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鄉人》讀書心得──存在主義的凝視與荒謬的自由

更新 發佈閱讀 11 分鐘

阿爾貝.卡繆的《異鄉人》是一部既簡潔又深沉的小說。初讀時,我只覺得主角默爾索是一個冷漠的人:他在母親葬禮上沒有哭泣,他對情人瑪麗缺乏激情的承諾,他在海灘上因為耀眼的陽光與一瞬的衝動而開槍殺死一名阿拉伯人。幾乎不像是個「人」無法分析他任何事。我總是很愛在聊天時,問我的朋友:「你正在想什麼?」便會得到更細緻,更進一步的深入談話。但我想,我要是遇到主角默爾索,並詢問他在想些什麼?他的回覆很可能會讓我覺得不知所措。然而,當我讀到小說後半段,看到他在監獄裡反思死亡,並在最後坦然接受生命的荒謬時,我才真正理解卡繆要表達的思想。這本小說並不是單純的犯罪故事,而是一場關於人存在意義的哲學探索。

《異鄉人》之所以重要,在於它與存在主義哲學緊密相連。存在主義認為世界沒有先驗意義,人必須在荒謬的世界裡自行賦予生命價值。卡繆透過默爾索的故事,把這種思考以極端卻真切的方式呈現在讀者面前。當我們跟隨默爾索經歷母親的死亡、愛情的疏離、社會的審判,乃至於最後的死刑,我們被迫面對存在主義提出的問題:如果人生沒有絕對意義,那麼我們該如何活著?

冷漠的主角與荒謬的世界

小說一開始的著名句子是:「今天,媽媽死了。也許是昨天,我不清楚。」這樣冷淡的語氣立刻震撼讀者。我們所熟悉的倫理與情感期待在這裡被打破:一個兒子在母親過世後,沒有悲痛、沒有眼淚,只是報告一個事實。默爾索的冷靜,讓人感到陌生甚至不安。然而,這種冷靜並非毫無感情,而是一種對虛假表演的拒絕。他拒絕在沒有悲傷時假裝悲傷,他拒絕按照社會規範的劇本行事。

在母親葬禮上,他注意到的不是母親的棺木,而是天氣的炎熱、陽光的刺眼、自己的疲憊。他覺得這些感受比強迫自己哭泣更真實。這樣的描寫顯示了卡繆筆下的「荒謬」:人類渴望在生死中找到意義,但世界卻只呈現出冷漠的物理感受。

之後,默爾索與情人瑪麗交往。當瑪麗問他「你愛我嗎?」時,他回答:「大概吧。」這種不確定的回答再度顯示他的誠實。他不願說謊,即使說出「愛」會讓瑪麗更開心,他依然選擇保持真實的態度。這樣的「誠實」,在大多數人眼中卻顯得冷漠。

最關鍵的情節發生在海灘。烈日當空,太陽的炙熱與刺眼讓默爾索失去控制,他面對手持刀子的阿拉伯人,扣下了扳機。小說在這裡寫道:「那一天,太陽太刺眼了。」這句話常被誤讀為藉口,但在存在主義的語境裡,它卻具有象徵意義。殺人的行為並非完全理性預謀,而是荒謬世界中的偶然事件。世界並不提供清晰的因果邏輯,而是以混亂與偶然支配著人的生命。

審判與社會的意義審查

《異鄉人》的下半部描述法庭對默爾索的審判。奇怪的是,法官和檢察官的焦點並不在殺人案的細節,而在於默爾索的「人格」。他們不斷強調默爾索在母親葬禮上沒有流淚,不願祈禱,也沒有表現出悔恨。他的「冷漠」被塑造成比殺人更大的罪。

這種審判揭露了一個深刻的社會荒謬:社會關心的並不是客觀的犯罪行為,而是某人是否符合「人應有的樣子」。社會需要人們在喪禮上哭泣,需要人們在法庭上懺悔,需要人們接受宗教的救贖。拒絕這些規範,就等於拒絕成為「正常人」。因此,默爾索被判死刑,並不是因為他殺了人,而是因為他違反了社會對人的期待。

存在主義者強調「人是自由的」,但這種自由往往導致孤立。默爾索選擇真實,卻被社會放逐。他成了「異鄉人」,不屬於任何群體。他的存在方式讓人不安,因為他的存在本身就是對社會秩序的挑戰。

死亡與自由的領悟

在監獄裡,默爾索最初感到恐懼與焦躁。他害怕死亡,害怕失去自由,害怕無法再見到世界。然而,隨著時間推移,他逐漸覺醒。他拒絕牧師的宗教安慰,拒絕尋找虛假的意義。他坦然承認:死亡是必然的,人生沒有超越的意義。

