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0日,這一天值得銘記。自1949年5月19日頒布戒嚴令以來,台灣在威權高壓之下度過了漫長的38年、13,936天。自1987年7月15日解嚴至今,則已經走過13,937天,正式超越了戒嚴歲月的總長度。這是台灣歷史的一道新分水嶺,象徵著自由民主的光陰,已比威權黑暗的時日更久。這條「民主換日線」,是全體台灣人民共同書寫的見證。 向先行者致敬:民主的火種 台灣民主的道路,並非憑空降臨。它源於無數人的犧牲與堅持。早年黨外運動與民進黨創黨先進,不畏牢獄與打壓,勇敢衝撞國民黨威權體制。街頭的抗爭、雜誌的論辯、工農的集會、知識分子的倡言,這些血與淚的印記,都是台灣社會逐步甦醒的足跡。沒有這些人挺身而出,就沒有今日的民主台灣。他們或許在當時只是孤立的聲音,但這些聲音聚合起來,終究成為不可阻擋的浪潮。 承認轉折:鬆手避免了流血 然而,歷史的另一面也應被誠實記錄。1987年,蔣經國選擇解除戒嚴,而沒有如同許多極權國家一般,以軍隊鎮壓、以血腥維持秩序。這個決斷,避免了台灣走向內部撕裂,使社會得以在相對和平的情況下轉型。這並不意味我們可以遺忘威權時代的不義與恐怖,而是提醒我們:在歷史轉折點上,放手比緊抓更有遠見,克制比殘暴更能為後人所銘記。
民主與極權的對照:時代的啟示 今日台灣,已走過漫長的自由之路,並以解嚴歲月超越了戒嚴歲月。然而,放眼世界,極權仍盤踞,尤其在中國大陸,政權以高壓維穩、數位極權與思想審查,維持其脆弱的合法性。但歷史告訴我們,這樣的政體終究難以長久。東德曾因柏林圍牆倒塌而瞬間崩解,蘇聯亦在一夕之間土崩瓦解。今日的中國,看似龐大穩固,實則裂痕叢生。台灣的經驗證明,唯有真誠面對人民、給予自由的呼吸空間,國家才能持續前行。 民主的珍惜與守護 值得強調的是,民主不是自動延續的恩典,而是需要一代又一代人守護與更新的責任。若我們對自由掉以輕心,若我們在便利中忽略公民的參與,民主也可能倒退。解嚴歲月雖已超越戒嚴,但自由的持續,仍仰賴社會的共識與堅守。今日的紀念,不僅是慶祝,更是提醒。 展望:從台灣到世界 在這個象徵性的日子,我們懷抱感恩,也帶著盼望。感謝所有在威權下抵抗的民主鬥士,感謝歷史關鍵時刻的理性抉擇,更感謝全體人民在數十年間共同守護自由。展望未來,我們期待中國大陸的極權政體終將崩潰,如同東德、如同前蘇聯。當那一天到來,台灣所走過的歷程,將成為華人世界自由的見證與指引。
今天,我們站在民主的換日線上,回首過去,心中滿懷感謝;眺望未來,更深知責任重大。願這段歷史成為全體台灣人民的記號:黑暗終不能勝過光明,枷鎖終不能勝過自由。台灣將繼續行在民主之路上,直到這條路,照亮更廣闊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