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mbnail
學生時代在讀明末滅亡的通俗歷史時,經常會讀到「欠發軍餉」是明朝貪腐罪惡的一大象徵。不過讀過比較多其他帝國的歷史後,就發現了一件事情:欠軍餉的帝國比不欠的還多。而且,欠餉與國勢鼎盛與否沒有絕對關聯。 西班牙帝國在其鼎盛的黃金時代,就已經發生過欠餉或延遲未到的問題。尼德蘭深受其害。 東羅馬帝國號稱最
Thumbnail
歷史上的大帝國,到鼎盛之時,有時不會繼續擴張,相反地,反而有可能主動立下規矩,禁止本國擴張。 例如羅馬帝國的創始人屋大維,明確為後繼者提比留立下指示:「帝國版圖應限於既有疆界之內」。 或者明太祖朱元璋在局勢大定之後,直接頒布十五個周遭鄰國為「不征之國」,並且斥責後代子孫不可妄興刀兵。
Thumbnail
前天許多人都問我這個問題,在此稍微展開回應。 如果先講結論的話,我認為好奇心比什麼都重要。 我們可以很簡單地將我們常說的「歷史」分為兩個部分。歷史事實與歷史解釋。 歷史事實就是具體發生了什麼。比如說順治皇帝在1638年出生,1644年即位。 歷史解釋就是試圖詮釋這些「具體的事件」的意義。例如
Thumbnail
學生時代在讀明末滅亡的通俗歷史時,經常會讀到「欠發軍餉」是明朝貪腐罪惡的一大象徵。不過讀過比較多其他帝國的歷史後,就發現了一件事情:欠軍餉的帝國比不欠的還多。而且,欠餉與國勢鼎盛與否沒有絕對關聯。 西班牙帝國在其鼎盛的黃金時代,就已經發生過欠餉或延遲未到的問題。尼德蘭深受其害。 東羅馬帝國號稱最
Thumbnail
歷史上的大帝國,到鼎盛之時,有時不會繼續擴張,相反地,反而有可能主動立下規矩,禁止本國擴張。 例如羅馬帝國的創始人屋大維,明確為後繼者提比留立下指示:「帝國版圖應限於既有疆界之內」。 或者明太祖朱元璋在局勢大定之後,直接頒布十五個周遭鄰國為「不征之國」,並且斥責後代子孫不可妄興刀兵。
Thumbnail
前天許多人都問我這個問題,在此稍微展開回應。 如果先講結論的話,我認為好奇心比什麼都重要。 我們可以很簡單地將我們常說的「歷史」分為兩個部分。歷史事實與歷史解釋。 歷史事實就是具體發生了什麼。比如說順治皇帝在1638年出生,1644年即位。 歷史解釋就是試圖詮釋這些「具體的事件」的意義。例如
女沙皇蘇菲亞
280
Thumbnail
在金庸小說《鹿鼎記》中,韋小寶等人把俄國稱之為「羅剎國」,並將之與印度神話惡魔的名字作連結。這個譯名是怎麼來的? 雖然流行的解釋認為,「羅剎」乃是因為與「Россия」音近,加上清人不慣俄國人外貌,而採用印度神話惡魔來稱呼這幫外國人。但一部份學者質疑這樣的說法。 以阿拉騰奧其爾的論文〈從羅剎
Thumbnail
本版時不時會有讀者問,為什麼俄羅斯帝國和波斯的頭銜都有個沙字?彼此有關係嗎? 這裡再次科普一下,俄國的「沙皇」(царь)依然是個源自羅馬的頭銜,是「凱撒」(Caesar)進入斯拉夫語言後的轉音和省音。除了俄羅斯人外,塞爾維亞人、保加利亞人等等都使用過沙皇銜。 而斯拉夫人使用凱撒之始,濫觴則
比丘林
558
十字軍與羅斯人
465
Thumbnail
這個標題看起來很像張飛打岳飛,但闖入東歐的維京人首領自號可汗,卻是有一點史料證據的。 在公元九世紀時,一支拜占庭史團來到今日德國的英格爾海姆(Ingelheim),拜訪法蘭克人的皇帝「虔誠者路易」。記錄下這段歷史的特華主教,普羅登修斯(Prudentius of Troyes),就寫道: 「
Thumbnail
瓦蘭吉衛隊,這支精銳驍勇的拜占庭外籍傭兵團,通常認為正式設立於988年的馬其頓王朝時代。成員以北歐人、以及維京—斯拉夫混血的羅斯人為主,是拜占庭中期最可靠的強大軍團之一。 當時,拜占庭皇帝巴西爾二世正面臨嚴峻的國內貴族叛亂。皇帝最後向基輔羅斯的統治者,伏拉基米爾一世(Vladimir I)談條
Thumbnail
在歐美語境中,有一個特別詞彙,用來表示欺上瞞下的面子工程:「波坦金村」(Potemkin village)。 這個詞彙,誕生於一個歷史典故,來自於兩百多年前的俄羅斯帝國。 當時帝俄正處於葉卡捷琳娜女皇的統治下。國力相當強大。 他們在十八世紀末,終於從鄂圖曼人的手中,完全征服了黑海一帶的克里
Thumbnail
兩天內發的安重根圖文整理在這裡: 一、 伊藤博文,1909年10月26日在哈爾濱火車站下車。 這張照片剛拍完,他就馬上被朝鮮民族主義者安重根刺殺了。可謂真.死前最後身影。 順帶一提,在日本恐怖漫畫《灰色兼職》裡頭,有一個「如果歷史」的科幻篇章,其中一個如果,就是空手擊倒安重根的伊藤,一邊
女沙皇蘇菲亞
280
Thumbnail
在金庸小說《鹿鼎記》中,韋小寶等人把俄國稱之為「羅剎國」,並將之與印度神話惡魔的名字作連結。這個譯名是怎麼來的? 雖然流行的解釋認為,「羅剎」乃是因為與「Россия」音近,加上清人不慣俄國人外貌,而採用印度神話惡魔來稱呼這幫外國人。但一部份學者質疑這樣的說法。 以阿拉騰奧其爾的論文〈從羅剎
Thumbnail
本版時不時會有讀者問,為什麼俄羅斯帝國和波斯的頭銜都有個沙字?彼此有關係嗎? 這裡再次科普一下,俄國的「沙皇」(царь)依然是個源自羅馬的頭銜,是「凱撒」(Caesar)進入斯拉夫語言後的轉音和省音。除了俄羅斯人外,塞爾維亞人、保加利亞人等等都使用過沙皇銜。 而斯拉夫人使用凱撒之始,濫觴則
比丘林
558
十字軍與羅斯人
465
Thumbnail
這個標題看起來很像張飛打岳飛,但闖入東歐的維京人首領自號可汗,卻是有一點史料證據的。 在公元九世紀時,一支拜占庭史團來到今日德國的英格爾海姆(Ingelheim),拜訪法蘭克人的皇帝「虔誠者路易」。記錄下這段歷史的特華主教,普羅登修斯(Prudentius of Troyes),就寫道: 「
Thumbnail
瓦蘭吉衛隊,這支精銳驍勇的拜占庭外籍傭兵團,通常認為正式設立於988年的馬其頓王朝時代。成員以北歐人、以及維京—斯拉夫混血的羅斯人為主,是拜占庭中期最可靠的強大軍團之一。 當時,拜占庭皇帝巴西爾二世正面臨嚴峻的國內貴族叛亂。皇帝最後向基輔羅斯的統治者,伏拉基米爾一世(Vladimir I)談條
Thumbnail
在歐美語境中,有一個特別詞彙,用來表示欺上瞞下的面子工程:「波坦金村」(Potemkin village)。 這個詞彙,誕生於一個歷史典故,來自於兩百多年前的俄羅斯帝國。 當時帝俄正處於葉卡捷琳娜女皇的統治下。國力相當強大。 他們在十八世紀末,終於從鄂圖曼人的手中,完全征服了黑海一帶的克里
Thumbnail
兩天內發的安重根圖文整理在這裡: 一、 伊藤博文,1909年10月26日在哈爾濱火車站下車。 這張照片剛拍完,他就馬上被朝鮮民族主義者安重根刺殺了。可謂真.死前最後身影。 順帶一提,在日本恐怖漫畫《灰色兼職》裡頭,有一個「如果歷史」的科幻篇章,其中一個如果,就是空手擊倒安重根的伊藤,一邊
科孚島
361
Thumbnail
  公元1104年,十字軍的老將,塔蘭托的波西蒙德,不得不拋下新征服的安條克領土,讓姪子譚克雷德繼續執政,試圖回去義大利。在拜占庭帝國強勢回歸東地中海的情況下,這一趟歸程並不容易:他必須要「假死」,然後假道希臘的科孚島,輾轉才在隔年回到義大利的大本營。   乍看之下,波西蒙德的事業來到低谷。但他仍
Thumbnail
鄂圖曼帝國的砲兵。照片拍攝於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 The Vinkhuijzen collection of military uniforms 十三世紀的拜占庭澡堂遺跡。在希臘大城,塞賽洛尼卡( Thessaloniki)。 與流傳的「澡堂文化消失」相反,拜占庭人一直是挺愛上澡堂的。
希臘重裝步兵
394
Thumbnail
從1081年開始,拜占庭帝國迎接了一個中興時代:科穆寧王朝(Komnenos dynasty)。如先前【不該致命的戰敗:曼齊刻爾特戰役如何使拜占庭走向衰落和十字軍】所說,在1071年的曼齊刻爾特戰役使帝國走向崩潰的境地。但從科穆寧王朝皇帝,阿歷克塞一世(Alexios I)開始,拜占庭逐步穩定局勢、
Thumbnail
在拜占庭帝國強盛的時候,我們會在東西邊境找到一些讓人地理知識錯亂的語言現象:在巴爾幹半島,你會看到大規模的亞美尼亞語聚落,反之在小亞細亞東方邊境,則同樣有為數極多的斯拉夫語族群。 用四個字總結原因,就是「移民實邊」。 拜占庭帝國總是在敵人環伺的地緣政治環境,造成了以下場景:空虛破敗的邊境、大量的
Thumbnail
大家好,昨天的貼文似乎讓一些讀者有點誤解,以為當中世紀希臘半島斯拉夫化以後,希臘語已經面臨生死存亡危機。其實希臘語在古典時代—中世紀是個非常蓬勃的語言,母語人士的分布也比現在廣得多。 在古典時代,海洋貿易活動十分蓬勃的希臘人,就在地中海、黑海沿岸建立了大大小小的定居點和城市。如第一張圖所示,包含小
Thumbnail
從六世紀開始,繼持續數百年的「日耳曼民族大遷徙」之後,斯拉夫人接踵而至,也開始不斷遷徙至中歐、南歐等地。其中一個目的地,就是拜占庭帝國的核心領土之一,巴爾幹半島。 這一股股大小規模的移民,時而和平移居,時而以劫掠的方式侵入,逐漸佔據了巴爾幹半島絕大多數的鄉村地區。最強大的勢力,斯拉夫化的保加利亞人
Thumbnail
  拜占庭帝國很強大。即使在七世紀後,因為丟失埃及、敘利亞與北非,國土大幅縮小,跟眾多鄰居相比,它仍然實力非凡。但與之形成尖銳差異的是,六世紀到十世紀初,拜占庭在巴爾幹半島面對一眾斯拉夫、突厥移民,卻似乎難以應對,一度幾乎丟失整個半島。若是帝國當真如此強大,何以局勢糜爛至此?   我們可以從三
科孚島
361
Thumbnail
  公元1104年,十字軍的老將,塔蘭托的波西蒙德,不得不拋下新征服的安條克領土,讓姪子譚克雷德繼續執政,試圖回去義大利。在拜占庭帝國強勢回歸東地中海的情況下,這一趟歸程並不容易:他必須要「假死」,然後假道希臘的科孚島,輾轉才在隔年回到義大利的大本營。   乍看之下,波西蒙德的事業來到低谷。但他仍
Thumbnail
