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傷症候群

含有「創傷症候群」共 52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有些傷不是時間能治癒, 而是要一次又一次地,在文字裡與自己和解。 我明白,康復不是「不再痛」, 而是學會在害怕裡,溫柔地陪伴自己。
Thumbnail
慧恩剛回到正常人的世界不過也才短短幾天,今天餐廳一樣擠的爆滿,就在慧恩突然聽到一個聲音,他看到一位男性,接著放聲大叫,隨即蜷縮發抖,青龍眼看一定有問題,於是上前問話,因為慧恩的事情大家都知道,是因為自己師父交代不可以提及,這人被問到關鍵字就想跑,青龍直接把人壓在地上,然後建豪報警。
Thumbnail
關於夢境,你有什麼樣的經驗呢?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過一些特別深刻的夢?有時候夢境真的很奇怪,甚至會讓人醒來後久久難以忘懷。 我對「夢」特別有興趣,因為自己這陣子常常夢得很頻繁。有些夢過於驚悚,甚至會把我嚇醒。其實從小到大,夢境一直陪著我,只是隨著年紀改變,它也變得越來越抽象。
Thumbnail
含 AI 應用內容
#睡眠#經驗#藥物
三次免費心理諮商,真的夠嗎?我身邊的朋友使用過,但診斷成了沉重標籤,衝突時甚至被拿來當武器。這讓我開始思考:短短三次,能真正療癒深層的創傷嗎? 我分享自己一路走來的童年經歷、成長困境,以及後來選擇正念減壓作為修復方式的心路歷程。最後,也發自內心想聽聽大家的故事:諮商對你帶來過什麼影響?
Thumbnail
夜書語-avatar-img
2025/09/23
我沒用過,但根據自己以前諮商過的經驗,不覺得幫助很大。最終,人還是要靠自己走出來,或是直接「解決」問題的根源。
微微奇-avatar-img
發文者
2025/10/04
夜書語 感覺的出來,你對自己很誠實,也很清楚知道自己在什麼狀態下比較能呼吸。能夠這樣表達,已經是種力量。 有些人需要別人的支持才能慢慢靠岸;也有人像你這樣,先用寫作或對 AI 傾訴,整理完再自己撐過去。這沒有對錯,這是你在找適合自己的生存方式。 「當諮商師無法給出我期待的建議時,反而會失望」這句,我感受到那份落差。其實很多時候,諮商師真的不是來「給答案」的,而是像你自己形容的「安全傾訴的容器」,幫助我們在裡面找到自己,然後帶回生活裡練習。 不管你用哪一種方式調整自己,記得一件事:你的感受並不「多說無益」,它們很真實,也值得被看見;而你願意用文字整理、願意在這裡說,這本身就是一種自我照顧。
在網路上,有一則貼文引起熱議:「退伍十多年還在唱軍歌!網友笑曝『服役後遺症』,一票人點頭:太真實。」看似幽默的分享,其實揭示了一個令人不寒而慄的心理現象:即便脫離軍隊,你仍可能無形中受制於曾經的制度。 🔹 代號取代名字:人格的暫時剝奪 在新兵訓練中心,每個新兵都不是以名字被稱呼,而是以代號、號
她連續七天 也就是一週的夢境 都是統一劇組 統一場景 演的是溫馨家庭喜劇 許是為了節省經費 佈景是黑色的 帶著濃稠的惡意隱隱約約的浮動擴散 醒來後還能感覺那污濁氣息駝著背賭氣般的不肯離開 躲著藏著擠進身體的隱密深處 侵門踏戶的全面佔領宿主的毛細孔 假裝不懂那像如同馬賽克夢境下的暗示
座標(3932,0730),「生」「命」。去了中文電碼網站查詢它們,當作標題。 是今日抽菸時,想起了海空援報的格式,裏頭一堆座標,所以特別想用這兩個字。要五十歲了,是沒什麼怕老,只是有些事情想起來還是會想感嘆生命,像是已經離開的朋友,光頭、小七、牧熊、伯豪、小惠、主任等等。我不想要點名⋯⋯
Thumbnail
月如是獨生女,爸爸的掌上明珠,她記得小時候爸爸會去接她放學,兩人手牽手去逛黃昏市場,爸爸會買豆花或糕餅給她當小點心,這是兩人的默契。二十八歲那年的某一個星期天早上,月如一如往常在家看電視,爸爸一如往常在自家菜園做事,媽媽、哥哥、弟弟各忙各的,一切如常。到了中午,突然聽見有人在外面大喊救命,月如第一時
Thumbnail
作者說明自身經歷一段傷害,導致情緒變得異常,負面想法越來越多,在自我察覺的過程中,找到了諮商以及身心科,藉由諮商認識自己,透過身心科的藥物,讓自己恢復健康。
無論如何,都要榨乾。 身上有多少力氣都使出來吧。 無所謂的。 反正我只是爛命一條的男子。 無所謂的。 Teaser_IG Posts 印入倪花農眼簾並非只是單純一顆頭顱所帶來的恐懼,而是她的內心在極具壓縮的空間下最後倒在命爲「崩潰」的棉花堆中,那是一種越陷越深的陷阱,迫使你切換出無數的過去倒影
Thumbnail
宇牛-avatar-img
2025/06/20
孔哥不要難過!
老鳳-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6/30
宇牛 他會很快好起來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