最後,他在死刑前的夜晚,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自由與寧靜。他接受了世界的荒謬,並在接受的瞬間獲得了解脫。他說,他感覺到自己與世界「那麼親密,那麼和諧」,他甚至希望行刑時有群眾的喝采,好讓死亡顯得更加壯烈。這種坦然面對死亡的態度,正是卡繆「荒謬哲學」的核心。

卡繆在《西西弗斯的神話》中寫道:「唯一真正嚴肅的哲學問題,就是自殺。」當人意識到人生荒謬時,可以選擇逃避、毀滅,或者清醒地接受。默爾索選擇了第三條路。他在死亡中找到自由,他不再需要虛假的意義,他只需要真實的存在。

《異鄉人》與存在主義的哲學關聯

《異鄉人》與存在主義的關係,可以從三個主要層面清楚展現出來。首先,所謂「存在先於本質」在默爾索的生活中得到了鮮明的體現。對他而言,人生並沒有任何預設的意義與必然要扮演的角色。他並不是依循傳統倫理或社會期待來規範自己的人生,而是誠實地依照當下的感受去行動。在母親的葬禮上,他沒有依照眾人所認為的「應有悲痛」表現自己,而是忠實於炎熱的天氣、刺眼的光線與身體的疲倦;在與瑪麗的交往中,他也沒有用誇張或浪漫的情話掩飾自己無法確定的情感,而是直接表明「大概吧」的誠實態度。他先存在於世界之中,然後才用自己的方式賦予行為與生命意義,而不是在外在的「人性模板」下被規範。這正是存在主義所強調的:人不是一出生就有固定的本質,而是要透過不斷的選擇與行動,才逐漸形成自己的存在。

其次,「人被判定是自由的」這句沙特的名言,也在默爾索身上得到了深刻的詮釋。「人被判定是自由的」意思是:人一出生並沒有固定的意義或角色,我們必須自己做選擇來定義自己。即使逃避或不選擇,本身也是一種選擇,所以自由是無法迴避的,同時也意味著我們要為自己的行動承擔責任。沙特之所以用「被判定」這樣的字眼,是要凸顯自由並非輕鬆的特權,而是一種無法逃避的命運。人無時無刻都在選擇,即使拒絕選擇或逃避,也依然是選擇的一種。在《異鄉人》中,默爾索選擇了誠實與真實的活法,他拒絕在不悲傷時假裝悲傷,拒絕在沒有愛意時假裝浪漫,拒絕在面對死亡時假裝懺悔或尋求宗教庇護。然而,這種選擇的代價是沉重的。他的誠實使他顯得異於常人,也讓他背負了社會的審判。法庭的焦點甚至不在於他是否蓄意殺人,而是放在他「不哭泣、不祈禱、不懺悔」的行為上。社會無法容忍一個不願意按照既定規範行事的人,因此他的「自由」最終導致孤立與被排斥。這正體現了存在主義的另一面:自由是人的宿命,但自由也必然帶來焦慮、責任與孤立。

最後,小說深刻揭示了「荒謬」。對卡繆而言,荒謬並不是單純的混亂或不合理,而是人類追尋意義的強烈渴望與世界冷漠沉默之間的矛盾。默爾索的生命正是在荒謬中展開:母親的死亡未能帶來任何超越的意義,愛情只是肉體的愉悅,殺人竟然歸咎於「太陽太刺眼」的偶然情境。這些都顯示了人生缺乏理性化的理由,世界並不回應人的期待。最終,在牢獄中,默爾索拒絕了牧師的宗教安慰,他承認死亡的必然與世界的沉默,並在這份誠實中體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平靜。他感覺到自己與宇宙之間產生了親密與和諧,反而在臨終時獲得了解脫與自由。這種覺悟正是卡繆哲學的核心:荒謬不可消除,但人可以在承認荒謬的同時,仍然選擇自由而誠實地活著。

這部小說讓讀者看見:當世界沒有先驗本質、自由無可逃避而荒謬無法克服時,人依然能以誠實的選擇承擔自己,並在接受荒謬的同時獲得真正的自由。

卡繆與沙特:荒謬與存在的分歧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異鄉人》常被視為存在主義作品,但卡繆與沙特在哲學上存在差異。沙特強調「存在先於本質」與人的自由責任,他認為人必須通過行動創造自己的意義。而卡繆則強調「荒謬」:人生本身沒有意義,追尋意義只會帶來挫敗,唯一的出路是接受荒謬並繼續活下去。