鄂圖曼帝國的砲兵。照片拍攝於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 The Vinkhuijzen collection of military uniforms 十三世紀的拜占庭澡堂遺跡。在希臘大城,塞賽洛尼卡( Thessaloniki)。 與流傳的「澡堂文化消失」相反,拜占庭人一直是挺愛上澡堂的。
希臘重裝步兵
394
Thumbnail
從1081年開始,拜占庭帝國迎接了一個中興時代:科穆寧王朝(Komnenos dynasty)。如先前【不該致命的戰敗:曼齊刻爾特戰役如何使拜占庭走向衰落和十字軍】所說,在1071年的曼齊刻爾特戰役使帝國走向崩潰的境地。但從科穆寧王朝皇帝,阿歷克塞一世(Alexios I)開始,拜占庭逐步穩定局勢、
Thumbnail
在拜占庭帝國強盛的時候,我們會在東西邊境找到一些讓人地理知識錯亂的語言現象:在巴爾幹半島,你會看到大規模的亞美尼亞語聚落,反之在小亞細亞東方邊境,則同樣有為數極多的斯拉夫語族群。 用四個字總結原因,就是「移民實邊」。 拜占庭帝國總是在敵人環伺的地緣政治環境,造成了以下場景:空虛破敗的邊境、大量的
Thumbnail
大家好,昨天的貼文似乎讓一些讀者有點誤解,以為當中世紀希臘半島斯拉夫化以後,希臘語已經面臨生死存亡危機。其實希臘語在古典時代—中世紀是個非常蓬勃的語言,母語人士的分布也比現在廣得多。 在古典時代,海洋貿易活動十分蓬勃的希臘人,就在地中海、黑海沿岸建立了大大小小的定居點和城市。如第一張圖所示,包含小
Thumbnail
從六世紀開始,繼持續數百年的「日耳曼民族大遷徙」之後,斯拉夫人接踵而至,也開始不斷遷徙至中歐、南歐等地。其中一個目的地,就是拜占庭帝國的核心領土之一,巴爾幹半島。 這一股股大小規模的移民,時而和平移居,時而以劫掠的方式侵入,逐漸佔據了巴爾幹半島絕大多數的鄉村地區。最強大的勢力,斯拉夫化的保加利亞人
Thumbnail
  拜占庭帝國很強大。即使在七世紀後,因為丟失埃及、敘利亞與北非,國土大幅縮小,跟眾多鄰居相比,它仍然實力非凡。但與之形成尖銳差異的是,六世紀到十世紀初,拜占庭在巴爾幹半島面對一眾斯拉夫、突厥移民,卻似乎難以應對,一度幾乎丟失整個半島。若是帝國當真如此強大,何以局勢糜爛至此?   我們可以從三
鄂圖曼「新制軍」
436
Thumbnail
(一)土耳其語消失的揚抑符 語言都是變化的。有些規則即使還存在於文法知識中,依然會在日常生活中漸漸棄置不用。 比如說,土耳其語的字母中有些帶著帽帽(稱之為揚抑符,circumflex),例如â(a-circumflex),我的教科書卻完全沒有標明它們的存在。 一查之下才發現,似乎連土耳其語
Thumbnail
(一)兀魯思的意思 先前有讀者講道,「金帳汗國」在蒙古帝國的文獻中,又被稱為「朮赤兀魯思」。這個兀魯思是蒙古語「Ulus」的音譯,當時是「邦國」的意思。金帳汗國自己據說叫自己Ulug Ulus,意思是「大國」。 而這個字也不只是歷史堆中的故事而已,現在各大蒙古、突厥語言依然使用ulus這個詞
Thumbnail
(一)尼基塔斯.霍尼亞提斯 第四次十字軍的過程中,拜占庭這邊歷史的主要記錄人是希臘知識分子「尼基塔斯.霍尼亞提斯」(Νικήτας Χωνιάτης)。本版已經幾次徵引。各位讀者可看到的是,他對同時代安傑羅斯王朝的諸位皇帝評價非常嚴厲,大概是這樣: 伊薩克二世:看不清現實的自戀狂 阿列克賽
隨手記:梅西赫帕夏
153
愛第尼
262
鄂圖曼「新制軍」
436
Thumbnail
(一)土耳其語消失的揚抑符 語言都是變化的。有些規則即使還存在於文法知識中,依然會在日常生活中漸漸棄置不用。 比如說,土耳其語的字母中有些帶著帽帽(稱之為揚抑符,circumflex),例如â(a-circumflex),我的教科書卻完全沒有標明它們的存在。 一查之下才發現,似乎連土耳其語
Thumbnail
(一)兀魯思的意思 先前有讀者講道,「金帳汗國」在蒙古帝國的文獻中,又被稱為「朮赤兀魯思」。這個兀魯思是蒙古語「Ulus」的音譯,當時是「邦國」的意思。金帳汗國自己據說叫自己Ulug Ulus,意思是「大國」。 而這個字也不只是歷史堆中的故事而已,現在各大蒙古、突厥語言依然使用ulus這個詞
Thumbnail
(一)尼基塔斯.霍尼亞提斯 第四次十字軍的過程中,拜占庭這邊歷史的主要記錄人是希臘知識分子「尼基塔斯.霍尼亞提斯」(Νικήτας Χωνιάτης)。本版已經幾次徵引。各位讀者可看到的是,他對同時代安傑羅斯王朝的諸位皇帝評價非常嚴厲,大概是這樣: 伊薩克二世:看不清現實的自戀狂 阿列克賽
隨手記:梅西赫帕夏
153
愛第尼
262
Thumbnail
我最喜歡玩的世紀三戰役是「亞洲王朝」DLC的印度戰役,但裡頭錯誤莫名地很多。 其中一個例子,是主角納尼普叛變後,一個信使跑過來說: 「蒙兀兒帝國的都爾沙已經宣布自己是印度的最高統治者了!」 這句話每個字我都看得懂,但幾乎每個部分都是錯的。 都爾沙是誰?他指的是歷史上的蒙兀兒帝國末代皇帝,
白色蒙兀兒
913
Thumbnail
在十六、十七世紀,處於巔峰的蒙兀兒不輸於當代任何一個強權。但帝國的焦點仍在陸地上。廣大的印度洋面上,蒙兀兒帝國的力量幾乎等於零。 這不是說,大蒙兀兒們沒有水上力量。需要的時候,帝國仍可以召集大規模的船艦,尤其是河面航行的戰艦。但長久保持一個高水準的海上艦隊,蒙兀兒的帕迪沙們可說毫無興趣。 因而,
Thumbnail
要一句話理解英國東印度公司,與晚期蒙兀兒帝國間的關係的話,就是「挟天子以令諸侯」。 蒙兀兒帝國的沒落,並不是公司造成的,而是自己內戰,加上馬拉塔、波斯、阿富汗等諸多外敵侵攻的結果。當英國東印度公司強大起來、在印度次大陸大規模開疆擴土時,帝國早已行將就木。 反倒是此時,為了利用帝國的聲望,東印度公
Thumbnail
1857年,無數的印度兵為了反抗英國東印度公司的統治,挺槍譁變,以擁護最後一任蒙兀兒皇帝為號召,雲集於蒙兀兒的首都德里。 儘管現代許多學者研究認為,這場起義並非完全的民族主義運動,而更像是場嚴重的宗教衝突,但其口號和主張:反抗殖民主義壓迫和宗教壓迫,保護受欺凌的皇帝,總還是能讓人同情的。 遺憾的
Thumbnail
蒙兀兒帝國末代皇帝,巴哈都爾.沙二世。當他繼位的時候,曾經輝煌的大帝國早就只是個空架子,英國的東印度公司才控制一切。徒有虛銜的巴哈都爾.沙二世,也已經是六旬老人。要這名老翁力挽狂瀾,確實是強人所難。 但巴哈都爾.沙二世也有自己的輝煌。老皇帝是當時印度最優秀的詩人之一。他的宮廷仍然是十九世紀印度
Thumbnail
蒙兀兒帝國第三代皇帝阿克巴,大概是整個蒙兀兒帝國史上最舉足輕重的角色。由於他老爸胡馬雍死時,蒙兀兒帝國才剛重回印度(胡馬雍時期蒙兀兒帝國幾乎滅國),阿克巴繼位時帝國百廢待舉。可以說阿克巴才是帝國的「真.奠基者」。 與功績形成強烈反差的是:阿克巴不識字。 可能會有人想說,很多開國國王都不識字,
Thumbnail
蒙兀兒帝國第六代皇帝奧朗則布,大概是印度史上爭議最多的君主。 一方面,他在位期間將蒙兀兒版圖擴張到最大極限,幾乎統一整個印度次大陸+阿富汗。 另一方面,蒙兀兒在他死後迅速崩潰。後世人們,自然而然把責任歸到他頭上。 有人說他好大喜功,興兵無數,徒然消耗財富、兵源,卻沒有為帝國真的帶來好處。 也
Thumbnail
我最喜歡玩的世紀三戰役是「亞洲王朝」DLC的印度戰役,但裡頭錯誤莫名地很多。 其中一個例子,是主角納尼普叛變後,一個信使跑過來說: 「蒙兀兒帝國的都爾沙已經宣布自己是印度的最高統治者了!」 這句話每個字我都看得懂,但幾乎每個部分都是錯的。 都爾沙是誰?他指的是歷史上的蒙兀兒帝國末代皇帝,
白色蒙兀兒
913
Thumbnail
在十六、十七世紀,處於巔峰的蒙兀兒不輸於當代任何一個強權。但帝國的焦點仍在陸地上。廣大的印度洋面上,蒙兀兒帝國的力量幾乎等於零。 這不是說,大蒙兀兒們沒有水上力量。需要的時候,帝國仍可以召集大規模的船艦,尤其是河面航行的戰艦。但長久保持一個高水準的海上艦隊,蒙兀兒的帕迪沙們可說毫無興趣。 因而,
Thumbnail
要一句話理解英國東印度公司,與晚期蒙兀兒帝國間的關係的話,就是「挟天子以令諸侯」。 蒙兀兒帝國的沒落,並不是公司造成的,而是自己內戰,加上馬拉塔、波斯、阿富汗等諸多外敵侵攻的結果。當英國東印度公司強大起來、在印度次大陸大規模開疆擴土時,帝國早已行將就木。 反倒是此時,為了利用帝國的聲望,東印度公
Thumbnail
1857年,無數的印度兵為了反抗英國東印度公司的統治,挺槍譁變,以擁護最後一任蒙兀兒皇帝為號召,雲集於蒙兀兒的首都德里。 儘管現代許多學者研究認為,這場起義並非完全的民族主義運動,而更像是場嚴重的宗教衝突,但其口號和主張:反抗殖民主義壓迫和宗教壓迫,保護受欺凌的皇帝,總還是能讓人同情的。 遺憾的
Thumbnail
蒙兀兒帝國末代皇帝,巴哈都爾.沙二世。當他繼位的時候,曾經輝煌的大帝國早就只是個空架子,英國的東印度公司才控制一切。徒有虛銜的巴哈都爾.沙二世,也已經是六旬老人。要這名老翁力挽狂瀾,確實是強人所難。 但巴哈都爾.沙二世也有自己的輝煌。老皇帝是當時印度最優秀的詩人之一。他的宮廷仍然是十九世紀印度
Thumbnail
蒙兀兒帝國第三代皇帝阿克巴,大概是整個蒙兀兒帝國史上最舉足輕重的角色。由於他老爸胡馬雍死時,蒙兀兒帝國才剛重回印度(胡馬雍時期蒙兀兒帝國幾乎滅國),阿克巴繼位時帝國百廢待舉。可以說阿克巴才是帝國的「真.奠基者」。 與功績形成強烈反差的是:阿克巴不識字。 可能會有人想說,很多開國國王都不識字,
Thumbnail
蒙兀兒帝國第六代皇帝奧朗則布,大概是印度史上爭議最多的君主。 一方面,他在位期間將蒙兀兒版圖擴張到最大極限,幾乎統一整個印度次大陸+阿富汗。 另一方面,蒙兀兒在他死後迅速崩潰。後世人們,自然而然把責任歸到他頭上。 有人說他好大喜功,興兵無數,徒然消耗財富、兵源,卻沒有為帝國真的帶來好處。 也
Thumbnail
(一)土耳其語消失的揚抑符 語言都是變化的。有些規則即使還存在於文法知識中,依然會在日常生活中漸漸棄置不用。 比如說,土耳其語的字母中有些帶著帽帽(稱之為揚抑符,circumflex),例如â(a-circumflex),我的教科書卻完全沒有標明它們的存在。 一查之下才發現,似乎連土耳其語
現代土耳其語的R音變化
411
Thumbnail
