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靠自己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曾經到一個教會,教會的傳道人辛勤工作、日夜不休,終於在深夜趕稿的時候出了不幸。

我那時和他有所接觸,但是並不了解他的狀況,不然我一定會給他我的健康建議。

我也曾經到在一個教會服事,那時身兼多職,白天是一個老師,到了下班或假日時就成為教會輔導,有時還要上台講道,學生團契的聚會內容設計、講稿的題材發想、甚至福音歌曲的創作,這一些雜七雜八的事讓我每天忙到凌晨兩、三點才睡,然後早上六七點又要起床去上班,中間睡不到四五個小時,久而久之,身體就出現狀況了。

我後來當機立斷,將教會的工作交了出去,開始靜養自己的身體,將睡眠時間調回來,變成十一點前入睡,再來就是思考釐清一些個性習慣所導致的心理困擾。

我的個性有完美主義的傾向,加上一種捨我其誰的氣質,所以很多工作不懂得推托,日積月累之下,工作愈來愈多、也愈來愈忙,忙到最後都不曉得是為了工作?還是為了忙?

總之像我們這種很好講話、不懂拒絕的工具人,在很多人的眼中好用得很,所以不管是在職場或是在宗教中,我都遭遇了同樣的困境。

後來我終於想清楚一個盲點,那就是沒有所謂「非誰不可」的問題!你覺得你自己很重要,有時只是別人的話術,就工作而言,沒有什麼人是不可取代的,就像你的存在與否跟地球的公轉自轉沒有關係一般。

再來我思考到對於一個人的存在,那些是重要的?那些則是次要的?最終發現健康的身心靈可以維持我們比較優質的存在狀況,這是最重要的,至於工作、宗教或是人際關係,那就得好好權衡一下了。

 為了生活,我們必須得工作維持生活所需,但它就只是一種謀生手段,將它看得太重,徒增困擾而已!除此之外,宗教或人際關係如果能增進你的身心靈健康,那就靠近,如果有毒,為了你的身心靈健康還是趁早遠離比較好。

在這個世界中,很多的體系或權威都喜歡玩操作人性的伎倆,先是打擊你的自信,讓你懷疑自己,接下來置入自己的觀點來影響你,趁機會從你身上得到利多,你如果看清這一點就知道要想維持身心靈的健康真的要靠自己平日注意,許多打包票的宗教、醫療或社會團體,如果它們背後驅使的動力是龐大的利益的話,你就要小心不要成為肥羊韭菜了。

在身體的健康上,我平時很關注一些養身的訊息,因為我一向認為健康靠自己,等到你生病,要去靠所謂的醫療產業時,時間上已經有些遲了,所以不管你沒有沒生病,當你將所有該注意的健康習慣都做足了以後,真的生病也只能認了,這種態度應該比較積極吧!

至於在心靈的健康上,我看重藝術文學的薰陶,將一些習以為常的信念重新拿出來檢視,關注前人的智慧言語,在生活上盡量接觸一些正能量的人事物,並且常常心懷感恩。

現在一般人都只關注到身體的健康,以為身體的健康代表一切,其實真正影響深遠、關係重大的反而是心靈的健康,心靈的健康靠的是修養,明白理解一切發生在你生命中的事,不管好事壞事都是一種必要的磨煉,事件經過以後,如果你從頭到尾完整經歷的話,你會學到耐性、智慧、體貼、幽默和自信,可是你如果一味抱怨的話,這種屬於健康的成長是輪不到你的。

