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歲說出「我不喜歡」,不是任性,是界線感長出來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兩歲可以說出『我不喜歡』,還自己退場冷靜?」

這不是天生,是家庭教養的魔法✨


🍑 桃梨媽咪育兒觀察日記


週末帶姐妹倆去社區泳池玩水

姊姊在水裡玩得不亦樂乎,

妹妹阿桃也一臉開心地加入「潑水大戰」


但就在兩人你來我往互潑時——

raw-image


阿桃突然停下動作,

鼓著腮幫子、氣呼呼走上岸邊,

雙手交叉抱胸,小腳跺得咚咚響,

說出一句堅定的:

「偶不幾關(我不喜歡)!」




兩歲喔!兩歲兩個月的孩子可以這麼清楚地表達自己的不滿,

還知道退場表示拒絕,這不是天生的,這是家庭情緒文化養出來的本事。


🗣 「我不喜歡」不是任性,是安全感的產物

很多人以為孩子說「不喜歡」、「我不要」,是無理取鬧,

其實那往往是孩子試著劃出自己的界線

我們家平常就很鼓勵情緒表達,

像姊姊早就會說:「我不喜歡你這樣跟我說話」、「我不想要被搶」

—— 而阿桃,這位觀察姊姊許久的小實習生,終於也出手了!


我當下立刻給她正向回饋:

「妳會說出妳的想法,超級厲害耶!」

raw-image


從那一刻開始,她內建的行為模式正式升級:

不舒服可以說出來,不需要用哭或打人來處理。

📚 小知識補充:Erikson 發展理論中提到,2–3 歲正是孩子建立「自主性 vs 羞愧懷疑」的階段,這時孩子會開始試探規則、挑戰限制,如果在這個時期能夠被接納情緒、被鼓勵說出想法, 未來會更有自我感、自信心,也更能理解界線的意義。



💦 打水 vs. 打人:情緒行為「應用篇」啟動!

接下來她做了一件超可愛的事:她開始狂打水!

我眼睜睜看著她開啟打水特技,撲通撲通的水花飛滿整池,

並用一個眼神看向我,觀察我有沒有生氣、有沒有阻止她?


平常她有時候會打姊姊,打完回過頭確認我會不會阻止她,

我看著她的眼神,忽然覺得我需要給她一些肯定:


打水,不打人,這不是很好嗎?

所以我淡定地說:

「打水水沒關係,打人不可以喔。」


這句話一講完,她整個人開悟般地進入「爆打水水世界」,

邊笑邊打,看起來超紓壓!

raw-image







🤕 物理世界震撼教育來了!

晚上回到家,剛洗完澡的阿桃看起來還在回味那個打水快樂時光

忽然,她站在書桌前,望向桌子……(此處可配電影緊張音樂)


她——用力——打——桌子! 然後——爆!哭!了!

她的小手顯然沒有預料到「水的柔軟 ≠ 木頭的堅硬」。

我一邊安撫,一邊忍笑,

我沒有責備她,只是輕輕說:


「啊~水水可以打,桌子不行,小手手會痛痛喔~下次要小心~」


這就是她第一次學會的「反擊」吧,物理世界給了她最直觀的教育


💡 界線,真的可以教得很自然


在這一連串從泳池到客廳的情緒小劇場裡,

其實藏著孩子發展界線感的完整過程

妳會發現,孩子不是忽然懂這些,


而是一步步、透過「感受被接住」、「行為被引導」慢慢建立起來的

一開始,阿桃說出「我不喜歡」的時候,

我選擇立刻肯定她,不是因為她語言很成熟, 而是我想讓她知道:

👉 妳的感覺很重要,而且妳願意說出來,媽媽超級欣賞!

這一步,其實就是情緒教育的起點——讓孩子知道:「我說出來,是安全的」。


接著,她開始打水,可能是在試試看:「這樣可以嗎?媽媽會不會生氣?」

但我沒有制止她,只是淡淡說:「打水水沒關係,打人不可以喔。」

這一句,像是給她一張地圖:妳可以盡情釋放,但這是安全的範圍

這其實是在幫她探索一種不傷人又能宣洩情緒的方式


最後,當她誤以為「打東西都OK」而揮拳打桌子,結果手痛到爆哭,我也沒有生氣,

反而陪著她,用幽默的語氣說:「啊~桌子不是水啦!它超硬的喔~」

這一刻,她從身體的疼痛學到行為的界線,比任何一句道理都深刻


👩‍👧 理想教養,不是完美,而是練習一起長大

妳看,沒有罵、沒有懲罰、甚至沒有太多大道理,

孩子就這樣,在「被理解、被接納、被提醒」的過程裡,

慢慢知道什麼可以、什麼不可以


孩子的學習,不是靠「糾正」,而是靠一次次自然互動中,妳給出的訊號

每一次妳沒有急著打斷,而是溫柔引導,

就是一次讓她內建「我可以怎麼做」的機會


這整件事,如果換個角度看:

✨「情緒表達」從不是兩歲會說話以後的天賦,而是長期被聽見的累積

✨「界線感」也不是一次教會,而是靠生活中一次次說清楚、一次次讓她探索

✨「打桌子痛到哭」也是一種很棒的學習(雖然有點心疼啦😅)


你們家中有出現什麼情況呢?