在金庸小說《鹿鼎記》中,韋小寶等人把俄國稱之為「羅剎國」,並將之與印度神話惡魔的名字作連結。這個譯名是怎麼來的? 雖然流行的解釋認為,「羅剎」乃是因為與「Россия」音近,加上清人不慣俄國人外貌,而採用印度神話惡魔來稱呼這幫外國人。但一部份學者質疑這樣的說法。 以阿拉騰奧其爾的論文〈從羅剎
Thumbnail
最近為了讀鄂圖曼海軍大提督,海雷丁的自述,跑回去複習了現代土耳其語。 我去年曾經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衝刺過土語,後來因為很緊張我把其他語言忘記+我覺得土語的聽力超級難,就中輟了。 這一次重新複習,我本來以為土語應該是一點也不剩了,但還是有點意外的發現:並沒有。一個模糊的文法、發音框架還是在那邊,可
Thumbnail
若是要舉最常被人翻錯的軍事用語,那「彈匣」肯定榜上有名。 它的英文跟另一個大家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玩意相同:「雜誌」,都是Magazine。若是沒有特別接觸一些軍事文化,那當然很容易覺得magazine就只是雜誌。 那麼,為什麼「Magazine」會是彈匣呢?這是因為,它本來原出自阿拉伯語「 m
Thumbnail
(一)土耳其語消失的揚抑符 語言都是變化的。有些規則即使還存在於文法知識中,依然會在日常生活中漸漸棄置不用。 比如說,土耳其語的字母中有些帶著帽帽(稱之為揚抑符,circumflex),例如â(a-circumflex),我的教科書卻完全沒有標明它們的存在。 一查之下才發現,似乎連土耳其語
現代土耳其語的R音變化
411
Thumbnail
在金庸小說《鹿鼎記》中,韋小寶等人把俄國稱之為「羅剎國」,並將之與印度神話惡魔的名字作連結。這個譯名是怎麼來的? 雖然流行的解釋認為,「羅剎」乃是因為與「Россия」音近,加上清人不慣俄國人外貌,而採用印度神話惡魔來稱呼這幫外國人。但一部份學者質疑這樣的說法。 以阿拉騰奧其爾的論文〈從羅剎
Thumbnail
最近為了讀鄂圖曼海軍大提督,海雷丁的自述,跑回去複習了現代土耳其語。 我去年曾經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衝刺過土語,後來因為很緊張我把其他語言忘記+我覺得土語的聽力超級難,就中輟了。 這一次重新複習,我本來以為土語應該是一點也不剩了,但還是有點意外的發現:並沒有。一個模糊的文法、發音框架還是在那邊,可
Thumbnail
若是要舉最常被人翻錯的軍事用語,那「彈匣」肯定榜上有名。 它的英文跟另一個大家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玩意相同:「雜誌」,都是Magazine。若是沒有特別接觸一些軍事文化,那當然很容易覺得magazine就只是雜誌。 那麼,為什麼「Magazine」會是彈匣呢?這是因為,它本來原出自阿拉伯語「 m
Thumbnail
在十字軍造成的東羅馬大亂中,有人與之握手言和、有人誓死抵抗、有人屈身仕賊,但也有人選擇退隱江湖,其中一個例子,乃是雅典城主教.聖米海爾.霍尼亞提斯(Michael Choniates)。 米海爾.霍尼亞提斯在大亂之時,曾領導雅典城抵抗柯林斯大豪,利奧.斯古羅斯的入侵。但當東羅馬崩潰、十字軍的鐵
Thumbnail
東羅馬於1204年被十字軍毀滅後,一部分的希臘貴族並沒有隨之逃去尼西亞、特拉比松等抵抗勢力的基地。相反地,他們面對兵荒馬亂的現實,選擇留下來,與「國仇」拉丁帝國合作。 其中之一,叫做「迪奧多羅.布拉納斯」(Thedore Branas),原東羅馬皇帝阿列克賽三世(A3)的大將,亞德里亞堡&季季
Thumbnail
在君士坦丁堡淪陷給十字軍後,東羅馬的三大繼承者國家:「尼西亞」、「伊比魯斯」、「特拉比松」之間,尼西亞以1261年擊敗拉丁帝國、光復東羅馬聞名於世。 但在1205年初,局勢則不是如此,相反地,拉丁帝國勢如破竹,兵鋒所向,眾多希臘勢力束手無策,一時之間,反而頗有十字軍會「完全取代」東羅馬的聲勢。
Thumbnail
在第四次十字軍攻破君士坦丁堡前後,「阿列克賽三世皇帝」(簡稱A3)大概是這段時間中,堪稱「求生意志最堅強」的皇帝。 他在逃出君士坦丁堡後,又在圖中這些地方四處造成混亂:莫西諾城→塞薩洛尼基→科林斯→伊科尼亞。並且玩弄他的權術與婚姻政策。 首先,A3在逃出君士坦丁堡後,先後盤據亞德里亞堡以及莫尼諾
"The Lascarids of Nicaea"書摘
533
Thumbnail
當東羅馬的十字軍下位替代版,「拉丁帝國」的大軍,在1205年於保加利亞帝國手中,遭遇幾乎無可逆轉的大敗同時,另一方面,小亞細亞的希臘反抗勢力,卻也不好受。 在小亞細亞西側,後世最有知名度的力量,當屬拉斯卡利斯家族的「尼西亞帝國」。 尼西亞帝國的創始者是君士坦丁與迪奧多羅兩兄弟。他們理論上握有
Thumbnail
在第四次十字軍征服君士坦丁堡的第一年(1204年),十字軍在舊拜占庭的疆土上連戰連勝,一時之間,頗有「基督戰士不可敵!」、直接繼承拜占庭的聲勢。 然而,這個勢頭沒過多久,就遇到了強力的挑戰者:「保加利亞第二帝國」沙皇卡洛揚。 卡洛揚沙皇本來是打算跟十字軍結盟、共同征服君士坦丁堡的。 但一來
Thumbnail
阿列克賽五世.「穆爾楚弗洛斯」.杜卡斯,大概是所有東羅馬皇帝中,死法最高高在上的一位。 作為組織君士坦丁堡防禦、抵抗十字軍的君主,他在城破之後,逃亡出城,走投無路之下,投奔了一個意想不到的角色—— 前前任皇帝,阿列克賽三世,重複名字太多,簡稱他為A3。 A3在1203年面度十字軍攻勢時,棄
Thumbnail
在十字軍攻破君士坦丁堡後,十字軍論功行賞,按協議瓜分封建土地,但各自的領土卻不是馬上定下來,反而會出現大風吹式的變動。 這一方面是因為,多數東羅馬土地並不是在1204年臣服,十字軍能不能拿下這些土地,還得各看自己本事。 另一方面,並不是每個人都很滿意自己拿到的征服權位置,所以難免就有一些領主
Thumbnail
在十字軍造成的東羅馬大亂中,有人與之握手言和、有人誓死抵抗、有人屈身仕賊,但也有人選擇退隱江湖,其中一個例子,乃是雅典城主教.聖米海爾.霍尼亞提斯(Michael Choniates)。 米海爾.霍尼亞提斯在大亂之時,曾領導雅典城抵抗柯林斯大豪,利奧.斯古羅斯的入侵。但當東羅馬崩潰、十字軍的鐵
Thumbnail
東羅馬於1204年被十字軍毀滅後,一部分的希臘貴族並沒有隨之逃去尼西亞、特拉比松等抵抗勢力的基地。相反地,他們面對兵荒馬亂的現實,選擇留下來,與「國仇」拉丁帝國合作。 其中之一,叫做「迪奧多羅.布拉納斯」(Thedore Branas),原東羅馬皇帝阿列克賽三世(A3)的大將,亞德里亞堡&季季
Thumbnail
在君士坦丁堡淪陷給十字軍後,東羅馬的三大繼承者國家:「尼西亞」、「伊比魯斯」、「特拉比松」之間,尼西亞以1261年擊敗拉丁帝國、光復東羅馬聞名於世。 但在1205年初,局勢則不是如此,相反地,拉丁帝國勢如破竹,兵鋒所向,眾多希臘勢力束手無策,一時之間,反而頗有十字軍會「完全取代」東羅馬的聲勢。
Thumbnail
在第四次十字軍攻破君士坦丁堡前後,「阿列克賽三世皇帝」(簡稱A3)大概是這段時間中,堪稱「求生意志最堅強」的皇帝。 他在逃出君士坦丁堡後,又在圖中這些地方四處造成混亂:莫西諾城→塞薩洛尼基→科林斯→伊科尼亞。並且玩弄他的權術與婚姻政策。 首先,A3在逃出君士坦丁堡後,先後盤據亞德里亞堡以及莫尼諾
"The Lascarids of Nicaea"書摘
533
Thumbnail
當東羅馬的十字軍下位替代版,「拉丁帝國」的大軍,在1205年於保加利亞帝國手中,遭遇幾乎無可逆轉的大敗同時,另一方面,小亞細亞的希臘反抗勢力,卻也不好受。 在小亞細亞西側,後世最有知名度的力量,當屬拉斯卡利斯家族的「尼西亞帝國」。 尼西亞帝國的創始者是君士坦丁與迪奧多羅兩兄弟。他們理論上握有
Thumbnail
在第四次十字軍征服君士坦丁堡的第一年(1204年),十字軍在舊拜占庭的疆土上連戰連勝,一時之間,頗有「基督戰士不可敵!」、直接繼承拜占庭的聲勢。 然而,這個勢頭沒過多久,就遇到了強力的挑戰者:「保加利亞第二帝國」沙皇卡洛揚。 卡洛揚沙皇本來是打算跟十字軍結盟、共同征服君士坦丁堡的。 但一來
Thumbnail
阿列克賽五世.「穆爾楚弗洛斯」.杜卡斯,大概是所有東羅馬皇帝中,死法最高高在上的一位。 作為組織君士坦丁堡防禦、抵抗十字軍的君主,他在城破之後,逃亡出城,走投無路之下,投奔了一個意想不到的角色—— 前前任皇帝,阿列克賽三世,重複名字太多,簡稱他為A3。 A3在1203年面度十字軍攻勢時,棄
Thumbnail
在十字軍攻破君士坦丁堡後,十字軍論功行賞,按協議瓜分封建土地,但各自的領土卻不是馬上定下來,反而會出現大風吹式的變動。 這一方面是因為,多數東羅馬土地並不是在1204年臣服,十字軍能不能拿下這些土地,還得各看自己本事。 另一方面,並不是每個人都很滿意自己拿到的征服權位置,所以難免就有一些領主
Thumbnail
在十字軍攻破君士坦丁堡後,十字軍論功行賞,按協議瓜分封建土地,但各自的領土卻不是馬上定下來,反而會出現大風吹式的變動。 這一方面是因為,多數東羅馬土地並不是在1204年臣服,十字軍能不能拿下這些土地,還得各看自己本事。 另一方面,並不是每個人都很滿意自己拿到的征服權位置,所以難免就有一些領主
Thumbnail
今日說到義大利中世紀的「海洋共和國」,似乎總會先想到威尼斯與熱那亞,實則在十二世紀時,「比薩共和國」的聲勢完全不下於這兩個城邦。 更進一步地說,第四次十字軍前夕,比薩人在東地中海的貿易網路可能還壓過威尼斯。這是因為以下三點: 一、比薩人跟十字軍王國關係極深,在地中海東岸享有更多貿易紅利 二
Thumbnail
在中世紀戰爭中,攻陷城池後「大掠數日」是不言自明的規矩,但在攻陷札拉後,十字軍士兵大失所望的是,他們居然不能搶劫戰利品:根據約定,都是我們威尼斯人噠! 大家當然牢騷滿腹,於是在1202年11月27日,一夥法蘭克人在札拉城內與威尼斯人爭吵了起來,原因不太清楚,但估計是在抱怨戰利品分配不均。 所
威尼斯:貪你老木啦!
