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次元的一切都具有慣性力,行星的轉動、天氣的變化、地殼的移動,所有的慣性力都來自宇宙出現的瞬間。在這些物質存在之中,最具變化性的就是生命體。生命體會為了自己的生存目的,調整自己的慣性力方向,為了嘗試不同策略,將自身進化成不同的形態,適應外在千變萬化的環境,而人類則是其中最特別的一個。
當其他生命體還在慣性的循環中不斷重複時,人類文明只用約莫5000多年的時間,就將地球改造成最適合自己居住的環境,這個意識與物質的複合體改變了物質次元的慣性規則,變成能自由改變前進方向的特別存在。這個控制一切的慣性力是什麼?人類又是如何掙脫慣性的呢?
慣性力的源起
慣性力從何而來?這要從物質次元的誕生開始說起。在物質次元還沒有塌縮成物質之前,整個次元是一個不存在物質的狀態(太初狀態),直到一個外在觀測者介入之後,一切塌縮成一個奇點,再由奇點的大爆炸變成現在的宇宙,這就是我們常聽到的大爆炸理論。
物質次元的一切存在,都是由大爆炸的起始能量所創造而成,只是過程當中經過無數個質能轉換,最後形成我們這個物質存在。愛因斯坦的能量守恆定律表示:
「能量既不會憑空消失,也不會憑空產生,它只會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其他形式,或者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其他物體,而在轉化和轉移的過程中,能量的總量保持不變。」
也就是說這些轉換的過程其實是一個閉環,所有的能量會以一種輪迴的方式,一個傳一個的持續下去,而慣性力也是如此。從最早的原核生物開始,遺傳因子下達了「活下去」的命令,這個命令讓生命以不同的形態延續,也同時將身上的慣性力傳承下去,直到現在我們祖先所流傳下來的基因就是過去的生活慣性。然而有一個存在卻能跳脫出這個閉環,因為他本身就不是這個次元的存在,這個存在就是人類意識。
人是物質與意識的複合體(講到我都膩了),當意識介入物質時,人類產生了不同的自我:意識的我,意識的我有別於物質的我在迴圈中具有「觀察」能力,成為能跳脫閉環的旁觀者。也因為如此,人類跳脫了原本「活下去」的慣性閉環,開始探討「我是誰?」「生命是什麼?」「宇宙有多大?」等問題,也讓原本的慣性方向開始往不同的角度偏移。

慣性力迴圈
既然意識可以跳脫迴圈,並觀察慣性力的方向,那是不是我們就能輕易的跳出迴圈呢?答案似乎要讓我們失望了。即便意識可以跳脫出「活下來」的慣性迴圈,但慣性力仍然會經由基因、生長背景、國家文化等內外在環境產生新的迴圈,而意識就在這一個又一個的迴圈中,像一艘在洪流當中的小船,不斷地順著洪流前進。
慣性的迴圈會互相影響、匯集、傳遞、共振,形成像是流行文化、語言、社會風氣、網路迷因等巨大的洪流,這些洪流會影響你身邊的所有環境,當你想單獨靠自己的力量離開時,會變得非常痛苦,結果看來意識的出現只是讓慣性的迴圈改變而已,難道我們注定要困在迴圈之中嗎?

既然我們無法輕易靠自己的能力脫離迴圈,我們就需要高我的協助,高我會協助從現在的迴圈跳到另一個迴圈當中,等等!我們的目的不是要脫離迴圈嗎?這樣不就重蹈覆轍了嗎?
環境的跳板
慣性力迴圈是物質的規則,只要我們還是物質存在就必須遵循,所以待在迴圈並沒有不好,反而是件非常正常的事情,我們要脫離的,是我們現在無法選擇的迴圈。
我們每個人因為背景不同,會產成獨特的自我,但這個自我不一定喜歡或適合現在身處的慣性迴圈,這會讓自我產生衝突、矛盾,最後形成自我內耗。精神體的目的是要創造豐富的情緒,如果意識只是待在不斷內耗的迴圈之中,似乎無法好好地完成任務,因此脫離不適合的迴圈就變成創造情緒的重要過程。
為了做到迴圈的跳躍,高我會協助我們吸引到適合的環境。人的慣性力會受環境很大的影響,不同的環境就像是不同方向的巨大推進器,能給予我們跳躍的能量。高我的工作就是吸引適合我們的環境,在我們身邊創造跳躍的契機,你是否有過突然出現的機會,或是生命中的意外契機,這些改變有些只是單純的意外,而有些則是高我帶來的環境跳板。

跳躍的準備
既然我們知道高我會協助我們吸引適合的環境,那我們要做的就只有兩件事情:明確自我、保持開放。
1. 明確自我
在高我改變環境之前,我們需要問問自己「我真的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嗎?」試想一下,如果我們不夠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又怎麼能確定改變環境之後,能夠得到自己想要的,因此我們必須在改變發生之前,清楚自己的內在渴望、明確熱情,否則你只會從一座慣性監獄跳到另一座監獄。

2. 保持開放
當我們清楚認知自己的渴望之後,就必須要讓自己保持開放的心態。既然要突破慣性迴圈,高我就會給予一個機會打破過去的你。這個過程會變得很掙扎,因為物質的我一直穩定的遵循慣性力,突如其來的改變一定會造成內在的矛盾,這時只需要保持心態開放,不斷地問自己「這是我渴望的嗎?」如果沒錯的話,就踏上這個跳板吧!

在改變環境的時候不用心急,有時會遇到意想不到的挫折,或是需要真實面對自己內在的脆弱,這些都是很正常的,只要我們能明確自我、保持開放,善用第二章所提到的精練情緒技巧協助自己,就能讓高我協助我們吸引到適合的環境。
我們心中最大的迴圈就是內在匱乏的慣性迴圈,很多時候我們不是害怕自己無法改變,而是我們不敢相信自己的改變可以如此巨大,不敢相信自己能達成內心的渴望,不敢相信自己可以很好。你不是不能改變,你只是習慣自己不夠好而已,只要做好準備,高我就會給予協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