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mbnail
我在即興舞蹈課的小領悟! 這次我們嘗試跟一個「媒材」一起合作共舞—「麻將紙」,如果你有打過麻將,應該知道,麻將在紙墊上搓來搓去時,會發出沙沙沙的響亮聲音,我以前從來沒有真正摸過麻將紙,因為我不會打麻將,所以這是我第一次接觸它,才發現....它是牛皮紙材質。 剛開始我們先花了一點時間觀察這
Thumbnail
人生有一個很重要的功課,就是——如何和「失落」相處。 活到我這個年紀,我越來越明白,我們的人生,不可能完全照著計劃走。事情總是會有變化,如果一切都照著我們的計劃走,那其實是一個完全沒有挑戰、也沒有驚喜的人生,不是嗎? 最近,我遇到一件讓我體會很深的事。 我原本對一件事情有蠻
Thumbnail
踏上與焦慮共處的旅程! 童年的懂事,早早學會承擔 我的焦慮,其實很早就開始了。 小時候,看著媽媽辛苦工作、照顧家庭,我告訴自己要乖一點,要幫忙分擔家事,還要照顧小我七歲的妹妹。那時候的我,很早就懂事,也很早就壓抑。 學生時代的孤單 長大一點,焦慮換了一個模樣。 到了專科時
Thumbnail
孩子的叛逆,潛意識是在保護主控權 前陣子看到一支影片,裡面提到:人類是一種高智慧的動物,而這份智慧從小就開始表現出來,最早的反應是「叛逆」—不想照著大人的想法,想堅持自己的方式。 比如父母會阻止孩子做某些事情,但你會發現孩子從很小的時候就想對抗「我沒得選」的感覺,於是產生逆著走的行為,很多父
Thumbnail
你在對話時,能暢所欲言、感到安全嗎? 在日常生活中,無論是職場會議、家庭晚餐,還是與朋友的閒聊,溝通是我們每天都在經歷的事,所以對話,是人與人之間不可避免的連結方式。 但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有話想說,卻又在心裡反覆斟酌,深怕說出來會造成不必要的誤解、傷害關係,如果在職場上甚至會影響
Thumbnail
圖:AI 最近整理了好多舊照片,所以就好好的整理了我的人生與職涯旅程,於是連接到多次跟客戶之間的對話。 尤其在陪伴一些年輕客戶談職涯時,我發現一件讓我很心疼的事!他們非常焦慮,焦慮做錯決定、害怕走錯一步就萬劫不復,彷彿人生只允許做一次正確的選擇,沒有回頭路。 這讓我回想自己的生命經
Thumbnail
文化深深形塑了我們的價值觀與相處模式,但我也發現,即使文化相同,我們每個人仍然不一樣。 最近,我看了一段異國情侶的影片,主題都是在分享文化差異下的生活趣事。 兩人因為「碗該什麼時候洗」「進去房子要不要脫鞋」這種生活小事產生拉扯,看似微不足道的生活習慣衝突,真的只是文化差異嗎?