441
Thumbnail
第四次十字軍攻陷札拉後,因為冬季已至,被迫在那裡過冬。他們窮得只剩下債,跟威尼斯人關係緊張,還被教宗「絕罰」開除較籍了,就在這士氣低迷到谷底的時刻,「救星」忽地出現: 拜占庭的流亡皇子,「阿列克賽.安格羅斯」的使節突然來訪。一同過來的還有神隱許久的十字軍名義領袖,鮑尼法斯侯爵。他們帶來一份十字
Thumbnail
在第四次十字軍首先攻陷札拉城後,首領們回想起教宗的警語:「任何敢攻擊這座基督教城市的人,我都會直接開除他的教籍!」,恐怕個個提心吊膽。 「絕罰」(excommunication)不單純只是精神意義的懲罰,還包含一連串政治、社會、經濟意義的負面後果。例如任何人都可以隨意攻擊他們的領地:如今他們不
Thumbnail
時間來到1202年秋季,此時十字軍依然嚴重拖欠應給威尼斯的船費,而威尼斯高層則為了避免破產的危機,軟中帶硬地脅迫十字軍去攻打不服威尼斯統治的基督教城市札拉。在這個你怨我怨的時刻,丹多羅總督卻忽行驚人之舉—— 年過九十、雙目全盲的恩里克.丹多羅,居然率一批高層來到聖馬可教堂,「立下了十字軍誓言」:這
Thumbnail
由於第四次十字軍嚴重短缺應付的船費,使得威尼斯在還沒出發,就陷入即將破產的窘境。丹多羅總督等人急中生智,趕忙提了個B計畫: 十字軍軍隊必須要先協助威尼斯攻下札拉城,威尼斯就能答應十字軍「延遲付款」,稍後再拿戰利品來償債。 札拉(Zara)是哪裡?它是位於巴爾幹半島「達爾馬提亞」的一座海岸城市
Thumbnail
在十字軍攻破君士坦丁堡後,十字軍論功行賞,按協議瓜分封建土地,但各自的領土卻不是馬上定下來,反而會出現大風吹式的變動。 這一方面是因為,多數東羅馬土地並不是在1204年臣服,十字軍能不能拿下這些土地,還得各看自己本事。 另一方面,並不是每個人都很滿意自己拿到的征服權位置,所以難免就有一些領主
Thumbnail
今日說到義大利中世紀的「海洋共和國」,似乎總會先想到威尼斯與熱那亞,實則在十二世紀時,「比薩共和國」的聲勢完全不下於這兩個城邦。 更進一步地說,第四次十字軍前夕,比薩人在東地中海的貿易網路可能還壓過威尼斯。這是因為以下三點: 一、比薩人跟十字軍王國關係極深,在地中海東岸享有更多貿易紅利 二
Thumbnail
在中世紀戰爭中,攻陷城池後「大掠數日」是不言自明的規矩,但在攻陷札拉後,十字軍士兵大失所望的是,他們居然不能搶劫戰利品:根據約定,都是我們威尼斯人噠! 大家當然牢騷滿腹,於是在1202年11月27日,一夥法蘭克人在札拉城內與威尼斯人爭吵了起來,原因不太清楚,但估計是在抱怨戰利品分配不均。 所
威尼斯:貪你老木啦!
441
Thumbnail
第四次十字軍攻陷札拉後,因為冬季已至,被迫在那裡過冬。他們窮得只剩下債,跟威尼斯人關係緊張,還被教宗「絕罰」開除較籍了,就在這士氣低迷到谷底的時刻,「救星」忽地出現: 拜占庭的流亡皇子,「阿列克賽.安格羅斯」的使節突然來訪。一同過來的還有神隱許久的十字軍名義領袖,鮑尼法斯侯爵。他們帶來一份十字
Thumbnail
在第四次十字軍首先攻陷札拉城後,首領們回想起教宗的警語:「任何敢攻擊這座基督教城市的人,我都會直接開除他的教籍!」,恐怕個個提心吊膽。 「絕罰」(excommunication)不單純只是精神意義的懲罰,還包含一連串政治、社會、經濟意義的負面後果。例如任何人都可以隨意攻擊他們的領地:如今他們不
Thumbnail
時間來到1202年秋季,此時十字軍依然嚴重拖欠應給威尼斯的船費,而威尼斯高層則為了避免破產的危機,軟中帶硬地脅迫十字軍去攻打不服威尼斯統治的基督教城市札拉。在這個你怨我怨的時刻,丹多羅總督卻忽行驚人之舉—— 年過九十、雙目全盲的恩里克.丹多羅,居然率一批高層來到聖馬可教堂,「立下了十字軍誓言」:這
Thumbnail
由於第四次十字軍嚴重短缺應付的船費,使得威尼斯在還沒出發,就陷入即將破產的窘境。丹多羅總督等人急中生智,趕忙提了個B計畫: 十字軍軍隊必須要先協助威尼斯攻下札拉城,威尼斯就能答應十字軍「延遲付款」,稍後再拿戰利品來償債。 札拉(Zara)是哪裡?它是位於巴爾幹半島「達爾馬提亞」的一座海岸城市
Thumbnail
很感謝鐵甲艦與無畏艦 Ironclads and Dreadnoughts對無敵艦隊貼文的回應和專業海軍史分析。 把1588年當作西班牙/英國霸權交替的分水嶺,如鐵甲艦大老所說,真的是非常常見的歷史誤會,西班牙海陸軍力並沒有真的衰退那麼快。本版也在不久前提到過。 這讓我想起來,不久前曾在某本
Thumbnail
在世紀帝國三裡頭,西班牙帝國可以從家鄉城市送來一張支援「非凡的一年」(Marvelous Year),可以在365秒內大幅增加生產速度。這個典故來自於拉丁語「annus mirabilis」,也常被翻譯成「奇蹟年」。 在西班牙的歷史上,「annus mirabilis」最常聯想到的是「1492
Thumbnail
伊比利半島最後一個穆斯林國家,格拉納達埃米爾國,位處半島最南端,易守難攻,有繁盛的海上貿易,但卻幾乎沒有復國的機會。 先前介紹格拉納達防禦地形時,有位讀者評論得不錯:這種群山環繞的地勢,也幾乎把格拉納達向北發展的空間鎖死了。 格拉納達在往北出了山脈防禦線以後,就必須一路北推,直到瓜達幾維河(
Thumbnail
昨天介紹道,伊斯蘭曾有位超級亞里斯多德大師,安薩里,寫了本專門駁斥希臘哲學的名著《哲學家的矛盾》,對整個伊斯蘭神學和歐洲哲學影響深遠。(p.s.) 不過伊斯蘭離經叛道的哲學家們可不會坐以待斃。而這股回聲就誕生在伊斯蘭思想最叛逆的地方:安達盧斯,也就是今日的伊比利半島。 在安薩里過世以後,這裡
西班牙大帆船艦隊
438
Thumbnail
很感謝鐵甲艦與無畏艦 Ironclads and Dreadnoughts對無敵艦隊貼文的回應和專業海軍史分析。 把1588年當作西班牙/英國霸權交替的分水嶺,如鐵甲艦大老所說,真的是非常常見的歷史誤會,西班牙海陸軍力並沒有真的衰退那麼快。本版也在不久前提到過。 這讓我想起來,不久前曾在某本
Thumbnail
在世紀帝國三裡頭,西班牙帝國可以從家鄉城市送來一張支援「非凡的一年」(Marvelous Year),可以在365秒內大幅增加生產速度。這個典故來自於拉丁語「annus mirabilis」,也常被翻譯成「奇蹟年」。 在西班牙的歷史上,「annus mirabilis」最常聯想到的是「1492
Thumbnail
伊比利半島最後一個穆斯林國家,格拉納達埃米爾國,位處半島最南端,易守難攻,有繁盛的海上貿易,但卻幾乎沒有復國的機會。 先前介紹格拉納達防禦地形時,有位讀者評論得不錯:這種群山環繞的地勢,也幾乎把格拉納達向北發展的空間鎖死了。 格拉納達在往北出了山脈防禦線以後,就必須一路北推,直到瓜達幾維河(
Thumbnail
昨天介紹道,伊斯蘭曾有位超級亞里斯多德大師,安薩里,寫了本專門駁斥希臘哲學的名著《哲學家的矛盾》,對整個伊斯蘭神學和歐洲哲學影響深遠。(p.s.) 不過伊斯蘭離經叛道的哲學家們可不會坐以待斃。而這股回聲就誕生在伊斯蘭思想最叛逆的地方:安達盧斯,也就是今日的伊比利半島。 在安薩里過世以後,這裡
西班牙大帆船艦隊
438
Thumbnail
在德意志地區和舊神聖羅馬帝國疆域內,「大公」其實有兩種。一種是比較常見的「Großherzog」,例如托斯卡納大公國、梅克倫堡大公國等。但是,長期占據皇帝位置的奧地利大公頭銜與眾不同,獨此一家:「Erzherzog」。 這一切根源,來自於十四世紀中葉,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四世頒布「金璽詔書」,明確
Thumbnail
在德意志地區和舊神聖羅馬帝國疆域內,「大公」其實有兩種。一種是比較常見的「Großherzog」,例如托斯卡納大公國、梅克倫堡大公國等。但是,長期占據皇帝位置的奧地利大公頭銜與眾不同,獨此一家:「Erzherzog」。 這一切根源,來自於十四世紀中葉,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四世頒布「金璽詔書」,明確
情勒十字軍
484
Thumbnail
1198年-1201年間,在陸續有貴族發誓參與十字軍後,後世史稱的「第四次十字軍」人員上看來是沒問題了。 下個議題就是:大家該怎麼去近東呢? 傳統上來說,他們可以走「陸路路線」,從西歐通過拜占庭帝國、然後穿越小亞細亞去黎凡特打仗。 另一方面,百餘年下來,十字軍已經見證到,從義大利搭船走「海
Thumbnail
在中世紀十字軍的世界觀中,「騎士比武大會」(Tournament)是他們最常理解十字軍遠征的一種方式之一。 在騎士傳奇的敘述中,十字軍遠征有時會被形容成是「天堂與地獄、正義與邪惡之間的騎士比武」——當然十字軍是自命為天堂那邊的參賽者了。 那麼,十二世紀、十三世紀的比武大會長什麼樣子呢? 宏