留言給桃梨媽咪吧!喜歡的話記得追蹤我哦💛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科學 × 育兒 × 共讀筆記庫
66會員
72內容數
桃梨媽咪|科學腦 × 媽媽心 🍐🍑 育兒要溫柔,也要有證據。 親子科學 × 雙語共讀 × 情緒教養 每週更新哦✍️
2025/08/18
——不是說「你好棒」,而是教他們自己變棒|桃梨媽咪的實證育兒現場 「你好棒!」真的能幫孩子成長嗎?其實,過度讚美容易養成只想取悅大人的孩子。想讓孩子從努力中找到成就感、培養內在動機嗎?桃梨媽咪教你把讚美換成鼓勵,簡單 3 招,讓孩子更獨立、勇於挑戰自己!
Thumbnail
2025/08/18
——不是說「你好棒」,而是教他們自己變棒|桃梨媽咪的實證育兒現場 「你好棒!」真的能幫孩子成長嗎?其實,過度讚美容易養成只想取悅大人的孩子。想讓孩子從努力中找到成就感、培養內在動機嗎?桃梨媽咪教你把讚美換成鼓勵,簡單 3 招,讓孩子更獨立、勇於挑戰自己!
Thumbnail
2025/08/12
孩子三四歲語氣粗暴、像屁孩?其實這是語言能力「晚熟」的必經階段!從只會背誦禮貌詞,到懂得換語氣、看場合,需要到七歲才開始真正掌握說話的分寸。別急著責怪孩子,而是了解他們的大腦與情緒發展,給予耐心引導,才能幫助他們學會真正的禮貌。點進來,看懂孩子語言發展背後的秘密,讓親子溝通更順暢,教養更輕鬆!
Thumbnail
2025/08/12
孩子三四歲語氣粗暴、像屁孩?其實這是語言能力「晚熟」的必經階段!從只會背誦禮貌詞,到懂得換語氣、看場合,需要到七歲才開始真正掌握說話的分寸。別急著責怪孩子,而是了解他們的大腦與情緒發展,給予耐心引導,才能幫助他們學會真正的禮貌。點進來,看懂孩子語言發展背後的秘密,讓親子溝通更順暢,教養更輕鬆!
Thumbnail
2025/08/08
父親節前夕,我想起一句話:「對老人沒有耐心,是因為老人沒有了媽媽。」 年輕時,他是無所不能的超人;老了後,他忘東忘西、反覆問你同樣的事。那不是笨,而是想被需要。別等「子欲養而親不在」才後悔,給爸爸多一點耐心與陪伴——因為有一天,我們也會成為他。
Thumbnail
2025/08/08
父親節前夕,我想起一句話:「對老人沒有耐心,是因為老人沒有了媽媽。」 年輕時,他是無所不能的超人;老了後,他忘東忘西、反覆問你同樣的事。那不是笨,而是想被需要。別等「子欲養而親不在」才後悔,給爸爸多一點耐心與陪伴——因為有一天,我們也會成為他。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允許情緒不是要溺在情緒裡 #講出眼前的顏色加物品 昨晚21:30時,燁還在家裡用輕球練習投籃 我限制並制止孩子後,燁因失望而哇哇大哭 真的是哇哇大哭,整張臉皺在一起那種 想想,燁也才小二…真的還只是個孩子啊! 睡覺時間到了,孩子還想摸球、練習投籃 「你喜歡打球很好,不過什麼時間做什麼
Thumbnail
#允許情緒不是要溺在情緒裡 #講出眼前的顏色加物品 昨晚21:30時,燁還在家裡用輕球練習投籃 我限制並制止孩子後,燁因失望而哇哇大哭 真的是哇哇大哭,整張臉皺在一起那種 想想,燁也才小二…真的還只是個孩子啊! 睡覺時間到了,孩子還想摸球、練習投籃 「你喜歡打球很好,不過什麼時間做什麼
Thumbnail
將孩子的狀態放在心裡,引導孩子面對情緒,重新溝通,使得事件不只是事件,而是關係的建立與重建。
Thumbnail
將孩子的狀態放在心裡,引導孩子面對情緒,重新溝通,使得事件不只是事件,而是關係的建立與重建。
Thumbnail
女兒從上個月開始就暫停語言職能治療課程 但換個角度想,這也是好的開始 😊 而自己抽空時也會陪女兒有不同互動 👩‍👦 也會安排不同親子活動來提供給女兒 👶 或是自己也會想方設法做些不同的規劃進行測試跟觀察 👀 然後再一同記錄下屬於妳的成長日誌 📚 慢慢的,也會找出
Thumbnail