Thumbnail
這一陣子有些事情的發生,讓過往的經驗浮現在心裡,所以我覺得這個主題,蠻適合來分享一下,不知道有沒有人跟我一樣有這樣的經驗! 以前我是這樣想的! 如果自認為對別人的建議與期待是出於善意,甚至心裡覺得這樣是「對的」,加上付出自己的耐心和誠意幫助對方,對方應該會改變,變得更好(噗…)。 直到
Thumbnail
在保險業浸泡非常久的一段時間,這個產業強調的就是防範未來,所以那段時間我專注在未來,我必須說實在的,那是我的焦慮感增加,不是防範未來是錯的,而是我太用力的在做這件事情,以至於我沒有辦法好好的「活在當下」享受生活。 就先破題分享了自己曾經有的經驗! 現在我覺得,人生就像在吃一碗飯。 過去
Thumbnail
很多人誤以為,只有在夠有能力、達到足夠的成就之後,才值得被認可、被愛,才有存在的意義。 這種信念乍看之下像是在「激勵自己上進」,但背後也許藏著一種深層的不安與焦慮,我相信還是有真心渴望成長的心,但也可以想想是否有擔心「不夠好」就不配擁有愛與肯定,於是我們不斷追逐目標,不斷設下更高的標準的現象,
Thumbnail
我在即興舞蹈課的小領悟! 這次我們嘗試跟一個「媒材」一起合作共舞—「麻將紙」,如果你有打過麻將,應該知道,麻將在紙墊上搓來搓去時,會發出沙沙沙的響亮聲音,我以前從來沒有真正摸過麻將紙,因為我不會打麻將,所以這是我第一次接觸它,才發現....它是牛皮紙材質。 剛開始我們先花了一點時間觀察這
Thumbnail
人生有一個很重要的功課,就是——如何和「失落」相處。 活到我這個年紀,我越來越明白,我們的人生,不可能完全照著計劃走。事情總是會有變化,如果一切都照著我們的計劃走,那其實是一個完全沒有挑戰、也沒有驚喜的人生,不是嗎? 最近,我遇到一件讓我體會很深的事。 我原本對一件事情有蠻
Thumbnail
踏上與焦慮共處的旅程! 童年的懂事,早早學會承擔 我的焦慮,其實很早就開始了。 小時候,看著媽媽辛苦工作、照顧家庭,我告訴自己要乖一點,要幫忙分擔家事,還要照顧小我七歲的妹妹。那時候的我,很早就懂事,也很早就壓抑。 學生時代的孤單 長大一點,焦慮換了一個模樣。 到了專科時
Thumbnail
孩子的叛逆,潛意識是在保護主控權 前陣子看到一支影片,裡面提到:人類是一種高智慧的動物,而這份智慧從小就開始表現出來,最早的反應是「叛逆」—不想照著大人的想法,想堅持自己的方式。 比如父母會阻止孩子做某些事情,但你會發現孩子從很小的時候就想對抗「我沒得選」的感覺,於是產生逆著走的行為,很多父
Thumbnail
你在對話時,能暢所欲言、感到安全嗎? 在日常生活中,無論是職場會議、家庭晚餐,還是與朋友的閒聊,溝通是我們每天都在經歷的事,所以對話,是人與人之間不可避免的連結方式。 但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有話想說,卻又在心裡反覆斟酌,深怕說出來會造成不必要的誤解、傷害關係,如果在職場上甚至會影響
Thumbnail
圖:AI 最近整理了好多舊照片,所以就好好的整理了我的人生與職涯旅程,於是連接到多次跟客戶之間的對話。 尤其在陪伴一些年輕客戶談職涯時,我發現一件讓我很心疼的事!他們非常焦慮,焦慮做錯決定、害怕走錯一步就萬劫不復,彷彿人生只允許做一次正確的選擇,沒有回頭路。 這讓我回想自己的生命經
Thumbnail
文化深深形塑了我們的價值觀與相處模式,但我也發現,即使文化相同,我們每個人仍然不一樣。 最近,我看了一段異國情侶的影片,主題都是在分享文化差異下的生活趣事。 兩人因為「碗該什麼時候洗」「進去房子要不要脫鞋」這種生活小事產生拉扯,看似微不足道的生活習慣衝突,真的只是文化差異嗎?