生活本來就是一場修行,我們都來學習和經歷的,你可以改變你的人生劇本,將人生的必要課題變成可有可無的選修課,可是該經歷、學習的東西,轉過彎以後還是會跑來跟你相遇,既然逃不掉,那就面對學習吧!這樣你的身心靈會不會有更大的發展空間、更有可塑性?誰知道呢?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新石的沙龍
26會員
398內容數
希望將自己生命中所發生的重要事件,整理成智慧,分享給讀者。
新石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2/07
本文探討命運與選擇、相信之間的關係,以大S之死為例,說明選擇與相信如何影響命運。作者指出,臺灣社會容易因社會事件產生集體恐慌,建議透過瞭解疾病本質、培養強健體質及理性思考來減少恐慌,強調明智選擇與正確相信的重要性。
Thumbnail
2025/02/07
本文探討命運與選擇、相信之間的關係,以大S之死為例,說明選擇與相信如何影響命運。作者指出,臺灣社會容易因社會事件產生集體恐慌,建議透過瞭解疾病本質、培養強健體質及理性思考來減少恐慌,強調明智選擇與正確相信的重要性。
Thumbnail
2024/12/27
住院醫生:「教授!你為什麼要退休?你還年青啊!」 主治醫生:「退休是讓你們這些年青人有機會!」 住院醫生:「可是----」 主治醫生:「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有空可以來找我聊天喝咖啡!」 住院醫生:「是不是又是上面高層的關係?」
Thumbnail
2024/12/27
住院醫生:「教授!你為什麼要退休?你還年青啊!」 主治醫生:「退休是讓你們這些年青人有機會!」 住院醫生:「可是----」 主治醫生:「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有空可以來找我聊天喝咖啡!」 住院醫生:「是不是又是上面高層的關係?」
Thumbnail
2024/11/12
本文探討了現代文明生活中的「標準」與「習慣」如何影響我們的身心健康及獨立思考能力。從對文明病的反思出發,提倡在可能的範圍內過上更不受制於文明標準的生活,如減少對電子設備的依賴、增加體育運動和自我反思,進而改善生活方式。透過對過去和現代的比較,作者鼓勵人們質疑當前的標準,並尋找真正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Thumbnail
2024/11/12
本文探討了現代文明生活中的「標準」與「習慣」如何影響我們的身心健康及獨立思考能力。從對文明病的反思出發,提倡在可能的範圍內過上更不受制於文明標準的生活,如減少對電子設備的依賴、增加體育運動和自我反思,進而改善生活方式。透過對過去和現代的比較,作者鼓勵人們質疑當前的標準,並尋找真正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第 1 章 當被照顧者慢慢失能時 ,需要兩種資源: 醫生跟神
Thumbnail
第 1 章 當被照顧者慢慢失能時 ,需要兩種資源: 醫生跟神
Thumbnail
醫病關係很難在短時間建立,剛開始我的醫生病患不多,我們能聊得很多,後來他的名氣逐漸響亮,每次門診都上百人,我們能說話的時間大量壓縮,有時短到只能用一個眼神來表達那段時間的情緒。經驗豐富的醫生也是一看就知道,有時無聲勝有聲。 從我二十多歲發病,這十幾年的時間想起來也是不可思議。
Thumbnail
醫病關係很難在短時間建立,剛開始我的醫生病患不多,我們能聊得很多,後來他的名氣逐漸響亮,每次門診都上百人,我們能說話的時間大量壓縮,有時短到只能用一個眼神來表達那段時間的情緒。經驗豐富的醫生也是一看就知道,有時無聲勝有聲。 從我二十多歲發病,這十幾年的時間想起來也是不可思議。
Thumbnail
好些時間沒分享課程講座心得…今天想來感性抒發一下… 六月以來的講座課程,對我來說還真是考驗~ 身體最不舒服的時候,在一場銀行VIP活動,我試圖準備了三個備案,到了現場竟然前面兩個方法都失靈,最後是預錄的方式讓這場講座活動順利落幕(就是人在現場,但像演默劇一般進行XD 不得不感恩這場熟齡VIP們
Thumbnail
好些時間沒分享課程講座心得…今天想來感性抒發一下… 六月以來的講座課程,對我來說還真是考驗~ 身體最不舒服的時候,在一場銀行VIP活動,我試圖準備了三個備案,到了現場竟然前面兩個方法都失靈,最後是預錄的方式讓這場講座活動順利落幕(就是人在現場,但像演默劇一般進行XD 不得不感恩這場熟齡VIP們
Thumbnail
我常常說: 「生活」,交給自己 「生病」,交給醫生 「生命」,交給上天 這才是「三生有幸」❤️ 在人世間! BUT 你有沒有發現 你有沒有遇過 只要有重病 你身邊很多人 都會變成「專家」了 😵🤫🫡🫣🥲😱⋯⋯ 如果他們自己,也生重病了 是否,也是
Thumbnail
我常常說: 「生活」,交給自己 「生病」,交給醫生 「生命」,交給上天 這才是「三生有幸」❤️ 在人世間! BUT 你有沒有發現 你有沒有遇過 只要有重病 你身邊很多人 都會變成「專家」了 😵🤫🫡🫣🥲😱⋯⋯ 如果他們自己,也生重病了 是否,也是
Thumbnail
如有在關注版主文章的格友應該都知道版主是名熱愛運動、生活作息正常(扣除假日熬夜打牌)、飲食還算均衡且不菸不酒的乖寶寶,但版主自認有輕微慮病症,再加上疫情過後,時常被健康資訊轟炸,每天電腦一打開首頁就會跳「年輕藝人OOO罹癌,不到一年離世」、「不菸不酒健康作息也會罹癌,早期發現成功抗癌O年」之類的新聞
Thumbnail
如有在關注版主文章的格友應該都知道版主是名熱愛運動、生活作息正常(扣除假日熬夜打牌)、飲食還算均衡且不菸不酒的乖寶寶,但版主自認有輕微慮病症,再加上疫情過後,時常被健康資訊轟炸,每天電腦一打開首頁就會跳「年輕藝人OOO罹癌,不到一年離世」、「不菸不酒健康作息也會罹癌,早期發現成功抗癌O年」之類的新聞
Thumbnail
上週,我弟他們回來過51勞動節,但只待短短5天, 主要是看醫生,周日又匆忙回去了。 人到了中晚年,慢慢都變成這樣啦。 總是各種慢性病開始上門,總是工作很忙都沒時間。 但是想想,實在是都不知道在忙什麼, 然而,一生就這樣溜過,不知不覺,就到了病痛自相尋的時候了。 活著,真的
Thumbnail
上週,我弟他們回來過51勞動節,但只待短短5天, 主要是看醫生,周日又匆忙回去了。 人到了中晚年,慢慢都變成這樣啦。 總是各種慢性病開始上門,總是工作很忙都沒時間。 但是想想,實在是都不知道在忙什麼, 然而,一生就這樣溜過,不知不覺,就到了病痛自相尋的時候了。 活著,真的
Thumbnail
在帶媽離開隔離病房的同時,我也手忙腳亂地找了一名看護幫忙。
Thumbnail
在帶媽離開隔離病房的同時,我也手忙腳亂地找了一名看護幫忙。
Thumbnail
看看有好幾天沒寫方格子文章了。最近發生了不少事。
Thumbnail
看看有好幾天沒寫方格子文章了。最近發生了不少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