在《異鄉人》中,默爾索不是積極創造意義的人,而是被動接受荒謬的人。他沒有要建立某種人生價值觀,他只是活在當下。他與沙特筆下的「承擔責任的人」不同,但卻同樣展現了存在主義對自由的強調。

文學手法與存在主義氛圍

《異鄉人》的敘事風格也深刻服務於其哲學意涵。卡繆用極度冷靜、簡潔的語言書寫,幾乎沒有情感渲染。這種「去情感化」的敘事,使讀者感受到一種冷峻的荒謬。當母親的死亡被描述得像一件日常小事,當殺人被歸因於「太陽太刺眼」,我們就被迫去思考:情感與意義,究竟是真的,還是社會強加的幻象?

此外,小說對光影的描寫極為重要。烈日的光線不只是自然現象,而是壓迫的象徵。太陽刺眼到讓人失去理智,象徵著世界的荒謬力量如何支配人類行為。這種文學手法,使存在主義的抽象思想具體化。

現代社會的延伸反思

重讀《異鄉人》時,我不斷聯想到當代社會。今天,我們雖然不會因為「葬禮上沒哭」而被判死刑,但我們依然活在社會期待的審視中。在社群媒體的世界裡,我們是否也像默爾索一樣,被要求「展現正確的情緒」?如果有人誠實地表達冷漠或無感,他會不會也被視為「異鄉人」?

存在主義提醒我們:不要為了迎合社會而失去自我。如果生命本來沒有意義,那麼我們就更應該誠實地活出屬於自己的方式。《異鄉人》讓我反思,誠實或許會帶來孤立,但那種孤立正是自由的代價。也讓我聯想回佛洛姆的《逃避自由》

默爾索的一生,像是烈日下的一道孤影。他選擇以最直接的方式活著,不假裝悲傷,也不粉飾愛情;他只依循內心的感受而行,喜歡便靠近,不喜歡便轉身。他的誠實原本單純,卻在社會的目光中被視為冷漠與罪惡。因為群體所建構的規範,從未允許有人如此坦率地違背劇本。於是,默爾索在眾人的眼裡,成了一個怪異的異端。

小說裡反覆出現的陽光,是最殘酷的象徵。熾烈的光線無所不在,像社會的道德律令與宗教的審視,將人無情暴露在眾目睽睽之下。那灼人的光芒,不是溫暖,而是審判。當法官追問他的動機時,默爾索的回答是「因為太陽太刺眼」。這句話聽來荒唐,卻道出了他的困境:不是理性推算的選擇,而是被一種外在壓力逼迫至極限的本能反應。這就是荒謬世界的面貌。

在這樣的世界裡,所有選擇做自己的靈魂都顯得孤獨。默爾索沒有屈服,他以冷漠回應虛假的社會,卻最終因此失去了一切。他的失敗並非來自行為本身,而是來自社會無法容忍「不同」的姿態。於是,他只能與所有誠實卻被放逐的人一樣,成為一名無歸屬的「異鄉人」。在荒謬的現實裡,他的抗拒像一道短暫的光,雖然無力撼動世界,卻照見了存在的真相。

結語

《異鄉人》是一部冷峻卻深刻的小說。它用一個冷漠的主角,把存在主義最核心的問題赤裸裸地攤在讀者面前:人生沒有既定意義,死亡不可避免,世界是荒謬的。但即便如此,人依然可以選擇如何活著。默爾索在死亡前找到的自由,正是存在主義要啟發我們的清醒。他或許被社會視為「異鄉人」,但他卻比任何人都活得真實。

對我來說,這本書最重要的價值在於提醒:不要害怕面對荒謬。承認人生的荒謬,不是消極,而是誠實。唯有在這樣的誠實中,我們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