Thumbnail
這一陣子有些事情的發生,讓過往的經驗浮現在心裡,所以我覺得這個主題,蠻適合來分享一下,不知道有沒有人跟我一樣有這樣的經驗! 以前我是這樣想的! 如果自認為對別人的建議與期待是出於善意,甚至心裡覺得這樣是「對的」,加上付出自己的耐心和誠意幫助對方,對方應該會改變,變得更好(噗…)。 直到
Thumbnail
在保險業浸泡非常久的一段時間,這個產業強調的就是防範未來,所以那段時間我專注在未來,我必須說實在的,那是我的焦慮感增加,不是防範未來是錯的,而是我太用力的在做這件事情,以至於我沒有辦法好好的「活在當下」享受生活。 就先破題分享了自己曾經有的經驗! 現在我覺得,人生就像在吃一碗飯。 過去
Thumbnail
很多人誤以為,只有在夠有能力、達到足夠的成就之後,才值得被認可、被愛,才有存在的意義。 這種信念乍看之下像是在「激勵自己上進」,但背後也許藏著一種深層的不安與焦慮,我相信還是有真心渴望成長的心,但也可以想想是否有擔心「不夠好」就不配擁有愛與肯定,於是我們不斷追逐目標,不斷設下更高的標準的現象,
Thumbnail
🧨我剛剛通過了 #ICF #PCC(專業教練)筆試,到了第二個里程碑。 這一路走來,真的不容易。😅 先是花了一年半的時間完成 #ICA 學校的課程,經過嚴格的口試筆試畢業。接著要累積滿 100 小時的教練時數,才有資格申請ICF國際教練聯盟認證ACC級別,在 ICF ,ACC
Thumbnail
從一場對話,看見👀 U理論|CBT認知行為理論|肢體療育,與我的真實交會 這幾天,跟朋友閒聊時提到了U型理論,這讓我想起多年前曾上過這個課程,但說實話,我對它並沒有做過多深入的研究,知道它是一個關於組織變革的理論,聽起來很酷,但當初的我沒有場域可以用到。 因為這次對話,我好奇搜尋
Thumbnail
你在對話時,能暢所欲言、感到安全嗎? 在日常生活中,無論是職場會議、家庭晚餐,還是與朋友的閒聊,溝通是我們每天都在經歷的事,所以對話,是人與人之間不可避免的連結方式。 但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有話想說,卻又在心裡反覆斟酌,深怕說出來會造成不必要的誤解、傷害關係,如果在職場上甚至會影響
Thumbnail
這幾年,我每天做一件很簡單的事: 寫下三件讓我覺得感謝的小事,再重新回想當天並寫下一件自己做得還不錯的事,對自己說聲:「你有做到,真不錯。」 一開始只是想驗證心理學家的科學實驗,沒想到這樣的小練習,竟然慢慢改變了我看事情的角度。 我不斷地在推廣這個練習! 有時候客戶或朋友
Thumbnail
觀念是從哪來的呢? 其實都是從我們過去生命經驗一點一滴累積出來的,就像是一副我們每個人獨特的濾鏡。 每當遇到某些情境,大腦會很快去翻找記憶,根據曾經的經驗,給出一套「這是怎麼回事」的詮釋。 但這就是容易讓我們在事情上誤判的關鍵點,這種快速生成的解釋,有時候會和事情本身的客觀事實不太
Thumbnail
你有沒有經常為了還沒有發生的事情感到憂慮? 我有耶!但現在好多了⋯⋯ 想來分享這種對未知的恐懼,其實和我們大腦古老的生存設計有關。 在遠古狩獵時代,大腦必須快速偵測環境中真實的危險(如野生動物),來決定會觸發「戰、逃、僵」哪一個反應來保護我們,這是一個非常有效率的威脅偵測機制,
Thumbnail
情緒的本質:內在導航系統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 某件事發生後,你的心情瞬間被影響,但你卻說不清楚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受,那種感覺我自己覺得很糟糕,因為感覺在霧裡很焦慮,以前我會默默逃掉,現在我會追著這個感覺不斷問自已。 因為,每一個情緒的出現,都有其原因和訊息,它不只是單純
Thumbnail