Thumbnail
第一次十字軍的歷史敘述中,往往把十字軍與拜占庭,敘述成表面合作、實則對立猜忌的兩方,本版先前也是如此。許多當時或稍後的紀錄,例如安娜.科穆寧娜公主寫的史書,也是這樣的敵意描述。對安娜公主而言,十字軍只是一大群可怕的野蠻入侵者而已。 那麼,是不是真相果真如此呢?由於中世紀史書往往有非常強的政治目的,
Thumbnail
「阿卡圍城戰」是第三次十字軍前半段的高潮,十字軍在1191年7月終於大勝,薩拉丁軍心大沮,十字軍則士氣爆棚。在高奏凱歌的當下,不少行伍之間的十字軍,大概心裡都有個美好的景象: 他們將在法國「尊嚴王」菲力,和英國「獅心王」理查的帶領下,重奪耶路撒冷!God wills it! 然而,這個美夢不
Thumbnail
在薩拉丁打下耶路撒冷後,十字軍在近東的港口,就成為接下來雙方兵家必爭之點。 即使奪下了「聖城」,但若還有向著地中海開放的海港,那麼十字軍潮水般湧入近東的陰影就永遠存在。拔到這些向釘子一樣插在伊斯蘭世界的橋頭堡,對薩拉丁的帝國是必要之務。 薩拉丁原本的焦點,應該是要打下城防極為堅固的泰爾港(Tyr
大人,時代不同了
472
情勒十字軍
484
Thumbnail
1198年-1201年間,在陸續有貴族發誓參與十字軍後,後世史稱的「第四次十字軍」人員上看來是沒問題了。 下個議題就是:大家該怎麼去近東呢? 傳統上來說,他們可以走「陸路路線」,從西歐通過拜占庭帝國、然後穿越小亞細亞去黎凡特打仗。 另一方面,百餘年下來,十字軍已經見證到,從義大利搭船走「海
Thumbnail
在中世紀十字軍的世界觀中,「騎士比武大會」(Tournament)是他們最常理解十字軍遠征的一種方式之一。 在騎士傳奇的敘述中,十字軍遠征有時會被形容成是「天堂與地獄、正義與邪惡之間的騎士比武」——當然十字軍是自命為天堂那邊的參賽者了。 那麼,十二世紀、十三世紀的比武大會長什麼樣子呢? 宏
Thumbnail
第一次十字軍的歷史敘述中,往往把十字軍與拜占庭,敘述成表面合作、實則對立猜忌的兩方,本版先前也是如此。許多當時或稍後的紀錄,例如安娜.科穆寧娜公主寫的史書,也是這樣的敵意描述。對安娜公主而言,十字軍只是一大群可怕的野蠻入侵者而已。 那麼,是不是真相果真如此呢?由於中世紀史書往往有非常強的政治目的,
Thumbnail
「阿卡圍城戰」是第三次十字軍前半段的高潮,十字軍在1191年7月終於大勝,薩拉丁軍心大沮,十字軍則士氣爆棚。在高奏凱歌的當下,不少行伍之間的十字軍,大概心裡都有個美好的景象: 他們將在法國「尊嚴王」菲力,和英國「獅心王」理查的帶領下,重奪耶路撒冷!God wills it! 然而,這個美夢不
Thumbnail
在薩拉丁打下耶路撒冷後,十字軍在近東的港口,就成為接下來雙方兵家必爭之點。 即使奪下了「聖城」,但若還有向著地中海開放的海港,那麼十字軍潮水般湧入近東的陰影就永遠存在。拔到這些向釘子一樣插在伊斯蘭世界的橋頭堡,對薩拉丁的帝國是必要之務。 薩拉丁原本的焦點,應該是要打下城防極為堅固的泰爾港(Tyr
大人,時代不同了
472
Thumbnail
勇者薩拉丁死後四年,曾經團結在他手上的「阿尤布帝國」,如今迅速四分五裂,征戰不休。而敵人蠢蠢欲動:曾經讓薩拉丁恐懼的神聖羅馬帝國大軍,再次來臨。 在第三次十字軍時,因為皇帝腓特烈.巴巴羅薩很雖小地在河中意外身亡,神羅大軍走到一半,自行解體。 而在1197年,腓特烈的兒子「海因利希六世」不只是
Thumbnail
在第三次十字軍的三大君主中,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紅鬍子腓特烈」,本來是最可怕的一支力量。 紅鬍子當時,已經把神聖羅馬帝國,塑造成全西歐最強大的政治力量,兵源財源,皆極為雄厚。 他本人征戰多年,經驗老到,年輕之時,還曾經參與第二次十字軍,出征伊斯蘭。武略不可小視。 而在參加第三次十字軍時,紅鬍
Thumbnail
今日的環波羅的海地區,包括北德、丹麥、波蘭、波羅的海三小國、芬蘭……等等地方,似乎誰也不會懷疑,是屬於「歐洲基督教文明」的領域。然而,若我們把時間倒推回八百多年,則並非如此。當時在易北河以東,「基督教/非基督教」依然在拉鋸之中,大批斯拉夫人居住於今日德、波一帶,並未受洗,仍崇拜著異教諸神。不同信仰間
Thumbnail
憑渣力單身的偽.單身貴族,格奧爾格.威廉…… 作為神聖羅馬帝國最顯赫的貴族世系之一,韋爾夫家族的公子,格奧爾格.威廉本來已經答應跟另一個顯赫世系,選侯國「法爾茲」的公主,蘇菲亞訂婚。這是門當戶對的政治婚姻,公主本人也樂意,原來是皆大歡喜的。 沒想到格奧爾格.威廉不久前往威尼斯度假,結果在度假
Thumbnail
對前現代的歐洲貴族婦女來說,婚外情不只是玩火而已,有時更是一場押上性命的豪賭。 時間來到1694年,7月1日,德意志漢諾威的萊納宮。此時當地的儲君夫婦,喬治.路德維克公子以及蘇菲亞.多蘿西夫人,已經結婚十多年了。兩人都已對這場政治婚姻感到十分痛苦,並都有了外遇對象。 蘇菲亞.多蘿西的情人是一
Thumbnail
分遺產的時候,獨厚長子大概是最被人賭爛的行為。這點對歐洲貴族也不例外。 在十七世紀末期,布倫斯威克—呂納堡公爵,恩內斯特.奧古斯塔好不容易完整繼承下整個公國。他不想死後領土又在兒子間瓜分成一片一片的,於是偷偷請求神羅皇帝,讓他在公國推動「長子繼承制」,把所有領土都留給長子喬治.路德維克,其他的
Thumbnail
今日敘利亞的首都大馬士革在中世紀,曾經是伊斯蘭世界最繁華的城市,貴為奧瑪雅王朝的首都。直到十二世紀,該城依然餘威猶存,是當時黎凡特城邦中最強大的城市之一。因而,當第二次十字軍放棄攻擊艾德薩、要選擇新目標時,很自然地就把眼光投到這座歷史名城之上。 這一次遠征浩浩蕩蕩,有法王路易七世的法蘭西軍隊,
Thumbnail
第二次十字軍矢志收復艾德薩。到了1148年,神羅、法國主力軍好不容易都已抵達近東之時,忽然之間,各方十字軍達成了協議:他們不要打艾德薩了。 這下虛幌一槍,那麼該打哪裡?居然是大馬士革,一座跟耶路撒冷王國有盟約的穆斯林大城。 這次轉換目標,歷來被評價為十字軍史上最愚蠢的失策之一。 第二次十字
Thumbnail
美國徵兵用的是英文,德國徵兵用的是德文。教會在法國召集第二次十字軍呢?當然是古法語……咦?你說是「拉丁文」? 現代人演講,除非能力所限,大概不會刻意挑一個聽眾不懂的語言講話。教會宣傳第二次十字軍的時候則完全不同,他們無視了語言對訊息傳達的重要性。 教宗尤金三世下達教宗詔令後,這份詔令當然就做
Thumbnail
現代地圖往往會把國家的邊界畫得涇渭分明,連帶地繪製前近代國家地圖時,也如此套用。實際上前近代國家的邊界控制往往都很薄弱。即使真有定約劃界,邊境也是「多孔的」,根本不能真的完全控制人員進出。於是,哪裡是敵境?哪裡是友境?就是個使第二次十字軍吃了大苦頭的嚴重麻煩。 康拉德三世率領的神羅軍(黃色路線
Thumbnail
勇者薩拉丁死後四年,曾經團結在他手上的「阿尤布帝國」,如今迅速四分五裂,征戰不休。而敵人蠢蠢欲動:曾經讓薩拉丁恐懼的神聖羅馬帝國大軍,再次來臨。 在第三次十字軍時,因為皇帝腓特烈.巴巴羅薩很雖小地在河中意外身亡,神羅大軍走到一半,自行解體。 而在1197年,腓特烈的兒子「海因利希六世」不只是
Thumbnail
在第三次十字軍的三大君主中,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紅鬍子腓特烈」,本來是最可怕的一支力量。 紅鬍子當時,已經把神聖羅馬帝國,塑造成全西歐最強大的政治力量,兵源財源,皆極為雄厚。 他本人征戰多年,經驗老到,年輕之時,還曾經參與第二次十字軍,出征伊斯蘭。武略不可小視。 而在參加第三次十字軍時,紅鬍
Thumbnail
今日的環波羅的海地區,包括北德、丹麥、波蘭、波羅的海三小國、芬蘭……等等地方,似乎誰也不會懷疑,是屬於「歐洲基督教文明」的領域。然而,若我們把時間倒推回八百多年,則並非如此。當時在易北河以東,「基督教/非基督教」依然在拉鋸之中,大批斯拉夫人居住於今日德、波一帶,並未受洗,仍崇拜著異教諸神。不同信仰間
Thumbnail
憑渣力單身的偽.單身貴族,格奧爾格.威廉…… 作為神聖羅馬帝國最顯赫的貴族世系之一,韋爾夫家族的公子,格奧爾格.威廉本來已經答應跟另一個顯赫世系,選侯國「法爾茲」的公主,蘇菲亞訂婚。這是門當戶對的政治婚姻,公主本人也樂意,原來是皆大歡喜的。 沒想到格奧爾格.威廉不久前往威尼斯度假,結果在度假
Thumbnail
