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哲學

含有「政治哲學」共 142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1517年路德(Martin Luther)在德國發起了宗教改革,這股改革的浪潮很快地也席捲了法國,特別是在那些經濟上較為落後且對執政當局相當不滿的地區。在法國最富有影響力的宗教改革家為喀爾文(John Calvin),他的神學主張影響了當時法國社會的各個階層,尤其是當時法國的工人階層和貴族;
Thumbnail
傅柯在《規訓與懲罰》第一章,明確指出他所關注的,不是古代酷刑的道德倫理或是人權,而是酷刑的消失,對現代社會的意義是什麼。 今日,我們有點想當然耳地忽視這個消失,太過輕易地及太過偏頗地將它放在「人道化」的角度來看待。
我們今日所熟知的政治制度、經濟制度、婚姻制度,其實都是特定歷史背景下的產物,經過數百年流轉才落腳在台灣,而我們往往只見表象、卻未理解深層的歷史與思想脈絡。 1. 制度的歷史起源 自由民主主義、資本主義、一夫一妻制等制度並非天生存在,而是歐洲思想演化的產物。 它們經過 15–16 世
5/5政治哲學
  如果有一些言論和行為,他的目的或效果是破壞國家主權和法治,這樣的言論就有可能不屬於言論自由保護的範圍。或者我們反過來說,國家沒有義務去保護一個人說「反對或羞辱國家主權與法治」的言論,尤其,對方本就沒有本國公民權的時候。
Thumbnail
  雖然說諾齊克並不是那種知名到會出圈的哲學家,但其實他的那部政治哲學著作《無政府、國家與烏托邦》算是當代相當具有影響力的一本書。他正面地回應了哈佛同事羅爾斯那本幾乎被認為是當代最重要的政治哲學經典《正義論》,從免於受人干涉的自我擁有權出發,對羅爾斯式的「分配正義」提出強力的挑戰。
Thumbnail
平等是個大問題,但哲學家告訴我們人們有時候可能並不清楚平等的內涵。這篇文章介紹德沃金對於平等的見解,主要是奠基於他在1981年發表的兩篇文章,分別對應到這篇文章的上下篇。
Thumbnail
  「只要不是死於新冠肺炎,怎麼死的都可以!」一名上海市民在網路上的憤怒聲音清晰地把握住了這裡面最核心的荒謬。那是比阿岡本討論的處境更具體的糟糕處境,也令人想起洛克對霍布斯的批評「他們注意不受狸貓或狐狸的可能攪擾,卻甘願被獅子所吞食,並且還認爲這是安全的」。你甚至可能死在自己門窗被封死的家中。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