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場裡,笑看自己的「斷電時刻」
一、突如其來的「斷電」
下午接到客戶來電,本以為只是單純的教學說明,十幾分鐘就能結束。沒想到,對方問題接二連三,講話又特別冗長。聽著聽著,我竟然在電話那頭「訂睡著」——腦袋短暫斷電,意識游離。
神奇的是,當下我居然還能自動切換到「專業模式」,用非常正經的語氣回應客戶的話。這種「潛意識 autopilot」的反應,讓我事後想起來,真的覺得好笑。
二、專業之外的拿捏
仔細回想,客戶拋出的問題其實都沒有完整的依據,也缺乏清楚的佐證。既然如此,我就不必耗費太多心力硬是給出「完美答案」。
我選擇依照自己所知道的去回覆,保持專業卻不過度投入。這樣的分寸感,讓我在一場耗時的對話裡,保存了自己的能量。
三、從尷尬裡,看見成長
過去的我,可能會責怪自己怎麼能在工作時打瞌睡;但現在,我反而從中看見另一種幽默。
原來,專業不代表要時時全神貫注到筋疲力盡,而是懂得在有限狀態下,仍能把事情維持在可接受的水準。
笑過之後,我更明白:
即便在「斷電時刻」,我也能依靠經驗與直覺,讓事情順利往前走。這份成熟,其實正是生活給我的一份小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