對前現代的歐洲貴族婦女來說,婚外情不只是玩火而已,有時更是一場押上性命的豪賭。 時間來到1694年,7月1日,德意志漢諾威的萊納宮。此時當地的儲君夫婦,喬治.路德維克公子以及蘇菲亞.多蘿西夫人,已經結婚十多年了。兩人都已對這場政治婚姻感到十分痛苦,並都有了外遇對象。 蘇菲亞.多蘿西的情人是一
Thumbnail
分遺產的時候,獨厚長子大概是最被人賭爛的行為。這點對歐洲貴族也不例外。 在十七世紀末期,布倫斯威克—呂納堡公爵,恩內斯特.奧古斯塔好不容易完整繼承下整個公國。他不想死後領土又在兒子間瓜分成一片一片的,於是偷偷請求神羅皇帝,讓他在公國推動「長子繼承制」,把所有領土都留給長子喬治.路德維克,其他的
Thumbnail
今日敘利亞的首都大馬士革在中世紀,曾經是伊斯蘭世界最繁華的城市,貴為奧瑪雅王朝的首都。直到十二世紀,該城依然餘威猶存,是當時黎凡特城邦中最強大的城市之一。因而,當第二次十字軍放棄攻擊艾德薩、要選擇新目標時,很自然地就把眼光投到這座歷史名城之上。 這一次遠征浩浩蕩蕩,有法王路易七世的法蘭西軍隊,
Thumbnail
第二次十字軍矢志收復艾德薩。到了1148年,神羅、法國主力軍好不容易都已抵達近東之時,忽然之間,各方十字軍達成了協議:他們不要打艾德薩了。 這下虛幌一槍,那麼該打哪裡?居然是大馬士革,一座跟耶路撒冷王國有盟約的穆斯林大城。 這次轉換目標,歷來被評價為十字軍史上最愚蠢的失策之一。 第二次十字
Thumbnail
美國徵兵用的是英文,德國徵兵用的是德文。教會在法國召集第二次十字軍呢?當然是古法語……咦?你說是「拉丁文」? 現代人演講,除非能力所限,大概不會刻意挑一個聽眾不懂的語言講話。教會宣傳第二次十字軍的時候則完全不同,他們無視了語言對訊息傳達的重要性。 教宗尤金三世下達教宗詔令後,這份詔令當然就做
Thumbnail
現代地圖往往會把國家的邊界畫得涇渭分明,連帶地繪製前近代國家地圖時,也如此套用。實際上前近代國家的邊界控制往往都很薄弱。即使真有定約劃界,邊境也是「多孔的」,根本不能真的完全控制人員進出。於是,哪裡是敵境?哪裡是友境?就是個使第二次十字軍吃了大苦頭的嚴重麻煩。 康拉德三世率領的神羅軍(黃色路線
Thumbnail
東羅馬/拜占庭帝國跟東方的大遼國有什麼關係嗎?直觀上沒有,實際上可能遼國要為東羅馬的衰亡背點間接責任。 之前說到過,每當歐亞大草原出現超級草原帝國時,它所引起的骨牌效應,往往會把人群推到東羅馬那邊,造成極其深遠的影響。契丹/大遼興起時也不例外。 有一種說法即認為,當契丹/大遼在十世紀開始崛起
屈出律與阿列克賽四世
485
Thumbnail
(一)土耳其語消失的揚抑符 語言都是變化的。有些規則即使還存在於文法知識中,依然會在日常生活中漸漸棄置不用。 比如說,土耳其語的字母中有些帶著帽帽(稱之為揚抑符,circumflex),例如â(a-circumflex),我的教科書卻完全沒有標明它們的存在。 一查之下才發現,似乎連土耳其語
Thumbnail
(一)兀魯思的意思 先前有讀者講道,「金帳汗國」在蒙古帝國的文獻中,又被稱為「朮赤兀魯思」。這個兀魯思是蒙古語「Ulus」的音譯,當時是「邦國」的意思。金帳汗國自己據說叫自己Ulug Ulus,意思是「大國」。 而這個字也不只是歷史堆中的故事而已,現在各大蒙古、突厥語言依然使用ulus這個詞
Thumbnail
(一)拜占庭弓騎兵 拜占庭帝國其實也是有弓騎兵的。並且是直接從草原遊牧民族的戰技學習而來,包括喜聞樂見的複合弓、馬上射擊的能力……等等。 他們至少能從三個方向接觸到遊牧民族的戰法: 從東歐大草原南下的族群(匈人、阿瓦爾人……) 從高加索北側來的族群(可薩人……) 東面來的族群(波斯帝國
薩萊名字二次探討
302
不死衛士
501
Thumbnail
本版時不時會有讀者問,為什麼俄羅斯帝國和波斯的頭銜都有個沙字?彼此有關係嗎? 這裡再次科普一下,俄國的「沙皇」(царь)依然是個源自羅馬的頭銜,是「凱撒」(Caesar)進入斯拉夫語言後的轉音和省音。除了俄羅斯人外,塞爾維亞人、保加利亞人等等都使用過沙皇銜。 而斯拉夫人使用凱撒之始,濫觴則
Thumbnail
東羅馬/拜占庭帝國跟東方的大遼國有什麼關係嗎?直觀上沒有,實際上可能遼國要為東羅馬的衰亡背點間接責任。 之前說到過,每當歐亞大草原出現超級草原帝國時,它所引起的骨牌效應,往往會把人群推到東羅馬那邊,造成極其深遠的影響。契丹/大遼興起時也不例外。 有一種說法即認為,當契丹/大遼在十世紀開始崛起
屈出律與阿列克賽四世
485
Thumbnail
(一)土耳其語消失的揚抑符 語言都是變化的。有些規則即使還存在於文法知識中,依然會在日常生活中漸漸棄置不用。 比如說,土耳其語的字母中有些帶著帽帽(稱之為揚抑符,circumflex),例如â(a-circumflex),我的教科書卻完全沒有標明它們的存在。 一查之下才發現,似乎連土耳其語
Thumbnail
(一)兀魯思的意思 先前有讀者講道,「金帳汗國」在蒙古帝國的文獻中,又被稱為「朮赤兀魯思」。這個兀魯思是蒙古語「Ulus」的音譯,當時是「邦國」的意思。金帳汗國自己據說叫自己Ulug Ulus,意思是「大國」。 而這個字也不只是歷史堆中的故事而已,現在各大蒙古、突厥語言依然使用ulus這個詞
Thumbnail
(一)拜占庭弓騎兵 拜占庭帝國其實也是有弓騎兵的。並且是直接從草原遊牧民族的戰技學習而來,包括喜聞樂見的複合弓、馬上射擊的能力……等等。 他們至少能從三個方向接觸到遊牧民族的戰法: 從東歐大草原南下的族群(匈人、阿瓦爾人……) 從高加索北側來的族群(可薩人……) 東面來的族群(波斯帝國
薩萊名字二次探討
302
不死衛士
501
Thumbnail
本版時不時會有讀者問,為什麼俄羅斯帝國和波斯的頭銜都有個沙字?彼此有關係嗎? 這裡再次科普一下,俄國的「沙皇」(царь)依然是個源自羅馬的頭銜,是「凱撒」(Caesar)進入斯拉夫語言後的轉音和省音。除了俄羅斯人外,塞爾維亞人、保加利亞人等等都使用過沙皇銜。 而斯拉夫人使用凱撒之始,濫觴則
Thumbnail
東羅馬/拜占庭帝國跟東方的大遼國有什麼關係嗎?直觀上沒有,實際上可能遼國要為東羅馬的衰亡背點間接責任。 之前說到過,每當歐亞大草原出現超級草原帝國時,它所引起的骨牌效應,往往會把人群推到東羅馬那邊,造成極其深遠的影響。契丹/大遼興起時也不例外。 有一種說法即認為,當契丹/大遼在十世紀開始崛起
Thumbnail
萬里長城和君士坦丁堡比較起來誰厲害?這是本板最近有很多讀者問的問題。 島嶼人認為,不同類型的東西無法比較,君士坦丁堡作為首都,與萬里長城的性質本就全然不同。君士坦丁堡該對標的對象是北京城一類的首都。 羅馬史上與萬里長城比較類似的東西,應該是各式邊境防禦系統,稱之為Limes,以及哈德良長城之
鄭成功的日本弟弟?
201
顏思齊故事
566
川口長孺之鄭芝龍
184
Thumbnail
在朝鮮王朝的意識形態中,到十八世紀為止,即使是相對開明的士人,也是否定滿清作為「中華上國」的地位。 曾經在乾隆末年遊歷中國的朝鮮士人朴趾源,就在遊覽筆記《熱河日記》中,完全不將滿清稱為「上國」或「中華」。 但這並不全是因為他認為滿清是「比較落後」的「胡」,更多來自於朝鮮的君臣觀念。 他表示
Thumbnail
地圖不僅僅只是呈現地理知識而已,它同時也是一種能用於戰爭的「軍事機密」。 外敵本來不知道哪裡可以走、哪裡有城池,你一畫出來,人家還沒來就有基本概念了。 因而,儘管現代地圖氾濫,古代地圖其實是不能隨便畫的,尤其是地圖上若畫出軍事設施,更是禁忌。 在明治時代的日本,就有那麼一次「私通清國」案件
Thumbnail
對於朝鮮王朝來說,大明乃是正義的宗主國,別具意義。 這是因為大明不只是首次冊封朝鮮王朝的宗主國,還曾經在日本入侵朝鮮時,派大軍協助朝鮮復國。 所以,在朝鮮王朝的上層階級眼中,大明對朝鮮是有再造之恩的「上國」,遠非用武力強迫朝鮮屈服的大清可以比擬。 一直到大明已經滅亡很久很久以後,朝鮮內部,
Thumbnail
東羅馬/拜占庭帝國跟東方的大遼國有什麼關係嗎?直觀上沒有,實際上可能遼國要為東羅馬的衰亡背點間接責任。 之前說到過,每當歐亞大草原出現超級草原帝國時,它所引起的骨牌效應,往往會把人群推到東羅馬那邊,造成極其深遠的影響。契丹/大遼興起時也不例外。 有一種說法即認為,當契丹/大遼在十世紀開始崛起
Thumbnail
萬里長城和君士坦丁堡比較起來誰厲害?這是本板最近有很多讀者問的問題。 島嶼人認為,不同類型的東西無法比較,君士坦丁堡作為首都,與萬里長城的性質本就全然不同。君士坦丁堡該對標的對象是北京城一類的首都。 羅馬史上與萬里長城比較類似的東西,應該是各式邊境防禦系統,稱之為Limes,以及哈德良長城之
鄭成功的日本弟弟?