女兒從上個月開始就暫停語言職能治療課程 但換個角度想,這也是好的開始 😊 而自己抽空時也會陪女兒有不同互動 👩‍👦 也會安排不同親子活動來提供給女兒 👶 或是自己也會想方設法做些不同的規劃進行測試跟觀察 👀 然後再一同記錄下屬於妳的成長日誌 📚 慢慢的,也會找出
Thumbnail
你可能會想,我這麼愛孩子,為何孩子不聽我的話? 很多父母都會抱怨孩子「講不聽」,後來我理解了,這一切都是小孩都在學習、成長的過程,轉念之後,改用遊戲、好玩的方式來陪伴孩子、用尊重的態度和孩子溝通。
Thumbnail
你可能會想,我這麼愛孩子,為何孩子不聽我的話? 很多父母都會抱怨孩子「講不聽」,後來我理解了,這一切都是小孩都在學習、成長的過程,轉念之後,改用遊戲、好玩的方式來陪伴孩子、用尊重的態度和孩子溝通。
Thumbnail
孩子常常動手不動口,要怎麼辦?
Thumbnail
孩子常常動手不動口,要怎麼辦?
Thumbnail
讓孩子明白什麼「都要!」,不一定會帶來更多的快樂和滿足。
Thumbnail
讓孩子明白什麼「都要!」,不一定會帶來更多的快樂和滿足。
Thumbnail
  台灣家長一般在遇到孩子鬧情緒時,最常使用的方法之一是命令孩子「三秒鐘停止哭泣」。然而,三秒鐘之後情緒真的就這樣憑空消失了嗎?在還沒弄清楚產生情緒的前因後果前,貿然壓抑孩子的情緒,將使其缺少練習處理自己負面情緒的機會。並間接告訴孩子,不允許他擁有自己「獨立的意志」。導致日後需要花更長的時間
Thumbnail
  台灣家長一般在遇到孩子鬧情緒時,最常使用的方法之一是命令孩子「三秒鐘停止哭泣」。然而,三秒鐘之後情緒真的就這樣憑空消失了嗎?在還沒弄清楚產生情緒的前因後果前,貿然壓抑孩子的情緒,將使其缺少練習處理自己負面情緒的機會。並間接告訴孩子,不允許他擁有自己「獨立的意志」。導致日後需要花更長的時間
Thumbnail
文章中分享了一段小女孩在玩鞦韆的故事,父親以引導而非命令的方式教導女孩面對同儕需求。同時也提到了父母不願意成長可能導致的傷害,以及在社會中尋求認同感所帶來的影響。最後作者分享了在西方教育環境中體會到的鼓勵獨特與開放性的教育方式。總結,這篇文章呼籲用愛與尊重來引導孩子成長,而不是傳統命令式的教養方式。
Thumbnail
文章中分享了一段小女孩在玩鞦韆的故事,父親以引導而非命令的方式教導女孩面對同儕需求。同時也提到了父母不願意成長可能導致的傷害,以及在社會中尋求認同感所帶來的影響。最後作者分享了在西方教育環境中體會到的鼓勵獨特與開放性的教育方式。總結,這篇文章呼籲用愛與尊重來引導孩子成長,而不是傳統命令式的教養方式。
Thumbnail
在教育現場遇到越來越多的孩子很容易脫口而出的一句話是「這樣好麻煩哦」!或者為了避免自己認定的麻煩,乾脆很多事情都不做或者將就一下就好。我一直很好奇這樣的狀態是怎麼形成的?經過多年的觀察,和身為成人的我們絕對息息相關!
Thumbnail
在教育現場遇到越來越多的孩子很容易脫口而出的一句話是「這樣好麻煩哦」!或者為了避免自己認定的麻煩,乾脆很多事情都不做或者將就一下就好。我一直很好奇這樣的狀態是怎麼形成的?經過多年的觀察,和身為成人的我們絕對息息相關!
Thumbnail
前情提要請看上一篇,這篇我繼續來細數我的童年生活,希望這樣探索和挖掘的方式能對你療癒自己的內在小孩有所啟發: 🔵 情緒侍者(潛意識、情緒、感情) 我媽是個大剌剌、情緒化、強勢的人,所以很難和她說心事。國中交了第一任男友,在剛開始交往的寒假,因為見不到面,我就每天寫一封信給他,想等到
Thumbnail
前情提要請看上一篇,這篇我繼續來細數我的童年生活,希望這樣探索和挖掘的方式能對你療癒自己的內在小孩有所啟發: 🔵 情緒侍者(潛意識、情緒、感情) 我媽是個大剌剌、情緒化、強勢的人,所以很難和她說心事。國中交了第一任男友,在剛開始交往的寒假,因為見不到面,我就每天寫一封信給他,想等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