感謝閱讀。希望各位看完後有新的啟發與反思,有興趣的讀者我也非常建議親自去閱讀此書,我的閱讀心得遠遠不及你實際閱讀的感受來的深刻,書本不厚,一個下午就能看完,但卻能花很久的細細品嘗與反思。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哲學聊聊工作室
4會員
8內容數
歡迎來到我的哲學秘境,我想,哲學並不是真的如同普世所認知的遙不可及、抽象、對生活一點幫助都沒有。實際上,在我們生活中充斥著各種可以開啟哲學思辨的事件與經驗。希望各位在這能在各種理論中停留、獲得新的啟發與反思、再出發,並帶著你所支持的價值實踐在生活中。我們能一起討論哲學知識,增加用來思辯的好工具!
哲學聊聊工作室的其他內容
2025/09/16
在上篇文章中,我們已經認識到了性與社會歷史脈絡的掛勾,再來,我們認識了資本、性資本的定義,與色情資本的差異,現在我們手邊的認知工具已經足夠,就讓我們來看看《何謂“性資本”:關於性的歷史社會學》(What is Sexual Capital?)書中作者指出的性資本的四種類型。
Thumbnail
2025/09/16
在上篇文章中,我們已經認識到了性與社會歷史脈絡的掛勾,再來,我們認識了資本、性資本的定義,與色情資本的差異,現在我們手邊的認知工具已經足夠,就讓我們來看看《何謂“性資本”:關於性的歷史社會學》(What is Sexual Capital?)書中作者指出的性資本的四種類型。
Thumbnail
2025/09/15
本文探討《何謂“性資本”:關於性的歷史社會學》的核心概念,並比較「性資本」與 「情色資本」,深入分析性資本如何隨著歷史脈絡、經濟制度和文化想像演變,以及其在新自由主義下的新面貌。文章並引用曼德維爾的悖論,探討「好的性」與「壞的性」如何同時鞏固資本主義。
Thumbnail
2025/09/15
本文探討《何謂“性資本”:關於性的歷史社會學》的核心概念,並比較「性資本」與 「情色資本」,深入分析性資本如何隨著歷史脈絡、經濟制度和文化想像演變,以及其在新自由主義下的新面貌。文章並引用曼德維爾的悖論,探討「好的性」與「壞的性」如何同時鞏固資本主義。
Thumbnail
2025/09/15
前言 米蘭・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以獨特的哲思探討了人類面對自由時的矛盾與困境。若以埃里希・佛洛姆《逃避自由》的理論框架來解讀這部作品,我們可以發現兩位作家雖然採取不同的切入視角,卻都觸及了現代人最深層的存在焦慮——在獲得前所未有的自由之後,我們卻無法承受這份自由帶來的責任與不確定性。
Thumbnail
2025/09/15
前言 米蘭・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以獨特的哲思探討了人類面對自由時的矛盾與困境。若以埃里希・佛洛姆《逃避自由》的理論框架來解讀這部作品,我們可以發現兩位作家雖然採取不同的切入視角,卻都觸及了現代人最深層的存在焦慮——在獲得前所未有的自由之後,我們卻無法承受這份自由帶來的責任與不確定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異鄉人》是卡繆的經典作品之一,故事由一則簡短的電報開始,結束於一場審判,從主角的日常、事件發生到審判的過程,在敘事的本質上並沒有太多複雜的轉折,但背後含義卻總是會讓讀者不斷深思。
Thumbnail
《異鄉人》是卡繆的經典作品之一,故事由一則簡短的電報開始,結束於一場審判,從主角的日常、事件發生到審判的過程,在敘事的本質上並沒有太多複雜的轉折,但背後含義卻總是會讓讀者不斷深思。
Thumbnail
覺得閱讀事一件蠻孤單的事情,看劇、聽音樂甚至出遊都可以與他人共享,而閱讀先不說難以與他人同步進行,每個人有感觸的部分都需要經過內化,比較難像戲劇那般被普遍的討論。所以讀墨這種以創作活絡的閱讀社群來鼓勵大家閱,同時利用類似等級打怪與收集限量徽章的遊戲方式增加使用者的參與意願都讓我感受出他們經營的用心。
Thumbnail
覺得閱讀事一件蠻孤單的事情,看劇、聽音樂甚至出遊都可以與他人共享,而閱讀先不說難以與他人同步進行,每個人有感觸的部分都需要經過內化,比較難像戲劇那般被普遍的討論。所以讀墨這種以創作活絡的閱讀社群來鼓勵大家閱,同時利用類似等級打怪與收集限量徽章的遊戲方式增加使用者的參與意願都讓我感受出他們經營的用心。
Thumbnail