201
顏思齊故事
566
川口長孺之鄭芝龍
184
Thumbnail
在朝鮮王朝的意識形態中,到十八世紀為止,即使是相對開明的士人,也是否定滿清作為「中華上國」的地位。 曾經在乾隆末年遊歷中國的朝鮮士人朴趾源,就在遊覽筆記《熱河日記》中,完全不將滿清稱為「上國」或「中華」。 但這並不全是因為他認為滿清是「比較落後」的「胡」,更多來自於朝鮮的君臣觀念。 他表示
Thumbnail
地圖不僅僅只是呈現地理知識而已,它同時也是一種能用於戰爭的「軍事機密」。 外敵本來不知道哪裡可以走、哪裡有城池,你一畫出來,人家還沒來就有基本概念了。 因而,儘管現代地圖氾濫,古代地圖其實是不能隨便畫的,尤其是地圖上若畫出軍事設施,更是禁忌。 在明治時代的日本,就有那麼一次「私通清國」案件
Thumbnail
對於朝鮮王朝來說,大明乃是正義的宗主國,別具意義。 這是因為大明不只是首次冊封朝鮮王朝的宗主國,還曾經在日本入侵朝鮮時,派大軍協助朝鮮復國。 所以,在朝鮮王朝的上層階級眼中,大明對朝鮮是有再造之恩的「上國」,遠非用武力強迫朝鮮屈服的大清可以比擬。 一直到大明已經滅亡很久很久以後,朝鮮內部,
第四次十字軍前夕
465
Thumbnail
勇者薩拉丁死後四年,曾經團結在他手上的「阿尤布帝國」,如今迅速四分五裂,征戰不休。而敵人蠢蠢欲動:曾經讓薩拉丁恐懼的神聖羅馬帝國大軍,再次來臨。 在第三次十字軍時,因為皇帝腓特烈.巴巴羅薩很雖小地在河中意外身亡,神羅大軍走到一半,自行解體。 而在1197年,腓特烈的兒子「海因利希六世」不只是
Thumbnail
大家都喜歡「高手在民間」的故事,什麼掃地阿伯其實是公司CEO、或者少林寺掃地僧人其實是全寺最強高手之類的故事。 中世紀旅者伊本.巴圖塔也不例外。只是他津津樂道的是他自己的故事:他真的鬧了次烏龍。 那時他旅行到了荷爾姆茲海峽,也就是波斯灣連接阿拉伯海的出口。此時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海上通路之一,近
Thumbnail
伊本.巴圖塔曾有過一次差點被嚮導「謀財害命」的經驗,導遊是真的不能亂找的。 那時伊本.巴圖塔正在前往阿曼的道路上,人在阿拉伯半島南岸。 他和一個印度來的朝聖同伴聽說中途有個叫「蓋勒哈特」的城市可以休整,於是又餓又累的兩人,就高興地雇用了一個看起來親切、友善、笑起來一口白牙的本地嚮導。 剛開
伊本.巴圖塔與潛水夫
429
Thumbnail
伊本.巴圖塔曾經有過一次不小心誤闖「嘩變軍隊」的經驗——或者說,他在修院待著待著,忽然那裡就變成了兵變的軍營。 故事發生在他離開東非的基爾瓦城後。 他來東非的時候神神秘秘的,完全不講為什麼來東非。回去的時候也一樣: 你以為他會講點回程在幹嘛,完全沒有。直接「閃現」回葉門地區,活像是有人在看遊戲
Thumbnail
伊本.巴圖塔在前往傳說中的「黃金國」馬里帝國以前,曾先到過另一個黃金大國:東非的基爾瓦蘇丹國(Kilwa Sultanate)。 先聲明一下,基爾瓦城不產黃金,但他們控制了非洲的索法拉,可以從那裡拿到黃金來源,結果讓基爾瓦這座海岸城市,變得Super 富有。 基爾瓦蘇丹窮得只剩下錢,當然樂於
第四次十字軍前夕
465
Thumbnail
勇者薩拉丁死後四年,曾經團結在他手上的「阿尤布帝國」,如今迅速四分五裂,征戰不休。而敵人蠢蠢欲動:曾經讓薩拉丁恐懼的神聖羅馬帝國大軍,再次來臨。 在第三次十字軍時,因為皇帝腓特烈.巴巴羅薩很雖小地在河中意外身亡,神羅大軍走到一半,自行解體。 而在1197年,腓特烈的兒子「海因利希六世」不只是
Thumbnail
大家都喜歡「高手在民間」的故事,什麼掃地阿伯其實是公司CEO、或者少林寺掃地僧人其實是全寺最強高手之類的故事。 中世紀旅者伊本.巴圖塔也不例外。只是他津津樂道的是他自己的故事:他真的鬧了次烏龍。 那時他旅行到了荷爾姆茲海峽,也就是波斯灣連接阿拉伯海的出口。此時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海上通路之一,近
Thumbnail
伊本.巴圖塔曾有過一次差點被嚮導「謀財害命」的經驗,導遊是真的不能亂找的。 那時伊本.巴圖塔正在前往阿曼的道路上,人在阿拉伯半島南岸。 他和一個印度來的朝聖同伴聽說中途有個叫「蓋勒哈特」的城市可以休整,於是又餓又累的兩人,就高興地雇用了一個看起來親切、友善、笑起來一口白牙的本地嚮導。 剛開
伊本.巴圖塔與潛水夫
429
Thumbnail
伊本.巴圖塔曾經有過一次不小心誤闖「嘩變軍隊」的經驗——或者說,他在修院待著待著,忽然那裡就變成了兵變的軍營。 故事發生在他離開東非的基爾瓦城後。 他來東非的時候神神秘秘的,完全不講為什麼來東非。回去的時候也一樣: 你以為他會講點回程在幹嘛,完全沒有。直接「閃現」回葉門地區,活像是有人在看遊戲
Thumbnail
伊本.巴圖塔在前往傳說中的「黃金國」馬里帝國以前,曾先到過另一個黃金大國:東非的基爾瓦蘇丹國(Kilwa Sultanate)。 先聲明一下,基爾瓦城不產黃金,但他們控制了非洲的索法拉,可以從那裡拿到黃金來源,結果讓基爾瓦這座海岸城市,變得Super 富有。 基爾瓦蘇丹窮得只剩下錢,當然樂於
康堤基號
517
Thumbnail
荷賽.馬蒂是古巴歷史定位中最接近「古巴國父」的人物。雖然他其實不是最老資格的獨立運動份子,不過他的理論性文章和文學在圈子中非常有份量。現在在古巴,還有一堆地名和機構是用他命名的。 & 圖片來源: Wiki Commons, "José Martí retrato hecho en Nuev
哥倫比亞也有迦太基城
589
Thumbnail
在西班牙帝國的美洲征服中,他們遇到了兩個規模宏大的大帝國:阿茲特克,與印加。 其中印加是真正的帝國,阿茲特克則像是由特諾奇提特蘭霸權領導的城邦聯盟。但無論如何,二者皆廣土眾民。 母國在大洋另一頭的西班牙帝國,自然得設法以極少的人數,來統治人數眾多的當地人。為此一些調整是必要的。而這些統治技術,若
失落的阿茲特克國都
378
Thumbnail
說到古巴革命,很多人會想到卡斯楚、切格瓦拉、古巴導彈危機。但古巴革命並不是從1959年才開始發生。其根源早在百年前即已種下。 在近百年前的1868年,古巴就爆發了一場漫長的獨立戰爭。這場戰爭斷斷續續持續到1898年,美西戰爭結束為止。因長度有不同的算法:十年戰爭(1868-1878)、三十年戰爭(
Thumbnail
p.s. 更正:西班牙帝國的技術也有很多是從葡萄牙的海外殖民事業發展而來的。葡帝國最早,西班牙後來居上。 前陣子在講古代帝國為何有時故意不擴張時,有人提及西班牙帝國。那麼我們今天就來聊聊這個史上第一個超級殖民帝國吧。 歷來西班牙帝國有許多惡名,保守、殘虐、不懂經營、剝削……等等。 有些是事實,
康堤基號
517
Thumbnail
荷賽.馬蒂是古巴歷史定位中最接近「古巴國父」的人物。雖然他其實不是最老資格的獨立運動份子,不過他的理論性文章和文學在圈子中非常有份量。現在在古巴,還有一堆地名和機構是用他命名的。 & 圖片來源: Wiki Commons, "José Martí retrato hecho en Nuev
哥倫比亞也有迦太基城
589
Thumbnail
在西班牙帝國的美洲征服中,他們遇到了兩個規模宏大的大帝國:阿茲特克,與印加。 其中印加是真正的帝國,阿茲特克則像是由特諾奇提特蘭霸權領導的城邦聯盟。但無論如何,二者皆廣土眾民。 母國在大洋另一頭的西班牙帝國,自然得設法以極少的人數,來統治人數眾多的當地人。為此一些調整是必要的。而這些統治技術,若
失落的阿茲特克國都
378
Thumbnail
說到古巴革命,很多人會想到卡斯楚、切格瓦拉、古巴導彈危機。但古巴革命並不是從1959年才開始發生。其根源早在百年前即已種下。 在近百年前的1868年,古巴就爆發了一場漫長的獨立戰爭。這場戰爭斷斷續續持續到1898年,美西戰爭結束為止。因長度有不同的算法:十年戰爭(1868-1878)、三十年戰爭(
Thumbnail
p.s. 更正:西班牙帝國的技術也有很多是從葡萄牙的海外殖民事業發展而來的。葡帝國最早,西班牙後來居上。 前陣子在講古代帝國為何有時故意不擴張時,有人提及西班牙帝國。那麼我們今天就來聊聊這個史上第一個超級殖民帝國吧。 歷來西班牙帝國有許多惡名,保守、殘虐、不懂經營、剝削……等等。 有些是事實,
盧蒙巴
162
大辛巴威遺跡
601
Thumbnail
先前曾經說過,在歷史上,北非與伊比利半島一直關係密切,許多時候甚至算是同一個歷史區域。 在這點上,穆斯林統治伊比利半島的「安達盧斯」時期,也是不例外的。在穆斯林政權於半島長達七百餘年的存在時間中,北非在政治、軍事、經濟和文化上,一直對半島穆斯林產生極為重大的影響。 一、北非人才庫
盧蒙巴
162
大辛巴威遺跡
601
Thumbnail
先前曾經說過,在歷史上,北非與伊比利半島一直關係密切,許多時候甚至算是同一個歷史區域。 在這點上,穆斯林統治伊比利半島的「安達盧斯」時期,也是不例外的。在穆斯林政權於半島長達七百餘年的存在時間中,北非在政治、軍事、經濟和文化上,一直對半島穆斯林產生極為重大的影響。 一、北非人才庫
Thumbnail
這個標題看起來很像張飛打岳飛,但闖入東歐的維京人首領自號可汗,卻是有一點史料證據的。 在公元九世紀時,一支拜占庭史團來到今日德國的英格爾海姆(Ingelheim),拜訪法蘭克人的皇帝「虔誠者路易」。記錄下這段歷史的特華主教,普羅登修斯(Prudentius of Troyes),就寫道: 「
Thumbnail
若說在拜占庭的瓦蘭吉衛隊中,哪個戰士最聲名顯著,那非挪威的「厲政王」哈拉爾(Harald Hardrade)莫屬。 這名維京大戰士,曾經效力於拜占庭的軍隊中,長達十五年之久,一度成為執掌一大批瓦蘭吉衛隊的隊長,跟隨拜占庭將軍,征戰四方,足跡遍佈義大利、巴爾幹、乃至於近東的戰場。 不過,哈拉爾
長腳的維京長船
341
所向無敵的維京戰士?
