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就像是機器,要活要動就是需要消耗能量,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熱量。
當你一整天躺在床上,不吃不動,就只是呼吸睡覺,就像是機器開機待機,或是機車發動後停在原地,這樣一整天所消耗的熱量我們叫基礎代謝率(Basal Metabolic Rate,BMR)。
而當你一早起床刷牙洗臉,出門上班,下班去健身房運動流汗等等活動,除了基礎代謝率之外,再加上你一整天活動所消耗的熱量,叫做每日消耗熱量(Total Daily Energy Expenditure,TDEE)。當你每天吃進去的熱量,少於每天消耗的熱量(TDEE)時,這種情形就叫做熱量赤字。
這時候,身體會拿身上儲存的能量來消耗,有可能是脂肪,也有可能是肌肉,持續下去,人就會瘦下去。
而當你每天吃進去的熱量,大於每天消耗的熱量時,這時候多出來的熱量就會以脂肪的方式囤積在你身上,慢慢地,你就會發現平常常穿的褲子跟衣服越來越緊。
熱量赤字不等於挨餓
很多人聽到「少吃」就很害怕,好像減肥就是每天只能啃生菜,喝白開水,吃水煮餐,過著苦行僧般的生活。
其實完全不用。
因為熱量赤字講的是 長期平均,不是一餐不吃才有效,也不是要你斷食到昏倒。
舉個例子,你的 TDEE 是 2000 大卡,只要你每天吃 1700~1800 大卡,持續下去,就能慢慢瘦。
這樣聽起來,是不是覺得比一天只吃一顆蘋果,或是晚上只能喝優格來得合理多了?
而且,吃得健康、營養均衡,還能保護你的肌肉,不會體重下降卻是個泡芙人。
熱量赤字的幾個迷思
來聊聊幾個熱量赤字的常見誤區:
迷思一:我運動量很大,所以可以隨便吃。
抱歉,運動消耗的熱量往往沒你想的那麼多。跑步 30 分鐘可能只消耗 250 大卡,但一杯珍奶的熱量至少就 500 大卡,沒兩下子就吃回來了。
迷思二:只要少吃就一定會瘦。
不完全對。如果你長期吃的太少,會導致基礎代謝率下降,讓身體進入省電模式,反而減重不下來,還可能掉肌肉。
那到底要怎麼做才能瘦身?
這裡給你幾個小撇步:
- 先知道自己的 TDEE 上網找TDEE計算器,輸入自己的身高、體重、年齡、每天的活動量,能大概估算出來自己的TDEE。
- 設定合理的熱量赤字每天少 300~500 大卡最剛好,別為了急著瘦身而一天少 1000 大卡,那通常撐不下去,也容易掉肌肉。
- 吃原型食物蛋白質(肉、蛋、豆類)、高纖蔬菜、適量全穀,這些能讓你有飽足感,不會三不五時地想翻零食櫃。
- 留點熱量空間給自我滿足感 只要熱量赤字算的好,偶爾吃一塊蛋糕、一杯珍奶也沒問題,只要整週的平均熱量還是赤字,偶而吃點自己想吃的食物並不影響瘦身。
瘦身其實很簡單
瘦身沒有捷徑,瘦身的核心,其實就是一句話: 少吃多動,飲食均衡,長期保持熱量赤字。
瞧,瘦身是不是很簡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