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在英國工業重鎮所發生的罷工事件,書中男主角桑頓,是一位聲名遠播的成功企業家,當時的罷工事件發生時,因為一個錯誤的決定,導致訂單趕不出來,然而又因為野心太大把所有的資金全部投入擴廠,最後因為資金周轉不靈被迫將工廠賣掉回歸平民生活。
他在書中說到「不同階級的交流是企業存亡的關鍵,人們擁有共同利益,才會想辦法以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式看待彼此,進而熟悉對方的為人甚至是個人特質與表達方式,目的是為了要降低罷工的仇恨與對立。」
桑頓從出生就擁有榮華富貴的生活,顯然不了解勞工階級的艱辛,此罷工事件的發起人席金斯先生目的是想要爭取利益和廠主能夠溝通協調的管道,但是性格強勢又驕傲的桑頓選擇視而不見,引進愛爾蘭的便宜勞工來補足人手,過程中桑頓與席金斯的會談,其實也讓他了解員工的真正需求是什麼,這次的罷工也讓他學會更全面的思考,雖然最後因技術的不純熟使龐大的訂單量無法如期交貨而閉廠,但我想他獲得的經驗比失去一間工廠還多。
我在書中的女主角瑪格麗特身上看到的是堅韌的女性特質,儘管面臨家中的親人離別,她都能再次站起來扛起當女兒的責任,我欣賞瑪格麗特的不糾結,她說到「變化終究是對的,假使世界停滯不前,就會倒退、會衰朽,只要往外看,不要只在意變化帶給我的痛苦,那麼周遭的一切進展其實正確又有必要,如果我想擁有正確的判斷力,或一顆可信賴的心,就不能只想著境遇如何影響著我。」
這本書被譽為是工業社會的傲慢與偏見,但這整本書的愛情成分極少,主要著重在員工與雇主之間的拉扯,桑頓與瑪格麗特兩人之間則是充滿各種猜疑與矛盾,明明喜歡彼此又故意裝高傲,明明是誤會又不多做解釋,讀到後半段以為他們已經錯過對方,命運的安排卻又讓雙方再次見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