603
哥特蘭的維京寶藏
412
Thumbnail
維京人是怎麼接受基督教的?國王碩大無比的拳頭就是其中的道理之一。 在挪威基督教化的過程中,其中一位國王「歐拉夫.哈拉爾松」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古書稱其「讓所有人皈依正確的信仰」。 而歐拉夫先生作為一名稱職的維京國王,當然不是靠口舌征服挪威人的心。他的基督信仰靠著自己與手下的刀劍傳播。 有一
《十字架之夢》
274
Thumbnail
在公元1013年,統治英格蘭的威賽克斯王朝,阿爾弗雷德大王的子孫們,面臨到了一次強大的維京入侵:由丹麥國王史文率領的大軍,在當年八月前登陸肯特郡。 英格蘭北方貴族望風披靡。中世紀編年史《盎格魯—薩克遜編年史》這樣寫道: 「在八月來臨之前,斯文國王率領他的艦隊抵達桑威奇。他迅速穿越東盎格利亞,進入
Thumbnail
這個標題看起來很像張飛打岳飛,但闖入東歐的維京人首領自號可汗,卻是有一點史料證據的。 在公元九世紀時,一支拜占庭史團來到今日德國的英格爾海姆(Ingelheim),拜訪法蘭克人的皇帝「虔誠者路易」。記錄下這段歷史的特華主教,普羅登修斯(Prudentius of Troyes),就寫道: 「
Thumbnail
若說在拜占庭的瓦蘭吉衛隊中,哪個戰士最聲名顯著,那非挪威的「厲政王」哈拉爾(Harald Hardrade)莫屬。 這名維京大戰士,曾經效力於拜占庭的軍隊中,長達十五年之久,一度成為執掌一大批瓦蘭吉衛隊的隊長,跟隨拜占庭將軍,征戰四方,足跡遍佈義大利、巴爾幹、乃至於近東的戰場。 不過,哈拉爾
長腳的維京長船
341
所向無敵的維京戰士?
603
哥特蘭的維京寶藏
412
Thumbnail
維京人是怎麼接受基督教的?國王碩大無比的拳頭就是其中的道理之一。 在挪威基督教化的過程中,其中一位國王「歐拉夫.哈拉爾松」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古書稱其「讓所有人皈依正確的信仰」。 而歐拉夫先生作為一名稱職的維京國王,當然不是靠口舌征服挪威人的心。他的基督信仰靠著自己與手下的刀劍傳播。 有一
《十字架之夢》
274
Thumbnail
在公元1013年,統治英格蘭的威賽克斯王朝,阿爾弗雷德大王的子孫們,面臨到了一次強大的維京入侵:由丹麥國王史文率領的大軍,在當年八月前登陸肯特郡。 英格蘭北方貴族望風披靡。中世紀編年史《盎格魯—薩克遜編年史》這樣寫道: 「在八月來臨之前,斯文國王率領他的艦隊抵達桑威奇。他迅速穿越東盎格利亞,進入
Thumbnail
今日,在葡萄牙的首都里斯本,有一座美輪美奐的修道院,「城外聖文森特修道院」(Mosteiro de São Vicente de Fora)。 當遊客經過這座宏偉的建築時,可能會讚嘆它哥德式、巴洛克融為一體的混合風格,感受到數百年來巧奪天工的建築技術。較少人注意到的是,聖文森特修道院的起源其實
Thumbnail
在第二次十字軍如火如荼進行的不久前,在遙遠的東方,伊斯蘭剛剛蒙受巨大的挫折,後果遠比十字軍嚴重N倍。 在二十餘年前,女真人的金國剛剛滅了大遼。但契丹皇族耶律大石逃過一劫。他向西遠征,竟在中亞重新創下遼國的霸業。史稱西遼。 就在第二十字軍不過幾年之前,耶律大石與稱霸波斯、中亞的塞爾柱大蘇丹桑賈爾決
Thumbnail
《中斷的天命》講到葡萄牙開始海上探險時,背後的驅動精神依然與十字軍有關。它指出這常被人忽略的重點實在是令人讚許的。本書說道: 「(航海家)亨利的書信和告示告訴我們他本來把自己看作是一名十字軍,想要通過戰勝摩爾人(Moors)來證明自己是一位偉大的基督教君王並且要為了基督教尋找新的靈魂來加以拯救
Thumbnail
今天,無論是東亞,還是歐洲,大概都沒有多少人知道努曼提亞(Numantia)在哪。但在公元前二世紀末,羅馬共和時代,這座城鎮卻大大有名,可說是羅馬人的眼中釘、肉中刺。 這座城鎮位於伊比利半島,是凱爾特人堅守的堡壘。當凱爾特人起兵反抗羅馬統治時,努曼提亞的守軍多次挫敗羅馬軍隊,成為凱爾特反抗的核心勢
Thumbnail
從公元前155年開始,羅馬人在伊比利半島的統治,面對了本地人的強力反抗。其中,盧西塔尼亞人在經歷可怕的屠殺、殺降事件以後,在公元前149年,似乎已來到強弩之末。 在公元前149-148年,盧西塔尼亞軍隊再度大敗於羅馬人。他們遭到羅馬軍隊重重圍困。窮途末路之下,有人提議投降羅馬。儘管遭受過羅馬欺騙,
Thumbnail
面對伊比利半島,羅馬人並不輕鬆。長達兩百年左右的「征服史」中。從公元前155-154年開始的二十年,則是羅馬征服中最黑暗血腥的時代。 此時,為反抗羅馬統治,半島本地人,凱爾特人與盧西塔尼亞人相繼舉事。史稱「努曼廷戰爭」(Numantine War)與「火焰戰爭」(War of Fire)。 在鎮
Thumbnail
「西方人探索新航路、殖民就是為了三個G:God, Glory, Gold!」 以前有位老教授這麼跟我評論。蠻有趣的見解,印象令人深刻。那麼:問題來了: 這三個G,哪一個比較重要呢? 現代人看來,順序大概是Gold>Glory>God。甚至有時候宗教被當成是擴張的藉口。 不過,我的想法是剛好顛
Thumbnail
今日,在葡萄牙的首都里斯本,有一座美輪美奐的修道院,「城外聖文森特修道院」(Mosteiro de São Vicente de Fora)。 當遊客經過這座宏偉的建築時,可能會讚嘆它哥德式、巴洛克融為一體的混合風格,感受到數百年來巧奪天工的建築技術。較少人注意到的是,聖文森特修道院的起源其實
Thumbnail
在第二次十字軍如火如荼進行的不久前,在遙遠的東方,伊斯蘭剛剛蒙受巨大的挫折,後果遠比十字軍嚴重N倍。 在二十餘年前,女真人的金國剛剛滅了大遼。但契丹皇族耶律大石逃過一劫。他向西遠征,竟在中亞重新創下遼國的霸業。史稱西遼。 就在第二十字軍不過幾年之前,耶律大石與稱霸波斯、中亞的塞爾柱大蘇丹桑賈爾決
Thumbnail
《中斷的天命》講到葡萄牙開始海上探險時,背後的驅動精神依然與十字軍有關。它指出這常被人忽略的重點實在是令人讚許的。本書說道: 「(航海家)亨利的書信和告示告訴我們他本來把自己看作是一名十字軍,想要通過戰勝摩爾人(Moors)來證明自己是一位偉大的基督教君王並且要為了基督教尋找新的靈魂來加以拯救
Thumbnail
今天,無論是東亞,還是歐洲,大概都沒有多少人知道努曼提亞(Numantia)在哪。但在公元前二世紀末,羅馬共和時代,這座城鎮卻大大有名,可說是羅馬人的眼中釘、肉中刺。 這座城鎮位於伊比利半島,是凱爾特人堅守的堡壘。當凱爾特人起兵反抗羅馬統治時,努曼提亞的守軍多次挫敗羅馬軍隊,成為凱爾特反抗的核心勢
Thumbnail
從公元前155年開始,羅馬人在伊比利半島的統治,面對了本地人的強力反抗。其中,盧西塔尼亞人在經歷可怕的屠殺、殺降事件以後,在公元前149年,似乎已來到強弩之末。 在公元前149-148年,盧西塔尼亞軍隊再度大敗於羅馬人。他們遭到羅馬軍隊重重圍困。窮途末路之下,有人提議投降羅馬。儘管遭受過羅馬欺騙,
Thumbnail
面對伊比利半島,羅馬人並不輕鬆。長達兩百年左右的「征服史」中。從公元前155-154年開始的二十年,則是羅馬征服中最黑暗血腥的時代。 此時,為反抗羅馬統治,半島本地人,凱爾特人與盧西塔尼亞人相繼舉事。史稱「努曼廷戰爭」(Numantine War)與「火焰戰爭」(War of Fire)。 在鎮
Thumbnail
「西方人探索新航路、殖民就是為了三個G:God, Glory, Gold!」 以前有位老教授這麼跟我評論。蠻有趣的見解,印象令人深刻。那麼:問題來了: 這三個G,哪一個比較重要呢? 現代人看來,順序大概是Gold>Glory>God。甚至有時候宗教被當成是擴張的藉口。 不過,我的想法是剛好顛
Thumbnail
一、 同一段歷史,換一個視角往往會有相當不同的評價。例如拜占庭圈子中盛讚的馬其頓巔峰,換到保加利亞當代史學的視角,就變成: 「希臘人奴役時期」 二、 「反戰」成為一股普遍思潮是相當現代的事情。在中世紀的地中海世界,人們對戰爭和暴力的接受度遠比今日高很多倍。個別人當然會哀嘆戰爭的破壞,
Thumbnail
在討論歷史的時候,很容易陷入「全有或全無」,「黑白兩分」的處境。 然而,歷史往往就是一堆的灰色地帶,沒有很清楚的界線。 你能找到一堆自相矛盾的事例,這會使描繪「灰色」時,越發複雜曲折,卻沒有辦法因為找到A事證,就直接說相反的B事例是「假的」。 例如,我講過很多次,促使中世紀西歐人參加十字軍時,
Thumbnail
史料最簡單的運用方式,就是摘取其內文的紀載內容。不過,在一個專業史學家眼中,史料的價值遠遠不止於上面的文字。它從裡到外,全都是故事。 在面向大眾的通俗歷史書《羅馬皇帝》(中譯版由麥田在2024年出版)中,古典學家瑪莉.畢爾德,就曾以羅馬文學家,小普林尼的一篇作品《頌辭》(Panegyricus
Thumbnail
本傳 分析 十字軍是三流貴族搶土地嗎? 資料 《戰鬥之樹》(Tree of Battles ) 圖片 阿金庫爾之戰的畫作與十字軍 歷史人物 十字軍人物介紹:皇帝阿列克賽一世 史學家 史蒂文.朗西曼(Steven Runciman)
Thumbnail
一、 同一段歷史,換一個視角往往會有相當不同的評價。例如拜占庭圈子中盛讚的馬其頓巔峰,換到保加利亞當代史學的視角,就變成: 「希臘人奴役時期」 二、 「反戰」成為一股普遍思潮是相當現代的事情。在中世紀的地中海世界,人們對戰爭和暴力的接受度遠比今日高很多倍。個別人當然會哀嘆戰爭的破壞,
Thumbnail
在討論歷史的時候,很容易陷入「全有或全無」,「黑白兩分」的處境。 然而,歷史往往就是一堆的灰色地帶,沒有很清楚的界線。 你能找到一堆自相矛盾的事例,這會使描繪「灰色」時,越發複雜曲折,卻沒有辦法因為找到A事證,就直接說相反的B事例是「假的」。 例如,我講過很多次,促使中世紀西歐人參加十字軍時,
Thumbnail
史料最簡單的運用方式,就是摘取其內文的紀載內容。不過,在一個專業史學家眼中,史料的價值遠遠不止於上面的文字。它從裡到外,全都是故事。 在面向大眾的通俗歷史書《羅馬皇帝》(中譯版由麥田在2024年出版)中,古典學家瑪莉.畢爾德,就曾以羅馬文學家,小普林尼的一篇作品《頌辭》(Panegyricus
Thumbnail
本傳 分析 十字軍是三流貴族搶土地嗎? 資料 《戰鬥之樹》(Tree of Battles ) 圖片 阿金庫爾之戰的畫作與十字軍 歷史人物 十字軍人物介紹:皇帝阿列克賽一世 史學家 史蒂文.朗西曼(Steven Runci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