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學習健身的道路上
認識了幾個很重要的啟蒙教練
我也覺得他們蠻偉大的,因為他們本身也是鬥士
俞齊親老師是我在報名她主講的壺鈴基礎課程,才終於見到本人
那堂課程時間不長,我本來是打算下課就直接回高雄
課後老師坐在教室地板上,邀我們一同坐下,跟她講講話
於是我們聊了一整個下午,從頭到尾,她都是親切誠懇,保持微笑地跟我們聊

我參加她主講的硬式壺鈴基礎課
這個課程算是精簡版的壺鈴證照課
她跟我講解怎麼練才可以拿到StrongFirst的Level 1證照(她有說我練得不錯)
她說證照課有幾個考試術科,而前導課程就等於是先修班,當天我就是參加這個先修班
老師開頭就說,雖然年紀一大把了,身體還是可以感受到前空翻、後空翻的體感
她自知身體已經跟不上了,當然不會再挺險嘗試
她說自己從小就一直都在比賽,比個不停
從國小開始,成為台灣早期少數的體操選手
後來發生意外腳趾骨折,影響到動作跟跳躍,這個傷也有影響到她站姿跟走路步態
不能比體操,後來就比別的,也嘗試參加女子健美比賽
她也成了台灣最早期的女性健美選手
她說健美對於勻稱、線條,有些奇怪的定義
有些動作不能練太多,不然會影響到身體比例,就影響得分,這一點她不苟同
我一直覺得老師的笑容太專業了,聽到這邊才知道為什麼
體操、健美,專業笑容也是要訓練的
她真的可以整天維持專業微笑的捏
在國高中教書的時候,她有觀察到女學生因為學業繁重,普遍缺乏上肢肌肉
她曾經多次向教育部、體育署反應,運動教育要從小學開始,她想推廣肌力教育
官員不聽
她提議她來編一段簡單的體操,讓學生可以在上課前動一動
官員不聽
我想到國小時也有做過一陣子課間操,國高中開始也有課前跑操場
可是這些規定,也成了我們從小討厭跑步、運動的原因
官員不肯做的,她就自己做
在北一女教體育的時候,每年編街舞當課間操,每年更新編舞
我覺得老師很強的地方在於她的記性
她可以看著我的壺鈴動作,幾個月後,她還記得我動作上的問題在哪
以工作量累積來說,她的學生數量是很龐大的
所以她能記得北一女的學生,同時也記得現在的學生,包含動作細節,這真的頗驚人的
從北一女退休後,她說她給自己兩年時間準備
她想要繼續教職,一輩子都在訓練,所以想要推廣健身
入行需要先拿專業證照,她決定要拿美國四大證照的其中一張(CSCS)
美國健身四大證照的教材跟考題都是原文
她英文沒那麼好,於是每天寫新的便條紙,貼在家裡每個角落
從起床刷牙到做菜吃飯,生活起居都在背紙條內容
「家裡真的貼滿滿喔」(專業笑)

為了把硬式壺鈴系統引進台灣
老師跟我們說台灣這邊有人飛了四趟韓國,極力邀請StrongFirst力量學院的主任講師來台灣辦課程
會飛那麼多次去邀約,是因為外國講師從沒聽過台灣,只有把韓國當亞洲的駐點之一
但是求那麼多次,誠心有打動外國人
而飛來台灣辦課程時,他們是被台灣人旺盛的求知慾還有求學態度深深打動的
從此之後,每年都來台灣辦證照課、研習課
老師當年50幾歲,拚到StrongFirst力量學院的壺鈴Level 1證照
後來數度飛到國外參加進修課,已成為台灣的菁英講師,也擔任亞洲助教
每年都會在台北主辦壺鈴跟棒鈴的推廣活動
每年在台北小巨蛋的Super Star體育表演
體育署都會找老師當導演
為準備這個活動,老師會跟團隊一起忙碌幾個月

老師今年61歲了
她的力量還在進步中
她還在挑戰更多不可能的動作
那天跟老師聊完,也接近晚上了
離開台北時,感覺內心像是充電了一樣
遇到一個謙虛又強大的人,真的很難得
老師的教學方式,有影響到我
去年我再次挑戰教新手學習壺鈴技巧
納入了老師的方法,總算有比較上手了

2024年那張照片
除了明顯變寬的背肌
我的膝蓋後方,還留著一些刮痧後的瘀青
我對自己有個要求:如果一個新的學習,沒有累積兩年,就不算真的有興趣
刮痧是另一個我從2018年學習至今的技能
每一次刮痧都可以看到身體不一樣的反應
人體真的是很奧秘的
結論:這12集是我累積10年的學習,我也打算持續地累積下去
「把運動當成衛生習慣的一部分,而不是有空閒時間才做的事。就像刷牙一樣,該做就是得做。」在IG上看到短片提到這段話,我非常同意
健身跟學習改造了不同的我
健身肯定也會打造不同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