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直接人力轉間接人力時,最困難的是"觀念"的轉換。你負責的案子事情做不完,你是要投入去協助做事情?還是能站在主管的角度,來指揮整個運作。道理人人都懂,執行還是很困難。
「現場就是工時=產出,人力不夠產出不足了還在那裏說屁話有什麼用?」
「那是有規模的地方,我們團隊就3個人,我升了主管不做事,是要逼走另外2個人嗎?」「明天就要交貨不然要罰錢了,我現在不下去幫忙,明天開天窗我就被幹掉了」
道理人人都懂,但是說的容易做的難!
我必須重申一次,這很困難!非常困難,容易的問題都會被消滅掉,你會遇到就代表前人沒有能力克服這個問題,我通常會認為,這就是你適不適合當管理職的第一個挑戰。
管理職要不要下去幫忙?這件事情沒有答案。很多有規模的公司是不需要也不應該,但是更多迷你企業你沒得選,你必須幫忙。關鍵是你心中有沒有想法?你有沒有去思考"應該如何改變現在這種情況?"
我剛擔任主管的時候也是一樣的問題,公司規模不大,但是至少手底下是有人力可以運作的。雖然人力依樣不足,但是有把自己抽離泥沼,站在岸邊看整個體制上出了什麼問題。但是在餐具時,由於我根本沒有多餘人力,一切以出貨為主,我還是必須親自下去做現場人員的工作。不過我還是在觀察,我在計算每個流程的時間,每個動作的順暢度,思考如何去改變,目標當然就是杜絕以後這種需要我下海幫忙的窘境。
現在自己出來當老闆,情況更糟糕了。沒有背景的狀況下,我就是一人公司,請不起員工。有訂單,究竟是要找人來代工?還是要自己完成?找人來代工,可能瞎忙半天之後,所有賺的錢都給別人,自己連工資都賺不到。自己完成,可是時間會全部卡死,硬生生把自己定義回一個作業員的功能。那就是陷入一個泥沼,越來越難脫身。
這個問題很難,沒賺錢沒收入。沒有人能隨便頂個半年一年沒收入還要養公司,難度比直接人力轉為間接人力還要難。常常給人建議,這下子自己碰壁了!
目前階段,接單生產還是維持自己來,目標
1.先調整整個製程成本與生產治具,讓成本效益最大化。
2.調整生產程序,重新分配流程順序,設計斷點,要讓支援人力容易切入,甚至能局部/全部外包,讓產線運作靈活化。
對我來說,對內的管理與調整還是容易,比對外拿訂單容易多了!業務果然不是我的強項阿~~~(苦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