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綠豆爸的教育實驗】教育,不能偏離鼓勵之道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教育,本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當家庭教育(教養)、學校教育、社會教育(文化)三者脫勾時,被賦予教育「責任」的工作者——教師——就肩負著沉重的包袱。

昨天看到「高中生打老師」的影片,對於類似的師生衝突事件,我都會感到難過與不捨,無論是當事者的學生或老師,或是旁觀的同學,甚至是每位師生的家人⋯⋯大家都會受到傷害。

我無意檢討任何一方,只想提出若在某些時刻,若做出不同的反應,或許結果就會不同了。


從阿德勒心理學的角度,每個人無時無刻,都在「從自卑到優越」。

所謂的自卑指的是「不舒服」,可能是身體感覺到不舒服、心理感受到不舒服、或是認知感受到不舒服,都會讓我們產生「自卑感」。

因此自卑是正常的,甚至在我們無法察覺的潛意識當中。

我們為了減緩自己的不舒服(自卑),就會透過「行動」(行為動向)朝向我們潛意識設定的「優越目標」前進,讓自己感到舒服。

正如我看到了那部影片,我感受到低落、難過、遺憾⋯⋯的負向情緒,這就是我的自卑感。

而我將我的感受和想法訴諸於文字,正是我「從自卑到優越」的行為動向,透過書寫,減緩我的自卑感,並朝向我的「優越目標」——讓更多人學會正言溝通——前進。


影片一開始學生說的前兩句話,清楚地表述出他正陷入情緒的不舒服(自卑),並且透過畫畫的行動,來讓自己感到舒服。

「我已經因為早上跟老師的一些磨擦,我已經不爽了⋯⋯」

「我本來學校有開會同意,我在不高興、情緒不穩定的時候,我可以做自己的事來緩和、來調整,只要不影響課堂、不發出噪音⋯⋯」

學生在此刻的自卑感是不爽的情緒,優越目標是緩和調整情緒,行為動向是畫畫。


若教師懂得阿德勒心理學,深知「教育,不能偏離鼓勵之道」的話,可以在此刻承接住學生的自卑感,並給予鼓勵的回應:

「謝謝你跟我分享你的心情,原來你是透過畫畫來讓自己緩和與調整情緒,而且你選擇的行為,不會影響到同學、也沒有發出噪音,是很貼心的決定呢!」

這一刻的教師,不再只是「教書」,而是「教人」。

即使是不熟悉學生的代課老師,也就能夠在當下走進學生的內心,和學生建立起信任的關係。

我猜測,若是這樣的回應,也就不會有後續的事件了。


但教師也是人,也有自己的「從自卑到優越」。

我的猜測、也是多數教師所分享的,教師的優越目標通常是設定在「全體專心投入上課的學生、缺一不可」。

因為當坐在眼前的學生正在畫畫,就勾動了教師的自卑感,透過「熟悉」的口語糾正,試著將學生拉回自己的優越目標。


而學生也因為努力的行為動向遭到否定,自卑感再次被勾動(甚至加上早上的不爽),一樣透過「熟悉」的肢體、力量,朝向新的優越目標「爽」來前進。

接下來就是影片中所呈現的了。


無論是教師、或是父母,如果我們能夠覺察自己的自卑感和優越目標,並且將「人」納入,而不再只有關注課本、進度、行為,我相信可以大幅降低和學生、和孩子的衝突。

而家庭若可以啟動「正言溝通」的練習,父母和孩子一起學會釐清觀點、覺察感受、滿足需要、提出請求,也就可以大幅降低情緒或人際障礙的發生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綠豆爸的幸福家
61會員
88內容數
趙介亭(綠豆爸)育有2子綠豆和粉圓,2006年擔任全職奶爸;2010年學習阿德勒心理學;2012年成立可能親子團;2014年成立可能非學校;2020年成立可能幸福學院,帶領夥伴學習與實踐阿德勒幸福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陸陸續續會有家長會反映跟孩子溝通時不被理會而感到困擾,因此想用這篇文章分享一些經驗,讓家長做為參考!
Thumbnail
陸陸續續會有家長會反映跟孩子溝通時不被理會而感到困擾,因此想用這篇文章分享一些經驗,讓家長做為參考!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當孩子和老師之間出現對立情況時,家長應該如何面對和處理。文章提出將情緒和事實分開來處理,並且強調了對溝通和解決問題的重要性。媽媽們應該從中立、實事求是的立場去引導和教導孩子,讓他們學會理性思考和溝通。這將有助於減少矛盾和培養孩子的情商。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當孩子和老師之間出現對立情況時,家長應該如何面對和處理。文章提出將情緒和事實分開來處理,並且強調了對溝通和解決問題的重要性。媽媽們應該從中立、實事求是的立場去引導和教導孩子,讓他們學會理性思考和溝通。這將有助於減少矛盾和培養孩子的情商。
Thumbnail
在亮語,老師們很強調我們自我覺察對孩子是進行情緒表達還是情緒宣洩,從心中有別人、引導、營造安全感,相信大家可以感受到這是一個讓孩子及老師們大量反思的環境,這真的是以人為主的教育,因為長時間和孩子們進行陪伴、溝通與反思,只有人能做到。
Thumbnail
在亮語,老師們很強調我們自我覺察對孩子是進行情緒表達還是情緒宣洩,從心中有別人、引導、營造安全感,相信大家可以感受到這是一個讓孩子及老師們大量反思的環境,這真的是以人為主的教育,因為長時間和孩子們進行陪伴、溝通與反思,只有人能做到。
Thumbnail
教育是一個相互學習和成長的過程。在孩子與大人相處時,家長和老師需要理解孩子、接納他們的不同,這樣孩子才會在成長過程中感受到支持和鼓勵。別忘了,所以人都曾經是個孩子。
Thumbnail
教育是一個相互學習和成長的過程。在孩子與大人相處時,家長和老師需要理解孩子、接納他們的不同,這樣孩子才會在成長過程中感受到支持和鼓勵。別忘了,所以人都曾經是個孩子。
Thumbnail
我:「不要再和那些會批評你、指責你、攻擊你的人相處了!」 學生:「這樣的話,我就不能和我爸、我媽、我的兄弟姐妹相處了耶!」
Thumbnail
我:「不要再和那些會批評你、指責你、攻擊你的人相處了!」 學生:「這樣的話,我就不能和我爸、我媽、我的兄弟姐妹相處了耶!」
Thumbnail
影片中的學生與老師之間的衝突,帶出教師與學生間的互動之重要性,阿德勒心理學的角度提供了教育者另一個思考方向。文章訴諸於身為教師或父母者,覺察自己的自卑感及優越目標,並發展出『正言溝通』的方式,以降低與學生和孩子之間的衝突。
Thumbnail
影片中的學生與老師之間的衝突,帶出教師與學生間的互動之重要性,阿德勒心理學的角度提供了教育者另一個思考方向。文章訴諸於身為教師或父母者,覺察自己的自卑感及優越目標,並發展出『正言溝通』的方式,以降低與學生和孩子之間的衝突。
Thumbnail
我們對於孩子教育的底線是快樂,目標是幸福,過程是與自己同在,最終更好地成為自己。
Thumbnail
我們對於孩子教育的底線是快樂,目標是幸福,過程是與自己同在,最終更好地成為自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