2024年末&2025年初的「正向心理學」活動帶來的看見 以往我都是和三兩朋友私底下玩這個活動,在2024年底以及2025年年初,我決定用這個正向情緒為框架舉辦幾場活動,名為 「用正向心理學邁向2025想要的自己」 曾經因為這個活動有過很好的感受和反思,所以我很想感受不是我朋友
Thumbnail
我們永遠有選擇 這句話你同意嗎?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時刻出現?覺得自己常常在很多事情上是別無選擇的!比如在家庭,在職場上都很無奈,有時候仿佛整個世界都由不得我,能做的只有沉默,私底下憤怒或難過,就是無力改變什麼. 昨天主日內容講到了在面對不公平、羞辱、議論時該如何應對,讓我想起生命經驗面對這
Thumbnail
那個圖片比較像你呢? 不爽 -> 很不爽 ->爆炸(超級不爽)->炸完別人後就愧疚 悶 -> 壓抑 -> 自爆(遷怒他人或身體健康出狀況) -> 自憐或自責 很多人在表達情緒時,常常發生兩種極端表現,比如像熱炒鍋式的情緒爆炒,或是像悶燒鍋的情緒壓抑。
Thumbnail
🧨我剛剛通過了 #ICF #PCC(專業教練)筆試,到了第二個里程碑。 這一路走來,真的不容易。😅 先是花了一年半的時間完成 #ICA 學校的課程,經過嚴格的口試筆試畢業。接著要累積滿 100 小時的教練時數,才有資格申請ICF國際教練聯盟認證ACC級別,在 ICF ,ACC
Thumbnail
從一場對話,看見👀 U理論|CBT認知行為理論|肢體療育,與我的真實交會 這幾天,跟朋友閒聊時提到了U型理論,這讓我想起多年前曾上過這個課程,但說實話,我對它並沒有做過多深入的研究,知道它是一個關於組織變革的理論,聽起來很酷,但當初的我沒有場域可以用到。 因為這次對話,我好奇搜尋
Thumbnail
你在對話時,能暢所欲言、感到安全嗎? 在日常生活中,無論是職場會議、家庭晚餐,還是與朋友的閒聊,溝通是我們每天都在經歷的事,所以對話,是人與人之間不可避免的連結方式。 但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有話想說,卻又在心裡反覆斟酌,深怕說出來會造成不必要的誤解、傷害關係,如果在職場上甚至會影響
Thumbnail
這幾年,我每天做一件很簡單的事: 寫下三件讓我覺得感謝的小事,再重新回想當天並寫下一件自己做得還不錯的事,對自己說聲:「你有做到,真不錯。」 一開始只是想驗證心理學家的科學實驗,沒想到這樣的小練習,竟然慢慢改變了我看事情的角度。 我不斷地在推廣這個練習! 有時候客戶或朋友
Thumbnail
觀念是從哪來的呢? 其實都是從我們過去生命經驗一點一滴累積出來的,就像是一副我們每個人獨特的濾鏡。 每當遇到某些情境,大腦會很快去翻找記憶,根據曾經的經驗,給出一套「這是怎麼回事」的詮釋。 但這就是容易讓我們在事情上誤判的關鍵點,這種快速生成的解釋,有時候會和事情本身的客觀事實不太
Thumbnail
你有沒有經常為了還沒有發生的事情感到憂慮? 我有耶!但現在好多了⋯⋯ 想來分享這種對未知的恐懼,其實和我們大腦古老的生存設計有關。 在遠古狩獵時代,大腦必須快速偵測環境中真實的危險(如野生動物),來決定會觸發「戰、逃、僵」哪一個反應來保護我們,這是一個非常有效率的威脅偵測機制,
Thumbnail
情緒的本質:內在導航系統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 某件事發生後,你的心情瞬間被影響,但你卻說不清楚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受,那種感覺我自己覺得很糟糕,因為感覺在霧裡很焦慮,以前我會默默逃掉,現在我會追著這個感覺不斷問自已。 因為,每一個情緒的出現,都有其原因和訊息,它不只是單純
