumbnail
如何走出迷惘? 會迷惘是很正常的,以前我們總是無意識地過生活 大人叫我幹嘛就幹嘛,別人建議我應該怎樣怎樣 你應該唸高中考大學 你應該在幾歲時結婚,結婚後應該趕快生小孩 我們總是在符合別人或社會的期待 卻沒有真正考慮過自己的感受,或自己是否真的喜歡 「做這個幹什麼一點意義也沒有」「不
Thumbnail
人們大聲疾呼說著要為自己的理想而活、買房成家生孩子是上個世紀的遺毒,但一個閃神,身邊的人們還是都走回了老路。好像不該順著前人的腳步走,又好像只能沿著規則摸索,人生充滿不確定性、包在框架中的不確定性。
Thumbnail
人們大聲疾呼說著要為自己的理想而活、買房成家生孩子是上個世紀的遺毒,但一個閃神,身邊的人們還是都走回了老路。好像不該順著前人的腳步走,又好像只能沿著規則摸索,人生充滿不確定性、包在框架中的不確定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