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併營收

含有「合併營收」共 38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付費限定
當大盤來到 27,000 點高檔區、日波動達 400~500 點 時,確實代表市場進入高波動、情緒化的階段,此時若仍以同樣的高 Beta 持股結構操作,資產淨值波動將被放大。 這時可以透過 「Beta 值配置」(Beta-based allocation)來降低投資組合的整體震盪風險。 核心概
Thumbnail
股市的投資人有先知先覺,後知後覺,和不知不覺被當韮菜割的三種人,投資就是認知的變現,這句話頗有道理,但是不管是那一種人,都擺脫不了人性,大跌恐𢣷,大漲貪婪,常常只看到眼前,而忘了眺望遠方,恐懼、貪婪勝過信心和耐心和知足感恩。 世芯KY的今年業績不好是新聞嗎?還是早知如此?應該是去年就早已知道,因
Thumbnail
付費限定
背景與定位 華東科技(Walton Advanced Engineering, Inc.)成立於1995年,前身為華新先進電子,是一家專業的記憶體封裝測試廠商。公司資本額約46億元,股東結構以華新麗華集團為主,並包含華邦電子、日本東芝、世界先進等策略夥伴。其核心業務聚焦於記憶體IC封裝測試與記憶體
Vincent-avatar-img
3 天前
因為才剛加入的新訂閱戶,想詢問策略4是什麼?是有先前得文章有不同得策略嗎?謝謝
K.S.的量化投資-avatar-img
發文者
3 天前
Vincent 策略4回測 https://vocus.cc/article/68aef43afd89780001e5893a 策略4之前文章提過 這是一隻純籌碼的策略,完全沒有基本面因子,策略1-3是有基本面因子, 可能會抓到消息放出來前籌碼進場的股票,但是因為是抓一定區間的市場資金流然後做全市場排名比較的資料,所以容易抓到籌碼剛流入的公司(很容易當天或前幾天已經漲停過了),有在看的應該知道這隻策略近期有抓到有抓過雷虎 台玻 台船 亞航 力積電 華邦電….的早期起漲點,我是拿來把它想成是市場籌碼題材偵測,但是要注意,這個因為沒基本面支撐,估值很難去估算公司的價值,就是順勢做一波吧,但是提醒一下 華東是一隻沒啥賺錢的公司 只是跟這波記憶體潮上來的,可以觀察看看,但一定要❇️注意風險❇️,策略1-3相較起來是比較有基本面的,策略4就是抓市場短期共識吧 有問題歡迎mail討論喔,我都會回,但是下週開始我要去國外渡假兩週多,也是會回覆,但是會比較慢1-2天。有量化想法要討論或是想要跑什麼量化資料,如果能力所及,都可以幫忙測試,測試好的資料也都會寄給你,我很喜歡跟大家討論,因為我也會學到很多,策略四就是跟大家討論出來後設計的全新策略
付費限定
精誠資訊成立於1997年,是台灣資訊服務業的龍頭企業,集團旗下擁有約20家子公司及近5,000名員工。公司總部位於台灣,並在中國、香港、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及越南等地設有營運據點。 資本額: 實收資本額約27.22億元。 主要經營者: 董事長林隆奮兼任總經理,財務長鍾志群擔任發言人。
謝謝k.s大大分享
K.S.的量化投資-avatar-img
發文者
5 天前
人生沒有回頭路 😄
鴻海(2317)剛公布 9 月營收與第三季業績數字,整體表現非常亮眼,不僅月增爆衝,也刷新歷年同期紀錄。背後有什麼驅動力?對下一季還能不能延續?投資人該怎麼看?下面我整理要點、背後邏輯、觀察指標與風險,一起拆給你看~ --- 一、重點回顧(數字速報) 鴻海 9 月合併營收約 新台
Thumbnail
催化組合:Apple 要求提高 iPhone 17 產量(拉貨),同時全球 AI/資料中心擴產帶動對伺服器機櫃與系統整合需求增加——雙引擎同時發力。 公司訊號:鴻海已在財報與公開場合強調 AI 伺服器營收快速成長,並將雲端/網路產品視為重要成長引擎,法人因此上修估值與目標價(外資甚至喊到 ~300
Thumbnail
付費限定
投資應該以長期為核心思維,把週期拉長,專注在績優且體質穩健的公司。 這類公司多具備穩定獲利能力與良好股東回饋政策,不僅能提供持續的股息收入,也能透過股息再投入形成複利效應。 時間會是最重要的助力,當你耐心持有並不斷累積股息,財富會隨著複利的滾動而逐步放大。與其追逐短期漲跌,不如讓資金與時間站在同
Thumbnail
最近有在存高股息ETF的朋友們都非常的焦慮,都會認為自己的投資可能會付諸東流,但先說結論我個人認為「大可不必擔心」。繼昨天之後,我們再來比較仔細盤點一下高股息ETF的表現。 高股息ETF季表現最佳的為00918 首先我們看一下表現最好的。在最近這一季,在高股息ETF 中表現最好的是 00918
Thumbnail
付費限定
●七、八月營收不佳 今天長榮航下跌,主要原因應該還是營收不好。 今年長榮航的營收並不會不好,長榮航空前8月營收1470億元約持平去年,可是來到了8月,合併營收達183.25億元,年減8.04%。 ●疫情結束,營收一陸高歌 2023、2024年因為疫情結束,航空業起飛,從營收來看一路高歌。
付費限定
熱門題材退燒後,財報才是真正檢驗企業價值的依據,往往會重新牽動市場的評估與定價。 題材效應退場後,市場焦點終究會回到財報,這時候才能看出企業的真實成長力與獲利基礎。 短期熱門話題可能推升股價,但財報公布後往往會成為市場重新評估的關鍵時點。 先前有觀察過的旺矽,隨著財報公布接著觀察成效 202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