Thumbnail
2024年末&2025年初的「正向心理學」活動帶來的看見 以往我都是和三兩朋友私底下玩這個活動,在2024年底以及2025年年初,我決定用這個正向情緒為框架舉辦幾場活動,名為 「用正向心理學邁向2025想要的自己」 曾經因為這個活動有過很好的感受和反思,所以我很想感受不是我朋友
Thumbnail
我們永遠有選擇 這句話你同意嗎?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時刻出現?覺得自己常常在很多事情上是別無選擇的!比如在家庭,在職場上都很無奈,有時候仿佛整個世界都由不得我,能做的只有沉默,私底下憤怒或難過,就是無力改變什麼. 昨天主日內容講到了在面對不公平、羞辱、議論時該如何應對,讓我想起生命經驗面對這
Thumbnail
那個圖片比較像你呢? 不爽 -> 很不爽 ->爆炸(超級不爽)->炸完別人後就愧疚 悶 -> 壓抑 -> 自爆(遷怒他人或身體健康出狀況) -> 自憐或自責 很多人在表達情緒時,常常發生兩種極端表現,比如像熱炒鍋式的情緒爆炒,或是像悶燒鍋的情緒壓抑。
Thumbnail
我在即興舞蹈課的小領悟! 這次我們嘗試跟一個「媒材」一起合作共舞—「麻將紙」,如果你有打過麻將,應該知道,麻將在紙墊上搓來搓去時,會發出沙沙沙的響亮聲音,我以前從來沒有真正摸過麻將紙,因為我不會打麻將,所以這是我第一次接觸它,才發現....它是牛皮紙材質。 剛開始我們先花了一點時間觀察這
Thumbnail
從小就學習各種舞蹈、近幾年花時間投入 #身體探索與 #舞蹈治療學習的引導者,這些年我常常在教學中被身體的語言深深觸動,也在陪伴他人的過程裡,一次次看見內在世界與身體之間的奇妙關係。 在肢體探索中,我們透過各種媒材的互動,一進一退地跳著 #雙人舞,感受彼此之間的回應、對話與流動,如果你細細品
與陰影共舞
462
Thumbnail
在肢體中覺察自己 |自由舞動 . 覺察之旅|這期結束了! 「自由步有規則,剛開始我有點排斥.....」 這是其中一位學員的回饋,因為課程叫做自由舞動,為何跳舞時仍需遵守規則? 有這種情緒和疑問是正常的,想想「規則」與「自由」一聽就是對立的字眼不是嘛! 我在多年的生活覺察練習中發
Thumbnail
我在即興舞蹈課的小領悟! 這次我們嘗試跟一個「媒材」一起合作共舞—「麻將紙」,如果你有打過麻將,應該知道,麻將在紙墊上搓來搓去時,會發出沙沙沙的響亮聲音,我以前從來沒有真正摸過麻將紙,因為我不會打麻將,所以這是我第一次接觸它,才發現....它是牛皮紙材質。 剛開始我們先花了一點時間觀察這
Thumbnail
從小就學習各種舞蹈、近幾年花時間投入 #身體探索與 #舞蹈治療學習的引導者,這些年我常常在教學中被身體的語言深深觸動,也在陪伴他人的過程裡,一次次看見內在世界與身體之間的奇妙關係。 在肢體探索中,我們透過各種媒材的互動,一進一退地跳著 #雙人舞,感受彼此之間的回應、對話與流動,如果你細細品
與陰影共舞
462
Thumbnail
在肢體中覺察自己 |自由舞動 . 覺察之旅|這期結束了! 「自由步有規則,剛開始我有點排斥.....」 這是其中一位學員的回饋,因為課程叫做自由舞動,為何跳舞時仍需遵守規則? 有這種情緒和疑問是正常的,想想「規則」與「自由」一聽就是對立的字眼不是嘛! 我在多年的生活覺察練習中發
Thumbnail
🧨我剛剛通過了 #ICF #PCC(專業教練)筆試,到了第二個里程碑。 這一路走來,真的不容易。😅 先是花了一年半的時間完成 #ICA 學校的課程,經過嚴格的口試筆試畢業。接著要累積滿 100 小時的教練時數,才有資格申請ICF國際教練聯盟認證ACC級別,在 ICF ,ACC
Thumbnail