如果真的要給這本書一種色彩,我想我會給它大片的灰色,搭配上些許蒼白的藍,有一些地方漏塗也無妨,無須為任何人解釋為什麼不上滿色,更無須向人多解釋自己的內心。在閱讀這本書的時候,會給人一種感覺,像裹著無法褪去的厚羽絨衣與棉褲,在烈日下長途遠行,口乾舌燥,與此同時,這些衣褲還是他人置於自己身上的
Thumbnail
如果真的要給這本書一種色彩,我想我會給它大片的灰色,搭配上些許蒼白的藍,有一些地方漏塗也無妨,無須為任何人解釋為什麼不上滿色,更無須向人多解釋自己的內心。在閱讀這本書的時候,會給人一種感覺,像裹著無法褪去的厚羽絨衣與棉褲,在烈日下長途遠行,口乾舌燥,與此同時,這些衣褲還是他人置於自己身上的
Thumbnail
 卡謬《異鄉人》分一二兩部,劇情相當簡單、扼要,閱讀時卻讓我常常駐足在某些字句,思考、忖度後,略有所得。我個人主要是被第一部的語調與內容吸引,礙於篇幅,僅以此為綱,莫梭與母親、女友的關係為緯,說說個人的體悟。   「存在主義」常給人冷漠、疏離感,但我卻覺得主角是我看過最勇敢的人。 莫梭生命中的兩個女
Thumbnail
 卡謬《異鄉人》分一二兩部,劇情相當簡單、扼要,閱讀時卻讓我常常駐足在某些字句,思考、忖度後,略有所得。我個人主要是被第一部的語調與內容吸引,礙於篇幅,僅以此為綱,莫梭與母親、女友的關係為緯,說說個人的體悟。   「存在主義」常給人冷漠、疏離感,但我卻覺得主角是我看過最勇敢的人。 莫梭生命中的兩個女
Thumbnail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卡謬於1942年出版他的第一部小說《異鄉人》,甫出版便一舉成名,成為文壇最受矚目的明星。《異鄉人》一書共分為兩部分,其一可視作主角莫禾梭於母喪後的流水帳敘事,老舊公寓裡的鄰居雷蒙、年邁長者薩拉曼諾和他死掉的狗以及和女友瑪莉的沙灘回憶。另一則聚焦於莫禾梭失手殺人後的法庭審判,一場關於自
Thumbnail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卡謬於1942年出版他的第一部小說《異鄉人》,甫出版便一舉成名,成為文壇最受矚目的明星。《異鄉人》一書共分為兩部分,其一可視作主角莫禾梭於母喪後的流水帳敘事,老舊公寓裡的鄰居雷蒙、年邁長者薩拉曼諾和他死掉的狗以及和女友瑪莉的沙灘回憶。另一則聚焦於莫禾梭失手殺人後的法庭審判,一場關於自
Thumbnail
  這次看卡繆的“異鄉人“,讓我想起之前看過卡夫卡的“審判“和杜斯托也夫斯基的“罪與罰“,而這三個故事有著非比尋常的關聯性,那都是關於“審判“這一回事。   可見司法的判決和人性的內心,二者永遠無法達到絕對的公平和絕對的平衡。也因此才會產生許多討論這種關於判決、審判的題材出現。  
Thumbnail
  這次看卡繆的“異鄉人“,讓我想起之前看過卡夫卡的“審判“和杜斯托也夫斯基的“罪與罰“,而這三個故事有著非比尋常的關聯性,那都是關於“審判“這一回事。   可見司法的判決和人性的內心,二者永遠無法達到絕對的公平和絕對的平衡。也因此才會產生許多討論這種關於判決、審判的題材出現。  
Thumbnail
(一)戰爭期間引起共鳴 (二)荒謬的短暫一生 (三)追求自由與享樂 (四)宗教思辯 莫梭除了是享樂主義者之外,跟母親一樣,他們都是無神論者,預審官甚至於稱呼他為「反基督先生」。 (五)自我與社會之反思
Thumbnail
(一)戰爭期間引起共鳴 (二)荒謬的短暫一生 (三)追求自由與享樂 (四)宗教思辯 莫梭除了是享樂主義者之外,跟母親一樣,他們都是無神論者,預審官甚至於稱呼他為「反基督先生」。 (五)自我與社會之反思
Thumbnail
我是局外人嗎?在現代生活的快速步調下的局外人?這個問題格外讓人困惑,無時無刻想著這個時間要做什麼、該怎麼做,總是特別消耗心力。或許答案應該要跟卡謬一樣,不要給我貼上那他x的標籤。真正重要的是在什麼時刻下做了什麼事,而不是光顧著想辦法讓自己被貼上"好人"、"老實人"、"正直的人"的標籤。
Thumbnail
我是局外人嗎?在現代生活的快速步調下的局外人?這個問題格外讓人困惑,無時無刻想著這個時間要做什麼、該怎麼做,總是特別消耗心力。或許答案應該要跟卡謬一樣,不要給我貼上那他x的標籤。真正重要的是在什麼時刻下做了什麼事,而不是光顧著想辦法讓自己被貼上"好人"、"老實人"、"正直的人"的標籤。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