我們有沒有可能,眼前正在生氣的這件事,只是一個導火線,而真正在氣的事是**「對方沒在聽我說過的話」**? 分享最近有位來談者分享了一個生活中的摩擦經驗,他想探討如何可以和他的伴侶溝通。 在這段關係裡,他和伴侶交往不久約半年,彼此還在磨合生活的習慣與界線,每當女友來到他的空間時,總有一些看似小
Thumbnail
歲末的這一天 我想分享前幾天,帶著朋友一起完成一個充滿儀式感的活動——用正向心理學打造2025更好的自己,這個活動真的好有趣,很療癒,還帶有深刻的象徵意義。 第一步是回顧2024 寫下2024年腦海中所有印象中你想寫下的大小事,這些事情不一定是重大成就,也不一定非得與完成
Thumbnail
生命中,你有特別想要完成一件事的經驗嗎? 而且那件事並不是短時間可完成,所以在你非常想達成目標下,腦神經就會接下指令,讓我們有意識的啟動所有專注力,同時搭配無意識的狀況下,忽略很多原本生活中的其它事務,讓你能進入專注的狀態。 分享前幾天和一個大朋友聊天,他說最近因為要完成
Thumbnail
為何定義自己是「轉化幸福教練」 說真的,剛開始成為教練時,思考如何定義自己的教練定位,發現當時取得的資訊來自前輩和市場上的印象,人類的尋找答案的慣性是從這些已知的資訊去發想,所以剛開始時也和大部分的教練一樣,定位在自己原本職場上的專長或市場的剛需上,比如「銷售教練」「領導力教練」「
Thumbnail
教練的工作是在協助客戶轉換視角 今日想分享教練這個角色到底在幹嘛!如果你對教練很陌生一點都不奇怪,雖然教練引進台灣已經十幾年了,但如果你沒有經歷過這個過程,其實真的很難想像! 先簡單說一下,教練的核心工作是透過提問、傾聽與回饋,幫助個案從不同視角審視自己的困境,進而看見自己內在信念,
Thumbnail
🧨我剛剛通過了 #ICF #PCC(專業教練)筆試,到了第二個里程碑。 這一路走來,真的不容易。😅 先是花了一年半的時間完成 #ICA 學校的課程,經過嚴格的口試筆試畢業。接著要累積滿 100 小時的教練時數,才有資格申請ICF國際教練聯盟認證ACC級別,在 ICF ,ACC
Thumbnail
我們有沒有可能,眼前正在生氣的這件事,只是一個導火線,而真正在氣的事是**「對方沒在聽我說過的話」**? 分享最近有位來談者分享了一個生活中的摩擦經驗,他想探討如何可以和他的伴侶溝通。 在這段關係裡,他和伴侶交往不久約半年,彼此還在磨合生活的習慣與界線,每當女友來到他的空間時,總有一些看似小
Thumbnail
歲末的這一天 我想分享前幾天,帶著朋友一起完成一個充滿儀式感的活動——用正向心理學打造2025更好的自己,這個活動真的好有趣,很療癒,還帶有深刻的象徵意義。 第一步是回顧2024 寫下2024年腦海中所有印象中你想寫下的大小事,這些事情不一定是重大成就,也不一定非得與完成
Thumbnail
生命中,你有特別想要完成一件事的經驗嗎? 而且那件事並不是短時間可完成,所以在你非常想達成目標下,腦神經就會接下指令,讓我們有意識的啟動所有專注力,同時搭配無意識的狀況下,忽略很多原本生活中的其它事務,讓你能進入專注的狀態。 分享前幾天和一個大朋友聊天,他說最近因為要完成
Thumbnail
為何定義自己是「轉化幸福教練」 說真的,剛開始成為教練時,思考如何定義自己的教練定位,發現當時取得的資訊來自前輩和市場上的印象,人類的尋找答案的慣性是從這些已知的資訊去發想,所以剛開始時也和大部分的教練一樣,定位在自己原本職場上的專長或市場的剛需上,比如「銷售教練」「領導力教練」「
Thumbnail
教練的工作是在協助客戶轉換視角 今日想分享教練這個角色到底在幹嘛!如果你對教練很陌生一點都不奇怪,雖然教練引進台灣已經十幾年了,但如果你沒有經歷過這個過程,其實真的很難想像! 先簡單說一下,教練的核心工作是透過提問、傾聽與回饋,幫助個案從不同視角審視自己的困境,進而看見自己內在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